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为城市低碳发展贡献中国样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1/11 15:23:24
导读: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控制城市碳排放将成为关键所在。

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应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低碳材料,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日前,中国首个“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公布。在全国36个大型城市低碳建设中,北京、杭州、南京分列前三。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控制城市碳排放将成为关键所在。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地区。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3.9%,大量能源、商品、食物消耗的终端用户在城市,大量污染排放产生于城市。可以说,城市碳排放最集中,减排任务也最重。城市能不能实现绿色低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双碳”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以低碳理念重塑城市经济、市民生活及政府管理,用低碳技术改造城市,形成健康、简约、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城市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另一方面,绿色低碳发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的,旨在为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和幸福感,因此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绿色发展模式。

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各方力量参与,注重人民群众的感受,注重文脉传承与融合。持续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数字赋能及民生优先。赓续人文记忆,创造品质生活,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城市,塑造颜值与气质俱佳、魅力与活力齐发的新型城市形象,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强化绿色低碳规划引领。绿色低碳规划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首要环节。要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坚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形态、密度、功能布局和建设方式。

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城市组团式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和空间内优化配置,从而更好发挥城市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城市群建设,跳出行政区划去审视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定位,最大限度减少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投资,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共建共享。

推广绿色建造方式,提高建筑节能标准。绿色建造是按照绿色发展要求,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提高效率、保障品质的建造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程建造活动。工程建造各个阶段都应全面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建筑能效,则离不开完善先进的建筑节能标准。要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开展零碳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建筑碳排放核算标准等制定修订工作,提升公益性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标准。

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绿色低碳材料。加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比如推动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强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等。此举可有效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推动降低建筑运行过程的碳排放水平。建材行业是建筑碳排放的重要环节。要加大绿色建材产品和关键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逐步提高城镇建筑中绿色建材的应用比例,推进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认证、标识推广应用工作,促进绿色建材广泛使用。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碳排放标准
用户头像

作者:情绪波动

总阅读量 6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