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两年仅授予66人 34位院士申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9/09/04 12:01:41
导读: 中国化工学会近期评选出12名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拟授予人选,并进行公示。

  仪器信息网讯 根据《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条例》和《中国化工学会会士评选工作实施方案》,中国化工学会于2019年4月启动了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候选人的提名工作。经学会会士和有关单位提名、会士评选工作小组形式审查、同行专家评议、会士评选委员会会议审议和无记名投票、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评选出贺高红、黄和等12名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拟授予人选。

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拟授予人选名单.png

2019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拟授予人选名单

  贺高红,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 大连理工大学膜科学与技术开发研究中心主任; 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基地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辽宁“双千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1),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排名1),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特别嘉许金奖1项(排名1)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1),辽宁省教学名师。

  黄和,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现任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部常务副部长、自然科学处处长,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石化南京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青联委员。同时担任“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工业生物技术主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化学工程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和化工领域的项目咨询专家和评审专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3项,曾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创业明星、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

  孔德金,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研究二部主任;长期从事芳烃领域催化剂及成套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转化工作,是中国石化芳烃技术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先后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21项,获授权62项,涉及12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表科技论文54篇。获得16项国家及省部级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得了上海市劳模和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浦东改革开放20年20人。

  刘长令,博士,河南镇平人,1963年11月出生,199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自198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沈阳化工研究院新药合成室从事国家攻关项目新农药创制研究工作。中化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新药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九五”至“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或科技支撑)项目,发明的杀菌剂氟吗啉获国家和部级发明奖各一项;参加杀菌剂烯肟菌酯的研制,获部级发明奖一等奖。发表论文220多篇,编著5部。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50件;申请世界各国专利50件。

  路建美,苏州大学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突贡津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新世纪学术带头人。以路建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目前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1名,实验师1名。团队主要以研究开发原创性成果和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在环境治理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的研发、激光防护材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国际前沿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同时对相关行业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进行技术攻关。

  马紫峰,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分获学士与硕士学位。1988年7月至1998年9月,历任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其中1992年3月至1995年9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10月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1999年聘为化学工程教授,2000年任博士生导师。1999年1月-2011年6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系主任。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任美国能源部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访问科学家。曾先后在德国波恩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担任访问学者。现兼上海交通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电化学与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电化学能源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电化学能源系统及应用工程中心主任、中聚电池研究院院长、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及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超级电容器与储能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电化学会中国区主席(2012-2016)。 《储能科学与技术》副主编、《Journal of New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System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过程工程学报》和《电化学》等期刊编委。

  任其龙,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系主任,生物质化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中国化工学会理事,浙江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企业重大合作项目20 余项,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产业化成果。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4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发明创业奖各1项。

  汪传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现任现任青岛科技大学工程学部主任,轮胎关键装备和先进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及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负责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负责人、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第二负责人、国家级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山东省特色专业负责人、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山东省精品课程负责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山东省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省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化工过程机械”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术带头人、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强化建设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重点实验室主任。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市级及企业的科研项目40余项,在节约资源、循环发展等方面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技术”项目于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连续化废橡胶废塑料低温裂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于201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中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中石化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石化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青岛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30余项省、部、市级科研奖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和EI收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作为主编出版教材、专著4部。作为学术带头人组成的科研团队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和中石化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吴一弦,1989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8年于北京化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1-2002年,作为博士后和访问学者赴比利时Gent大学和法国Evry大学进行学术访问。主要从事引发/催化体系、可控聚合与大分子工程、合成橡胶、热塑弹性体、先进功能材料(生物医用、能源)等研究,在丁基橡胶、稀土顺丁橡胶方面的两个科研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在 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r、Soft Matter、高分子学报、科学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20余件(其中,国际专利25件)。获全国新世纪巾帼发明家新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科学邀请报告荣誉奖等奖励,获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许友好,男,现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催化裂化工艺研究室主任工程师。许友好提出裂化和转化(异构化和氢转移)两个反应区概念,成功地设计具有两个反应区的串联提升管新型反应器,在国际上首创了全新反应系统的MIP技术。已有42套MIP工业装置投入生产,另有16套装置处于设计和建设中,合计加工能力为9254万吨/年,占中国催化裂化总加工能力的60%。2015年5月15日,许友好入选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叶晓峰,上海化工研究院有机化工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工作单位:上海化工研究院;系统研究了新生态氯化镁及其改性技术,领导了SLC-B和SLH催化剂的产业化实施工作,参与了关键单元设备的设计工作;全面组织了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研究,参与制定了工业化应用方案。

  宗保宁,男,现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石化生物液体燃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宗保宁解决了非晶态合金稳定性差和比表面积小的难题。首次实现非晶态Ni催化剂工业生产和应用。提出将非晶态Ni优异的低温加氢活性和磁性特点与磁稳定床反应器优异的传质、传热性能相结合的思路。通过研究,实现磁场对催化剂的有效控制。参与磁稳定床反应器试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磁稳定床反应器的工业应用。 他提出将非晶态Ni优异的低温加氢活性和磁性特点与磁稳定床反应器优异的传质、传热性能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参与解决了均匀磁场放大的技术难题;通过研究磁稳定床中气液固三相的流体力学特性,来实现磁场对催化剂的有效控制。参与万吨级磁稳定床反应器工业示范装置的试验;参加了3套20-30万吨/年磁稳定床工业装置的设计和开工过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磁稳定床反应器的工业应用。非晶态Ni催化剂与磁稳定床的创新与集成,推动了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产出了重大经济效益。他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30项,获授权65项,申请美国专利5项,获授权2项,所申请的发明专利一半以上工业实施。他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

  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是学会会员的最高学术荣誉,为终身荣誉。主要授予在化工科学技术领域方面取得重大发明创造和重要研究成果,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运行、管理及工程技术应用中创造性地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化工学会专业会员。中国化工学会每年评选会士10~20人。为表彰在化工科学技术领域方面做出重大、创造性贡献和成就的会员,根据《中国化工学会章程》、《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条例》等规定,中国化工学会在2018年首次启动了会士评选工作。

2018年中国化工学会会士评选名单.png

2018年中国化工学会会士评选名单

  根据《中国化工学会会士条例》规定,本领域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经本人申请可直接成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目前,已有戴厚良、李静海、余国琮、袁晴棠等34位两院院士成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管晨光

总阅读量 13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