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用现代分析技术攻克药物研发中的“瓶颈”问题——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研究员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11/18 11:35:21
导读: 药物分析技术就像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双眼睛,密切“监控”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物分析贯穿药物从研发到上市乃至整个药物的生命周期,为药物研发和应用的全链条提供关键的技术和方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促进下,以及当前国家对创新药研发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加码,我国制药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这对药物分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今年的中国药学会医药生物分析学术年会上,仪器信息网专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金兰研究员,就当前我国药物研发新形势下的药物分析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

张金兰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开发药物分析新技术和方法支撑药物研发

张金兰所在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以下简称“药物所”)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一个药物研究的机构。自建立以来,‘药物所’已获得新药批件100个,老一辈科学家研发的药物解决了老百姓用药的问题,已经创造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石药集团生产的恩必普丁苯酞、北京协和药厂生产的双环醇目前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金兰团队主要进行药物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支撑新药的发现和临床前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药物质量分析方法开发和标准制定,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开发和药动力学研究,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发现药物潜在作用的靶点和药效/毒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张金兰团队参与了新药的研发,促进新药的转化,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我们团队一方面将分析新技术和新方法服务于药物研发;另一方面,通过学术交流发表论,让更多从业人员掌握我们开发的新技术,促进学科领域的发展。

建立突破复杂体系分析瓶颈的关键技术

针对中草药以及药用辅料复杂体系分析的难点,张金兰团队建立了系列分析新技术和策略,有效解决了中草药成分分析和代谢研究问题,于2018年中草药成分及其代谢分析新方法与应用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另外一项让张金兰比较满意的工作是突破了司盘、吐温等药用辅料成分表征的关键分析技术。

在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过程中,突显了我国高质量药用辅料的问题。“我国的药用辅料相较于国外品种少规格少功能指标不明确,质量辅料进口依赖度高,很多辅料需要进口才能使仿制药制剂与原研参比制剂一致。”张金兰解释道。“药用辅料问题根本痛点之一就是辅料分析技术的不足能够区分质量优劣的分析技术才能指导辅料工艺的改进与提高,促进辅料的质量标准提升,提高我国药用辅料的质量

在此背景下,张金兰团队开展了用辅料关键分析技术方法的研究。经过几年研究攻关,团队突破了司盘、吐温和一些油脂类药用辅料成分分析的瓶颈,与科迈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辅料分析软件--药用辅料全自动分析系统目前该系统已上市,在一些药检院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多家单位使用。

国产仪器发展 需核心零部件制造工艺齐头并进

药物分析主要依赖于各种分析仪器,张金兰笑言:“我们使用仪器的年头久,仪器很珍爱比较熟悉仪器性能,我们往往对熟悉的仪器‘独具慧眼’”。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牵引下,国产仪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张金兰所在的实验室也在不断购买国产仪器,比如紫外分光光度仪制备液相色谱仪以及一些小的仪器。对于国产仪器,张金兰认为,有些国产仪器的耐用性精度已经完全能满足实验室的需求一些性能与进口仪器比肩,甚至还要好国产仪器未来将大有可为

能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有一批人在坚持,在不断地打磨国产仪器的性能技术咱们中国人不缺聪明,也不缺技术,相信有一天一些高端精密仪器国产可以实现进口替代。”

“同时,国产仪器仍需要在核心零部件、精加工制造工艺方面不断提高”张金兰继续讲到,“因为我们的核心零部件还不行,加工制造工艺还不行,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这些不行阻碍了科学仪器的整体发展。国产仪器要想做的跟国外一样好,必须各个方面都得齐头并进,包括核心零部件制造工艺和软件因此,核心的精密高端分析仪器,国产替代仍然任重而道远。

后记:

在张金兰看来,药物分析技术就像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一双眼睛,密切“监控”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无论是仿制药还是创新药,我国都在快速与国际接轨。对分析新技术和方法的支撑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分析工作者具备更强的创新思路,以及学科交叉转化应用的能力。“以前我们追求国内领先,现在我们应该在更多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我有这个信心。”张金兰最后讲到。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兆堃

总阅读量 19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2
全部评论(2条)
用户头像
Ins_f23eac212022-03-09 14:55:39
进来学习一下
0回复
用户头像
hnteng2021-11-27 11:32:04
确实如此。比如高效液相,泵、检测器没什么问题了,但混合器、脱气机中的脱气的管状膜做不好。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