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沪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银牌10年 银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3389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沪震生物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风口上的腾飞:基因测序产业技术行业资本全解析

风口上的腾飞:基因测序产业技术行业资本全解析位于大鹏新区的深圳国家基因库正式开业。据悉,深圳国家基因库的数据库数据库、样本库、活体库,以及规划数据能力均已超越了EMBL(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NCBI(Cambridge,UK. GenBank )以及DDBJ(DNAData Base of Japan)世界三大数据库,综合能力位列世界第一,同期,2016年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也在深圳福田开幕,基因库、基因测序已然成为深圳市的亮点产业。现在,精准医疗已经成为全民热词,在精准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测序技术更是深得资本市场、国家政策的青睐,发展日新月异,给医疗科技的创新和产业化带来更多契机。BT领袖峰会基因测序产业发展分论坛上,国内外多名资深专家齐聚一堂,从技术、产业、资本应用的角度探讨下一代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技术:三代测序异军突起测序行业发展更代非常迅速:NGS已经成为主流,而一代测序由于其通量有限,但精确度高仍然占据部分市场,而最新的三代技术--无需PCR扩增的单分子测序技术也已问世,目前,拥有单分子测序技术的公司有Helicos Biosciences(美国)、Pacific Biosciences(美国)和Oxford Nanopore(英国),其中只有Pacific Biosciences于2015年10月份推出小型化的单分子测序仪Sequel。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向国兵博士介绍了其公司最新的三代测序技术。据悉,向国兵博士是本月才刚刚加盟深圳瀚海基因,任首席科学家,向国兵博士在回国之前是在美国赛默飞公司任资深科学家,在测序仪领域有超过20年的研发经验,目前全球有超过20%的测序仪正在使用向博士研发的测序试剂,拥有超过50项专利。向博士介绍说,相比二代测序把基因组减成小段,放大信号的过程,三代测序更为简便,不用扩增,可以进行单分子测序。现在市场上的单分子测序技术有的错误率还有10%左右,"我们瀚海在用的测序技术精确度基本上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向博士说。瀚海的单分子靶向测序有两个比较主要的技术。一是单分子测试,单分子率可以达到60%到70%,已经处于先进水平,同时瀚海研发的新试剂可以帮助单分子成像,在nucleotides里面时可以是自然的链状,第一轮测试完后则可以去掉,不会影响下一轮测试;二是光学方面的全内反射荧光成像(TIRF)技术,TIRF技术中的绿光可以定位,红光用于测序,测完一轮后剪掉,再做另外一个反应。该测序仪一次成像大约有4万个点,通量非常大。产业:成本下降带来机遇相比第一代测序来说,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最大的突破就在于通量的急剧提升,伴随而来的是测序成本出现几何级的下降,这个规律已经远远超过了IT领域的摩尔定律。16年前为完成中国1%的国际人类基因组任务而成立的华大基因也已经成为中国测序行业巨搫。一个人的基因测序成本也从30亿美金降到今天的1000美金,基因研究也从基础研究逐步走向医学、农业等很多领域。以医学检测服务为例,华大基因检测涵盖到三个方面,婚、孕、移植前的检测;产前的检测;新生儿的检测。中国每年大概有1700万的新生儿,每年5.6%的出生缺陷率,大概有7000种遗传病,最常见的"唐氏综合症"中国每年有新发病例多达2300多个。国家为了应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三级预防体系,分别在在婚、育前阶段、产前阶段和新生儿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能把出生缺陷的比例控制下去。在婚前阶段,华大基因设计了一个针对普通人群的遗传病的筛查,包括各个遗传病,尤其是致死、致残率比较高的遗传病。在辅助生殖领域,主要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和种植前基因诊断(PGD),可以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在这两个领域检出在植入前常见的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大片段的缺失或者是重复,甚至做一些PGD,可以筛选出健康的胚胎进行植入。在产前阶段,华大提供新生儿代谢病检查服务,新生儿阶段华大提供耳聋的基因检测服务。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成本的下降,未来像无创产前检测(NIPT)检测的成本也会逐年的下降,"我们预计到2026年的时候,能够超过95%以上的孕妇,仅仅这一项检测技术,未来的市场规模可能就接近100个亿,所以这项检测技术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深圳华大基因副总裁和首席市场官赵立见说。资本:风投融资指数增长今年是资本的寒冬,有很多热点,比如O2O、大数据的项目等已经很难拿到新一轮融资了,但在医疗健康方向,特别是精准医学方向,近期的投资案例特别多,这是大部分机构或者资本选择的过冬的方式。"医疗健康抗经济下行风险能力是最强的。"澳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宇先生说。"当时我们谈的时候,第一轮最多就是五六千万的估值,现在我看到大家纷纷是拿的五六个亿的估值。"刘宇回忆道,在一年前,刘宇团队判断基因检测迎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从国内市场来看都是成倍增长,全球市场2011、2015、2018年的增长速度惊人,特别是与新生儿有关的遗传病等产前筛查的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有华大、贝瑞等企业跑马圈地,跟各地的医院或者是卫计委合作,已经没有太大投资机会了。在整个市场结构里肿瘤应用占到很大比例,"现在大家普遍看好的肿瘤的早期诊断,个性化的应用,包括预后的指导,可以看到近期的很多案子都是围绕这个发生的。"刘宇评论说。但刘宇也指出,这个行业很火,但也要看到一些风险,基因检测、精准医学有很多的团队,他们是生物背景的出身,跟临床医学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鸿沟,所以当其真正和医学临床结合时也会面临更多挑战,像华大的平台足够大,可以找到更好的资源、人才去弥补,而大部分的小团队却并不具有这个能力来弥合鸿沟。所以,类似这些投资时间的契机是非常重要的,对投资人而言,如果过早投入,公司没有出里程碑式进展,就没有投资逻辑作支撑,拿不到下轮融资,先驱也就成了先烈。从基因测序行业角度来看,行业的前景,应用方向是创投机构看重的方向,从逻辑角度来看,投资风险点,是否有相应的增值服务和风险措施手段是创投机构关注的重点。但总体而言,这个行业还是在发展的早期,需要创投的大力支持,但是也需要创业投资资本和投资创业团队之间更好的结合。

厂商

2016.09.30

表观遗传时钟让你躲不过“死神”

表观遗传时钟让你躲不过“死神”最近美国UCLA的遗传学家Steve Horvath领导一支来自7个国家由65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纪录了人类DNA与衰老相关的变化,计算生物学年龄,估算一个人的寿命。不管实际年龄如何,生物学年龄越大总能预测更早的死亡。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美国和欧洲超过13000人血液样本中的DNA。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Horvath在2013年开发的表观遗传学时钟(epigenetic clock),科学家们测量了每个人的衰老速率。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追踪DNA甲基化的改变计算血液和其他组织的衰老。通过对比实际年龄与血液的生物学年龄,科学家们预测了每个人的预期寿命。文章第一作者Brian Chen表示,表观遗传学时钟能够预测白种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和非裔美国人的寿命,并且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情况,BMI,疾病史以及血细胞数目等传统风险因素之后仍然准确。但是这种计算结果并不能完美地适用于每个人。“我们发现有大约5%的人会以更快的生物学速率衰老,导致预期寿命更短,”Horvath说道。“加速衰老会导致在任意年龄发生死亡的风险都增加50%。”初步的研究结果或可解释为何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死亡,即使他们饮食均衡,经常锻炼,适度饮酒,也不抽烟。Horvath强调说:“虽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延长预期寿命,但是我们内在的衰老过程让我们无法蒙骗死神。不过抽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风险因素对死亡的影响仍然强于一个人的表观遗传学速率。”这项研究表明可以使用DNA甲基化作为生物学年龄的标记物。如果未来能够证明DNA甲基化会加速衰老,就可以制定策略延缓这一速率,将人类的健康生命最大化。目前表观遗传学变化在衰老和死亡中的准确作用还不清除,未来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解答这些问题。

厂商

2016.09.30

鸢尾素可减少青少年误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鸢尾素可减少青少年误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根据第55届欧洲儿科内分泌学会议研究中提出,近期通过测量血压发现的一种激---鸢尾素可能会改善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青少年状况,这些发现可能会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影响多达12%的女性。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更有可能患有月经不调,雄性激素超标,也可能由于卵巢的问题难以受孕。医生们诊断青少年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很可能与正常青春期的变化相混淆。相关技术设备可以辅助医生诊断更加准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是未知的,目前还没有治疗的条件。之前的研究与高水平的鸢尾素相关,鸢尾素是一种新发现的激素,它从肌肉中释放出来并能调节能量代谢。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23名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青少年和17名相同年龄及体重指数的健康青少年。他们发现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青少年鸢尾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这与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睾酮相关,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结果表明,鸢尾素可能是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标志。“早期诊断青少年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更早的开始治疗该病,避免造成终身的生理和心理症状。”Bacopoulou博士说。“无论是通过咨询或药物治疗,女孩都可以监测自己的疾病症状并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如生育问题,多毛症(头发过度增长)和2型糖尿病”。“如果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青少年体内的鸢尾素水平含量一旦确立,就会促使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方案的确定。鸢尾素作为潜在的有意义的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是非常有前途的。”Bacopoulou博士说。

厂商

2016.09.22

首次在大脑中看到记忆构建模块

首次在大脑中看到记忆构建模块终于,人们在小鼠大脑中看到了构成记忆的潜在主要构建模块。人脑中有细胞,啮齿类动物也是如此,这些细胞能够跟踪人们的位置以及记录人们旅行了多远。当小鼠休息时,这些神经元据了解会依次发光,就像是这种动物在意识上回顾其路径,这一过程或有助于记忆形成,法国马赛市地中海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Rosa Cossart说。但是如果没有绘制大量单个神经元活动图像的方法,大脑中这些“重新播放画面”的神经元构成的模式就难以得到认识。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猜想这些细胞可能以小组方式点亮,胆儿却没有人看到它们,Cossart说。为了一撇究竟,Cossart和团队向4只小鼠的神经元中加入了荧光蛋白。当该粒子涌入一个细胞时,这些蛋白的荧光最强,这一标志表明神经元在主动发光。该团队利用这些荧光绘制了比此前利用植入电极技术更加广泛的神经元活动情况。通过观察每只小鼠1000多个神经元的活动,该团队弄清了当小鼠在跑步机上跑步或是站着不动时发生的情况。正如预期那样,当小鼠在跑步时,跟踪小鼠跑了多远的神经元按照一定的次序模式被电量,并保持跟踪状态。当小鼠休息时,同样的细胞也会发光,但是却是以一种奇怪的模式。正如其记忆现实的那样,这些神经元会以其跑步时的同样次序发光,但是发光速度却更快。它们并非是按照单个情况轮流发光,而是以与小鼠跑步时的特定片段相对应的序列组的方式整体发光。“我们对记忆的单个构建模块进行了成像。”Cossart说,每个模块反映了小鼠经历过的一段最初事件。对每段记忆做出回应的神经元并非全都在位置上彼此相邻,而是在海马体中混合在一起。然而,当其发光时,却与其他辅助记录跑步的神经元之间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强关联性。这项研究非常有趣,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Kamran Diba说,它有助于人们了解其他动物的大脑是否以同样的方式活动,尤其是当它们在现实世界中跑步时,而不是在跑步机上跑步。

厂商

2016.09.22

上海沪震2016中秋节公司放假通知

2016中秋节公司放假通知书  尊敬的客户和同事们:  您好!  喜迎中秋节,经公司研究决定,2016年中秋节放假安排如下:  09月15日- 9月17日放假,共3天,9月18日(星期天)正常上班。放假期间需各位同事安排好工作事情,特别通知。在放假期间如有业务、技术及其他相关业务的需求,请节后与我公司销售电话联系或QQ留言,在假期间如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提前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                                                      行政部                                                2016年9月14日 

厂商

2016.09.14

突破!中澳科学家揭秘传统中药苦参注射液如何杀灭癌细胞?

突破!中澳科学家揭秘传统中药苦参注射液如何杀灭癌细胞?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来源于传统中药中的复杂植物混合物如何有效地杀灭癌细胞。在中国,苦参注射液(CKI)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同时其通常能够作为西方化疗方法的一种佐剂,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作用机理。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对这种个传统中药的分子作用进行了特性研究,来自振东中澳分子中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者David Adelson教授指出,许多传统中药在中国都经历了数百或数千年的使用,而且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些中药都有着一定的治疗效益,但研究者却并不清楚这些中药的作用机制和原因。如果研究者能够将这些传统中药破碎并且检测其组分的话,他们或许就能发现,单一的化合物实际上并不具有活性,然而这些化合物组合在一起却会表现出巨大的效力,但同时也会产生潜在的副作用。这是首个研究来揭示基于植物的复杂化合物的分子作用模式,这些化合物是从两种医用草药:苦参和白土苓的根部中提取出来的,研究者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研究,这种分析方法是通过对复杂的生物系统进行分析,能够考虑到系统中所有的检测对象,而并不是仅仅关注于一种变化。振东中澳分子中医学研究中心是2012年由山西中医学院、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联合建立,研究者建立该中心旨在通过研究揭示传统中药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如何利用传统中药和西方疗法相互结合来更好地治疗疾病。在对实验室培养的乳腺癌细胞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利用了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别出了CKI靶向作用的多个基因和生物学途径,研究者指出,我们发现,由CKI靶向作用的基因表达的模式能够和西方化疗一样影响相同的通路,这些基因能够调节细胞的分裂和死亡,而且CKI还能够改变细胞周期通路,以此来促进癌细胞死亡,从而杀灭癌细胞。最后研究者Adelson说道,未来这种新技术或可被用来分析其它传统中药的分子机制,从而为其在西方医药领域应用推广开辟了新的道路。

厂商

2016.09.12

新型小鼠模型技术或加速HIV疫苗的开发

新型小鼠模型技术或加速HIV疫苗的开发近日,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产生小鼠模型来供科学家们进行HIV疫苗的检测和开发,诸如这样研究模型或将加速研究者开发AIDS疫苗的进程,而且研究者们希望能够开发出可以产生广泛的中和性抗体来抵御任何突变的HIV毒株,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HIV可以频繁改变其病毒的外壳蛋白,从而有效躲避人类免疫系统的中和作用,当一部分HIV感染者因多年暴露于HIV,机体中产生广谱中和性HIV抗体时,通常就能够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抗体进行修饰来赶上病毒的改变,人类首先会制造出前体抗体,随后这些抗体会通过突变和自然选择来成熟,最终随着时间慢慢变成具有保护性的抗体。研究者Frederick Alt博士表示,这是一项涉及多个中间抗体的长期过程,该过程对于研究者设计HIV疫苗来保护未感染的个体非常关键。目前仅有一小部分患者能够产生广谱中和性抗体,而且一旦产生抗体,病毒就会整合患者T细胞中的基因组。因此研究人员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HIV感染个体机体中的广谱中和性抗体是如何自然产生的?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该过程来开发特殊有效的疫苗?为了促进这项研究的进行,研究人员想设计一种人源化的具有高度生理学特性的小鼠模型,这样或许就能帮助研究者来快速检测新型的疫苗策略了。构建多样化的免疫组库研究者们开始研究人类抗体的基本组分对HIV的反应,抗体基因能够通过名为V、D、J片段的结构部件来进行组装,通过多种V-D-J组合方式,机体的B淋巴细胞就能够产生大量不同抗体来识别外来入侵者,当B细胞识别病原体后,其通常会以连续的步骤来突变V-D-J序列,从而使得子代B细胞产生足够强大的抗体。此前研究中,研究者阐明了抵御HIV的广谱中和性抗体的结构,同时他们认为V-D-J组合能够产生抗体前体,随后研究者将相应的DNA插入到了小鼠的胚胎干细胞中。利用研究者Alt实验室此前工作开发的方法,随后他们利用修饰后的胚胎干细胞,通过将人类广谱中和性抗体V的前体同多种D或J片段进行组合,来快速制造出小鼠,而这些小鼠机体的B细胞中能够组装高度多样化的HIV抗体前体。一项自我循环的过程文章中研究者使Alt实验室开发的小鼠连续暴露于一系列特殊设计的HIV抗原,当小鼠开始制造未成熟的“祖辈”抗体时,连续的接种免疫就能够促进小鼠机体的B细胞产生足够量的多样化有效的人源化抗体,而这些抗体最终则能够中和某些HIV病毒毒株。研究者Alt说道,我们并不是通过小鼠交配产生的后代来制造研究模型,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剔除并且替换细胞中的基因元件来产生B细胞的改变,因此我们就能够利用中间抗体基因对小鼠模型进行快速重编程,并且将其暴露于新型抗原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希望该过程能够帮助我们产生新一代广谱中和性的HIV抗体。随着研究中工程化抗原的使用,研究人员就能观察到抗体获得性的突变,研究者指出,将B细胞移动到一个方向并且阐明其工作机制,并且揭示如何适应新的小鼠模型和免疫原最终到达广谱中和性抗体产生的阶段对于开发新型疫苗非常关键。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研究者认为,这种新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开发有效的HIV疫苗,当然还能够帮助我们开发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治疗性抗体。

厂商

2016.09.12

癌症研究探秘:深入探究癌症患者的生育力

癌症研究探秘:深入探究癌症患者的生育力由于诊断和疗法的明显改进,很多澳大利亚的癌症患者都有希望存活下去而且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而且对于那些育龄的人们而言未来他们也将有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但个体机体的生育能力往往受到了癌症病情本身和患者所接受的疗法的双重影响。化疗、放疗、骨髓移植及手术治疗都会损伤生殖器官,比如卵巢和睾丸等,而且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随着化疗和放疗的进行,患者机体大脑中产生激素的脑垂体会受到损伤,脑垂体对卵巢和睾丸的作用就会刺激性激素的产生,卵子的产生以及精子的成熟。十分之一的癌症患者都希望在疗法后能够面对他们的生育问题,但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表明,不到50%的处于不孕不育风险的个体都会寻找生育专家来接受相应的指导和治疗从而使其尽可能保留生育能力的健康。如果关于上述话题的讨论率在人群中仍然比较低,这或许就意味着这些话题应当被讨论地频繁一些,而且研究人员也应当通过更多深入的研究来试图解决那些育龄的癌症患者面临的问题,同时所有医生也应当确保给予患者最佳的选择来保留他们的生育能力。女性的选择国际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应当给予癌症患者使用多种保留生育能力的治疗手段;对于青春期女性而言,有卵子冻存技术(oocyte cryopreservation)和冷冻胚胎技术(embryo cryopreservation),这些技术就可以给予女性患者在未来孕育后代的最佳机会。对于还未达到青春期的的女性而言,研究者推荐进行卵巢组织的冷冻,卵巢组织冷冻技术主要利用外科手术操作来收集并且冷冻卵巢组织进行保存,其可以在患者月经周期的任何一天进行,同时并不需要对患者注射激素,而且冷冻保存的卵巢组织还能够解冻并且移植到需要进行生育的女性患者机体中。目前对此领域的研究非常之少,研究者们希望后期能够有很多研究团队开始对该领域进行探索;利用该技术同样也可以使得儿童期的移植患者进行生育,20世纪90年代时研究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将冷冻保存的卵巢组织移植到儿童患者机体中,结果发现患者机体明显老化了,而且患者可以成功怀孕。如今研究者希望从收集的儿童卵巢组织中提取未成熟的卵细胞,并且在检测管中对其培养直至成熟,随后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来帮助患者怀孕,如今这种做法仅在少数研究中心进行,但其或将开启一扇新型的研究之门,即增加由于治疗原因无法进行卵细胞冷冻保存的患者的生育机会。男性的选择在青春期男性中,通过手淫、精子库或外科手术提取的技术进行的精子收集如今已经被研究者成功实现了。而对于未达到青春期的男孩儿而言,其机体还不能产生并且储存精子,这时候睾丸低温保存技术就是一种选择,利用该技术储存的睾丸组织目前可以被研究者用来实验,同时其还能够培养并且在体外保留精子干细胞。不育而儿童患者往往就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在未来成功恢复生育能力,目前一些研究者和临床医生认为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因为利用冷冻保存技术储存的睾丸组织可以在患者需要使用的时候给予其一定帮助,然而这种方法如今仅在部分研究中心进行实验研究。成本的障碍一想到失去了生育能力很多患者都会经历苦恼,而这明显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育对于维持患者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具有摧毁性的作用,同时其对于患者的性功能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癌症患者进行疗法之前,患者会面临很多障碍,而这些障碍也给予患者很多机会来保存他们的生育能力,然而这其中所涉及的成本往往是最重要的,目前在澳大利亚所有的生育力保存技术都可用,但相关基金的缺少则会限制患者所接受的服务。生育力保存的成本代价在各个国家都不同,据相关的生育中心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卵母细胞低温保存技术平均花费大约在8000美元到1.2万美元之间,患者同时可以获得4500美元的医疗保险补助,而卵巢和睾丸组织冷冻低温保存技术则会花费5000美元至8000美元之间。如今研究人员向澳大利亚卫生部门提交了多项申请,而申请列表中包含了医疗保险计划中的七项步骤,其中就包括卵巢移位技术、精液处理加工技术以及卵巢和睾丸组织冷冻保存技术等。其中卵巢移位技术就是在患者接受化疗之前将卵巢移动到骨盆组织中以免卵巢组织因化疗而受到损伤。同时研究者也申请了相关的津贴资助来利用血液检测技术调查女性机体的潜在生育能力,从而评估患者机体中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的水平,AMH是卵巢中卵泡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AMH的水平可以准确指示癌症疗法过程中卵巢储备(卵泡细胞的数量)的损伤情况,每次AMH测试大约需要花费100美元至200美元不等,这依赖于患者就诊的机构。研究者认为,拥有可以完全被资助的技术步骤或将为所有患者提供公平的治疗机会,而且可以给予每一位患者未来拥有自己家庭的可能性,而关于医疗保险计划覆盖应用的决策或许在明年才会出台。

厂商

2016.09.02

首个表观遗传学测试或可诊断出未知来源的肿瘤

首个表观遗传学测试或可诊断出未知来源的肿瘤在癌症患者中,早期诊断主要包括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以及对癌症是否转移进行诊断等,比如原发性肿瘤位点的癌细胞会逃离原来的位置在患者机体其它部位中增殖发展;然而在大约5%至10%的人类肿瘤中,这项过程都已经进行了,即研究者们发现了癌症转移的迹象,尽管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诊断策略,但并未检测到原发性肿瘤的存在,这种情况就称之为调查未明原发癌(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由于研究者们对肿瘤的类型并不知道,因此患者的生存往往非常有限。如今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 Onc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Bellvitge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我们或许可以利用一种新开发的表观遗传学检测技术—EPICUP来寻找引发患者机体癌症转移的原发性肿瘤的类型,而这也将帮助临床医生们开发出更多特异性的疗法来治疗相对应的癌症。研究者Manel Esteller说道,很多年前我们都知道调节基因活性的化学模式对于每个组织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比如相比肺部细胞而言胰腺细胞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为此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超过1万份的人类肿瘤样本中每一种类型癌症进行研究,分析了其表观遗传学特性,如今当研究者调查携带未知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细胞DNA时,表观遗传组的成像信息或许就可以告诉研究者这些肿瘤细胞属于胰腺癌、肺癌、结肠癌或者乳腺癌家族,换句话说,其就可以帮助研究者寻找到肿瘤的起源。通过表观遗传学测试对癌症类型进行鉴别对于后期患者的疗法选择非常重要,研究者表示,从现在开始,癌症患者将不会被盲目治疗了,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癌症类型对患者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而且患者的生存率也将被大幅提高。后期研究者们或将继续探索新型方法来对未知来源的肿瘤进行鉴别。

厂商

2016.09.02

Caribou宣布CRISPR-Cas9在DNA修复领域最新进展

Caribou宣布CRISPR-Cas9在DNA修复领域最新进展Cas9是一种RNA引导的DNA内切酶。研究人员发现经过Cas9的剪切,细胞能够重新进入增殖阶段。同时,他们还指出,这种效果与特定的剪切靶点序列有关,而与被剪切的基因组信息无关。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这一结果能够有助于进行基因敲除方面的工作。Caribou公司CSO Andrew May表示这一发现在CRISPR-Cas9技术发展中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对DNA修复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刻理解细胞内DNA编辑的原理。同时,这一研究还有望延伸到除了标准细胞系以外的细胞类型,如直接从组织中提取的初代细胞中。Caribou公司今年五月份刚刚完成总额达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其投资者包括多个著名投资公司,其中制药巨头诺华公司也出现在名单里。Caribou公司是由Dr. Jennifer Doudna支持创立的技术公司,可以说这一公司基本上代表了CRISPR技术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与之相对的,华人科学家张锋则支持创立了Editas。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一封据称是来自张锋实验室前工作人员的邮件曝光,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该邮件认为,张锋在CRISPR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借鉴了Dr. Jennifer Doudna的研究。不过,这封邮件的可信性遭到了张锋所在的博德研究中心的否认。

厂商

2016.08.23

研究显示突变如何扰乱ALS相关TDP-43蛋白质

研究显示突变如何扰乱als相关tdp-43蛋白质在遭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损害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几乎总是存在tdp-43蛋白质聚合物,与此同时,大约50个als-相关突变已知会影响tdp-43的特定区域,但科学家们一直未能理解二者之间如何发生联系。在最新发表于《structure》期刊的研究中,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研究人员揭示了als突变如何在原子层面上破坏tdp-43蛋白质,导致其无法执行适当功能并形成聚合物。“我们知道tdp-43的一部分会形成聚合物,而且在那个结构域存在50个突变。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个结构域的功能,它是如何出错以及为什么会聚集”该研究通讯作者、布朗大学分子药理学、生理学和生物技术系助理教授nicolas fawzi说道。一般而言,tdp-43在细胞中就像是 rna的伴侣。结合到rna,指导其加工,将其运输到需要的位置并进行调节,以便使其他蛋白质得以正确表达。使用核磁共振、计算机模拟和显微镜法,fawzi、布朗研究生alexander conicella和利哈伊大学(lehigh university)的同事们之前表明,在正常情况下,tdp-43分子会浓缩为小液滴,该过程被称为“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在这些液滴中,它们可以加工和运输rna。该团队的研究重点是被称为“c-端结构域”的tdp-43特定区域,该区域似乎对分子浓缩和相分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正在寻找tdp-43蛋白质该部分的功能性作用”fawzi说,“它不会是无所事事,然后在疾病中聚合。”观测结果显示,tdp-43分子的相互作用和所产生的浓缩取决于该蛋白c-端结构域(c-terminal domain)的一个小螺旋状部分,术语称为helix(螺旋)。相同的dna序列规定螺旋形状在许多脊椎动物的进化中被完全保留,暗示螺旋形状拥有重要的生物功能。fawzi及其团队观察到的是,随着一个tdp-43分子遇到另一个tdp-43分子,螺旋会稳定并延长,促进它们之间的结合。最后,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各种als突变会扰乱螺旋的形成或影响其延长和稳定的能力,从而破坏上述过程。“这一(螺旋)区域中的突变会打击相互作用结合”fawzi说。其结果是,浓缩和相分离无法实现。反而,蛋白质会以潜在更有害的方式结合——在病变神经元内可见的聚合物之中。通过挖掘出突变和蛋白质失去适当相分离行为以及如何使分子聚合之间的机械连接,研究团队表明了突变如何可能导致疾病的方式,fawzi说道。“这可能是als突变通过扰乱tdp-43正常功能而导致als的一种机制”他说道。论文进一步强调了一个als全局性问题的紧迫性。只有约10%的als病例可追溯到遗传原因。还不清楚的是,在大量散发型病例中是什么问题扰乱了tdp-43(的正常功能)。但是现在科学家们拥有了一套新的数据,和对tdp-43如何工作以及什么使其失效的解释。这是同样重要的,fawzi指出,因为tdp-43还涉及其他退行性神经疾病。“考虑到最近的证据表明tdp-43也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积聚,理解tdp-43的作用变得更为迫切”他说道。

厂商

2016.08.23

研究人员识别新的C9orf72-相关ALS蛋白质靶点

研究人员识别新的C9orf72-相关ALS蛋白质靶点在最新发表于《Science》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以被称为SUPT4H1的单个蛋白质为靶点,能够减少C9orf72基因扩张所创造的三种毒性实体的水平。这一发现暗示,SUPT4H1可能作为有前途的候选者,为C9orf72基因导致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开发疗法。这项研究由美国ALS协会支持,由梅奥诊所Leonard Petrucelli博士和斯坦福大学Aaron Gitler博士领导,其他共同领导的研究人员包括:Nicholas Kramer博士、Yari Carlomagno博士、Fen-Biao Gao博士和Yong-Jie Zhang博士。ALS也被称为卢伽雷氏症,是一种侵犯大脑和脊髓中神经细胞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最终,ALS患者会失去发起和控制肌肉活动的能力,导致完全瘫痪和死亡。该病目前尚无治愈或有效治疗方法。C9orf72基因扩张包含很长的六核苷酸序列(GGGGCC)重复。扩张会导向产生两种不同的RNA分子(称为“正义”和“反义”转录),以及多种被称为二肽重复蛋白(DPRs)的不寻常蛋白质。证据表明,两种转录物和DPRs都会导致毒性,目前正在开发治疗方法以减少它们(的水平)。新的研究调查了减少酵母转录因子Spt4(人类中被称为SUPT4H1)的影响。转录因子控制RNA从基因的产生,具体到Spt4,它控制长的(而非短的)重复基因区域的伸长(elongation)。因此,论文作者们认为:减少Spt4可能减少突变基因长扩张区域的表达,而不影响非扩张基因(C9orf72基因扩张导致的ALS患者也携带一个正常非扩张基因)。他们发现,减少酵母中的Spt4数量,能够同时减少来自C9orf92扩张基因的正义和反义转录物以及DPRs的数量,但不影响来自非扩张基因的转录物水平。在果蝇和蠕虫C9orf72突变模型中,研究人员看到了相似的结果,治疗还改善了生存状况。在源于ALS患者的人类细胞中,减少SUPT4H1也具有相似的效果,而且没有明显的毒性迹象。“这项研究凸显了一个潜在重要的疗法开发新靶点”ALS协会首席科学家Lucie Bruijn博士说,“当前通过反义疗法来减少扩张C9orf72基因表达的工作将继续进行,我们对这种方法的前景感到非常兴奋。但与此同时,必须尽一切努力开发其他有前途的方法,新的研究结果暗示,以SUPT4H1为靶点可能为C9orf72基因突变导致的ALS提供新的和强大的治疗途径。”

厂商

2016.08.15

唤醒沉睡的巨人——新技术让沉默的X染色体重新激活

唤醒沉睡的巨人——新技术让沉默的X染色体重新激活大多数分子生物学家都在寻找如何开启或调节单基因表达的方法。来自英国MRC临床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最近取得了一项新进展,他们发现了唤醒女性体细胞中被沉默的X染色体的新方法。当一个“正常”细胞重新回到干细胞状态,就会出现一些失活的基因发生重新激活。临床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进行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发现了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最早期事件。准确理解这一切如何发生能够帮助产生更多可用于治疗的干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干细胞会逐渐发生命运决定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不同细胞,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不再需要表达的基因会被关闭。科学家们利用重编程技术逆转了这一过程,不仅重新开启了被沉默的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表达,还首次发现了这一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最早期事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人类的X和Y染色体上携带了决定性别的遗传信息。男性细胞内存在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而女性细胞内存在两条X染色体。女性细胞只需要一条激活的X染色体,使用两个X染色体就意味着会有额外的一组基因发生激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细胞会随机关闭一条X染色体。研究人员对如何开启这条关闭的X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想要实现重编程就要抹除DNA上的表观遗传标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他们将包含一条失活X染色体的人类女性皮肤细胞与来自小鼠胚胎的一个干细胞融合在一起,诱导人类皮肤细胞发生重编程。由于小鼠干细胞包含了对分化细胞进行重编程所需的各种生物学因子,这些因子会进入人类细胞的细胞核开始清除表观遗传标记物,让已经关闭的基因重新激活。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绘制了这些表观遗传学变化的时间线。研究人员表示两个细胞核的融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件。通过观察融合前后发生的变化,科学家们开始寻找可能影响细胞重编程并重新激活X染色体的关键细胞机制。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了两个分子,XIST(X-inactive specific transcript)和H3K27me3,在细胞核融合前后发生了重要变化。在正常细胞中这两个分子可以帮助对X染色体进行沉默,它们包裹着DNA防止特定基因发生激活,使其保持关闭。研究人员证明当皮肤细胞开始发生重编程,这些标记物会在基因开启之前从染色体上消失。但是研究人员也发现在上述重编程过程中,被沉默的X染色体上并非所有的基因都被唤醒。只有一部分基因被重新激活,许多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我们需要知道导致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人员这样说道。

厂商

2016.08.15

他们是最顶尖的生物学家,更是最恩爱的伴侣

他们是最顶尖的生物学家,更是最恩爱的伴侣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七(nue)夕(gou)节。最近几天,谷君夜观天象,明显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气场——情侣们纷纷蓄势待发,准备在即将开幕的朋友圈秀恩爱大赛上拔得头筹;单身狗也提前预备好狗粮,准备迎接一大波暴击。生物狗们以为待在与世无争的学术圈就安全了?图样图森破~科学家们不仅科研实力深厚,秀起恩爱来也是碾压路人没商量的节奏。这个七夕,请享用谷君为大家献上的科学界狗粮~“战时伉俪”格蒂和·卡尔科里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 1896年8月15日-1957年10月26日)和卡尔·斐迪南·科里(carl ferdinand cori,1896年12月5日-1984年10月20日)夫妇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生物化学家。1947年夫妇二人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诺奖历史上罕见的“夫妻档”。格蒂?科里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1914年,18岁的卡尔和格蒂同时考入了布拉格的卡洛斯·弗尔杰南德大学医学系,成为同班同学。当时正处于一战初期,学校里还保留着安静的学习环境。两人形影不离,在热衷的生物学、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中互相激励。到了1916年,战事也到达了高潮,正在念大三的卡尔被征兵入伍,经历了战斗和负伤,卡尔深切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直到1920年8月,历经磨难的卡尔·科里和格蒂终于团聚,在维也纳举行了婚礼。卡尔和格蒂夫妇共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着作有《结晶态肌肉磷酸化酶·ⅱ·辅基》、《磷酸化酶a到b的酶促转化》等。1931年,他们在一篇长达103页的研究报告中揭示了哺乳类动物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机理,基本内容是在肌肉中肌糖原生成的乳酸随血液流入肝脏,在那里又重新合成肝糖原,这就是生物化学理论中众所周知的科里循环。科里夫妇培育了众多的生物化学领域的出色人才,在他们研究基础上继续前进的学生中竟然有5位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堪称诺奖级别的导师。2004年科里夫妇被授予国家化学史里程碑来纪念他们的重大发现。“双宿双栖”詹裕农和叶公杼说起这两位科学家,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不过在华人科学家中,他们可是享有极高的知名度的神经生物学家。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教授就曾是这两位的弟子。詹裕农和叶公杼夫妇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钾离子通道和果蝇神经发育,1986年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克隆出了一种钾离子通道shaker基因,这一工作与20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主题吻合,许多科学家都为获奖名单中没有他们的名字而感到惋惜。尽管未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工作仍然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从他们实验室中走出了多位华人科学家,其中包括获得science杂志“青年科学家奖”的时松海,哥伦比亚大学杨建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沈华智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对科学界伉俪的人生履历始终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步调,大家来感受一下:1979年,他们同时被旧金山加州大学聘为助理教授。1983年,他们同时晋升为副教授。1984年,他们同时被著名的霍华德·休斯医学院聘为研究员。1985年,他们同时晋升为教授。1998年,他们同时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他们同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全程高能有木有!其实纵观整个科学界,夫妻档的科学家并不少见,但是像詹裕农和叶公杼夫妇这样在科研中各展所长、紧密合作,并且双双当选院士的科学家却十分的难得,双方可谓实力相当。2004年的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上,加州大学教授詹裕农和叶公杼作为唯一的一对华裔美国科学院院士夫妇一同走上了讲台,那一刻也许是他们二人最高调的一次“秀恩爱”。“院士夫妇”陈竺和陈赛娟 众所周知,我国的卫生部部长陈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专家。不过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的是,他的夫人陈赛娟也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有“美女院士”的美誉。这一对夫妇称得上生物科学界的 “神仙眷侣”。1978年,陈赛娟考取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还结识了同门师兄陈竺。 陈竺和陈赛娟在一起上课、做实验,培养了深厚的感情。1983年3月,这两位热爱科研的年轻人终于把双手牵到了一起。当婆婆许曼音知道儿子陈竺的恋爱对象是陈赛娟时,开心地表示:“早就听说她是个孝敬父母、爱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二医掷铅球的运动员,我为儿子感到庆幸。”这也为二人今后的幸福生活拉开了序幕。尽管丈夫卫生部部长的光环总是十分得引人注目,但这并不能掩盖陈赛娟院士的成就。她在国际上首次克隆了白血病bcr基因一个长达94kb的区域,并提出了ph1染色体形成的分子模型,实现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还曾深入开展白血病基因产物靶向疗法基础理论研究,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首次发现一个新的人类基因,实现了当时我国生物学领域中人类疾病新基因克隆零的突破。2000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颁奖仪式上,陈竺卸下领导人的光环,以一个老公的姿态温柔地出现在妻子身后,一起等待结果揭晓。当陈赛娟与大奖失之交臂的时候,陈竺轻轻搂着妻子的肩膀说:“科学意味着永不放弃!”看到这里,作为一个好奇宝宝,不禁要问,为什么科学界盛产“神雕侠侣”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0年调查显示,具有博士学位的已婚人士中,超过1/4的人的伴侣也供职于科学或工程学领域。合作是研究的关键,同一领域的夫妇能够不断地交流、启发彼此,也更了解彼此的个性和行为,理解彼此工作中的难处。很多夫妇也是在交流工作的时候情感突飞猛进的……想来也是,谁说恋爱就只能逛街看电影,实验室也可以是滋生爱情的理想场所。一起采样、一起讨论课题,这都是科学界独有的浪漫约会。只要心中有爱,处处皆可花前月下~谷君有话说:吃下这一份狗粮,感觉到的除了艳羡,更多的还是鼓舞人心的力量。挣扎在实验室里的生物狗们,千万不要气馁,现在开始发展自己的科研伴侣还来得及。今天的你也许孤单一人闷在实验室里提质粒,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你也能手挽着女神,一同登上学术界的领奖台上呢~各位亲爱的谷粉们,除了以上这几位,生物科学界还有哪些科学家情侣呢?欢迎大家在评论中一起参与讨论噢~

厂商

2016.08.09

无功能肾上腺瘤并非真的“无功能“

无功能肾上腺瘤并非真的“无功能“良性肾上腺瘤通常发现于腹部影像诊断,大多数归类为无功能瘤,并且一般认为不会增加疾病风险,还有一部分肿瘤能够分泌一些激素,增加代谢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被当做功能性瘤。而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无功能肾上腺瘤病人相比于未患病人群来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在一项队列研究中,来自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Diana Lopez及她的同事们对无功能肾上腺瘤的出现是否会增加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生风险进行了分析。数据来自于166名良性无功能肾上腺瘤病人和740名未患病参与者,研究人员对每一名参与者都进行了至少三年的随访。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回顾了参与者们的医疗记录,对一些疾病事件结果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高血压,混合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血管事件以及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数据来自对参与者平均长达7.7年的随访过程。经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混合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在无功能肾上腺瘤病人中显著高于未患病参与者(分别为27.3%和11.7%)。无功能肾上腺瘤与其它结果无显著关联。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虽然postdexamethasone cortisol水平仍处于正常水平,但无功能肾上腺瘤越大,postdexamethasone cortisol水平就会越高,同时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越高。文章作者表示,根据这些结果科学家们应当重新评估将良性肾上腺肿瘤归为"无功能"是否足以反映激素分泌表现以及它们所参与的代谢风险。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人们对无功能肾上腺瘤和疾病风险关系之间的认识。

厂商

2016.08.09

快速细菌感染检测或降低抗生素的滥用

快速细菌感染检测或降低抗生素的滥用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利用5分钟快速检测法或许就可以降低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滥用现象,而且降低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是目前全世界抑制抗生素耐药感染的关键方法,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Lancet Global Health上。这种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检测患者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CRP),CRP是细菌引发感染的标志物,低水平的CRP可以提示机体的病毒感染,从而就使得抗生素疗法或许就并不需要进行了。文章中研究者在越南河内的10个主要的健康护理中心进行这项测试,同时研究者还对随机对检测或未检测CRP的2000名患者的抗生素使用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患者临床恢复相同,但成年人和儿童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也会发生明显地下降,这项试验中研究者首次对资源匮乏地区的人群进行了调查,而且调查结果同欧洲进行的试验结果相似,而且这项试验是首次对儿童进行的CRP评估试验。越南是世界上第十四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抗生素的无监管使用使得越南人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异常敏感;而且感染性疾病依然是引发越南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抗生素耐药性可以抵抗许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疗法;2014年WHO数据显示,社区和医院常见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已经达到了全世界预警的水平了,因此开发快速诊断技术,降低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或许是抵御抗生素耐药性的一种最佳的方法。研究者认为,随着多个新型商业化的CRP测试技术被评估可用,新型的干预措施或将被进一步扩大,目前不同健康中心的干预措施所引发的效应差异较大,研究者Nguyen Van Kinh说道,在简便易用工具的帮助下,健康服务供应者就可以安全限制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不必要抗生素的使用了,本文研究也为如何有效进行抗生素的有效管理提供了简单的解决方法,为了大规模实现研究者的愿望,未来研究中他们将会评估所需的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而相关的试验结果也将为进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最后研究者Cao Hung Thai表示,这项研究将为卫生部门使用初级卫生保健条例来改善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的证据。

厂商

2016.08.04

科学家将人类大脑分为180个不同区域 下一步的计划又是什么?

科学家将人类大脑分为180个不同区域 下一步的计划又是什么?在一项来自神经科学研究的爆炸性新闻中,最近来自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对人类的大脑外层结构—大脑皮层进行了绘制,研究者将人类大脑皮层分为180个不同区域;人类连接组计划(human connectome project)是美国政府发起的一项绘制人类大脑结构和功能性连接的重大计划,利用人类连接组计划的相关数据,科学家们对210名健康年轻人的大脑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将是人类大脑的现代图集,其中97个区域是此前研究者并未描述过的。人类的大脑皮层是一种折叠的大脑外层结构,其给予大脑一种典型“皱纹”样的结构表现,大脑被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我们都知道大脑皮层的特殊区域行使着不同的功能,位于中脑竖向凹槽中的主要体觉皮质区(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结构主要负责机体的触觉感受。我们关于大脑精细结构的大部分理解都源于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大鼠、小鼠和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结构和人类大脑结构大部分相似,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不像啮齿类动物那样,人类大脑中有着较大面积的前额皮质结构,该区域主要负责高度的“行政职能”,比如决策制定等;我们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同样我们大脑中还有着特殊的加工处理区域,这些区域可以帮助说话并且理解说话的意思。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血流改变来测定机体大脑的活性,而诸如此类技术的改善或可帮助我们以一种空前详细的方式来对活体大脑进行实时成像。古老神经科学研究的目标对大脑图谱进行绘制是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的夙愿,追溯到19世纪颅相学学科领域时,研究者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位于大脑的特殊部分中。一些研究支持者在相应的大脑区域测定了大脑的头骨结构,从而来确定个体如何表现得有责任心、有仁慈心及好战的?一个多世纪以前,德国的解剖学家korbinian brodmann根据大脑每个区域中细胞的结构和组成将大脑分为多个特殊的区域,到目前为止,这些区域都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大脑特殊区域,即所谓的布劳德曼区(大脑皮层细胞结构分区)。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者利用不同mri成像技术进行结合对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大脑区域进行绘图,这些区域看起来像物理结构,比如大脑皮质的厚度等,同时在进行特定任务期间被激活的大脑区域以及其活性表现都通其它区域的活性相协调一致。某些大脑区域主要和单一功能的发挥有关,比如视觉加工和运动区域等,但很多区域却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当大脑处于休眠状态时被激活的大脑区域网络。一个详细的大脑图谱—那又如何?这项对大脑图谱的最新绘制将是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标志,最新的大脑绘制图谱信息将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多细节性的信息来帮其解析大脑控制行为的机制,以及大脑特殊区域的障碍为何会诱发大脑疾病的发生。啮齿类动物的大脑图谱来源于近交系的动物,这些动物在大脑解剖学上改变较少,而在人类大脑中单一改变非常常见;目前人类的左脑和右脑半球在解剖学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就会使得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大脑结构的差异。比如近来对1400名个体的研究结果就发现,和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左侧海马体结构,通常男性要大于女性。由于存在一定差异,科学家们历来难以比较不同大脑成像研究产生的结果,同时他们也很难确定大脑成像扫描可以表现出相同大脑区域的活性;但如今对大脑区域的精确区分就可以使得科学家们进行更好地比较和研究了。大脑图谱的绘制对于神经外科研究领域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当前外科医生会利用一种立体定位系统(3d)来确定并且对大脑特殊区域进行操作,但这或许并不是理想的,因为不同个体的大脑结构并不相同,科学家们利用新的算法往往可以绘制出新的大脑图集,而这或许会被用于个体化的图谱绘制来帮助更加特殊精确地指导外科手术的进行。未来的分类未来研究者很有可能对大脑进行重新区分,将其分为超过180个区域的结构,随着成像技术的改善,我们未来就可能在大脑组成和活性上发现更具特性的不同亚结构。但是研究者仍然认为,某些新绘制出的大脑区域或许要更加晚于亚结构区域的发现,以主要体觉皮质区(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为例,大脑皮层是由躯体特定区域的亚结构区域组成,这些大脑区域同机体不同部分的感觉感受器点对点相对应。目前不同的研究小组正在开始对不同大脑区域的基因组架构进行绘制,相关的研究发现或将帮助未来科学家们绘制出更加精细完整的人类大脑结构。

厂商

2016.08.04

“蟑螂奶”有望成为未来餐桌上的美味!

“蟑螂奶”有望成为未来餐桌上的美味!最近,一个国际研究组织刚刚得到了存在于蟑螂肠道中部的一类蛋白质晶体的序列结构。事实上,这类蛋白质相比牛奶的营养还要高4倍多,研究者们认为这类蛋白能够成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群的营养需求。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上绝大部分蟑螂都是不产奶的,除了已知的一种名为"Diploptera punctate"的蟑螂。研究发现这类蟑螂能够分泌一类类似于"奶汁"的营养物质,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用于给它的宝宝们补充营养。昆虫哺乳这一现象似乎让人忍俊不禁,但更令人吃惊的是所谓"乳汁"中含有的一类蛋白质营养总量竟然比等量的牛奶还要高得多(同样远远高于奶酪中的营养成分)。当然,饲养蟑螂用于产奶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一群由印度再生医学与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领头的国际研究者们通过测序的方法得到了这类蛋白质的基因序列,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在实验室中进行生产。"这些蛋白质晶体就像是完整的食物,其中有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但如果仔细去看蛋白质的结构,就会发现其中含有所有的必须氨基酸",研究者之一,Sanchari Banerjee,说道。这种新型的奶源不仅仅是卡路里与营养的来源,而且还有缓释的效应,当溶液中的蛋白质被降解之后,晶体会释放更多的蛋白质进行持续的消化。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高浓度的蛋白来源并不适用与减肥人群,因为其中的热量实在太高。而对于那些担心每日营养摄入量不够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福音。研究者们如今拥有了这一序列,他们计划通过酵母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比单纯从蟑螂体内提纯要高效得多。

厂商

2016.07.26

酒精容易引发七类癌症的发生

酒精容易引发七类癌症的发生医学研究者们日前通过总结饮酒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饮酒容易引发的不仅仅只有肝癌,还有六种其它类型的癌症。根据来自新西兰Otago大学的Jennie Connor的说法,这些证据表明饮酒容易提高患口咽癌、喉头癌、食道癌、肝癌、大肠癌、小肠癌以及乳腺癌的风险。虽然这些研究没有指明饮酒是如何引发上述癌细胞的突变以及癌症的产生的,但Connor认为饮酒与患癌症之间不仅仅是偶然的联系。 “尽管我们缺乏完整的对其中生物学机制的了解,但流行病学的证据表明饮酒确实能够引发上述7类癌症的发生”。Connor等人首先分析了过去十年来大量关于饮酒与癌症病发之间的研究,并进行细致的相关性分析。之后,他们发现酒精对于癌症的病发具有剂量依赖性的诱导作用。这意味着饮酒越多的人越容易得癌症。其中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口咽癌。根据Connor的说法,每天喝50克的酒精的人患口咽癌的风险比不饮酒的人要高7倍。这一概念可能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怎么熟悉,不过,根据官方的说法,一罐啤酒或正常的低度数白酒中大约会有14克的酒精。也就是说,要达到这一程度的风险差异,人们每天需要喝4罐啤酒。当然,Connor认为就算饮酒量低于这一数字,患癌症的风险依然很高。事实上这一研究的结论并不新奇,其他科学家们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世界癌症基金委的科学项目组负责人Susannah Brown称,随着饮酒量的上升,患癌症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而且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饮酒能够直接诱发癌症的发生。“为了预防癌症,我们建议人们尽量别饮酒,但是这一习惯的改变是很难的。”尽管如此,但仍然没有人真正了解为什么饮酒会导致癌症。其中一个主流的假说是:容易导致DNA的损伤,从而诱导癌细胞的产生。相关结果发表在《Addiction》杂志上。

厂商

2016.07.26

新化合物可杀死80%的癌细胞

新化合物可杀死80%的癌细胞许多癌症死亡是因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这也促进了克服这一障碍领域的发展。最新研究表示,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化合物可以杀死多药耐药小鼠癌细胞。该小组包括来自纳瓦拉潘普洛纳,西班牙和波兰克拉科夫大学雅盖隆医学院的成员,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生物有机与药物化学杂志上。来自纳瓦拉和雅盖隆大学的大学的主要作者恩里克·多明戈斯博士说到:“我们的研究报告一种对抗耐药性癌症的新方法。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研究需要去做,但我们很高兴能开发出新的可能性,我们为这些成果表示可喜可贺。”这项新的研究产生于57种鉴定为具有抗癌特性的化合物,团队认为其中有一些可能增强化疗药物的功效。研究的重点是所谓的“外排泵”,暴露于化疗的癌细胞开发一个共同的防御机制。位于细胞膜内,外排泵是一种蛋白质将有毒化合物排除细胞,一个这样的蛋白质被称为ABCB1。一些化合物杀死80%的抗性细胞该团队想看看以前的工作发现的selenocompounds是否能阻断ABCB1外排泵。多药耐药(MDR)小鼠T淋巴瘤细胞在运行各种试管实验之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化合物比其他化合物可以更有效地阻止外排泵。他们还发现这些化合物可以触发癌细胞细胞凋亡,细胞自杀。最活跃的selenocompounds可杀死小鼠癌细胞的80%左右。他们承认这些结果只是开发一个新药品漫长过程中的开始,下一步将是对这些化合物进行活体实验。

厂商

2016.07.20

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获突破

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获突破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林旭团队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家睿、曾嵘团队在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杂志。肉碱是转运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膜进行β氧化的重要载体,在线粒体脂肪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酰基肉碱作为肉碱代谢的中间产物,在动物研究中能反映早期的脂肪酸氧化失衡和线粒体应激状况。然而,酰基肉碱谱能否预测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仍不清楚。在“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前瞻性追踪队列样本库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该项目2103名志愿者的血浆酰基肉碱谱进行了检测,并发现34种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分析发现,血浆特定酰基肉碱,尤其是长链酰基肉碱能显着增加Ⅱ型糖尿病的6年发病风险,并且独立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多种已知的传统风险因素。此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若仅采用传统风险因素(如年龄、BMI、空腹血糖、HbA1c、糖尿病家族史等)建立的模型,其曲线下面积(AUC)仅为0.74。而当模型中加入特定酰基肉碱后,AUC显着增加到0.89(AUC越接近1,表示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因此,研究表明,酰基肉碱谱能显着增加Ⅱ型糖尿病早期预测的效能。

厂商

2016.07.20

关于蛋白质磷酸化实验的相关问题

关于蛋白质磷酸化实验的相关问题可以使用上海生工的以下试剂,确定该蛋白确实被磷酸化蛋白磷酸化水平检测试剂盒Phosphoprotein Phosphate Estimation Kit        产品说明: 本试剂盒是专为定量已纯化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而设计的。本试剂盒采用热碱将磷酸化蛋白中的磷酸基团水解下来,再通过染料分子与游离的磷酸分子结合,形成染料-磷酸复合物。该染料-磷酸复合物在620nm或6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其吸收值与其浓度成正比,通过分光光度法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本试剂盒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定量范围大、线性好和实验方案灵活等特点。产品特点:1.有酶标板法和离心管法两种方法,检测的磷酸基团的范围为 7.2-72uM。2.适用于丝氨酸,苏氨酸羟基上磷酸化的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的评估或已知磷酸化蛋白的定量分析。3.整个操作过程只有1个小时左右。 Protein Stains S磷酸化蛋白凝胶检测试剂盒        产品说明:在含Ca2+离子的环境中,NaOH可将蛋白质中的磷酸基团水解成游离的PO3+离子,PO3+离子随即与Ca2+离子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钙。磷酸钙在钼酸铵和硝酸作用下,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此复合物经甲基绿染色,形成绿色或蓝绿色的条带。本试剂盒是针对SDS-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磷酸化蛋白检测而设计的,无需经过Western blot实验;且具有磷酸化蛋白特异性,可以从样品中特异性地检测出磷酸化蛋白。本试剂盒的检测灵敏度取决于目的蛋白质的磷酸化程度,可检测出50ng的酪蛋白。储存条件:18~25℃

厂商

2016.07.08

膜蛋白,核蛋白和胞质蛋白抽提方法

膜蛋白,核蛋白和胞质蛋白抽提方法一、产品简介: 本试剂盒用于从哺乳动物组织和培养细胞中提取膜蛋白,核蛋白和胞质蛋白,提取制备过程简便。制备的膜蛋白,核蛋白和胞浆蛋白能保持天然活性,并且纯度较高。提取的蛋白可用于进一步的转录因子活性分析、凝胶阻滞实验(Gel Shift Assay)、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ting、酶活性测定等后续蛋白质研究,可以用于培养细胞或动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每次可以处理107个细胞或200mg动物组织,由溶液溶液A,溶液B,溶液C,DTT,蛋白酶抑制剂,磷酸酶抑制剂,PMSF组成,可以使用50次。 二、产品特点: 1. 提取的蛋白最大限度地保持活性,可以用于Pull Down,EMSA,IP,Enzyme Activity Assay等实验。 2. 内含有的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试剂可以避免蛋白质的酶解和蛋白质磷酸化状况被破坏。 3. 整个实验过程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无需要超速离心,可以并行处理多个样本。 4.即可以用于培养细胞(50x107个),有可以用于动物组织(50x200mg)蛋白质的提取。 三、试剂盒组成: 溶液A                80ml  溶液B                30ml   溶液C                30ml   DTT                  150ul   蛋白酶抑制剂         150ul  磷酸酶抑制剂         750ul  PMSF                 1500ul 四、运输和保存条件:     常温下运输,收到后将溶液B 2-8度保存,DTT  ,溶液A, C和蛋白酶抑制剂,PMSF和磷酸酶抑制剂在-20度的环境中保存,保质期一年。 五、操作步骤: 1. 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取培养细胞5×106~1×107个,弃去培养液,细胞用预冷的一倍PBS洗涤两遍。 2. 如果是组织样本,将200mg组织剪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冰冷PBS洗涤两次后,4℃离心700×g,3 min,弃上清。 3. 将以上收集的细胞或组织中加入1000μL预冷的溶液 A【使用前每1mL 溶液 A加入1μL DTT,10μL PMSF,1μL蛋白酶抑制剂和5ul磷酸酶抑制剂】,置玻璃匀浆器冰上均质30~50次,或超声破碎细胞,每次30 S , 3~4次,每次间隔1 min, 置于冰上冷却。均质或超声破碎细胞后应镜检,细胞破碎率不小于90%。 4. 涡旋震荡10s,冰上放置20分钟,期间取出震荡3-5次,再于4℃, 12000 rpm 离心10 min,上清为胞质蛋白部分,分装并保存于-80℃,避免反复冻融。      注意:对于沉淀,可以用250ul 的溶液A进行清洗1-2次,再进行步骤5,以减少残留的胞质蛋白对下游提取的污染。      注意:为减少膜蛋白和核蛋白对胞质蛋白的污染,可以将步骤4中的离心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 5. 在沉淀中加入500ul预冷的 溶液B【使用前每1mL 溶液 B加入1μL DTT,10μL PMSF,1μL蛋白酶抑制剂和5ul磷酸酶抑制剂】,涡旋震荡10s,在冰上放置10分钟, 期间取出震荡2-3次,再4℃,12000rpm, 离心10min,取上清,作为核蛋白部分,分装并保存于-80℃,避免反复冻融。     注意:对于沉淀,可以用250ul 的溶液A进行清洗1-2次,再进行步骤6,以减少残留的核蛋白对下游提取的污染。    注意:为减少膜蛋白对核蛋白的污染,可以将步骤5中的离心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以便于膜蛋白的充分沉降。  6.在离心沉淀物中加入500μL预冷的 溶液C (使用前每1mL 溶液 C加入1μL DTT,10μL PMSF,1μL蛋白酶抑制剂和5ul磷酸酶抑制剂),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10s,超声破碎10秒,再置于摇床中冰浴10min, 期间取出震荡2-3次。 7.4℃,12000rpm, 离心10min,尽快将上清转入一预冷的洁净微量离心管,即得膜蛋白;分装并保存于-80℃,避免反复冻融。 六、注意事项: 1. 所有的试剂及器具均需预冷后使用,以保证蛋白质的完整性。细胞或组织量需达到要求。   2. 因为不同蛋白质和不同的实验,所需要的缓冲体系不同,提取后的蛋白质样品,特别是核蛋白,如有必要,可透析除去其它一些盐份。  3. 可以使用(BSP090 )Sephadex 重力型脱盐柱脱盐或将缓冲液替换为实验所需要的目的蛋白质的合适缓冲液。 4.对提取的膜蛋白和核,胞浆蛋白,可以采用我公司生产的非干扰型蛋白质浓度定量试剂盒(SK3071)或改良型Lowry法蛋白质浓度定量试剂盒(SK4041)或改良型BCA法(SK3051)对提取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定量. 5.如果用于蛋白质质谱研究,请用请用我公司生产的铜染(BSP017)或锌染(BSP019)或质谱用快速银染试剂盒(BSP021)对胶上的蛋白质进行染色,这些染色方法对蛋白质没有修饰作用,所以对质谱图没有影响。对于一般的染色,可以采用无毒型考马氏亮蓝染色液(SK3011)或高灵敏考马氏亮蓝染色液(BSP041)进行染色。 6.使用后,请旋紧瓶盖,防止溶液挥发和与空气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7.本试剂盒只能够用于体外实验,不能够用于临床、治疗和动物体内实验等,由此产生的后果,概不承担责任。 

厂商

2016.07.08

科学家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新化合物能有效杀死抗药细菌

科学家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新化合物能有效杀死抗药细菌最近研究人员在一种南极海海绵中发现一种化合物能够杀死98%的抗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MRSA),这种抗药性细菌目前正在美国快速扩散开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特性,科学家们都在拼命寻找对抗感染的新方法,早期研究表明南极海海绵可能是一个潜在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医院里,一般来说这种感染并非特别难以治愈。但是MRSA是一种对多数抗生素药物具有抵抗特性的菌株,这就意味着这种细菌能够快速地从一种表皮感染(如皮肤感染)演变成可能危及生命的侵害性感染。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美国每年有大约80000例新诊断的MRSA感染,并且有大约11000人死于MRSA引起的并发症,目前还没有太多对抗这种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因此这种新化合物的发现是非常令人激动的。研究人员在Dendrilla membranosa这种海绵中发现了命名为darwinolide的化合物,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这种化合物能够杀死98.4%的MRSA。研究人员表示:“海绵没有贝壳保护,也无法自由移动,自身没有任何能够抵抗细菌的物理性防御措施,海绵的解决办法就是产生许多能够杀死细菌的化合物,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受细菌感染。”他们现在已经能够从中分离出darwinolide,这种化合物显示出对抗MRSA的巨大潜能。研究人员为这种化合物申请了专利,但是他们仍然在进行研究进一步理解这种化合物究竟如何杀死细菌,现有数据表明这种化合物的特殊结构能够使其渗入MRSA的保护性生物膜,达到杀伤目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rganic Letters上。

厂商

2016.06.30

纳米药物新组合有望解决乳腺癌耐药问题

纳米药物新组合有望解决乳腺癌耐药问题近日,来自加拿大多伦多Sunnybrook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将一种纳米颗粒化疗药物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治疗乳腺癌。将bevacizumab等靶向VEGF信号途径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物结合使用改变了对多种人类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实践。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适应性耐药,其中一个主要机制在于肿瘤内部低氧环境的产生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造成的HIF-1a表达上调。进行抗血管生成治疗之后虽然肿瘤内部血管数目减少血管功能受到抑制,但是会影响化疗药物向肿瘤内部的输送。与bevacizumab联合使用的化疗药物不仅应该能够降低HIF1a水平克服低氧诱导的适应性抵抗,同时还应该提高肿瘤灌注维持药物向肿瘤内部的输送。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人类来源肿瘤异种移植动物(PDX)等临床前小鼠模型评估了bevacizumab以及一种包含喜树碱的纳米颗粒药物(CRLX101)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还评估了这两种药物对手术后晚期转移性乳腺癌小鼠的长期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CRLX101单独使用以及与bevacizumab联用都非常有效,都能导致肿瘤发生退化,抑制肿瘤转移并能够大大延长转移性癌症小鼠模型生存时间。除此之外,CRLX101还能够提高肿瘤灌注,改善低氧环境。研究还发现CRLX101能够持续抑制HIF1a,因此或可潜在抵消bevacizumab引起的肿瘤低氧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些临床前结果表明将CRLX101这种具备细胞毒性的强力纳米颗粒化疗药物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或许会成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种新策略。

厂商

2016.06.30

C型凝集素影响树突细胞迁移

C型凝集素影响树突细胞迁移免疫细胞表面有很多不同的模式识别受体,用以识别来自病原体或者受损伤细胞的特定分子结构,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就是C type Lectin受体(CLR)。虽然绝大部分CLR在与碳水化合物配体结合时依赖钙离子,但也有一些可以在不依赖钙离子的前提下进行,另外还有一些CLR能够与蛋白质以及脂类结合。CLR信号参与了免疫细胞的多种功能,包括细胞迁移,粘附以及淋巴结的扩张或收缩等等。CD302是最近发现的一类新型的CLR,是最简单的I型跨膜蛋白。CD302主要表达于肺脏、PBMC以及脾脏等组织的髓系细胞中,比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DC等等。激活后的细胞CD302的表达量会发生下调。此前研究发现CD302与胞内的细胞骨架具有空间上的相关性,这表明CD302可能参与了细胞的年付以及迁移过程。目前还没有找到CD302的确切配体分子,但是已有的结果表明CD302不具有典型的CLR的糖类结合的能力。另外,CD302与其它CLR相似,具有促进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的能力。针对CD302的具体功能,来自澳大利亚悉尼ANZAC研究所的Derek N. J. Hart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首先,作者检测了小鼠不同组织中CD302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D302在小鼠中的表达分布与在人体内的相似,及主要表达于肺脏、脾脏以及PBMC中。另外,作者发现迁移的DC中CD30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迁移的DC。进一步,作者发现CXD302的表达与CD68阳性的免疫细胞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之后,作者构建了CD302缺失突变体小鼠。通过比较其与野生型小鼠,作者发现突变体小鼠中DC的迁移能力发生了明显的下降。最后,作者通过免疫荧光成像的方式发现CD302的缺失能够降低DC向淋巴结迁移的能力,而且CD8效应T细胞的反应也受到了明显的抑制。

厂商

2016.06.23

这十年,诱导多能干细胞如何改变整个世界?

这十年,诱导多能干细胞如何改变整个世界?诱导多能干细胞被期望可以带来一场医学革命,但在其发现十年后,诱导多能干细胞慢慢开始转变为生物学研究;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的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曾因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胚胎样状态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有一天当他的学生Kazutoshi Takahashi告诉他,我们发现了新的克隆时,他从桌子上一跃而起,随后跟着他的学生Takahashi来到组织培养室;在显微镜下山中伸弥看到了一小群细胞,这是他们经过5年辛勤研究的工作成果。两周前,Takahashi从成体小鼠组织中获得了皮肤细胞,随后利用病毒感染细胞引入了24个经过精心挑选的基因,如今这些皮肤细胞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这些细胞的行为看起来和胚胎干细胞多潜能细胞非常相似,其有能力分化成为皮肤、神经、肌肉或者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研究者山中伸弥在Takahashi之前就非常希望看到这种细胞炼金术。山中伸弥回忆道,那时候我认为这肯定是个错误,于是我就让学生Takahashi重复了一下实验,结果每一次我们都能成功。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Takahashi将测试的基因范围缩小到了4个,这些基因需要退回至发育时钟,2006年6月,研究者山中伸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的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研究者,山中伸弥将这种细胞称之为胚胎干细胞样细胞,随后将这些细胞称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cells),在会场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Rudolf Jaenisch说道,很多人并不相信,但我清楚并且信任山中伸弥的研究成果。这些诱导多能干细胞被认为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福音,研究者利用个体的皮肤、血液或其它细胞,对其进行重编程就可以获取诱导多能干细胞,随后利用这些干细胞使其转变成为肝脏细胞、神经元细胞或者任何一种治疗疾病所需要的细胞,这种个体化的疗法或可有效避免免疫排斥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回避一些伦理性的问题。10年过去了,研究者们的最初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部分是因为开发相应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2015年利用iPS细胞进行的唯一一个临床试验也被叫停了,自此仅有1人接受过这样的疗法治疗。但iPS细胞还可以以其它方式来发挥作用,其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来模拟并且调查人类疾病,同时也可以进行药物的筛查。从皮肤到眼睛在发表相应研究结果6周后,研究者Yamanaka(山中伸弥)和Takahashi公布了负责重编程成体细胞的基因的身份,即Oct3/4, Sox2, Klf4和c-Myc;未来一年中,包括Yamanaka在内的三个实验室都证实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并且改善了重编程的方法,接下来的6个月里,Yamanaka和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者James Thomson设法对来自人体的成体细胞进行重编程,然而直到2009年年底全世界的其它实验室才开始使用这项技术,如今已经有300篇关于iPS的研究被发表。很多实验室目前都集中精力去研究哪类成体细胞可以被重编程,以及重编程后的iPS细胞可以转化成为哪种类型的细胞,有些研究者则会去寻找如何改善重编程的方法,起初他们通过消除c-Myc基因来实现,该基因可以促进某些细胞癌变,而后研究者在这些基因没有整合进基因组时对其进行运输,而这种方法也是目前研究者针对基于iPS细胞的疗法上所担忧的事情。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些相似的iPS细胞是否真的是胚胎干细胞?研究者发现,iPS细胞可以保留一些表观遗传学记忆,即DNA上的一种特殊化学标记可以帮助反应原始的细胞类型;但有专家有表示,这样的改变或许并不能够影响细胞在疗法中的使用,因此iPS细胞或许在其它方面同胚胎干细胞存在一定差异,研究者认为二者并不相关。2012年,当研究者Yamanaka因其研究工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时,基于iPS细胞疗法的首个临床试验正在进化开展,当Yamanaka首次发表他们重编程方法时,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发育生物学中心的研究者Masayo Takahashi都已经开发出了基于胚胎干细胞的疗法治疗视网膜疾病,随后她们快速转向到了对iPS细胞的研究,并且最终同Yamanaka达成合作协议。2013年Takahashi的研究团队利用来自两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机体的皮肤细胞制造出了iPS细胞,随后她们利用这些细胞开发出了供临床试验使用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Yamanaka团队在iPS细胞和其衍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鉴别出了两种小型的遗传改变,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两者突变中的任何一种和肿瘤形成直接相关。研究者Takahashi计划将样本库中的iPS细胞同来自患者机体的iPS细胞进行对比,从而观察免疫反应的差别,下一步她们将向日本政府申请重新开始黄斑变性临床试验。细胞性改善尽管细胞疗法目前频遭挫折,但其它研究领域却发展迅速,制造iPS细胞的方法也变得非常精炼及巧妙;但大部分重编程技术的效率并不高,仅有一小部分细胞可以完全进行重编程,就像所有细胞系一样,iPS细胞在不同群体之间并不相同,这就非常难以建立实验中的控制措施。来自洛克斐勒大学的研究者Marc Tessier-Lavigne在对来自早期阿尔兹海默氏症及额颞痴呆患者机体的iPS细胞进行研究时就遇到了这种挑战,他们迅速意识到,将患者机体的iPS细胞同健康个体进行对比似乎并不奏效,因为在培养基中细胞的行为并不相同,而这有可能是遗传背景或基因表达的差异所导致的,于是研究者就转向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研究。近些年来,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大受科学家们欢迎,其可以帮助研究者们将疾病相关的突变引入到iPS细胞样本中,随后将其同原始未编辑的细胞系进行对比,而研究者Jaenisch的实验室正是每天都利用CRISPR–Cas9对iPS细胞进行研究,他们可以对iPS细胞进行各种他们想要的修饰和操作。然而“精炼的”基因编辑方法被证明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在4月,Tessier-Lavigne实验室的研究者Dominik Paquet和Dylan Kwart就阐明了一种新技术,利用CRISPR技术将特殊的点突变引入到iPS细胞中,而且仅对单一基因的一个拷贝进行编辑,这就可以帮助他们产生携带阿尔兹海默氏症相关突变精确组合的细胞,从而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实际上模拟早期人类发育的iPS细胞在其它领域也被证明是有用的,揭示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的机制就可以帮助阐明婴儿头小畸型的原因,而研究者就是利用iPS细胞开发出人类大脑类器官,当将其暴露于寨卡病毒中时他们发现,病原体可以优先感染形成新型神经元的神经干细胞,从而增加神经干细胞的死亡率并且降低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细胞层的含量。目前iPS细胞已经在药物发现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功,其可以帮助提供病人衍生细胞的潜在来源来帮助进行药物筛选和实验性药物的检测。比如研究者利用来自神经细胞发育疾病患者机体的神经干细胞对将近7000个小分子进行了筛选并且鉴别出了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在药物,同年研究者报道,利用遗传性疼痛障碍患者机体的iPS细胞制造出了感觉神经元;研究者还表示,钠阻断化合物可以降低患者神经元的兴奋性以及疼痛症状,因此研究者就可以利用iPS细胞来预测是否患者会对特殊药物产生反应。在重编程细胞领域研究度过10个年头后,研究者并不是非常清楚细胞重编程的过程是如何发生的,目前有研究人员就通过检查细胞的基因组、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它信息,来系统性地证实细胞系的身份和安全性。位于英国剑桥的诱导多能干细胞欧洲生物样本库就在今年3月份正式推出了一份用于疾病模型的标准化iPS细胞目录,同时研究者Yamanaka也开始建立iPS细胞样本库来用于未来的临床治疗领域。如今来自制药工业和政府部分的研究人员需要强大的支持来进行相关的细胞疗法,在药物开发及疾病模型研究领域,研究者必须坚持忍耐,而iPS细胞仅仅可以缩短药物发现的过程,未来进行iPS细胞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科学家们还需要付出不懈地努力对其进行研究。

厂商

2016.06.23

新疗法可治愈多发性硬化

新疗法可治愈多发性硬化最新的一项研究指出,一种新的疗法有望治愈多发性硬化。最近一项在加拿大进行的、囊括24名病患的临床试验中,一名患者从治疗前需要坐轮椅的状态,在治疗后能够获得正常人的生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疗法程度十分猛烈,一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就此,研究者们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治疗用药物,以达到对多发性硬化患者安全的标准。这一疗法是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偶然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为同时患有白血病与多发性硬化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白血病的主流方法之一就是将骨髓细胞抽出,杀死体内残留的免疫细胞,之后再将净化后的骨髓细胞注入用于骨髓重建。结果显示,这一重建后的骨髓不仅有助于白血病的治疗,而且能够有效抵抗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的病因是免疫细胞攻击大脑、脊髓以及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细胞外周的保护组织。基于上述结果,研究者们决定开展专门的临床试验:将免疫系统摧毁后再重建。这一疗法是用于阻止多发性硬化的恶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甚至能够完全治愈疾病,这说明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该临床试验开展于2000年,在24名多发性硬化病人中,有17名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治疗方法,它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仅仅适用于多发性硬化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医生们能够找到安全的优化方法,将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目前,多发性硬化的疗法主要包括限制疾病的效应以及降低急性发作数量,虽然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科学家们目前仍不知道为什么在多发性硬化中免疫系统会主动攻击神经细胞,但折中摧毁-重建的方式似乎能够消除原本免疫系统的记忆。

厂商

2016.06.13

恢复线粒体移动性可用于修复受损伤神经细胞

恢复线粒体移动性可用于修复受损伤神经细胞最近,科学家们发现神经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够导致细胞的再生长,这一发现也许能够有助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疗法的开发。研究者们认为在线粒体上下功夫是修复神经系统损伤的关键。线粒体是整个细胞的能量供应站,它内部的化学反应给神经元提供能量,并且促进神经细胞向整个机体蔓延。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线粒体的一些活动也会发生改变。在成年的细胞中,线粒体会被一种叫做syntaphilin的蛋白质锁定在细胞中的特定位置,这意味着它们不再能够像幼年时的细胞中那样随意地在胞浆中移动。通过小鼠试验,作者恢复了线粒体的这一自由移动活性,并且发现这一改变能够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得到修复。首先,作者通过遗传修饰的方式将神经细胞中表达线粒体syntaphilin蛋白的基因去除,这使得正常的线粒体重新生长,进而导致神经元的活性的恢复。在上述实验中,小鼠此前受损的神经元能够得到再生。这一结果告诉我们,将线粒体的移动能力恢复,能够激活其中的化学反应,进而促进神经元的再生。研究者们认为这一发现能够帮我我们治疗身体神经元受损的疾病。与其它细胞不同,神经细胞难以自我修复,这也是为什么像阿兹海默症一类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此的难以治疗。但研究者们一直在不断尝试,其中包括试图将健康的神经元植入大脑中。对于这一研究来讲,线粒体不仅仅通过其活动能力帮助科学家们抵抗疾病。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线粒体能够扭转衰老的进程。

厂商

2016.06.13

肠道微生物与怀孕早期代谢微生物相关

肠道微生物与怀孕早期代谢微生物相关2016年6月6日讯/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发表在《糖尿病》杂志上的研究称,在超重和肥胖的女性中,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妊娠16周的代谢激素环境相关。超重和肥胖女性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更高。肠道微生物可以调节代谢健康,也可能影响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超重和肥胖孕妇在妊娠16周时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循环代谢激素之间的关联。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Luisa F. Gomez-Arango和她的同事通过16 s rRNA测序评估了29名超重孕妇和41名肥胖孕妇的粪便微生物群资料。并通过复合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来测量空腹代谢激素(胰岛素、c -肽、胰高血糖素、肠促胰岛素和脂肪因子)浓度。研究人员发现,超重和肥胖的女性有不同的代谢激素水平和微生物组组成成分,代谢激素水平以及微生物群在超重和肥胖的妇女之间是不同的。此外,一些代谢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特定微生物的元素丰度之间具有相关性。脂肪因子水平与瘤胃菌科和毛螺菌科有强烈的相关性,在能量代谢占主导地位。胰岛素与柯林斯菌属呈正相关性。肠抑胃肽与粪球菌属呈正相关,但与瘤胃菌科负相关。这项研究显示了超重和肥胖的孕妇在妊娠16周时的新型肠道微生物组成成分和代谢激素之间的环境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对孕妇肠道微生物成分的作用可能对其新陈代谢有潜在影响。

厂商

2016.06.06

< 1 ••• 4 5 6 7 8 ••• 26 > 前往 GO

上海沪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立即咨询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 上海沪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密云路1018号复旦科技园808室 联系人: 陈环环 邮编: 200613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3389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