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岛津EPMA在高速工具钢中的应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8/29 08:52:33


工具钢常用于切割零件以及成品精加工,可大致分为:碳素工具钢(SK)、合金工具钢(SKS,SKD,SKT)以及高速工具钢(SKH)。其中由于高速工具钢所具备的突出的硬度、耐热性和耐磨损等性能,使其更适用于各型高速切割及高速钻孔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高难度应用场景的更迭出现,通用性能的高速工具钢已无法满足工业和科研需求,对于其机械性能的提升和精准控制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下文将举例介绍电子探针(EPMA)在高速工具钢中的应用。


1.岛津场发射电子探针EPMA-8050G


岛津EPMA-8050G型电子探针(图1)搭载高质量场发射电子光学系统,结合岛津特有的52.5°高X射线取出角和全聚焦晶体,可以实现:


01优越的空间分辨率

EPMA-8050G可达到的更高级别的二次电子图像分辨率3nm(加速电压30kV)。

(加速电压10kV时20nm@10nA/50nm@100nA/150nm@1μA)


02大束流更高灵敏度分析

可实现其他仪器所不能达到的大束流(加速电压30kV时可达3μA)。在超微量元素的检测灵敏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将元素面分析时超微量元素成分分布的可视化成为现实。


岛津研发部门使用EPMA-8050G仪器对高速工具钢开展了表面元素面扫描(mapping)及相分析(phase diagram)等研究。


高速工具钢的制作过程简单来说是在高温条件下将大量的V、Cr、Mo、W等合金元素与钢材混熔,淬火然后回火至500℃,这一过程中金属元素碳化物不断沉淀达到回火硬化的效果。依据合金元素组成的差异,高速工具钢可分为W系高速钢、Mo系高速钢以及V系高速钢。


图2. 分别展示了Mo系高速工具钢表面钢本体元素(Fe、C、Si)及添加元素(Mo、V、Cr、W)的面分布情况。


2. 高速工具钢表面各元素面扫描图


合金元素碳化物分析:在钢中同时加入多种特殊合金元素时,数量最多的合金元素往往以碳化物形式优先析出,如果加入数量一致的多种元素,则与碳亲和性更强的添加元素更多以碳化物形式沉淀。研究表明,对于添加多种具有强的碳亲和性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根据合金元素的绝对含量和相对比例,从第一相碳化物析出到形成最后的多种稳定碳化物相,其中的碳化物沉淀类型、顺序以及其韧性和硬度的变化均遵循一个复杂的规律轨迹。从低温升至500℃的过程中,主要以M3C碳化物组织形式沉淀,当温度逐渐超过500℃以后,碳化物以Fe3C型结构为主,直至达到固溶极限以后,除Fe3C以外的合金元素碳化物开始析出。以本文中的Cr、V、W、Mo合金元素为例,Cr优先以Cr7C3形式与Fe3C同时沉淀,其他元素则随后在回火硬化阶段分别以V4C3、W2C和Mo2C形式析出。


碳化物相分析:从元素mapping图中可以看出各合金元素碳化物并不是以单一物相产出的,而是多物相混合存在的。因此图3. 相图中展示的是主要物相的分布情况,而依据图4. 三元混合相图所展示的主要物相划分依据,当区域内V元素含量超过24 wt.%时该区域被划分为红色的V碳化物主物相区,以此类推当Mo含量超过18 wt.%时被划分为蓝色的Mo碳化物主物相区,当Cr含量大于24 wt.%时被划分为绿色的Cr碳化物主物相区,而黄色区域则代表富Fe基体且合金元素呈低含量固溶混合的区域,其中没有一种合金元素含量超过其碳化物主物相区划分阈值。


3. 相图


4. 三元混合相图


图5. 则选择三对两两不共存的元素分别作为X/Y/Z轴的+/-两端元,其中X+/-分别代表Mo和Cr端元,Y+/-分别代表Fe和C端元,Z+/-分别代表V和W端元,因此XYZ 3D图中的8个象限则可分别代表8种不同的三元混合相图,研究者可以从中提取出更多的多物相混合的信息。


5. 3D混合相图(XYZ)


更多电子探针仪器信息和相关应用敬请关注岛津科技资讯通推文内容。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来源: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岛津(香港)有限公司]

标签:
用户头像

作者:岛津

总阅读量 24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