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 and for all
高内涵成像
近年来,类器官研究领域的发展迈入新阶段,应用价值逐步释放,为高效精准的生命科学研究带来助力。12月18日,世界500强丹纳赫集团旗下子公司美谷分子(Molecular Devices)隆重举办CellXpress.ai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新品发布会。作为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细胞培养创新中心,CellXpress.ai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通过机器学习辅助监测、培养、成像和调度,改进了工作流程,实现了3D生物学自动化,并使检测更加可靠、可重现,提供了以数据驱动的科学为支撑的细胞培养新模式。
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李蕾先生、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梅郁女士及市场经理艾平先生、Molecular Devices总部全球高级产品经理Jeffrey McMillan、全球高级技术开发经理 Oksana Sirenko、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王临秘书长、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东起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冰教授以及来自国内知名院校、医院、企业的专业人士和美谷分子的众多合作伙伴共同见证了CellXpress.ai的发布。
从左到右依次为:Molecular Devices 总部全球高级产品经理 Jeffrey McMillan、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梅郁女士、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李蕾先生、全球高级技术开发经理 Oksana Sirenko、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艾平先生
李蕾先生表示:“在药物研发和政策监管的双重要求下,类器官为更高效、更精准的生命科学研究带来希望。但是类器官的培养还存在如何实现标准化和重复性,如何利用自动化来提高培养效率的瓶颈。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谷分子推出 CellXpress.ai 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希望能助力科学家们突破限制,重塑未来。”
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李蕾先生
Jeffery与Oksana详细介绍了CellXpress.ai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它是一个完整的整合系统,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系统,拥有扩大复杂的细胞培养工作流程、及早评估并做出决定、减少人为错误、随时间追踪完整的细胞进程、标准化的实验方案、将数据转化为决策等功能。
Molecular Devices总部全球高级产品经理 Jeffrey McMilla与全球高级技术开发经理Oksana Sirenko
科学家们利用 CellXpress.ai 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可实现细胞培养过程的自动化,完全掌控要求苛刻的培养和传代计划,缩短实验室手动操作时间;工作站7/24全天候运行,可大幅度提高多种干细胞细胞系、细胞球或类器官的生长和扩增效率,改善筛选工作流程;同时,其机器学习辅助的解决方案可对细胞模型开发过程进行标准化,从而大规模提供高度相似且更具有生理相关性的结果,支持科学家们开发可靠、可重复的检测方法。
为共同打造类器官生态圈,联合建立类器官培养标准化流程,本次发布会上,美谷分子分别与伯桢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上海百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耀速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强强联手。
签约仪式
活动现场,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王临秘书长、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东起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冰教授就类器官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进行了主题分享,为推动类器官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指引。
左边: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东起教授、右上:国家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王临秘书长、右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冰教授
Molecular Devices创立于 1983 年,创始人哈登教授是20世纪杰出的化学家。CellXpress.ai 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发布之际,正值Molecular Devices成立40周年。发布会上,全体嘉宾跟随视频共同回顾了Molecular Devices的品牌故事、创新历程,以及在本土的发展。
张梅郁女士表示:“Molecular Devices成立至今40年,产品线不断丰富并持续更新迭代。在生命科学仪器行业里一直坚持创新理念、为全球科学家服务。近几年,我们在类器官这个应用赛道上加速布局,今天发布CellXpress.ai 全自动一体化类器官工作站,展示了我们对于类器官应用市场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美谷分子也期待与更多科研单位、医院、生物公司携手,推动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实现类器官规模化生产及转化应用。我们坚信,只有将创新技术、工具与前沿研究完美融合,才能助力科学家不断前进,开创未来生命科学的新纪元。”
美谷分子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梅郁女士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4.10.31
2024.10.28
2024年11月份有380份标准将实施——原子荧光与多款仪器联用方法通则
2024.10.31
闪耀第13届中国颗粒大会:真理光学发布全新PAT link系列在线激光粒度仪
2024.10.27
2024.10.31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