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融合发展 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燃烧诊断会议在敦煌开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5/08 20:31:34
导读: 2023年5月8日,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燃烧诊断会议在敦煌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5月8日,第一届光谱技术及应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燃烧诊断会议在敦煌开幕。会议旨在进一步推动光谱技术的应用与融合,探讨我国光谱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远景目标,促进光谱技术和仪器的进步与创新。

本次会议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谱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西北师范大学承办,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实验室联办。来自国内相关领域240余家单位的6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出席并对大会进行系列报道。

会议现场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谱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王哲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文生教授分别致辞。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建宇院士 致辞

虽然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为光谱分析仪器带来了性能上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展,但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对光谱仪器的性能、体积、成本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王建宇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国家对自主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大力支持,我国光谱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原创性成果持续涌现。在此形势下,希望通过本届会议,紧跟最新发展趋势,引导重点单位,部署分子科学、光学、电子、化学、仪器等相关行业跨界融合,推动全方位的合作,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为光谱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动力。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 李文生教授 致辞

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光谱技术成为近代光学计量的重要分支学科。因其具有测量范围宽、速度快、分析精度高等优势,已在元素分析燃烧诊断、文物保护、大气检测、工业检测、生物医疗、航空遥感、矿物检测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文生教授表示,随着高端新型光谱仪器的自主化和国产化,其必将为我国近代化工业、农业、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邓伟 进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重要活动发布

为期两天的会议,组委会精心安排了大会报告、分类报告、青年学者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优秀论文评选和产品展示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及相关技术、原子光谱与质谱、激光拉曼光谱与激光荧光光谱技术及应用、光声光谱与TDLAS技术及应用、红外及太赫兹光谱、超快及瞬态光谱、燃烧诊断、环境监测、工业检测等多个分会场。

会议同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成立了光谱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并召开了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旨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创造力、凝聚力和积极性,搭建一个交叉融合,创新奋进的交流平台。

bc97daa4496bb8ebb3c4fc74005b481(1).jpg

光谱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

开幕式之后,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院士、清华大学王哲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周怀春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夏安东教授、中国海洋大学郑荣儿教授分别作大会报告。上海理工大学蔡小舒教授、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教授分别主持大会报告。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刘文清院士

《温室气体光学监测技术进展》

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两大关键问题。大气污染气体与温室气体二者同根同源,具有显著的协同性,都涉及到大气成分的变化,但是它们的监测技术原理和仪器构成千变万化,取决于监测对象的浓度和来源。刘文清院士在报告中简要介绍了目前用于在线、现场、地基和天基碳监测技术、成果及应用案例。刘文清院士指出,我国急需补齐温室气体监测能力短板,包括温室气体地面大气及生态碳汇监测、地基及天基遥感监测能力,并加快建立园区、城市、区域、全球不同层面的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体系。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王建宇院士

《深空探测中的激光光谱技术》

目前激光诱导击穿/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可调谐激光光谱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火星探测中,并且将在后续国际行星探测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王建宇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深空探测中激光光谱技术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比如,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搭载的 MarSCoDe 已经在火星上获取了宝贵的探测数据,帮助科学家进一步研究火星表面物质成分;中国将在嫦娥七号搭载拉曼光谱仪实现月球表面首次拉曼光谱探测等。王建宇院士指出,中国的行星探测已经走在国际前列,未来将继续进行月球、火星以及小行星探测,采用更多的激光光谱技术手段帮助人类了解行星的形成和地质演化过程。

清华大学 王哲教授

《中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发展现状和展望》

王哲教授从基础研究、仪器设备开发、定量分析算法、不同领域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在中国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在LIBS精确定量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在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下LIBS未来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挑战。同时,立足于中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农业、文保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需求,王哲教授展望了LIBS在中国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中国在 LIBS 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应用的潜在方向。

中国矿业大学 周怀春教授

《用于燃烧及高温光谱/成像诊断的高精度辐射模型》

燃烧等高温辐射对象的光谱/成像诊断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重要发展方向。周怀春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法的DRESOR法,因其能够获得高方向分辨率辐射强度而成为高温辐射图像分析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该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辐射计算模型精度的定量评价指标和方法,分别针对蒙特卡洛法和DESOR法,提出了提高其计算精度的方法,特别是证明了改进后的DRESOR法全面优于蒙特卡洛法,为进一步提高燃烧及高温辐射光谱/成像诊断技术的性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 夏安东教授

《复杂分子体系的溶剂化相关的激发态过程的探测和调控》

夏安东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课题组长期以来针对复杂分子激发态溶剂化动力学过程复杂且无法直接探测的相关技术和科学问题,发展的多种表征激发态溶剂化动力学的超快光谱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他重点介绍采用激发态受激调控(基于受激亏蚀原理)的策略实现了激发态关键中间态的溶剂化过程和关键中间"暗态"的直接探测和表征,激发态溶剂化演化动力学过程中的速率常数和溶剂化相关的结构变化动力学的同时探测等。

中国海洋大学 郑荣儿教授

《深海 LIBS:何去何从?》

随着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潜器和观测平台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如何提升深潜器的作业能力、如何借助于这些平台获得有突破性的科学成果,成为海洋技术领域关注的焦点。郑荣儿教授的报告从“LIBS for Sea or Sea for LIBS ”的讨论出发,对水下 LIBS 探测技术研究和器件研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同时,围绕海洋资源探测的战略需求,郑荣儿教授对深海原位LIBS探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何去何从”进行了探讨。

上海理工大学蔡小舒教授 主持大会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董晨钟教授 主持大会报告

此外,本次会议还得到多家仪器企业的支持,并在会议期间分享、展示了他们最新的产品、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

展示交流现场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筱筱

总阅读量 4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