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银牌9年 银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3779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康朗生物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血检有望用于,测评抑郁症严重程度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抑郁症症状的轻重与血液中的某些代谢物相关。这一发现有望用于开发测评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方法及研发相关药物。目前,判断抑郁症症状的轻重主要依据患者自述和医生问诊,存在一定的人为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开发更加客观的抑郁症症状衡量标准。来自日本九州大学、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称,他们从九州大学医院、大阪大学医院以及日本国立精神和神经医疗研究中心收集了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的分析仪器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研究他们抑郁症症状的轻重和血液中100多种代谢物的关系,同时也参考了常规问诊测评结果。研究人员发现,有20种代谢物的量和抑郁症的症状相关,特别是3-羟基丁酸和甜菜碱等5种代谢物与抑郁症症状轻重有明显关联。此外,情绪低落、自杀倾向等抑郁症症状还与其他代谢物的量的变化相关。研究人员计划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研究,期待开发出通过血液检查诊断和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网络版上。

厂商

2016.12.21

莫欺少年穷,生物科技的未来希望或许会在这13位年轻人身上

莫欺少年穷,生物科技的未来希望或许会在这13位年轻人身上 如果你在旧金山联合广场闲逛的话,你会被这里将在明年举行的生物科技会议(1月9号到11号)的氛围所感染,同时你还会接触到代表这个行业中最前沿的一些人,他们都聪明积极,以前或许是学生或者博士后,可是如今已经开创了许多炙手可热的初创公司,就跟科技行业一样,他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公司。不过,生物科技行业又有不一样的规则,这个行业的风险投资资本通常是来自那些资格较老的投资者(比如40多岁到60多岁)。因此即使拥有最深厚的学术背景的年轻生物医疗科学家仍然面临着最激烈的就业竞争:因为研究领域对于没有经验的教授缺口很小,同时制药行业又非常挑剔,大家都想雇佣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根据国家研究协会统计,如今拿到他们第一份稳定工作的科学家的平均年龄是35到40岁,更详细地说,当你拿到你第一份同行审批的赞助时,平均来说,你已经42岁了。对于以前的生物科学家们来说,其实那时候就业没有这么困难,在20世纪70年代,拿到第一份赞助的科学家的平均年龄是34岁 。另外,根据2014年Glassdoor的研究看,生物科技和制药行业对于审核有资格的应聘者的效率是最低的。所以这个行业现状是让人泄气的。然而, 一些年轻的科学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Ethan Perlstein,在哈佛大学攻读分子和细胞生物专业,同时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了博士后的奖学金,但他仍然感受到了生物科技行业就业机会的渺茫。但他没有气馁,在2014年,Ethan Perlstein成立了探索稀有疾病治疗药物的公司,名叫Perlara。同时他还成为了年轻生物医药科学家的代言人,旨在提高行业对就业供需不均衡的意识。两年后,Ethan Perlstein很高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很多的生物科技毕业生意识到就业的严峻,从而更好地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因为还是只有很少的公司在解决这个就业供需不均问题,所以找工作的重任还是落在了学生的肩头上。其实,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Ethan Perlstein认为,如果如今你不按照父母的期望找工作你会让他们很失望。如今,我看到了很多年轻人都勇于打破父母对他们的期望, 转而去追求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升自己,比如有些人通过成为企业家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工作机会,还有些人通过成为咨询师,风险投资者,专利顾问等对这个领域作出贡献。以下是13个在生物科技领域不断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年轻人。Armon Sharei作为一名麻省理工毕业的研究生,最初他在Klavs Jensen和Bob Langer公司工作。他和其他人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压缩”方式,直接将材料倒入细胞液中去,这项技术一直是制药行业的一个大难题。如今,Armon Sharei作为总部在Cambridge的SQZ生物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他与Bob Langer的联系让他为SQZ公司带来了很多的风险投资机会,例如,在2015年7月,SQZ公司的A轮投资获得了500万美元的资本。这项融资在生物科技行业是很罕见的,尤其是被投资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还不到30岁。不过Armon Sharei的合伙人Amy Schulman作为联合执行主席减轻了很多投资者的顾虑,毕竟他们不想把所有的筹码都压在可能没那么谨慎的年轻人身上。一年以后,SQZ公司继续发展,在B轮融资中拿到了240万美元。据Armon Sharei的合伙人Amy Schulman说,“Sharei是一个独特的杰出年轻人,他很有冲劲,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他说,他想将他博士论文的研究付诸实施,然后帮助患者。而且他却是也是这样做的。”Vas Ramanan 和 Andrew WarrenVas Ramanan 和 Andrew Warren 在麻省理工即将毕业的最后一年里,他们俩是为数不多的意识到了这个行业存在的供需缺口的应届生。麻省理工拥有非常辉煌的生物制药的创业记录,但是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学生协会,以供联系学生和行业内部。所以,Vas Ramanan 和 Andrew Warren 联合了一些其它朋友开创了MIT生物科技协会,几周过后,这个协会已经收纳了超过来自不同研究机构的500个学生和博士后。一旦他们意识到他们有了观众,他们就开始思考如何服务他们。例如,他们会定期邀请行业内部的专业人士来演讲,分享经验,同时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行业人士接触的平台。Vas Ramanan 和 Andrew Warren 的辛苦劳动获得了回报,Vas Ramanan 最近拿到了在Third Rock风投公司的顾问职位,然后奔波于各种不同的生物新兴企业的项目。Andrew Warren如今在一家名叫Glimpse Bio的诊断型初创公司担任分析师。对于Andrew Warren来说,能够成功找到工作是因为找到了合适的研究生导师,同时还有很多与行业内部人士联系的渠道。“我非常幸运能够碰到我的导师,他对他的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涯都相当上心,同时我有幸在一个非常多远化的实验室工作,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不同的职业规划,比如咨询和初创公司”Andrew Warren给如今的生物医学学生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努力跨出自己的安全区域,虽然一开始看起来会很疯狂,但是一段时间后,整件事情就会显得特别靠谱,而且要多跟和你有相似想法的同学老师交流,多向别人讨教意见,例如你可以发一些有具体问题的礼貌性的邮件。Hannah  ChangChang在哈佛获得了她的生物物理博士学位,同时她还是哈佛医学院的一位医学生,通过努力,Chang如今在麻省眼耳鼻医院当一名住院医师。慢慢地, Changy意识到自己对整个生物医疗行业有深厚的兴趣,但是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适合在这个行业去打拼,于是,她做了很多人都会做的一件事,她加入了BCG公司成为了一名顾问,在那里,她接触了行业内部各种各样的客户和以及相关问题。“这听起来可能无足挂齿,但是作为顾问,你学到的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实践竞争力,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说,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问题交给我,我就会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想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即使有时候我没有这个问题相关的理论背景。正如我们都知道,如果你问了恰当的问题,你就会得到答案。”以上的积累让Chang在生物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这个职位空缺特别稀缺的领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但其实在两年前,Chang就已经加入了一家名叫5AM的风险投资公司(总部在加州,门罗帕克)“在风险投资公司,你会面临很多的事情,最后你要学会去探索很多以前根本可能没有任何了解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你可能会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还可能会迷失自我,但是作为一个顾问,你会自我调整,同时掌握到在哪些领域你必须要学会这些必备的技能,并且在必要时候不断地从别人身上汲取知识,这个积累过程是连续的。”Rachel HaurwitzRachel Haurwitz 在STAT杂志上登上了头条,而且这个标题非常吸引人。“在Rachel Haurwitz 31岁的时候,她管理着全国最火爆的生物科技公司”。Rachel Haurwitz 是在这个年代最优秀的人之一,在伯克利大学的Jennifer Doudna实验室毕业之后,CRISPR的基因测序技术正式火爆起来。所以,Rachel Haurwitz 认为她自己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能够成立Rachel Haurwitz Carbou生物科技公司。这家公司已经募集了超过4000万美元的投资,同时还想要将CRISPR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但是知情人士表明,Rachel Haurwitz 能够成功绝不仅仅只是因为运气好,大家都认为Rachel Haurwitz 足够努力再加上天赋,才让她成为一位如此成功的企业家。Miriam BoerMiriam Boer 在2011年在马里兰大学获得她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前,一直在百事可乐作为一个食物味觉和色彩化学家工作。在她的实验室,创业者并不是一件特别炫酷的事情。“我的内心对开创新的公司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我知道我可能拿不到相应的支持。因此,我必须欺骗我的指导老师当我想要离开实验室,去参加大学里举办的创业分享会的时候。”如今Miriam Boer 已经是一家名叫Sonify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Sonify旨在运用低强度的超声波来治愈像黑素瘤等皮肤癌。“我之前毕业的打算是在行业里面先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再开创自己的公司,可是当我在2011年毕业的时候,生物化学博士的工作缺口很小,我是“被逼无奈”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同时因为找不到工作的挫败感已经足够糟糕,我认为就算我创业彻彻底底的失败了,我的人生也不可能更糟糕了,同时勇于尝试总比一无所知什么都不做强。”筹集资本,对于任何新成立的公司都是一件不小的挑战。除此之外,Miriam Boer 还面临着一些更严峻的挑战,比如性别歧视。作为一位女性首席执行官,Miriam Boer 在今年5月的STAT年会上给人们分享了很多她创业路上遭遇的性别歧视。可是尽管面临很多挫折,Miriam Boer 的公司在逐渐走上正轨,如今公司已经完成了一些前期仪器的小样生产。这些设备结合了超声波加热以及微波感应,这项技术也是NASA用来检测遥远的星空未知物体温度的方法,因此这项技术可以用来制作治愈皮肤癌的设备,这些微波可以集中在一小块组织然而提供最及时的温度反馈。Sebastian KravesSebastian Kraves 在哈佛医学院拿到了他在神经生物研究方面的博士学位之后,继续攻读博士后。在目前为止,关于Sebastian Kraves 还没有任何不同寻常的部分。之后,Sebastian Kraves 在BCG成为了一名咨询顾问,一直工作了六年,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了很多全球性的健康项目。这些经验让他实现了成为创业者的转变,在2013年,Sebastian Kraves 和他的合伙人Zeke Alvarez在哈佛创新实验室成立了名叫miniPCR的公司,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想要实现“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先进的基因和DNA测序分析”。据Sebastian Kraves 回忆,在他10年前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学术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面前的路在何方。他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一直认为我自己将会朝着成为一名令人倾佩的教授的方向发展,可是有时候学术已经无法满足我对职业上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如今在最好的实验室,身边有最好的同事,可是我经常感觉到我在重复我自己,而不是发现一些新的技术或技能。加之如今我的另一半也是来自学术界。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开拓自己的事业,在实践生活中去展示我的实力,而且锦上添花的是我还可以赚比现在多得多的钱,何乐而不为呢?”Ride Tariyal一般的生物科技风投者都属于40岁以上白人这个范畴内。所以很难想象在这个领域会有人致力于研发为女性服务的未来“卫生棉条”,同时也很难想象这个领域竟然会是一个珍贵的商机。但是Ride Tariyal ,一位拥有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工程师,认为这个一个很好的机会去研究女性经期血液中所包含珍贵的可供诊断的信息。Ride Tariyal 和他的合伙人Stephen Gire一起在一个综合性的基因研究应用公司平台Illumina Accelerator 创造了一家无法让人忽视的公司,名叫NextGenJane。Jason Kelly、 Reshma Shetty、Barry Canton 和 Austin Che总部设在波士顿的Gingko Bioworks公司是由四位麻省理工毕业的生物学家以及他们的教授Tom Knight 在充满厄运的2008年八月创立的,这一年金融危机几乎把所有的创业者打回原型。但是这四位年轻人无所畏惧,无论如何都想要建立一家综合性生物公司。对于这四位年轻人成立的公司,很多大牌的生物科技风投公司都不屑一顾,这也是正常现象,一般的风投公司都不会考虑一些刚毕业的嫩头青成立的公司,但是Y  Combinator作为初创公司的孵化器,对这家公司没有任何的保留,对他进行了早期投资,而且事实证明这样做的回报巨大。在今年7月,Gingko Bioworks获得比尔盖茨基金会1亿美元的投资。Gingko Bioworks希望可以用这些钱为食品,香水和调味品行业的生物科技工作者制造出活性细胞。Gingko Bioworks认为自己是一家纯有机公司,就像其创始人之一Jason Kelly今年7月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的时候说“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我们要停止制造一切,而是要培育一切”。这对于一个在成立之初就遭遇过重重挫折的初创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野心。Anasuya MandalAnasuya Mandal 在麻省理工攻读化学工程研究生,希望能够为提升人类健康做出显着性贡献。她致力于研究一种微型针头设备来改善疫苗的设计,这样可以更有效率地监测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对这些疫苗产生免疫能力的。Anasuya Mandal 是印度本地人,曾经感染过登革热,所以知道这项技术可以给患有传染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不过研究一项新的科技和推广它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后者是属于行业领域的事情。Anasuya Mandal 意识到她自己并不怎么了解生物科技和制药行业是如何运转的。去年春天,在Anasuya Mandal 开始她的博士项目时,她采访了很多人,但发现自己还是对行业的知识不精通。在这个时候,Anasuya Mandal l 的一个在哈佛商学院的朋友建议她去阅读Temmerman 杂志,Anasuya Mandal 坚持这样做了,同时还订阅了每一期STAT和Signal Podcast的杂志。在2017年毕业潮中,Anasuya Mandal 想要为下一轮就业竞争做好更全面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Anasuya Mandal 之前在生物科技领域中补习的知识为她赢得了很多机会,最后她在一家处于行业前沿的生命科学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以上13位年轻人只是如今想要为生物科技行业做贡献的众多年轻人中的典型,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通过在行业内部摸爬滚打来锻炼自己,同时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子。这样的实例让我想到达尔文的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厂商

2016.12.21

科学家借助病毒研究新的抗衰老途径

科学家借助病毒研究新的抗衰老途径什么灵丹妙药能永葆颜面青春?最近科学家首次借助病毒的指点,筛选出了对抗皮肤细胞疲劳和损害的物质,并试图将它应用于护肤品。世界最大的护肤品原液生产商之一美丽加芬公司17日发布消息,将与日本最大的医学护肤品研究机构综医研株式会社合作研究这一新的抗衰老途径。科研人员实验了23种之前被认为有抗疲劳效果的物质,发现抗细胞疲劳效果最显着的物质是咪唑二肽(imidapeptide),研究认为,其机理是抑制氧化作用的后续反应。这项研究依托大坂市立大学医学部进行,论文发表在最近的《日本药理学与治疗》杂志。这项突破的基础,是通过检测一种皮肤和黏膜上常见的病毒,来定量化细胞的疲劳程度。这一灵感源于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十几年前一次实验,当时实验人员请一群大学生连骑4个小时自行车,再测试他们口唇黏膜上的病毒数量,发现数量激增。“这个实验很有意思,我们还注意到,人在劳累时口唇更容易生疱疹。”综医研社长小池真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这些正常时候跟人体细胞和平共处的病毒,对其寄主的健康状况很敏感,“一种解释是,病毒在‘意识’到细胞即将死亡时,会迅速繁殖,造成炎症,以争取传播到下一个寄主”。尽管无法说明其中机理,但用病毒来指征细胞疲劳的科研成果,被转化到综医研病毒医科学研究所,用于各种抗疲劳成分的检测。此次验证其抗皮肤细胞衰老作用前,咪唑二肽已经被应用于日本的运动保健药品中,一些运动员会服用。美丽加芬公司总经理张文源说,这种物质一般从鸟的胸肌中提取,在金枪鱼的尾部和人的大脑中浓度也很高,有趣的是,这些器官都需要“持续做功”,维持长期氧化过程。“咖啡因只是让神经系统认为身体不疲劳,但咪唑二肽可以在细胞层面消除氧化过程带来的有害刺激。如果能够用于人类皮肤,将是激动人心的突破。”张文源说。此前,美丽加芬的研究人员利用脂质微粒包裹技术,第一次将“自由基捕手”α-硫辛酸复配成稳定的弱酸性细腻乳液,进入皮肤缓释,α-硫辛酸可消除皮肤中的自由基,并还原肌肤内的VC、VE、辅酶Q10的抗氧功能,但曾因性质极不稳定无法应用于护肤品。张文源说:“我们喜欢做一些比较新奇特的东西,以取得科学护肤的突破。”用病毒来指征细胞疲劳的方法,还用在常见的护肤成分“胎盘素”对皮肤细胞作用的机理研究中,目的是找到精准作用的成分。张文源说,改进后的胎盘素原液产品会在明年上市。

厂商

2016.12.21

2016肿瘤,代谢与营养研讨会

2016肿瘤代谢与营养研讨会在沪隆重开幕来源:生物谷 2016-12-16 10:14无忧购全程保障交易安全,实验满意再付款  2016年12月16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肿瘤代谢与营养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隆重开幕。此次会议邀请到多位领域内专家、学者,旨在探讨肿瘤代谢机制、肿瘤代谢与营养支持、基于肿瘤代谢的临床转化等议题,为领域内专家和与会代表提供相互学习,讨论以及合作交流的契机与平台。肿瘤代谢的改变最早由诺贝尔奖得主otto warburg于1924年发现:相比于正常成熟细胞,肿瘤细胞以更高的效率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来产生能量和满足快速生长需求。即使在供养充足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也主要是通过糖酵解途径来分解摄入的过量葡萄糖,这一过程伴随产生大量的乳酸。这就是著名的warburg效应。尽管研究表明warburg效应并不适用于所有肿瘤,但是应用18f-fdg pet/ct技术通过标记肿瘤细胞葡萄糖的吸收来实现肿瘤显像已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此外,几十年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发现其改变或多或少与代谢相关。因此,肿瘤代谢调控的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后重新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肿瘤代谢领域的进展,而且warburg效应的内涵也被进一步扩充。当今的warburg效应已经不再局限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改变,脂肪酸代谢、谷氨酰胺代谢、丝氨酸代谢、一碳单位代谢、胆碱代谢等诸多代谢通路的改变也被囊括到warburg效应中来。此外,糖代谢异常活跃、脂肪酸过度累积等异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反应在转移性肿瘤中也被发现,已有研究证实靶向肿瘤细胞代谢是抗肿瘤转移的一个积极有效的方向,部分成果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对肿瘤代谢与营养的探讨意义重大且深远。  本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众多领域内大咖:晁 明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高大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 平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 汛 教授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雷群英 教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李智立 特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缪明永 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 基础医学部糜 军 教授 上海交大医学院石汉平 教授 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航空总医院唐惠儒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义平 助理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立波 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张华凤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赵世民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福祥 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宏冰 特聘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刘 玉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此次会议为期两天,会议首日将会由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的石汉平教授率先开讲,拉开了大会序幕。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积极提问,讨论激烈,充分展现了大家对肿瘤代谢与营养领域的研究热情,也体现了本次会议的重要性,期待明日更精彩的前沿报告。

新品

2016.12.16

最全的辅助用药,政策梳理及应对策略

对当前公立医院的临床药品使用,“辅助用药”无疑是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但截至目前,还没有针对“辅助用药”相对全面、客观的总结和分析。本文结合国家以及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市场状况,全面剖析,针对当前的辅助用药应对策略给予建议,希望对同仁有所启发。[各省汇总]政策力度各不同云南省 2015年9月8日发布,目录并未公开发布,而是直接下发到医院执行。[目录解读] 共计122个品种,包含中药注射剂、维生素类注射剂以及其他辅助用药3类产品。分析辅助用药目录产品发现,有些未在社保且在市场很少使用的产品也在目录内,有些用量很大的产品却未在目录。业内人士向相关部门咨询目录遴选标准或原则,未得到确切回复。该目录出台前,没有任何关于辅助用药遴选的信息,更别提组织专家论证了,目录可谓“从天而降”。[临床用药管理办法] 文件发布后,云南卫计委要求各医疗机构由医务部门牵头,重点监控辅助药目录的用药情况,各医疗机构每月对用药进行排名和专项处方点评,连续3个月前20名的产品且处方不适宜率超过10%的立即停药。安徽省 2015年12月19日发布,目录为《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目录解读] 共计21个品种,被纳入“辅助用药”的产品也存在未在社保目录几乎未销售的产品,例如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坊间流传,该目录参考了北京未公布的辅助用药目录。[临床用药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辅助用药不能纳入临床路径,虽然范围不是很大,但被纳入目录的品种未来的预期可想而知。该方案明确规定,2017年底前县级医院70%以上出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药占比降到30%。在辅助用药发布之前,政府发布了2015年4-10月县级以上医院以及基层重点监控目录的通报,共计50个品规。其中,县级医院分为抗生素类10个,非抗生素类20个,均为医院销量比较大的产品。四川省 2016年2月2日,四川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根据药招平台的销量排序,制定了重点监控首批药品目录。[目录解读] 共计25个品规,包含了质子泵抑制剂、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3大类。通知只规定了药品临床使用的监控办法,并没有明确量化指标,可能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没有管理目标量化的省份那么激烈!福建省 2015年招标中,发布《特定限价药品及血液制品谈判采购实施方案》,该方案确定了特定限价谈判采购药品及血液制品的谈判方式,前者由两批目录构成,总共41个品规,后者21个品规。福建作为医改试点省份,果断推出包含独家品种在内的特定产品谈判目录,并且敢于进行严苛的限价及杀价,最终的结果是很多产品为了维护价格体系而放弃市场。北京市 2015年9月,各医疗机构陆续接到了北京市医管局制定的辅助用药目录,目录有27个品种,均为销售额较大的注射剂产品。但目录并未有官方的正式公布,而是直接下发各医疗机构,并且具体的临床用药管理办法和管理量化目标也比较模糊。河北省 2015年12月14日,卫计委联合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关于临床合理用药的通知》。[目录解读] 通知并未公布具体有哪些产品,各医疗机构根据自己的用药情况进行用药监控。[临床用药管理办法] 该通知规定,每月对进入医疗机构药品销售金额、使用量排名前20位药品进行专项点评,并根据点评结果,对科室和医师进行公示,对超常规使用的药品进行预警,存在问题的科室和医师按医院管理规定处理。连续3个月超常规使用的,停止该药在医院使用,并且年度内不得恢复使用。江西省 2016年2月,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药械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用械工作的通知》。[临床用药管理办法] 该通知规定,各医疗机构要合理确定各科室辅助用药目录和辅助药品使用的范围、品规、数量、金额、比例、实施采购、使用情况监测预警,最大限度地降低辅助用药的数量和比例,并于今年3月底前确定本单位的辅助药品目录,报送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湖北省 2016年5月,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的指导意见》,对医疗机构的药占比以及基药使用比例制定具体目标,并针对临床合理用药给予指导意见,也并未明确具体品种。山西省 2016年5月,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辅助类用药管理的通知》,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规范医疗机构辅助类用药管理,建立辅助类用药目录上报制度,并建立辅助类用药公示通报制度。内蒙古自治区 2016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辅助用药管理的通知》。[目录解读] 首次对辅助用药进行了明确的定义,明确了辅助用药的属性,并制定了辅助用药的临床使用管理办法。该通知将首批50个品种纳入辅助用药目录,其中临床监控类38个、限制类12个。[临床用药管理办法] 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消耗金额前20名的辅助用药实施专项处方点评,对辅助用药不适宜率超过10%的处方或住院医嘱实施预警。对连续3个月均进入本机构消耗金额前20位,且第3个月用药不适宜率仍然超过10%的辅助用药,属于重点监控类的,应当及时调整为限制使用类;属于限制使用类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且本年度内不得恢复使用。辽宁省 2016年6月,辽宁省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辅助用药预警和监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临床用药管理办法] 该意见规定,各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用药情况编制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采购使用预警通报制度,通过临床路径、处方点评,完善辅助用药重点监控品种采购使用管控措施。该意见没有具体品种目录,只给出了管理办法,没有具体的量化管理目标,并且由医疗机构各自执行,相对比较温和。苏州市 2015年10月,作为江苏省级医改试点城市,苏州市医改小组发布了60个辅助用药目录,要求针对目录加强临床使用监管,通过处方点评、用药预警等手段,力争药占比从目前的45%降至30%。[政策剖析]重在防滥用、社保控费目前为止,“辅助用药”尚没有明确的制定标准和定义,在药典和相关政策文件中并没有明确的“辅助用药”定义,即使在国外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辅助用药”的定义之所以复杂,根本原因在于各个药品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其作用和意义是不一样的。有些产品在某些科室或疾病治疗中是辅助的,在另一些疾病治疗中则是必需的。这也导致有些目录出台的混乱,有的产品目前用量很大,有的产品却尚未在临床大量使用。目前,国家层面发布的文件也并没有清晰的“辅助用药”作为产品分类的清晰表述,国家也从未要求各地制定“辅助用药”目录的政策出台。但国家几部委针对临床用药发布《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对社保控费的具体措施给予了明确指导。各省出台的政策、意见也是重要依据,可见这些目录的发布也是为了促合规、防滥用。从目前已出台相关政策的12个省市看,防滥用、社保控费是辅助用药管理真正的意图。在各省政策中,有明确品种目录的省份或地区有7个,公布了相关政策但没有明确品种目录的有5个。分析各省出台的目录,不能否认,确实存在临床滥用现象,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保资源浪费,但纳入目录的不少品种在临床使用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在心衰治疗领域,目前西药治疗方案有限并且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注射用益气复脉就有很好的持续治疗效果。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些产品的临床使用。国家针对临床合理用药管控这一策略是对的,相关产品生产厂家应该与时俱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各地出台以监控临床合理用药为目的的相关政策和目录,对一些产品的影响显而易见,但各省具体的执行政策和力度不同,市场影响程度也不同,对于明确了产品目录以及量化了具体管理目标的省份,相对来说,影响更大。[应对策略]以面带动市场在国家规范临床用药的大环境下,占用大量社保资源的针剂产品,特别是已经在相关政策中公布的产品,应该做好应对准备:1.对于尚未出台相关政策以及目录的省份,应该高度关注,时刻把握动向,结合临床使用优势和特点,从学术角度,提前做好一些重点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工作,尽量降低被纳入出台目录的可能性。2.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从终端医院的深度转向广度,不再一味追求单院销量,而是更多地关注医院覆盖率,以面带动市场销售提升,甚至针对焦点医院,可以考虑收缩相应的推广科室,着重推广重点科室。3.在分级诊疗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开拓产品新的增长点,通过多渠道、多模式、多业态发展,提升产品销量,增强产品抗风险能力。具体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就要看营销负责人的具体策划了。4.针对产品中远期发展,不能再一味追求关系营销的软实力,更应该关注产品的硬实力,加大对产品本身的研究,例如产品组份、作用机理等。产品在临床使用上有清晰的定位,确实有显着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能得到相关领域专家认可。在具体的产品推广措施中,学术推广应该成为最重要的推广手段。整体而言,这类产品的粗暴增长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需要厂家精耕细作,才能保证产品的生命力。(生物谷bioon.com)

厂商

2016.12.16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近期进展汇总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1. biogen阿兹海默病在研新药临床结果新鲜出炉biogen公司在会议上公布了aducanumab的1b期(prime)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针对早期阿兹海默病(ad)的治疗。此次公布的数据包括来自1b期研究滴定队列(安慰剂对照)的中期结果以及来自长期延长研究(lte)的第一年数据。该结果也将支持正在进行的使用aducanumab治疗早期ad的3期阶段临床试验研究。该创新型药物可靶向聚集形式存在的β淀粉样蛋白,选择性地和脑内的淀粉样斑块结合,然后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将沉积蛋白清理出大脑。2016年9月,美国fda授予了aducanumab快速通道资格。 ▲aducanumab的作用机制(图片来源:dailymail)2. 基因疗法提高多巴胺水平,帕金森创新药要来了?基因治疗公司voyager therapeutics宣布,正在进行的针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1b期临床试验,在6个月和12个月随访中获得阳性结果。来自该试验的第1组和第2组的中期数据表明,在研新药vy-aadc01良好耐受;通过精确mri引导递送的剂量递增治疗手段增大了壳核(putamen)的覆盖程度、增加了aadc酶活性并且增强了对左旋多巴的反应,最终在临床上有意义地改善了患者运动功能的各种测量参数。这在较高剂量下的第2组中尤其明显。上述这些良好效应在一些患者长达12个月的随访期间得到了维持性改善。 vy-aadc01是voyager的创新型基因治疗载体,主要含有编码aadc酶的基因。它包括了腺相关病毒-2衣壳和巨细胞病毒启动子来驱动aadc基因表达,旨在将aadc基因直接递送到多巴胺受体所处的壳核中,于是绕过黑质神经元,并使壳核的神经元表达aadc酶以有效将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因此,vy-aadc01的方法原理具有持续增强左旋多巴向多巴胺的转化潜力,并且可在单次施用后提供运动症状临床意义上的改善。 ▲aadc酶催化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图片来源:frontiersin)这个1b期、开放标签试验招募了20多名患有晚期帕金森病和致残运动波动的患者,施用了vy-aadc01单次治疗。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在大脑壳核区域中递升剂量vy-aadc01的安全性和外科覆盖程度,所述壳核区域是帕金森病中与运动功能相关的脑区域。试验的次要目的包括使用[18 f]氟多巴(或18 f-dopa)标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测量来评估壳核中aadc的表达和活性。此外,通过左旋多巴的受控静脉内输注,可以测量左旋多巴和相关药物的每日需要来确定针对左旋多巴的运动反应变化。其他运动功能评估的次要目标包括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患者完成(hauser)的日志测量。updrs是帕金森病的标准临床评定量表。3. 阿兹海默病药物临床2期试验结果喜人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eip pharma公司公布,其研发的neflamapimod (又称vx-745)在治疗早期阿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的临床2a期试验中达到了积极结果。  ▲neflamapimod分子结构(图片来源:medkoo)eip pharma公司的neflamapimod在治疗靶点上可谓另辟蹊径,其靶点是p38 mapkα激酶。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和小胶质细胞(microglia)功能异常是ad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在大脑中,p38 mapkα是通过作用于小胶质细胞来调节炎症的重要因子。p38 mapkα同时在神经元中也有表达,它在媒介aβ或炎症导致的神经突触毒性中起重要作用。neflamapimod是一种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的p38 mapkα小分子抑制剂。已有的动物试验表明,它能够改善大鼠的认知能力,并且在大脑中起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在近期完成的两项临床2a期试验中,总计25名轻度ad患者接受了为期6周或12周的neflamapimod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接受治疗的患者在情景记忆和学习能力上有统计意义上非常显著的提高。同时,研究人员对一部分患者大脑中的淀粉样斑块负荷通过pet扫描进行了测量。在8名接受12周neflamapimod治疗的患者中,三名患者的淀粉样斑块负荷分别降低了11.6%、11.9% 和40%。此外,实验结果表明neflamapimod有很好的安全性,并且确定每日两次、每次40毫克的服用剂量为治疗ad的最佳剂量。4. anavex阿兹海默病新药2期临床结果喜人总部位于纽约的anavex宣布,其用以治疗阿兹海默病的药物anavex 2-73为期57周的2a期临床试验结果喜人。这个多中心2a期临床试验由两部分组成,共纳入32名轻度到中度阿兹海默病患者。a组部分是一项简单随机、开放标签的研究,口服剂量(30毫克/50毫克)、静脉注射(3毫克/5毫克),为期5周。b组部分在a组基础上所进行的为期52周的延长研究。2a期临床试验首要临床终点是建立anavex 2-73安全性、耐受性和最大耐受剂量。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接受12个月anavex 2-73治疗后的患者mmse评分高于安慰剂组1.8分(p临床试验尚未得到anavex2-73最佳临床剂量,但是治疗组患者各项量表显示,治疗组在认知水平和运动功能等评分都优于安慰剂组。研究人员表明,下一步将使用数学模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信息来评估和分析以上数据。 anavex的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u. missling博士评论道:“阿兹海默病是进行型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认知衰退和行为障碍。在该试验阶段,anavex 2-73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有助于我们推进下一期临床试验。”5. 寄生虫蛋白质代谢物,降低多发性硬化症复发率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表明,寄生虫代谢产物fhhdm-1蛋白质可能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等慢性自身免疫疾病。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的研究者分离了肝吸虫代谢物fhhdm-1 和fhcl1,并将其注射至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体内,eae是类似于人类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herosis,ms)的疾病。研究结果发现,fhhdm-1能有效降低eae小鼠的疾病程度和复发率,并且20%经fhhdm-1治疗的小鼠,疾病症状消失。同时,fhhdm-1 能降低eae小鼠大脑炎症反应,并且有证据显示缓解小鼠髓鞘缺损的症状。 ▲肝吸虫(图片来源:parasitesinhumans)研究人员发现,该项代谢物能抑制巨噬细胞反应,使得tnf和il-6等细胞因子产生减少。研究人员表示,“fhhdm-1能调节巨噬细胞功能,并对多发性硬化症起到预防方面,显示其作为多发性硬化症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自身免疫病的潜在疗法。”

新品

2016.12.14

一个制度经济学家,眼中的医药审批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制度经济学家如何看待医药行业审批的顶层设计?经济学家怎样解读医药科技转化?樊纲有话说。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樊纲近日在人工智能与医疗资本市场应用高峰论坛上表示直言不讳地表示:我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审批制度亟待改革。生命科学产业发展之痛樊纲坦言,参加医疗行业论坛完全是外行,自己既非从事医疗,亦非做数据科学,但他在所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最近做了关于如何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相关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值得注意和分享。樊纲认为,监管风险问题事实上已经正在成为阻碍我国生命科学发展重要原因,在一定时期里中国在生命科学很多领域,如细胞治疗等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近些年来正逐渐被外国赶超。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过度监管的问题。 樊纲指出,生命健康行业审批程序相比互联网信息产业要严格的多,特别是审批程序本身。在审批时间上美国只要1个月,新加坡1-2个月,巴西2个月,印度、俄罗斯3-4个月,墨西哥4-9个月,而我国却长达18个月。他认为导致漫长的审批期与评审员终身负责制有关,在整个审批链条里只有评审人员是终身负责制,药企、临床医生都不是,这就导致评审人为了避免责任,可能进行过度评审。我们需要积极监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樊纲呼吁监管机构对生命健康产业进行“快速反应、快速解决、积极面对”的效率监管。樊纲说:“谨慎是对的,但是是积极的平衡,还是消极的监管需要思考?”他强调各个部门在各个环节中要共同承担责任,而不是将责任都落在评审人的肩上。这只会导致医药审批止步在马拉松的 “最后一公里”上,樊纲建议应当学习下美国的快速药品审批通道制度。他提到了美国朱诺公司car-t免疫细胞疗法jcar015ii期临床试验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叫停,短短3个工作日之后,fda再次批准朱诺公司可以继续进行临床试验的案例。改革往哪里改? 第一,科研改革,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樊纲认为是部门间要建立以发展中国生命科技产业的全局观。对于经费的分配,项目评审,新药上市。均要最终统一到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国民生命健康质量的全局观上来。从这个角度统一认识,然后各个部门进行协调。第二,审批制度改革;包括审评人终身责任的问题,需要继续推进相关新的改革。需要用大的发展观统一这些改革。他说道“要有一种国家竞争危机意识,你不加快步伐就是别人加快步伐,你就要落后。我们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本来是一把好牌怎么是领先的,但是怎么转化为产业和投资机会?很多具体的产业,具体的这些制度都要改。”第三,监管机构设立效率目标;樊纲认为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在保证公共健康安全下,给评审机构设立效率目标,作为监管部门考核指标。从效率和安全的两个角度,确保公共健康安全的同时,兼顾产业发展从而达到“积极平衡”。第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当事人契约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樊纲说,在法制的基础上,明确受试者的安全风险,临床试验阶段新药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以一种自愿契约的方式试用新的治疗方法。樊纲认为此举将使得新药能在临床试验阶段能够有更广泛的应用。他明确指出还需要很好的处理诸如受试者意愿、安乐死等道德问题

厂商

2016.12.14

医学领域是否为临床CRISPR基因编辑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医学领域是否为临床crispr基因编辑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crispr-cas9能够以多个重要的方式来潜在地转化医学,首先该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对多种哺乳动物机体中的基因进行“裁剪”来产生用于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的模型,此前科学家仅能够在小鼠机体中使用该技术,但基因编辑技术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精准地修饰几乎所有哺乳动物机体的基因组。由于猪的心脏或者猴子的大脑更类似于人类机体中相应的器官,这或许就能够帮助研究者通过研究来理解心脏病和多种精神疾病发生背后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机制,但这往往也是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因为很多人反对对灵长类动物进行实验操作。基因编辑影响医学进展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促进对人类细胞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的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外准确地操作人类细胞的基因组,就能够帮助我们鉴别出参与参与正常人类生理学过程以及多种人类疾病发生的关键基因,笔者在他最近新出版的一本名为“redesigning life: how genome editing will transform the world”的书中探讨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当然一项让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发展就是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合集,多潜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有潜力发育为任何类型的细胞,其能够以胚胎干细胞(es)的方式从人类胚胎中分离出来,或者通过激活成体细胞的特殊基因来产生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近日有科学家诱导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使其发育成为类器官,类器官是一种类似机体组织的结构,比如类似于机体眼睛、肠道、肾脏、胰腺、前列腺、肺部、乳腺,甚至大脑等组织,而基因编辑技术就使得科学家们对类器官操作成为了可能,这就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胚胎发育的奥秘,并且也能够帮助研究者开发研究疾病的模型以及药物筛选平台。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su-chun zhang今年夏天就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人类干细胞和基因编辑技术联姻将能够给科学界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而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界pablo ross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则发现,利用crispr-cas9技术就能够对猪胚胎进行编辑从而使猪长出胰腺。将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注入胚胎中就能够促进这种初步人类胰腺组织的生长,ross告诉bbc,我们希望这种猪的胚胎能够正常发育,但胰腺几乎完全由人类细胞产生,而且其也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患者的胰腺移植。 对干细胞进行工程化操作来产生能够用作器官移植的人类器官是基因编辑的一个潜在方向,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利用该技术来纠正隐藏在多种人类疾病背后的遗传缺失;近日就有研究表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就能够修复编码肌营养不良蛋白和亨廷顿蛋白基因的缺失,而这两种蛋白往往能够诱发杜氏肌营养不良和亨廷顿氏症;基于能够对动物进行成功研究和试验,美国监管机构就为临床试验亮了绿灯,鼓励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癌症,同时科学家们也考虑利用基于crispr的疗法来治疗一系列的遗传性失明。目前部分crispr应用进入到临床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当然就有科学家们对于基因疗法的潜在风险展开了激烈地辩论,美国西北大学的生物论理学家laurie zoloth近日就告诉nature杂志,任何在人类中第一次使用的方法我们都必须格外小心,当然科学家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是否基因编辑能够足够准确地靶向作用基因缺失位置,同时还不会产生对基因组其它位置的不利脱靶效应,是否引入人类细胞,比如将诱导多能干细胞引入到猪体内,能够影响宿主的大脑发育或者产生其它副作用,抑或者是在受体动物体内产生脱靶效应;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mildred cho则认为,对动物的研究截止到目前为止仅仅需要进行临床研究即可,当然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很想为了我们的信仰大干一场。 

厂商

2016.12.13

古老酶类“摇身一变”在人体中实现新功能

古老酶类“摇身一变”在人体中实现新功能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的酶类似乎同细菌细胞中的酶类并没有改变多少,实际上,这种酶类非常特殊,因为其有能力改变自身的形状,但却并未对基本的架构进行改良。文章中,研究者Schimmel及其同事重点对酶类家族成员氨酰基tRNA合成酶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酶类源于古老细菌,在过去其能够编码遗传信息来帮助产生氨基酸,随着时间延续,这些酶类就会进化成为在高度复杂生命体中履行多种功能的关键酶类,比如人类。氨酰基tRNA合成酶和有机体复杂性的构成有关,比如产生人类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当然这些新功能也会被一些“修饰品”所控制,或者能够被氨酰基tRNA合成酶所调节,这在细菌细胞中往往是缺失的,然而有一种关键的氨酰基tRNA合成酶—AlaRS,其缺少了任何新的修饰,同时其也能够利用一种先前存在的结构来在人类机体中扮演多种功能。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两种成像技术:X射线晶体学技术和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来深入分析AlaRS,结合功能性分析,最终研究者阐明了AlaRS的结构域—C-Ala,其能够在人类机体中承担一种新的角色,研究者将其比作飞机的翅膀,Schimmel说道,大自然会为我们提供多种方式来重塑问题,比如C-Ala,一旦出现这种重塑现象就代表着新功能的产生。下一步研究者将通过深入研究来阐明人类机体中C-Ala的新功能,当然这对于研究和氨酰基tRNA合成酶突变相关的人类疾病非常关键,比如神经变性疾病等。

厂商

2016.12.13

人造血技术迈上新台阶,10年内可造福人类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据英国媒体12月6日报道,由allan doctor博士领导的华盛顿大学团队目前已经研制出人造血erythromer,已证明在动物身上有效,并且有望于未来十年内用于救治伤员。人造血中红细胞的大小只有人类红细胞的百分之二,可以在室温下干燥储存,呈粉末状。allan doctor博士表示,“基本上人造血液看起来就像辣椒粉一样”。人造血可以存放于iv塑料袋中,保质期长达一年或更久。医护人员可以将其放置于救护车上,也可以装入背包里。要用的时候,注入无菌的水,混合,就可以使用了。人造血erythrome仿造人体红细胞的结构功能,携带运输氧气,并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缓慢释放氧气。在老鼠身上做的实验中,研究者们用人造血替换了老鼠身上大量的血液。结果证明,人造细胞能够像动物自身的细胞一样搭载运输氧气、给全身的组织供氧。进一步的实验还证明,人造血能复活失血40%的休克动物。在平时的事故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伤员刚开始还有生命迹象,却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因血液循环休克而失去生命。这是因为人体外部出血或内部出血都会导致大量失血,从而导致身体组织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开始衰亡。人造血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血液,却可以让他们得到及时的输血,为他们争取时间让他们能坚持到医院接受治疗。allan doctor博士表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能给医院外的大部分伤员送去及时的血液。延迟救援会明显带来不良结果。我们的目标就是能让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此前的人造血会出现氧气释放不良、不能适应机体ph值的问题,但是erythrome已经克服了这些困难。除此之外,该人造血还能避免血管收缩导致的心脏病或是中风问题

新品

2016.12.12

癌症免疫治疗成效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免疫系统或成为癌症治疗的一大关键。在日前召开的一个癌症免疫治疗论坛上,专家表示,有别于直接针对肿瘤的传统疗法,免疫治疗是重新启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恶性细胞,癌症患者应接受生物标记检测,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免疫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多种癌症已显示对免疫治疗有反应。现有不同类型的免疫治疗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癌症,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癌症疫苗和其他非特定免疫治疗如干扰素等。香港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徐成之介绍,免疫治疗的概念可追溯到1893年,当时william coley博士发现,他有部分病人的肿瘤出现炎症和免疫反应的迹象。直到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黑色素瘤。再到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其中一种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作肺癌的一线治疗,从此引起大众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注意,这也象征着免疫治疗为相应的癌症患者的生活带来正面改变。香港临床肿瘤专科医生徐成之介绍说,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协助免疫系统识别癌细胞,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的t细胞可以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一旦识别出癌细胞,t细胞就会攻击癌细胞,而癌细胞便利用t细胞表面的pd-1掩饰而逃过免疫系统的追捕,当癌细胞的pd-l1与t细胞的pd-1结合时,t细胞便不能识别和攻击癌细胞。而免疫疗法药物pd-1抑制剂就是针对t细胞上的pd-1,阻止癌细胞上的pd-l1与其结合,失去保护的癌细胞因此而现出原形,让免疫系统重新辨认出癌细胞,并进行攻击。最新研究数据比较pd-1抑制剂和标准双化疗,对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l1生物标记表达愈高,其免疫治疗成效愈理想。徐成之介绍,只有被选取和验证的生物标记才有对应的免疫治疗。生物标记检测可协助医生及患者揭示其肿瘤会对免疫治疗有反应,有助于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升存活率。近年来,几种突破性的免疫治疗药物已显示比化疗结果更佳。最新研究显示,对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及pd-l1生物标记表达愈高(≥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癌症复发机会可减少50%。另外,接近45%的接受pd-1抑制剂的患者出现肿瘤缩小,而只有28%接受化疗的患者有出现肿瘤缩小。徐成之提醒说,在接受治疗前,癌症患者应先进行生物标记检测,了解自己的免疫生物标记,有助挑选更合适自己、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另外,“抽取用作生物标记检测的化验样本通常都是有限的,而就非小细胞肺癌而言,仅一种pd-l1 22c3检测,可较准确预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患者对pd-l1 抑制剂免疫治疗的反应。”香港医学分子遗传学专家黄利宝博士表示,“我们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肺癌肿瘤患者组织样本中的pd-l1的表达,检测以强度来评估:样本组化染色越深,其pd-l1生物标记的表达越强。”虽然免疫治疗比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毒性相对较小,但同样存在副作用,徐成之表示,免疫治疗或会出现一些与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与传统药物的副作用不同。因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时咨询具有经验的医生是十分重要的

厂商

2016.12.12

ELISA试剂盒回收率

ELISA试剂盒回收率Elisa试剂盒回收率是什么?    回收率是反应待测物在样品分析过程中的丢掉的程度,丢掉越少,回收率越高,如果作标液1PPM,便是1毫克/升,而作出标准数据为0.99毫克/升,便是说你的回收率是99%,这个与真实成分有接近的联络,说明方法的精确度。比如水中总无机氯含量测定,样品水中富含无机氯20mg/L,取100mL被测水样品,参与0.1mL浓度为10mg/mL的含无机氯标准样品,测定时忽略体积变化,如果测定出样品中无机氯为2.98mg/L,则认为回收率为98%。关于定量检测来说,首要仍是一个精确度的验证。相对回收率可能会高于100%的,如果只是说“丢掉程度”,其实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回收率越靠近100%,说明这个试剂盒的精确度越高。     Elisa实验是什么?     Elisa实验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实验确诊方法。由于其试剂稳定、易保管,操作简练,效果区分较客观等要素,已广泛应用在免疫学查验的各领域中。

厂商

2016.11.24

如何避免血清中产生沉淀?

如何避免血清中产生沉淀?血清,指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或指纤维蛋白已被除去的血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结合蛋白、提供促接触和伸展因子使细胞贴壁免受机械损伤、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如何避免血清中产生沉淀按如下操作可避免沉淀的产生: (1)解冻血清时,请随时将之摇晃均匀,使温度及成分均一,减少沉淀的发生。 (2) 血清分装冻存时,须规则摇晃均匀(小心勿造成气泡),使温度与成分均一。 (3) 勿直接由-20℃直接至37℃解冻,因温度改变太大,容易造成蛋白质凝结而发生沉淀。 (4) 勿将血清置于37℃太久,否则血清会变得浑浊,同时血清中许多较不稳定的成份也会因此受到破坏,从而影响血清的品质。 (5) 血清的热灭活非常容易造成沉淀物的增多,若非必要,可以无须做此步骤。 (6) 若必须做血清的热灭活,请遵守56℃,30分钟的原则,并且随时摇晃均匀。温度过高,时间过久或摇晃不均匀,都会造成沉淀物的增多。

厂商

2016.11.24

如何使elisa试剂盒物有所值

如何使elisa试剂盒物有所值导读:在Elisa试剂盒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的故障,导致不能正确的使用elisa试剂盒。那么该如何利用好elisa试剂盒呢?  在Elisa试剂盒的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有很多如:加样器不确、保温设备不良、洗涤用水不规范。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在使用过程中检查加样器:使用一次性的吸头以免交叉污染,吸取终止液和底物A、B液时,避免使用带金属部分的加样器。    2.加样不准确: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3.洗涤用水不规范:从冰箱中取出的浓缩洗涤液可能有结晶,属于正常现象,微加热至40℃使结晶完全溶解后 再配制洗涤液。(加热温度不要超过50℃)使用时洗涤液应为室温。其实要想elisa试剂盒利用好,很简单,平时在使用的时候除了要细心以为,更重要的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厂商

2016.11.24

周天华等发现,细胞尾巴调节新机制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近日,浙大医学院周天华研究小组发现“细胞尾巴”调节的新机制,论文NudC regulates actin dynamics and ciliogenesis by stabilizing cofilin 1在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        研究者发现,在细胞内敲低细胞核分布基因C(NudC)的表达,可导致微丝骨架形成及其动态变化异常,并促进纤毛生长。研究显示,NudC与微丝骨架重要调控因子cofilin 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并调控其蛋白的稳定性。下调cofilin 1的表达也会出现与NudC敲低类似的纤毛生长异常表型。研究组利用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在其细胞中敲低NudC或 cofilin 1均使斑马鱼表现出纤毛异常相关表型,如体轴弯曲、心包水肿、内脏器官左右分布异常等。同时,细胞及动物体内相互挽救实验显示,NudC可通过调控cofilin 1的蛋白稳定性,来影响微丝动态变化、纤毛生长及斑马鱼胚胎发育等过程。        据悉,细胞纤毛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可导致多囊肾、不育、肥胖、智力低下、气管炎、失明、耳聋、内脏器官排列紊乱等许多疾病。

新品

2016.11.14

科学家发现抑制,白血病癌细胞增殖方法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日本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了一种白血病癌细胞的增殖机制,并找到了抑制其增殖的方法,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治疗白血病等癌症的药物。东京理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白血病中的肥大细胞白血病进行了研究,这种白血病是因肥大细胞在体内恶性增殖导致的。肥大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在肌体抗击过敏和发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一种位于肥大细胞表面的蛋白质“kit”本来只在必要时候才会促进细胞增殖,但其集中到细胞内部后就会持续发挥作用,由此导致肥大细胞不断恶性增殖。研究人员用药物阻止这种蛋白质聚集到肥大细胞内部后,发现肥大细胞也停止了恶性增殖。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探寻治疗白血病、肺癌和消化道癌等癌症的方法。研究小组在人类细胞和大鼠细胞上发现了同样的机制,他们希望在这一研究基础上开发治疗药物,争取5年后投入实用。 【辟谣】输血会导致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中白细胞的恶性病变,患上白血病以后,机体的血液、骨髓、各个组织器官内都会有大量形态异常的白细胞,而且这种白细胞还处于不断增生的状态。就是因为白血病是血液出现的问题(造血功能)让很多人联想到了输血。很多媒体都曾报道过输血引发艾滋病、疟疾、乙肝、丙肝等,既然这样,白血病的发生是不是也与输血有关呢?通过输血可引起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比如血源性病毒性疾病的传播,但白血病本身并不是病毒传染所致,所以像输血导致乙肝、艾滋病等疾病传染的情况,白血病是不可能的。输血会白血病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虽然输血在极少数情况下可引起某些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等,但至今国内外尚无因输血而引致白血病的报道,甚至有误输了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也不会传染上白血病,因为机体正常的免疫细胞能迅速将它们清除破坏,外来的白血病细胞在体内不能继续生长繁殖。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输血是不会引发白血病,但是病毒会使患者导致白血病。研究发现,一部分白血病患者可能与病毒有关,但是此类病毒不会因传染而诱发白血病,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可诱发某些t细胞白血病,这类病毒本身所含的逆转录dna引起患者基因突变而导致白血病发生。可是普通人群感染了这种病毒是不会发生白血病的,只有当一些危险因素存在时才可能会可促发本病,这些危险因素是放射线、化学品和某些药物等,加上多次接触大量该病毒、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等都是危险的催化其发生的因素,然而这些病毒并不会因接触而传播,虽然是由于感染这类病毒后引起发病,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有这类患者的内在因素存在缺陷。【发现】艾滋病药或可治疗白血病据外媒报道,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发现一种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对于杀死白血病的癌细胞具有一定作用。 研究成果显示,日本人中发病率较高的t细胞白血病(atl),是一种叫做“htlv-1”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并容易蔓延全身。日本全国感染这一种细菌的人数达到108万,其中5%的人容易成为白血病患者。但是,一种治疗艾滋病的常用药对杀死这一种癌症细胞有积极作用。  【研究】白血病细胞或可“化敌为友”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些白血病细胞可在特定情形下转化为巨噬细胞,调动免疫系统治愈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出将白血病细胞“化敌为友”的药物,改善治疗效果。白血病又称血癌,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属于其中一种类型,相对其他一些白血病类型而言更加难治。科学家发现抑制白血病癌细胞增殖方法,或将有助于治疗!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拉维·马耶蒂介绍,研究人员从罹患此病的病人体内采集白血病细胞,在实验室环境下加以培养,发现这些细胞在一些情形下会转化为名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我们没有选择忽略这一现象,而决定追寻发生这种变化的缘由”。先前一项研究以实验鼠为对象,揭示b细胞祖细胞如果接触某些转录因子,承受特定脱氧核糖核酸序列所附多种蛋白质合并作用,可以转为巨噬细胞。祖细胞又称前体细胞,居于干细胞和成体细胞之间,可分化成特定类型的细胞。受动物研究启发,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转而以人体细胞为研究对象,发现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一旦转化为巨噬细胞,不仅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抵御各种病原体,更因为“熟悉”特定白血病细胞的化学特征而“追杀”这些细胞。马耶蒂说,针对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有化学疗法之类手段同样以调动免疫系统方式追踪和杀伤白血病细胞,而“我们所做的是设法找到一种方式,实际相当于‘化敌为友’”。他推断,把白血病细胞转化为免疫细胞可以是一种新疗法。只是,研究处于初步阶段,“现在我们所做研究是在试管内,还需要做动物试验,随后可以开始多轮人体临床试验”。这意味着研发出特定药物至少还需要几年时间。

厂商

2016.11.14

研究解释为何,癌细胞无须氧气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本报讯长久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想知道为何癌细胞和一些细菌通过发酵为自己提供能量。发酵是一种不需要氧气的过程,但其效率比大多数细胞偏好的好氧过程要低。《科学美国人》日前报道称,如今科学家可能找到了答案。  为利用氧气制造能量,细胞需要产生大量代价颇高的酶。发酵的细胞机制则相对廉价,使其成为快速生长细胞的最高效选择。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发现,并且证实了2009年最先提出的一个观点。此项成果表明,药物能靶向细胞的能量生产过程以减缓肿瘤生长,从而对癌症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新品

2016.11.11

细胞疗法,修复肌肉长期损伤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2015年12月17日/生物谷bioon/——来自巴斯德研究所、巴黎笛卡尔大学、sainte-anne医院和cnrs的科学家们最近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了一篇论文,揭示了脓毒症(sepsis)和败血症(septicemia)导致的严重肌肉损伤中的主要参与者,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患者在(脓毒症)康复后会遭受长期的衰弱性肌肉损伤。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法,产生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动物中成功恢复肌肉能力。          脓毒症是一种对严重感染的全身炎症反应。该病虽然不被大众所熟知,但实际上相当普遍,影响约2800万人,据称全球范围内每年会有800万受害者。在法国,脓毒症-相关死亡率高达27%,而更严重的综合征——感染性休克,死亡率可以达到50%。不过,得益于医学尤其是重症监护方面的进步,死亡率在不断下降。但幸存患者可能遭受严重损伤,特别是神经和肌肉可能高度衰弱,导致幸存者长期无法进行正常活跃的生活。据估计,脓毒症的病例数量将在未来50年里翻倍,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人口老龄化。因此,研究新的治疗可能性,对于公共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进一步阐释在患者中观察到的肌肉能力严重丢失,来自巴斯德研究所人类组织病理学和动物模型单元(fabrice chrétien教授担任主管)的科学家们与干细胞和开发单元中miria ricchetti领导的研究团队共同努力,研究脓毒症对肌肉干细胞(卫星细胞)的影响。他们观察到,小鼠中这些干细胞的线粒体质量急剧下降。线粒体是一种细胞器,作为细胞的“动力室”,它们会生产富含能量的atp分子,后者是全部化学反应所需要的。科学家们表明,脓毒症之后,残存的少数线粒体仅能为卫星细胞提供维持其基本生存的能量,不足以在肌肉生长、修护和维护需要时进行分裂和分化为肌肉细胞。这种发生在早期的损害,会有长期影响,阻止生物体完全恢复肌肉功能,因此会在患者中观察到持久的肌肉损伤。        这项研究使科学家们探索了使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潜在疗法途径的可能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很容易在实验室中培养,而且它们的免疫调节属性是已知的,这使得它们成为细胞疗法移植修复退行性或创伤性损伤的极佳选择。使用一种小鼠模型,fabrice chrétien和他的团队表明,感染性休克后进行肌肉内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致使整体炎症和相关症状水平下降:发烧、弛缓(肌张力丧失)、细胞因子循环、炎症分子等等。移植后进行的组织学分析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损坏的卫星细胞提供支持,而没有实际性地替换它们。间充质干细胞随后被生物体消除,移植成功修复线粒体功能障碍并完全恢复卫星细胞的代谢和分裂能力。        在获得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之后,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在人类中继续他们的研究。他们研究的第一阶段,应该是确认是否在人类中观察到相同的组织损伤,将很快开始。

厂商

2016.11.11

ELISA基础知识

ELISA基础知识ELISA的原理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厂商

2016.11.10

自然淋巴细胞,过敏控制机理揭开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      日本理化研究所宣布,该所综合生命医学研究中心茂吕和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由自然淋巴细胞引起的过敏炎症抑制机理。这一发现开拓了过敏性疾病新的治疗途径。  2010年,茂吕和世的研究小组就发现了新淋巴细胞“NH细胞”,包括之后报告的各种类似细胞统称为“2型自然淋巴细胞”(ILC2s)。由于ILC2s的发现,证明了除已知的T细胞、B细胞和IgE介入过敏反应外,ILC2s也参与了过敏反应。但没有发现如何抑制ILC2s的激活,也没有发现如何结束由ILC2s引起的炎症反应。  研究小组仔细筛选抑制ILC2s的细胞因子,结果发现干扰素IFN和白细胞介素27(IL27)这两种细胞因子参与了ILC2s的增殖和机能控制。他们给哮喘模型小鼠使用IFN和IL27,成功抑制了肺中ILC2s的增殖,抑制了哮喘的炎症症状嗜酸细胞浸润、粘液过剩分泌和气管过敏。他们还发现,在寄生虫感染时,虫体排出体外之后IFN和IL27抑制了ILC2s的激活,炎症好转。  由于ILC2s存在于皮肤、肠管和肺等与过敏性疾病相关的器官深部,因此与过敏性皮肤炎、食物过敏、哮喘等各种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而过去被忽视的自然过敏概念,今后有待发现过敏性发病和恶化的机理,并开发出新的治疗方法。功能。

新品

2016.11.09

分子诊断与细胞,分析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世纪”。这一预言如今已经成为现实,美国《科学》周刊评选的2014年全世界十大科技突破中,一半的成果都来自生命科学领域。  国内生物产业近年成为政策与资金关注的焦点,也给生命科学仪器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2014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并以6%的速度增长。本文就生命科学领域中热度持续攀升的分子诊断和细胞分析的部分仪器市场做一小结,并结合仪器信息网相关仪器专场数据进行分析。  分子诊断—基因测序和PCR  分子诊断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有关机构预测,2019年该市场规模将达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7%,其中分子诊断细分市场年均增速超过20%,而且未来还将维持一段长时间的高速成长周期。同时,相应热点领域发展带动了基因测序仪、PCR仪等分子生物学仪器的采购需求。  (1)基因测序—二胎政策下前景非常广阔  2015年10月29日中共五中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胎,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我国局部省份将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报销并相继发布执行通知,要实现二胎优生,最大的利好当属于基因检测领域。  我国基因测序市场中,产前基因检测市场巨大。截止今年10月底,全国109家医疗机构取得了国家卫计委核准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试点资质,到目前检测人数已经突破5万人次。如以国家规定的3500 元/次的费用计算,按照我国每年2000万左右的新生儿计算,产前基因检测市场能达到700亿元人民币。11月14日,央视《财经周刊》栏目也报道了无创产检基因检测的相关调查结果,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可破千亿。  根据Markets&Markets的研究报告显示,去年二代基因测序的全球市场规模为25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8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将达23%。对于如此快速的发展市场需求,最近两年不少厂商(特别是国产厂商)相继推出了新的产品,比如华大基因的BGISEQ-500、中科紫鑫的BIGIS、深圳华因康的HYK-PSTAR-IIA、赛默飞的Ion TorrentTM Ion S5TM NGS系统等。  目前,我国CFDA医疗器械注册认证的基因测序仪共有6款,分别是华大基因的BGISEQ-100和BGISEQ-1000、达安基因的DA8600、华因康的HYK-PSTAR-IIA、博奥生物的BioelectronSeq4000和贝瑞和康的NextSeq CN500。  2015年1-10月期间,仪器信息网基因测序仪专场访问量相比2014年同期增长50%,留言量增长近200%,由此可以印证该市场的热度。  (2)PCR仪—2015年全球新品不断  2月,上海研域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梯度PCR仪上线。  5月,香港力康HealForce推出集团首款梯度智能PCR仪。  8月份,加州大学教授Luke Lee 博士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一种超速光电PCR技术——能显著加快PCR反应中DNA变性、退火的速度。  8月,国内“多点取样-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技术得到认可,该技术对于食品的日常监管及企业的在线质量控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产品将尽快推向市场。  10月份,德国耶拿Biometra TAdvanced 96 SG 基因扩增仪新品发布。  有调查显示PCR市场全球有8%的增长趋势,其中,qPCR占有总PCR市场的64%。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数字PCR和qPCR市场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39.7亿,2014至201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8%。  目前qPCR仪在国内临床应用方面,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未来这一市场国产化、自动化将是大趋势,试剂盒厂家为了更加适应二三线医疗市场的需求,也会向这些方面不断调整。  2015年1-10月期间,仪器信息网基因扩增仪专场访问量相比2014年同期增长200%,受关注度大增。  细胞分析—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  据了解,干细胞治疗政策的放开、干细胞技术的突破,将对细胞生物学科研进程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使其研究工具——即细胞生物学仪器市场高速增长。鉴于此,流式细胞仪、显微镜成像等设备未来几年的市场规模和技术进展值得期待。  (1)流式细胞仪—2022年市场将达70亿美元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100家公司以流式细胞仪或其相关耗材试剂为主营业务,每年的销售额达到30亿美元,仅仅试剂开辟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10亿美元/年。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5亿美元,2012到2020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0.9%,2022年市场将达70亿美元。  随着国家对医疗器械行业政策扶持的加强,未来流式细胞仪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加之,国内流式细胞仪企业技术的提升,原材料成本的下降,预计2016年我国流式细胞仪发展规模将达到7.1亿元,我国流式细胞仪行业前景可期。  2015年1-10月期间,仪器信息网流式细胞仪专场访问量相比2014年同期增长1.2倍,关注度稳步增长。  (2)荧光显微镜—超分辨有新突破  2014年,国内光学显微镜总进口额突破3亿美元,生物领域应用的光学显微镜进口额就超过1亿美元。其中,国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市场需求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全球23亿美元的光学显微镜市场,中国市场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预计国内光学显微镜市场还将以每年超过30%的增长率扩大规模。同时,从仪器信息网今年10月底之前的荧光显微镜专场留言量同比增长4倍这一现象可以略见该市场的火热程度。  得益于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结果,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已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先进的超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据了解,中国的一些科研单位,比如浙江大学、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正在进行超分辨率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工作。  可喜的是,今年2月份,我国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研制取得新突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朱明强教授课题组研发了一种超级荧光分子开关,同时,制作出具有超级光敏感和应用潜力的全光晶体管,这对我国研制新型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意义重大。

厂商

2016.11.09

实验室环境下干细胞,生长停止原因被找到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12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小鼠细胞,发现了实验室环境下培育的干细胞发育停止的原因。这一成果有望改善干细胞的应用现状,进而促进心脏病的研究与治疗。        权卓兰(音译)副教授是此研究项目负责人。他表示,9年前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公布了一项技术,可以把体内几乎任何细胞转变成“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权卓兰及其团队希望用心脏病患者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育出心脏组织,但在进行研究和治疗时,他们发现在转变过程中,这些细胞的发育停止在胚胎期,无法抵达成熟期,即使将它们再放置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没有改观。        为探明更多干细胞发育停止的原因,权卓兰和同事分析了200多份心脏细胞样本,这些样本取自实验室环境下小鼠胚胎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其它动物的心脏组织。        细胞发育至成熟通常是按照一个特定的基因组合“时间表”来进行,在规定时间点需要蛋白质合成并发生作用。研究人员观察了上述细胞内17000多个基因的表达,以探究其中的某一特定基因是否参与细胞生长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他们得出结论,当心脏细胞到达成熟期时,某些生化链式反应通常会停止,这些反应可以使细胞迅速分裂,形成新的细胞。而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中,这些反应的停止时间常常与科研人员的预期相反。权卓兰进一步阐述,这些生化链式反应结束的时候,干细胞胚胎还未成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干细胞的发育会停止。        权卓兰认为,实验室的人工环境也许是产生这一不正常反应的诱因。找到了症结,研究团队计划找到方法去诱导干细胞成熟,进而在实验室中重造心脏组织。

新品

2016.11.07

驱动蛋白为细胞,微管生长提供动力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常丽君)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消息,该校研究人员发现驱动蛋白——Kinesin-5会在细胞微管末端暂停,产生驱动力刺激微管生长。这些蛋白可能是细胞分裂、神经分支与生长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在细胞分裂中,驱动蛋白对微管动力学有何影响,以及它们是怎样正确分开遗传物质的。        驱动蛋白是马达蛋白中的一个家族,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内,它们就像是细胞内的微型机车,沿只有25纳米粗细的微管运输着分子货物,供应其它细胞活动之需。人体内总共有45种不同的驱动蛋白。        宾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威廉姆·汉考克说,马达蛋白在细胞中执行着大量关键任务,他们正努力揭开它们在分子水平运作的秘密。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跟踪观察了单个荧光标记的kinesin-5分子的运动,发现这些“马达”会在微管末端暂停,然后产生驱动力,驱动微管生长。他们把微管固定在显微镜片表面,加入自由微管蛋白亚体和改良的kinesin-5,结果发现在荧光纤维镜下,加入kinesin-5增加了微管蛋白的生长速度和时间。        研究人员指出,理解kinesin-5在微管蛋白生长中的作用,有助于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它们是如何固定和生长纺锤体的。纺锤体是保障染色体复制的支架,理解了支架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理解细胞分裂非常重要,而这种支架形成机制也是抑制细胞分裂的潜在标靶。        汉考克说,癌细胞是细胞群中生长最快的,若想要终结癌细胞分裂,最需要的是打破并重组它们的微管网络。若能做到这一点,则有望带来新的癌症疗法

厂商

2016.11.07

驱动蛋白为细胞,微管生长提供动力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常丽君)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消息,该校研究人员发现驱动蛋白——Kinesin-5会在细胞微管末端暂停,产生驱动力刺激微管生长。这些蛋白可能是细胞分裂、神经分支与生长的关键因素。这些发现有助于人们理解在细胞分裂中,驱动蛋白对微管动力学有何影响,以及它们是怎样正确分开遗传物质的。        驱动蛋白是马达蛋白中的一个家族,存在于多细胞生物体内,它们就像是细胞内的微型机车,沿只有25纳米粗细的微管运输着分子货物,供应其它细胞活动之需。人体内总共有45种不同的驱动蛋白。        宾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威廉姆·汉考克说,马达蛋白在细胞中执行着大量关键任务,他们正努力揭开它们在分子水平运作的秘密。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跟踪观察了单个荧光标记的kinesin-5分子的运动,发现这些“马达”会在微管末端暂停,然后产生驱动力,驱动微管生长。他们把微管固定在显微镜片表面,加入自由微管蛋白亚体和改良的kinesin-5,结果发现在荧光纤维镜下,加入kinesin-5增加了微管蛋白的生长速度和时间。        研究人员指出,理解kinesin-5在微管蛋白生长中的作用,有助于研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它们是如何固定和生长纺锤体的。纺锤体是保障染色体复制的支架,理解了支架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理解细胞分裂非常重要,而这种支架形成机制也是抑制细胞分裂的潜在标靶。        汉考克说,癌细胞是细胞群中生长最快的,若想要终结癌细胞分裂,最需要的是打破并重组它们的微管网络。若能做到这一点,则有望带来新的癌症疗法

厂商

2016.11.07

M唤醒T细胞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癌症免疫疗法——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是一个安静的领域,直到研究人员开始证明它可以治疗那些对传统疗法无效的患者。癌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这些免疫策略唤醒了T细胞。到目前为止,这种治疗方法在血液肿瘤和黑色素瘤中的效果最好。   最近,Cell出版社推出旗下新子刊《Trends in Cancer》,作为创刊号的一部分,该杂志邀请世界领先的癌症研究学者,列出了目前癌症研究领域所面临的八大问题。   1、对于致癌突变的了解,如何才能指导治疗?   科学家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来了解可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的精确基因突变。现在癌症患者可以通过自己肿瘤的基因测序,来确定他们疾病的遗传根源,我们已经靶定了其中许多遗传学改变,但我们仍然还没有获得绝大部分的基因组数据。   2015年,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了美国精密医学计划(PMI)。该计划包括聚焦癌症,目的是确定癌症的新临床表现,以使打靶治疗更加有效,研究潜在的抗性,并开发数据库,汇总患者的健康数据,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代理所长Douglas Lowy说:“肿瘤学的精准医学计划集中在治疗。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预防和筛查是关键领域,这本身不属于PMI,但却是我们期待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领域。”   2、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癌症归纳为一组共同特质吗?   在2000年,研究人员Robert Weinberg和Douglas Hanahan在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综述(DOI: 10.1016 / s0092-8674(00)81683-9)中提出了“癌症的特征”。定义一种癌症的几个基本原理包括:逃避细胞死亡、充分自我生长的能力、对抗生长信号的不灵敏性、组织侵袭和转移、无限制的细胞分裂潜力和血管发育。   这篇综述是Cell发表的论文中下载和引用最多的,此后又有新的研究增加了2个新兴的标志:异常的细胞新陈代谢和逃避免疫系统。   Weinberg在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癌症的分子机制,他指出:“癌症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可能从一组共同的标志得出结论),这个概念当然是一个幻想。而癌症形成的一般原理,可以广泛地推广到许多类型的肿瘤,癌症的详细行为可以致使每个肿瘤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大自然的独特发明。”   3、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肿瘤微环境?   癌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起作用。它们共同选择血管和细胞外组织。发育良好的癌症就像一个不受欢迎的器官,从身体的其他部分窃取资源。肿瘤生长的周围环境是肿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它的生存,这种想法迫使研究者们重新思考癌症的形成与发展。   这个领域的先锋者、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Mina Bissell指出:“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研究人员表明,即使强有力的癌基因也不足以形成肿瘤,只是在某些情况下。它们需要与免疫系统合作,并需要许多其他步骤和事件,使细胞变得真正的恶性。组织的结构,是理解‘为什么癌症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疾病’的关键所在。”   Bissell认为,如果精密医学获得成功,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乳腺癌肿瘤与肝脏肿瘤的不同环境。她希望,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肿瘤相关微环境包围的类器官,完善和最大化癌症的三维模型。这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测试使肿瘤休眠或甚至防止其转移的某种疗法。   4、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发挥作用吗?   癌症通常根据导致它们的突变而被定义,但是突变并不是改变基因的唯一途径。我们知道,癌症因新兴的表观遗传学领域而不断发生变化,表观遗传学旨在了解DNA的物理变化——不改变遗传密码但却改变编码的信息(例如,向DNA序列中添加一种化合物,这样,这些基因就不再表达)。   Van Andel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和首席科学官Peter Jones说:“癌症表观遗传学被许多意外的结果改变,这些结果发现,在人类癌症中最常突变的许多基因是表观遗传修饰,从而清楚地将癌症的遗传学和表观遗传过程联系起来。”   他说:“的确,在没有检测到突变的情况下,一些儿童肿瘤似乎有甲基化的改变。这些研究结果强烈支持这一概念,即表观遗传学误调节直接参与了肿瘤的发生。”   癌症治疗的未来可能涉及表观遗传疗法,目前正在进行测试用于特定的淋巴瘤。早期已经在血液肿瘤中(而不是实体肿瘤)获得了成功,但是希望它们能够与免疫疗法相结合,来提高其他患者的反应。   5、免疫疗法将是对抗癌症的一个转折点吗?   癌症免疫疗法——利用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是一个安静的领域,直到研究人员开始证明它可以治疗那些对传统疗法无效的患者。癌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这些免疫策略唤醒了T细胞。到目前为止,这种治疗方法在血液肿瘤和黑色素瘤中的效果最好。   这个领域的主要贡献者、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Sidney Kimmel综合癌症中心的Suzanne Topalian指出:“一些患者开始治疗时,他们的预期寿命以月计算,但是今天他们仍然活着。现在这些药物在一线治疗设置中显示出活性,在那里它们可以取代或成为常规化疗和激酶抑制剂的一种附属物。”   免疫治疗仍面临着一些重大的挑战,例如,如何选择最有可能受益于治疗的患者,以及如何确定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治疗传递顺序。研究人员特别看好这些联合疗法,在这些疗法中,患者同时接受免疫疗法、传统化疗和放疗。   6、p53是否还能实现自己的承诺?   编码p53蛋白的基因,是肿瘤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p53的正常活动可阻止癌细胞,有几种不同类型的p53突变,可导致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性。这诱惑着研究人员,因为p53代表了一个可能的治疗靶点,可以对许多癌症产生广泛的影响。不幸的是,蛋白质的复杂性被证明比研究人员预期的更具挑战性。   英国癌症研究所所长Karen Vousden说:“十年前,p53的功能似乎很清楚,因为它能激活新生肿瘤细胞中的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从而防止肿瘤的发展。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已经认识到p53基因许多不同的作用——从在干细胞重新编程中的作用,到对代谢和免疫反应的控制。”   她补充说,这些复杂性给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将它的功能用于治疗。目前的药物可打开肿瘤细胞中的p53。这种药物可以很好地起作用,但是会引起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将来的方法可以更专注于靶定导致p53最初功能丧失的缺陷。   7、癌症细胞代谢的差异可被利用吗?   癌细胞利用能量的方式与正常细胞不同,因为肿瘤需要不同种类的燃料才能持续生长。近年来,癌症的这一特性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因为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有潜在的治疗方法会破坏癌症细胞的能量消耗。   癌症的代谢治疗方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正常细胞也依赖于相同的代谢途径。这意味着,利用癌细胞代谢的治疗,可能有化疗样的副作用。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Craig Thompson指出:“然而,也有一些乐观的理由。我们对于合成代谢(癌细胞的燃料)不断扩大的知识,将允许我们使用不致突变的药物,发掘增殖细胞的代谢依赖性。”   8、小鼠模型仍与人类癌症研究有关吗?   我们距离“来源于患者细胞的癌症三维类器官,可以在实验室培养皿中更忠实地复制人类癌症“,已经为时不远。在小鼠癌症治疗的几十年里,这个新的时代重新定义了临床前步骤,让我们可以在人类组织中测试潜在的疗法。   但是小鼠癌症模型已经带来了许多开创性的疾病见解,随着遗传操作的最新进展,目前没有其他实验系统能比得上实验室小鼠的可定制性。科学家现在可以制备出人源化的小鼠,具有致癌基因的人类版本,同时研究多个突变。   荷兰癌症研究所的课题组长Anton Berns表示:“小鼠模型是在体内环境中检验癌症相关概念的极好模型,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老鼠是不小的人类。但是为了研究在人类肿瘤中发现的复杂遗传学,我们还需要积累相当的基本经验,小鼠是回答这些问题的选择系统。能。

新品

2016.11.04

擦亮眼,谨防干细胞市场“李鬼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最近朋友圈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0元储存”的商家推广活动引发众多关注,专家及政府相关负责人提醒,如果要选择储存干细胞,请一定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谨防干细胞市场遇“李鬼”,造成自身利益受损。        案例        据媒体报道,浙江宁波老李夫妇已年过半百,为治疗患尿毒症的儿子,听信宁波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宣传,“胎盘干细胞治疗法对尿毒症有效,而且有成功的先例”,遂与该公司签订协议缴纳2万余元并于2014年冒险怀孕生下女儿存胎盘。想使用时,他们才从医院了解到,胎盘干细胞技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进入临床医疗阶段。最终,儿子不治离世。愤怒的老李夫妇,于今年4月将涉事公司告上了法院。而该公司的代理律师则拿出协议称,公司只为客户提供储存胎盘干细胞服务,不提供治疗,更无法承诺“包治”。        现象:多家商业机构提供多种干细胞储存服务        日前,广东媒体在全省作了干细胞市场调查报道,记者赴广州、佛山、深圳、东莞等地调查发现,有商家驻扎多家医院公然推销存储胎盘、脐带的业务,声称从这些组织中提取的干细胞可包治百病。        部分机构推销干细胞储存时,模糊科研案例与临床应用的概念,将尚未明确医学准入的干细胞宣传为可用于临床治疗的产品。宣称“脐带中提取的干细胞治疗的范围更广,从新生儿脑瘫、自闭症、小头畸形,到成人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股骨头坏死、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再到老年期的老年痴呆、冠心病、帕金森症等均可以治疗。”除此之外,多家机构在没有脐血采集资质的情况下向消费者推销脐血储存业务,或者推销胎盘、脐带储存业务赠送脐血储存服务。        专家:脐带胎盘提取的干细胞尚未允许用于临床治疗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委、血液病专家方建培教授表示,我国目前允许用于临床治疗的干细胞,只有脐血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而胎盘、脐带中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并没有获得卫计委审批。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科研阶段,医院不可能进行实际临床运用。方建培提醒,一种新医疗技术的使用,要按照管理程序通过三期临床验证,证明其安全性、有效性,合格后才能使用。        脐带血已经确定为三类临床技术之一,脐带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有希望短期内上临床,“但胎盘的问题则完全不同。胎盘来源的细胞只能通过组织破坏等加工获得,加工工艺的安全性有待验证,活性能否保持和有效性等,与脐血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预期5-10年内不能进入临床使用。        卫计委:目前我国没有出台脐带胎盘的储存技术规范和标准        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在业内专业会议上曾表示,广东省卫计委鼓励支持干细胞市场创新,但务必合法合规;某些商业机构以科研名义开展胎盘、脐带储存业务,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不能收取费用;目前我国并没有出台脐带胎盘的储存技术规范和标准。在脐血采集储存方面,省内仅有广东省脐血库是由广东省卫计委 监管批准执业 的机构。        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存储,必须由具备《血站执业许可证》的正规血库实施,任何不具备相关资质的机构和个人采集存储造。

厂商

2016.11.04

免疫组化技术实验原理及分类

免疫组化技术实验原理及分类免疫组化技术实验原理: 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    众所周知,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即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提取 出来,以其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去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特异性抗体,再用这种抗体(第一抗体)作为抗原去免疫动物制备第二抗体,并用某种酶(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生物素等处理后再与前述抗原成分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二抗复合物,将抗原放大,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学方法将抗原抗体反应部位显示出来(常用显色剂DAB显示为棕黄色颗粒)。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呈色反应,显示细胞或组织中的化学成分,在显微镜下可清晰看见细胞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产物,从而能够在细胞或组织原位确定某些化学成分的分布、含量。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抗原或半抗原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厂商

2016.11.03

免疫组化方法中关键环节及其原理解述

免疫组化方法中关键环节及其原理解述 一、酶免疫组化的关键环节    1、标本固定:固定的目的是①防止标本从玻片上脱落;②除去防碍抗原-抗体结合的类脂,使抗原抗体结合物易于获得良好的染色结果;③固定的标本易于保存。    2、脱水、石蜡包埋和制片:脱水用梯度乙醇(由低到高)充分脱水、对组织要完全浸蜡、切片时刀片要干净和锋利。否则,容易裂片和脱片等。    3、脱蜡和水化:这是为了后面的抗体等试剂能够充分与组织中抗原等结合反应。脱蜡可以先60度20min,然后立即二甲苯1-3分别10min,但当天制好的切片可以60度3-4h.水化用梯度乙醇(由高到低)。若脱蜡和水化不全易出现局灶性反应和浸洗不全,而产生非特异性背景着色。    4、抗原修复:由于组织中部分抗原在甲醛或多聚甲醛固定过程中,发生了蛋白之间交联及醛基的封闭作用,从而失去抗原性;通过抗原修复,使得细胞内抗原决定族重新暴露,提高抗原检测率。常用的修复方法从强到弱一般分为三种,高压修复、微波修复、胰酶修复。修复液也分为若干种(具体的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大量的:中性的、高pH的等)。我们实验室一般用微波修复中火6min*4次,效果不错。注意微波修复后自然冷却30min左右(只要你觉得修复液的温度达室温即可)。    5、细胞通透:目的是使抗体能够充分地进入胞内进行结合反应。一般用TritonX-100、蛋白酶k等通透液。如TritonX-100可以溶解细胞膜、细胞核膜、细胞器膜上的脂质而使抗体及大分子结构的物质进入胞浆和胞核内,故在细胞免疫组化时尤为推荐使用,这样抗体就能顺利进入胞内与相应抗原结合。在免疫组织化学(>10um厚切片)和免疫细胞化学中一般用TritonX-100作为细胞通透剂,在膜上打孔。    6、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在传统的ABC法和SP法中,免疫组化反应结果容易收到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和生物素的干扰,必须用过氧化氢和卵白素等进行灭活。灭活内源性POD一般3%过氧化氢灭活时间短点,可以10min左右,而0.3%过氧化氢则可以适当延长封闭时间,一般10~30min;用甲醇配置过氧化氢比双蒸水或PBS可能好在保护抗原和固定组织作用,过氧化氢孵育时间过长易引起脱片;现用现配,配好后4度避光保存。不过,现在已有“第二代即用型免疫组化试剂盒”避免内源性生物素的干扰,推荐使用。    7、血清封闭:组织切片上有剩余的位点可以与一抗非特异性结合,造成后续结果的假阳性;封闭血清一般是和二抗同一来源的,血清中动物自身的抗体,预先能和组织中有交叉反应的位点发生结合;也可以用小牛血清、BSA、羊血清等,但不能与一抗来源一致。一般室温或37度10-30min.    8、一抗和二抗浓度和孵育时间:一抗孵育条件在免疫组化反应中最重要,包括孵育时间和抗体浓度。一抗孵育温度有几种:4度、室温、37度,其中4度效果最佳;孵育时间:这与温度、抗体浓度有关,一般37度1-2h,而4度过夜和从冰箱拿出后37度复温45min.具体条件还要摸索。二抗孵育条件:二抗一般室温或37度30min-1h,具体时间需要摸索,而浓度一般有工作液,若是浓缩液还要摸索浓度。但在免疫组化中我们一般先把二抗浓度和孵育时间先定下,然后去摸索一抗浓度和孵育时间。    9、抗体稀释液:其实许多实验室抗体稀释液就用一般PBS即可,但专用的抗体稀释液中除PBS成份外,还加了叠氮化钠防腐剂、BSA稳定剂等组份,对抗体的多次回收利用较好。正因为这种原因,我一直用国产的专用抗体稀释液,一段时间在更换新抗体稀释液时实验结果出现了阴性结果(提示可能一抗没有结合),最后从抗体浓度和孵育时间、封闭时间等原因排除后,发现是新抗体稀释液的PH值偏酸,而使抗原抗体反应不佳,终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10、切片清洗(浸洗、冲洗和漂洗):为了防止一抗、二抗等试剂残留而引起非特异性染色,所以适当地加强清洗(延长时间和增多次数)尤为重要,我一般在一抗孵育前的清洗是3min*3次,而一抗孵育后的清洗均为5次*5min.    注意:(1)单独冲洗,防止交叉反应造成污染。(2)温柔冲洗,防止切片的脱落。我喜欢用浸洗方式;(3)冲洗的时间要足够,才能彻底洗去结合的物质。(4)PBS的PH和离子强度的使用和要求。这方面我有惨痛教训,当时我买的抗体稀释液偏酸,结果背景一片黄(未见特异性染色),建议PH在7.4-7.6浓度是0.01M.(中性及弱硷性条件(PH7-8)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而酸性条件则有利于分解;低离子强度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而高离子强度则有利于分解)。    11、DAB显色:背景的深浅和特异性染色的深浅均可以由DAB孵育条件决定。DAB显色时间不是固定的,主要由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时间,到出现特异性染色较强而本底着色较浅时即可冲洗;DAB显色时间很短(如几秒或几十秒)就出现很深的棕褐色,这很可能说明你的抗体浓度过高或抗体孵育时间过长,需要下调抗体浓度或缩短你的抗体孵育时间;此外,若很短时间就出现背景很深,还有可能你前面的封闭非特异性蛋白不全,需要延长封闭时间;DAB显色时间很长(如超过十几分钟)才出现阳性染色,一方面可能说明你的抗体浓度过低或孵育时间过短(最好一抗4度过夜);另一方面就是封闭时间过长。    12、复染:目的是形成细胞轮廓,从而更好地对目标蛋白进行定位,经常用苏木素复染(胞核染料)。注意苏木素复染时间要看当时的室温、溶液的新旧、目标抗原的定位等情况,一般数秒-数分钟,胞浆蛋白可以适当时间长一点,而胞核蛋白则要短。不过这个如果染色不理想可以补救的。即:染色深则分化时间稍长些即可;染色浅则再置于苏木素中染色即可。    盐酸酒精是分化,氨水是返兰。作用不同。片子复染完后流水振洗,然后置于盐酸酒精中数秒(一定动作要快)后拿出流水振洗,在放入氨水中返兰即可。    13、封片:为了长期保存,我们一般用中性树胶等封片,避免产生气泡,方法是直接在载玻片组织上滴一滴封片液,然后一手拿住盖片某一拐角,而另一手拿对面的那个拐角,接近封片液近端的拐角先降低,直至接触到液体时为止;当发现液体接触面在不断弥散时,则可以缓慢降低另一拐角,这样一般不会产生气泡。    二、免疫荧光方法中的重要环节    1、冰冻切片制备:建议用新鲜组织,否则组织细胞内部结构破坏,易使抗原弥散。选用干净锋利的刀片、组织一定要冷冻适度等,防止裂片和脱片严重。    2、组织切片固定:切好片风干后立即用冰丙酮等固定液进行固定5-10min,尤其要较长时间保存的白片,一定要及时固定和适当保存。    3、血清封闭:为防止内源性非特异性蛋白抗原的结合,需要在一抗孵育前先用血清(与二抗来源一致)封闭,减弱背景着色。血清封闭的时间是可以调整的,一般10-30min.    4、一抗孵育条件:在免疫组化反应中最重要,包括孵育时间和抗体浓度。一抗孵育温度有几种:4度、室温、37度,其中4度效果最佳;孵育时间:这与温度、抗体浓度有关,一般37度1-2h,而4度过夜和从冰箱拿出后37度复温45min.具体条件还要摸索。免疫组化实验  www.secondantibody.com     5、二抗孵育条件:二抗一般室温或37度30min-1h,具体时间需要摸索,而浓度一般有工作液,若是浓缩液还要摸索浓度,切记要避光反应。但在免疫荧光中我们一般先把二抗浓度和孵育时间先定下,然后去摸索一抗浓度和孵育时间。最后,荧光素标记的二抗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可能后有大量的游离荧光素残留,需要注意配制时小包装和并进行适当的离心。    6、复染:目的是形成细胞轮廓,从而更好地对目标蛋白进行定位。一般常用DAPI复染。    7、封片:为了长期保存,我们一般用缓冲甘油等封片,此外还有专门的抗荧光萃灭封片液。避免产生气泡,方法是直接在载玻片组织上滴一滴封片液,然后一手拿住盖片某一拐角,而另一手拿对面的那个拐角,接近封片液近端的拐角先降低,直至接触到液体时为止;当发现液体接触面在不断弥散时,则可以缓慢降低另一拐角,这样一般不会产生气泡。    8、切片清洗:为了防止一抗、二抗等试剂残留而引起非特异性染色,所以适当地加强清洗(延长时间和增多次数)尤为重要,我一般在一抗孵育前的清洗是3min*3次,而一抗孵育后的清洗均为5次*5min.注意(1)单独冲洗,防止交叉反应造成污染。(2)温柔冲洗,防止切片的脱落。我喜欢用浸洗方式;(3)冲洗的时间要足够,才能彻底洗去结合的物质。(4)PBS的PH和离子强度的使用和要求。这方面我有惨痛教训,当时我买的抗体稀释液偏酸,结果背景一片黄(未见特异性染色),建议PH在7.4-7.6浓度是0.01M.(中性及弱硷性条件(PH7-8)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而酸性条件则有利于分解;低离子强度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而高离子强度则有利于分解)。    9、拍照:有条件的话最好立即拍照,若不能及时拍照,也要封好片和用指甲油封固,保持避光和湿度。使用荧光显微镜注意严格按照荧光显微镜出厂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不要随意改变程序;应在暗室中进行检查;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在调整光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检查时间每次以1~2h为宜,超过90min,超高压汞灯发光强度逐渐下降,荧光减弱;标本受紫外线照射3~5min后,荧光也明显减弱或褪色;激发光长时间的照射,会发生荧光的衰减和淬灭现象;所以最多不得超过2~3h;荧光显微镜光源寿命有限,标本应集中检查,以节省时间,保护光源。天热时,应加电扇散热降温,新换灯泡应从开始就记录使用时间。灯熄灭后欲再启用时,须待灯光充分冷却后才能点燃。一天中应避免数次点燃光源。关闭汞灯至少在开启15-30分钟后;标本染色后立即观察,因时间久了荧光会逐渐减弱。若将标本放在聚乙烯塑料袋中4℃保存,可延缓荧光减弱时间,防止封裱剂蒸发;使用的玻片等载体,都必须厚度均匀,无明显的自发荧光,如果使用油镜,还必须保证镜油为无荧光镜油;电源最好装稳压器,否则电压不稳不仅会降低汞灯的寿命,也会影响镜检的效果。

厂商

2016.11.03

新工具帮科学家,看到活细胞蛋白质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  生物物理学家Joerg Bewersdorf说,2006年是荧光显微镜学的奇迹之年。而与之相媲美的另一个年份是1905年,当时爱因斯坦以相对论、量子论和原子物理学变革了物理领域。而这场显微镜学革命,则是由3篇论文组成的,科学家首次能窥见细胞内部并追踪单个分子的行为。   “每个分子是一台机器,一台纳米机器。”Bewersdorf说。其中,蛋白质是尤为复杂的分子,它们以多种方式弯曲缠绕,执行细胞新陈代谢和生长需要的反应。“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些微型机器是如何整合在一起完成细胞机能的?”   长期以来,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制于一个物理极限值的约束,也就是德国物理学家、显微技术专家恩斯特·阿贝在1873年提出的预言: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效果被认为受到光的波长限制,无法突破0.2微米,即光波长1/2的分辨率极限,此后被称为“阿贝分辨率”。   在能够窥见细胞内部之前,科学家对该问题并没有清晰的答案。光学显微镜无法提供任何帮助,超越一定放大率后,衍射使得光线四散而非集中于一点。任何距离小于200纳米或宽度是细胞膜40倍的物体都会变成一个模糊点。使用电子显微镜制作的图片能分辨精细结构,但必须是静态的,无法用于活细胞。   2006年,3个实验室各自采用相似策略克服了“衍射障碍”:利用专业的荧光探针分析样本。这些探针能被有选择地开启,直到所有探针能在一系列图像中被捕捉到。科学家能像印象派画家利用颜色点构建一个场景那样将这些图像制作成一张图片。这3个技术——光敏定位显微镜(PALM)、荧光PALM(FPALM)和随机光学重建显微镜(STORM),能区分出相距20纳米的目标,产生单分子尺度的荧光照片。这些技术为研究人员插上前进的翅膀。例如,Bewersdorf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实验室正为活动在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照相”。   自2006年到现在的10年间,这3个技术掀起了技术和方法的革新浪潮。2014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Stefan Hell、美国霍华德·修斯医学院珍妮莉娅法姆研究院的Eric Betzig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William Moerner提出的打破衍射极限的成像策略使他们成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制造更明亮的荧光探针,以便照亮未曾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细胞进程。   “令人兴奋的是,这些技术让观察活细胞成为可能。”珍妮莉娅法姆研究学院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说,“目前,使用荧光探针拍摄单个蛋白质时机已经成熟。”   更持久、更明亮   这3个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都是依靠绿色荧光蛋白质(GFP)等化合物发出光线的。这些物质的基因能被插入编码细胞蛋白质的基因中。然后,生成的蛋白质中则附着着荧光物质,并通过发出荧光显示其存在位置。   但这些技术均存在限制。一个大问题是,在被刺激其发光的激光彻底损坏前,这些探针只能发出极为有限的光。甚至在光褪色效应发生前,探针的光已经非常微弱了。   而这些探针的综合版本有机染料,能发出更明亮的光,但却无法编码目标基因,并插入细胞内部。相反,它们通常与能找到蛋白质的抗体结合在一起。但这种组合使得探针过大,无法穿过细胞膜或干扰蛋白质功能。“这些探针确实存在限制。”Bewersdorf说。   幸运的是,革新正在出现。Bewersdorf团队正在与两个团队合作研究可点击化学探针:新英格兰生物实验室的SNAP-tag和普洛麦格生物技术公司的HaloTag。这些技术包含一种能被编码到兴趣蛋白质中的较短的靶序列和一个能通过简单化学反应嵌入靶蛋白中的染色分子。Bewersdorf和同事已经证明这两种技术能使用有机染料作用于活细胞。   另外,研究人员还求助于量子点——纳米级半导体。这种物质不仅明亮且持续一个月甚至更久,还能与生物分子相连接。新墨西哥大学生物物理学家Diane Lidke在细胞传导实验中就使用了量子点。但量子点存在一个缺点:体积过大。市场上能买到的量子点都有一个壳,这让其直径大了15~25纳米。与只有4纳米宽的荧光蛋白质相比,“它们太大太笨重了”。   这一缺点意味着研究人员很难将量子点放入细胞或其他紧密空间中,但能有效应用于在细胞外基质和膜结合蛋白中。在与其丈夫、该校物理学家Keith Lidke的合作中,Lidke开发出了多色、快速、单分子追踪技术,能用量子点在定制显微镜中生产图片。   打开细胞   穿越细胞膜是荧光显微镜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即便只有5纳米厚,细胞膜已经进化了数十亿年,以便隔离细胞内外,而且,效果出奇地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物理学家Paul Selvin说。   Selvin的实验室开发出的量子点更小,直径接近9纳米。这一尺寸能让他将量子点滑过神经细胞之间20~40纳米的空隙,信息传导分子经由这里向相邻神经细胞传递信息。一旦进入这里,量子点能束缚并突出帮助记忆形成的受体的存在。虽然Selvin并没有将这些量子点植入活细胞内,但他认为这是可行的。   该实验室还计划在细胞膜上穿孔,然后迅速密封起来,以避免破坏细胞。“我们能够使用一种名为链球菌溶血素的细菌酶在细胞膜上钻一个约5纳米的微小孔洞。”Selvin说。这一宽度足以让荧光蛋白质通过,甚至是联合了抗体的蛋白质,以便寻找细胞内部的目标物体。之后,研究人员能利用尚未发表的方法在20分钟内修补这些孔洞。   另外,还有人担忧,这些探针会干扰靶蛋白的功能。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学家Jie Xiao则提出了一个不会损伤这些蛋白质的替代方案。   她的探针分子经过基因修饰,并非附着在目标分子上,它们被制作出来后,就立刻被一种酶劈开,并进入细胞膜的一个特定位置。这就意味着它们不再携带靶分子的位置信息,但却位于能对其进行精确计算的位置,并由此获得蛋白质产生的精确计数,同时,蛋白质本身能自由发挥功能。Xiao将该技术称为裂解共转化活化(CoTrAC)。   “量化活细胞的蛋白质水平非常重要。”Xiao解释道,“人们通常使用荧光指示出相对变化。”但其研究的基因调控蛋白质极少,很难用超分辨计数成像。此外,这些蛋白质的精确数字的细微变化也能判断细胞状态改变与否。   让背景暗下去   除了更明亮,另一个让探针脱颖而出的方法是降低背景亮度。德国波恩大学生物物理化学家Ulrich Kubitscheck表示,“细胞中也有扩散的背景。”非靶蛋白甚至本身就有天然、暗淡的荧光,这就造成了背景噪音。如果减少背景噪音,图像的清晰度就会提高。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改进亮度策略。Kubitscheck实验室使用激光层照显微技术生产一个非常细的精确聚焦光束,该光束能从侧面穿过样本。“我们建造了一些下部和四周透明的玻璃室。”他说。通过从侧面而非顶部向样本照射光线,该团队照亮了一个200~300纳米厚的切片,并从下部对样本进行观察。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看到RNA分子经过一种名为核膜孔的蛋白质络合物输出,进入细胞质。在这里,它们开始指挥蛋白质合成。    能进行激光层成像的显微镜已经商业化。具备专业知识的研究团队已经组成,并开始定制自己的显微镜。   而下一代选择性平面照明显微术被称为晶格光片显微镜,诞生自Betzig的实验室。项目合作者、珍妮莉娅法姆研究院细胞生物学家Zhe Liu说,该技术能产生300~500纳米厚的照明平面,其优点在于光点的结构。晶格能形成一个三维网格,照亮样本的连续剖面。   总之,显微镜技术在生物学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早期显微术领域的某些重要发现,直接促成了细胞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突破性发展。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由整个物种发展到分子水平,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及鉴别精微细节的能力已经成为关键技术问题。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挑战分辨率极限的历史

新品

2016.11.02

再生医学迎来新势力

1、为保证内容正常显示,图片请使用本地上传。2、新闻内容不得添加电话、邮箱、QQ、网址、二维码等任何联系方式,新闻底部会自动添加联系我们的功能。科学家曾认为,直到消亡,皮肤细胞依然是皮肤细胞。在过去10年,细胞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够通过激活特异性的遗传程序得以重写。如今,再生医学领域面临一个问题:这种重写应当采取常规方法,即成熟细胞首先转化回干细胞,或者如果可能的话,采取一种更加直接的方法。“终末分化”概述了这种旧观念——皮肤细胞、肌肉细胞等成熟细胞不能经过诱导获得一种显著不同的“命运”。10年前,这种观念开始摇摇欲坠,当时,日本京都大学细胞生物学家山中伸弥证实导入几个基因能够将成熟纤维原细胞(结缔组织细胞)转化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iPS细胞能分化为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这一性质被称作为多能性。不同于胚胎干细胞的是,iPS细胞也能无限增殖。 仅仅在山中伸弥取得该发现几年后,研究人员就已开始发现改变细胞类型的捷径,他们称之为“直接重编程”。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经诱导后能直接变成另一种类型的成熟细胞,而不需要借助iPS细胞这一中间阶段。研究人员已了解到如何将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或心脏细胞,如何将胃细胞转化为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德国美因兹古藤堡大学科学家Benedikt Berninger说:“就在你的眼前看到这些细胞改变身份是非常神奇的。”Berninger的研究利用直接重编程产生神经元。 相对于iPS细胞研究,直接重编程研究还处于更初始阶段,但是它正激发人们对再生医学的兴趣。直接重编程的细胞可能比通过iPS细胞中间阶段产生的细胞更加安全,因为后者可能具有与肿瘤细胞一样的广泛增殖能力,这会使得它们或许潜在地导致癌症产生。 基于iPS细胞的临床介入必需谨慎开展,以便确保没有多能性细胞与完全成熟的细胞一起移植。瑞典隆德大学神经生物学家Malin Parmar说:“风险就是你可能失去对这些细胞的控制,它们在移植后开始不受控制地增殖。但是,如果你绕过iPS细胞产生阶段,那么它将更加快速和更加安全。”Parmar希望利用直接重编程逆转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的神经元丢失。 改变遗传 重写细胞身份首先需要理解这些身份是如何建立的。每个细胞都能追踪其祖先到单个起源:受精卵。当胚胎细胞分裂和成熟时,它们的命运是由发育过程中特异性基因开启和关闭所确定的。被称作转录因子的蛋白首先结合到基因组中的某些DNA序列,随后激活或抑制附近的基因,从而调节这一过程。控制细胞命运的转录因子经常被称作“主调节因子”,这是因为它们控制着一连串复杂的基因活性。 美国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家Qiao Zhou说,“这些主调节因子基本上都是根据它们在胚胎发生时产生某些细胞类型中的关键性作用决定的。一个祖细胞可能变成细胞A、B或C,但是如果你迫使它表达某种主调节因子,它将最终变成细胞A。” 证实主调节因子能用于直接重编程的研究可追溯到1987年,当时来自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Harold Weintraub、Andrew Lassar和同事证实诱导成纤维细胞表达某一DNA片段能够让它进入变成肌肉细胞的发育途径;他们随后发现导致这种变化的单个基因编码转录因子MyoD。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格拉斯通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心脏发育研究员Deepak Srivastava说:“这在当时是一项颠覆性的发现。” 但事情并非这么简单。寻找单个能启动重编程的主调节因子遭遇滑铁卢,直到山中伸弥揭示出有效重编程的秘密并不是单个因子,而是多种基因的组合。随着研究人员混合和搭配不同的主调节因子组合,成功才开始出现。 2008年,哈佛大学科学家Douglas Melton团队将一种类型的胰腺细胞转化为β细胞,该细胞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所需要的。作为团队一员,Zhou说,“结论是你仅需3种主调节因子实现这一点。”2010年,斯坦福大学干细胞科学家Marius Wernig团队也利用3种基因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神经元。 迄今为止,大多数开创性的直接重编程发现都是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实现的。但如果能在体内促进细胞转化,很多研究人员就会对再生医学抱有更大希望。在一种器官中相对丰富的细胞群体或能转化为更迫切需要的其他类型的成熟细胞。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一些成就。比如,Parmar团队发现通过将携带编码重编程因子的基因的病毒载体注射进小鼠大脑中,能将神经胶质细胞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Srivastava也类似地在心脏内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跳动的心肌细胞,这一策略可能提供一种治疗心脏病发作导致的心脏损伤的方法。但迄今为止,没有人在人体内尝试过直接重编程。 身份危机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着重关注确保重编程过程成功。研究人员不仅需要找出启动这些基因的主调节因子组合,也不得不发现尽可能最小的组合。这是因为迫使一种细胞表达主调节基因的最可靠方法是运送这些基因的额外拷贝到这种细胞中,而相对于运送仅仅几种基因,运送很多种基因到细胞中更困难。找出最小的主调节基因组合需要一番艰苦跋涉:通常,潜在的组合名单比较巨大,唯一的筛选方法是系统性地逐一测试。比如,Parmar团队以12种候选基因开展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的研究,经过一番筛选后,最终缩小到两种基因。 一些研究人员已开始设计专门用于直接重编程的软件。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团队已开发出一种被称作Mogrify的实验规划工具,这个工具将来自众多细胞类型的大量基因表达数据与不同主调节因子控制的基因网络方面的规则汇集在一起。基于这些数据和规则,Mogrify可预测导致所需细胞身份变化的重编程因子组合。 但提供有活性的主调节基因并不足以确保完全的重编程:这些主调节基因可能成功地将细胞设置在一个发育途径上,但会让它处于一种未成熟的前体细胞状态。因此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鉴定出哪些基因必须处于活性状态完成这一发育过程。 然而,真正重要的细胞身份测试是重编程细胞是否在功能上能够替换自然分化的细胞。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神经生物学家Chun-Li Zhang说:“如果它们看起来像是神经元,而且它们的基因表达也类似于神经元,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真正的神经元。”令人信服的证据需要接受一系列评估,比如利用电生理学测量证实一种新形成的神经元是否放电,因而是否能够激活与它通过突触连接在一起的其他神经元。Zhou表示,没有一种特征性的评估方法能够独自提供具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 通往临床之路 这些方法在人体测试之前还有很多障碍要克服。一般而言,已证实相比于小鼠细胞,人细胞在进行直接重编程时更加充满挑战:它们倾向于花费更长时间经历这个重编程过程,虽然一些转录因子足以在动物实验中实现直接重编程,但是人细胞经常需要额外的转录因子。基因转运也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将基因转运进大脑等器官中。 另外,还会存在拆了东墙补西墙的问题。在大脑中,将神经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元会降低那里的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而这本身就可能产生风险。 心脏治疗很可能最接近于临床应用。Srivastava团队已开始研究将猪心脏内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他说:“我们有初步的概念验证:即便在像我们这样大的心脏中也能够实现转化的效果。”如今,这个团队正在开展安全性研究,并优化基因运送方法。 Zhou团队努力将体外培养的人胃肠道细胞直接转化为β细胞,并且也正在努力在诊所中开展应用。这些肠道细胞很容易通过活组织检查获得,而且在体外培养和重编程后,在理论上,它们能够移植到患有糖尿病的志愿者的胰腺中。 无论如何,直接重编程正开始获得产业界的关注,不过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并没有准备好投入其中。Zhou说,“迄今为止,还没有同等数量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到这种方法中。但是这个领域正在快速赶上,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将会如何发展。

厂商

2016.11.02

< 1 ••• 4 5 6 7 8 ••• 11 > 前往 GO

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立即咨询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 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闵北路88弄1-30号第22栋BV145室 联系人: 蔡盼 邮编: 200612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3779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