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28全球高光谱成像市场将达343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5.4%——iCS2023带您了解高光谱极具诱惑的市场机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5/30 16:35:58
导读: 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高光谱成像系统(HSI)市场估计为168亿美元,预计2028年有望达到343亿美元,预测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5.4%。

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高光谱成像系统(HSI)市场估计为168亿美元,预计2028年有望达到343亿美元,预测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5.4%。报告分析,该市场的增长主要归因于农业种植、国防和商业应用中对遥感需求的日益增长。

随着图像处理及分析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不断进步,HSI在全球各种研究项目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与其他光谱成像仪相比,HIS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更快的图像采集速度,以及无创成像等。鉴于以上优势,该技术被应用于各种应用领域,并得到当局的资金支持。报告预计,如果这一趋势在未来几年继续下去,并假设HSI有助于在各种研究项目和应用中取得有效的成果,更多的研究项目将积极采用HSI系统。 同时,HSI不断增长的应用也将吸引市场参与者对该市场进行投资,更多的创新产品也会推出市场。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HSI技术在食品和农业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应用。最近,微型成像光谱仪、一体化小型高光谱相机和快照高光谱成像仪已经上市,这使得开发可用于受限空间和现场的紧凑和便携式模拟系统和设备成为可能,例如,植物生长室的高架成像、使用无人机或地面平台进行作物健康/疾病感测等。同时,通过机器学习将AI的能力集成到高光谱成像系统中,也正成为开发新型智能传感设备和仪器的新方向。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高光谱技术及应用的最新进展,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期间特别开设“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主题报告,邀请多位业内专家进行分享。

在仪器系统方面: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刘银年研究员将介绍国际上星载高光谱成像载荷的发展状况,分析总结发展星载宽谱宽幅、高精度、高灵敏高光谱成像的主要关键技术和难点,同时介绍大视场、小F数、宽谱段、远心成像、低光谱畸变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突破情况;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跃明研究员将介绍高光谱遥感基本原理、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特点,并总结国内外航空高光谱遥感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凝练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立即报名》》》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银年研究员

《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难点、突破及应用》

刘银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高光谱遥感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十大科技英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是我国星载高光谱遥感载荷的主要开拓者,先后主持了国家级重大项目10余项,是多个国家级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带领团队率先突破了国际上光谱成像难以同时兼顾宽谱、宽幅、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探测灵敏度的技术瓶颈,建立了星载光谱成像载荷技术研发体系,研制出国际上首台星载宽谱宽幅高光谱相机,实现了国际上4颗高光谱卫星在轨组网观测,技术水平大幅领先国际在轨和在研的同类载荷,推动了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GRSM》和《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

8b026c9f-f80a-4de1-a955-f7d74e8ac9e5.jpg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跃明研究员

《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进展》

王跃明,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光谱遥感专家,长期从事红外与光谱信息获取方法研究及相关仪器研制,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航天高分辨率短波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天宫一号任务);主持研制成功我国新一代机载高分辨率全谱段高光谱遥感系统(高分重大专项项目)。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 (2011年,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次(2011年,排名第7),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2012年,排名第1),累计申请发明专利74项(其中已授权33项),发表学术论文约130篇(其中SCI论文58篇,EI论文39篇),主编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纂学术专著3部,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或特邀报告。


在应用方面,本次会议3位专家将从生鲜食品新鲜度、农产品品质安全检测、稀土矿山修复效果评价等不同的角度分享高光谱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成军虎教授将介绍生鲜食品新鲜度近红外光学成像感知与体系构建;江苏大学郭志明教授将分享高光谱成像及在农产品品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刘斯文副研究员将给大家呈现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仪在稀土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立即报名》》》


华南理工大学 成军虎教授

《生鲜食品新鲜度近红外光学成像感知与体系构建》

成军虎,河南临颍人,工学博士(食品科学),博士后(机械电子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农业科学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全球前10万顶尖科学家,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全国金奖指导教师。201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2016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开展博士联合培养;2016年10月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50余篇,ESI(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1%)11篇,H指数为44,申请发明专利36件,授权15件,专利转化1件,PCT专利2件。目前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先后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发明展览奖金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等。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分会理事,Frontiers in Nutrition副主编(IF6.590)、Molecules编委(IF4.927)、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江苏大学 郭志明教授

《高光谱成像及在农产品品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郭志明,博士,现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农产品品质安全的分子光谱快速无损检测与物联网监测技术研究。入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神农青年英才”(农业农村部首批)和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苹果产业协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技术分会理事、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副秘书长等,也是“科创中国”国家农机装备产业科技服务团高级专家。近年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申请专利60余件,已授权发明专利46件,登记软著8件;发表SCI检索论文6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研究成果获202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6)、2016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10)、202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1/6)和2021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4/14)等。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刘斯文副研究员

《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仪在稀土矿山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刘斯文,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健康地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地球化学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赣州离子型稀土矿山生态修复和矿集区健康效应评价工作,近年来探索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传感器,对稀土矿山修复效果及生态健康进行评估的方法研究。近5年承担参加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项,地质调查项目5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支撑了自然资源部赣州定点帮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被《财新周刊》、《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矿业报》、人民日报融媒体等报道。

由仪器信息网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太赫兹生物物理分会等协办由仪器第十二届光谱网络会议(iCS2023)将于6月13-16日举办。iCS2023将聚焦最新、最前沿的光谱技术及应用,特别设立了超快/瞬态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高光谱技术及应用新进展、光谱快检及在线应用技术进展等专场。同时会议也会选择光谱技术在生命科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内外光谱科研工作者及专业技术人士提供一个全新、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以促进业内交流,提高光谱研究及应用水平。立即报名   》》》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s2023/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