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近红外PAT技术“落地”药企难点破解:深入理解法规是关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0/07/20 18:20:50
导读: 7月17日,第二场网上云课堂培训如期举行,上海光瞻智能科技公司技术总监罗苏秦博士,给大家带来题为《浅谈欧美药监对过程分析与光谱技术的批准后变更法规与审批重点》的讲座。

  近年来,美国FDA、欧洲EMA官方药管机构一直在药物领域积极推动过程分析技术的应用,希望通过过程分析技术为产品质量的持续一致性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实际上,欧美制药公司早已运用分子光谱技术作为快速检验原(物)料与最终产品的常规方法, 以确保药品生产的最佳质量。可以说,近年来对药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和对生产效率的持续改良,已促使以分子光谱为主的过程分析技术(PAT)应用于在线(on-line与 in-line)过程生产车间。

  根据计划,今年近红外分会计划开展两次制药行业网上云课堂培训。5月23日,广东药科大学肖雪副研究员在科界平台开启了题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现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的讲座。7月17日,第二场网上云课堂培训如期举行,上海光瞻智能科技公司技术总监罗苏秦博士,给大家带来题为《浅谈欧美药监对过程分析与光谱技术的批准后变更法规与审批重点》的讲座。罗博士曾任职于美国默克(默沙东)、英国葛兰素史克等大药厂PAT专家,具有十分丰富的PAT申请、变更实战经验。

  相对于欧美的成熟应用发展,当前国内制药企业对于近红外快速分析的整体实施却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分析原因,在近红外技术或PAT在制药应用上存在的困境,其主要挑战在于药企对PAT相关GMP法规经验不足,存在对未来方法验证或注册审批的不安,所以国内制药企业对于以近红外光谱为主的PAT方法,大多抱着半观望态度。

  鉴于此,罗苏秦博士的报告回顾了欧美药监机构对近红外光谱与PAT分析技术的申批相关要求,包括新药上市或已批准药品变更(post-approval Change)申请的法规要求。报告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EMA/FDA对于已注册NIR方法的变更,国内CDE-2018及2019版的变更鉴别方法,ICH Q12药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术和监管考虑(2020)等。

  报告最后,罗苏秦博士总结道,批准后变更或PAT审批与否取决于药企和药监部门,对光谱技术及化学计量学相关模型的熟悉度与专业性,但目前国内批准后变更的不确定性,令PAT,QbD ,RTRT无法广泛实施,限制实现“真正质量与效率持续改进”的能力。

  同时,罗苏秦博士也建议企业应加强光谱技术分析人员培训(QC/R&D),以了解方法验证和药监审批细节(QA/RA),并寻求和各药监局/药审中心/中检院的交流;对于新兴技术(PAT,QbD,CM,3D打印 )的运用,建议采用基于科学和风险分级的方法,划分已批药品生产中的变更,并将其明确规定到相关法规指南之中;希望国内相关学会机构在其论坛或者会议中提供与法规相关的培训内容等。

  在上述培训后,罗博士还与多家药企技术人员进行线上答疑,帮助药企管理人员、药品监管机构和其他PAT技术的应用人员,进一步认识在制药分析领域中的实际挑战和机遇。总体来看,欧美日等药物监管部门已经接受NIRS成为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批准后变更或PAT审批与否取决于药企及药监部门对光谱技术及化学计量学相关模型的熟悉度与专业性;目前国内批准后变更的不确定性令PAT,QbD,RTRT无法广泛实施,限制实现“真正质量与效率持续改进”的能力;ICH Q12可加强灵活性和批准后变更发展,但目前仅美国FDA宣称全力支持。基于上述情况,建议国内制药企业逐步将PAT技术用作内部参考(保守策略)提升至替代方法注册(折衷策略),努力尝试注册为药监部门认可的PAT或RTRT方法(最终策略)。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