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新土壤导则实施!这些你做对了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9/08/23 16:53:50
导读: 2019年7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正式实施(以下简称《土壤导则》)。本文对该导则的背景与意义、制定思路、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对土壤现状调查与监测中的土壤剖面采样规范进行重点拓展。

资讯内置图片.jpg

一、背景与意义

土壤与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生态等环境要素紧密相关,自身条件非常复杂,而土壤环境的影响又具有隐蔽性、滞缓性、累积性、难恢复性等特点,长期以来相关评价方法较难统一、评价标准不够完善。在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下,其他要素导则日臻完善,《土壤导则》的制订刻不容缓。

2017年初《土壤导则》编制正式启动,与《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制修订工作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同步调整。2018年9月13日紧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试行)》之后发布。过渡近一年时间之后,201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制定思路

  1. 以保护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不受污染、确保耕地安全和人居健康为基本原则

  2. 抓住对土壤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的重点行业、豁免影响较小行业

  3. 以提高导则可操作性为目标,目前尚无定论的评价内容暂不纳入评价体系

  4. 以最少的点位、层位和指标反映尽可能多的土壤环境基础信息

  5. 时刻保持与土壤法和环评其他要素导则之间的沟通,衔接,便于调整

三、主要内容

本次《土壤导则》将土壤环境的影响放在建设项目对土壤组分的物理、化学影响上,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土壤环境影响识别。需在识别土壤环境影响项目类别的基础上,识别影响源、影响途径及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并据此判定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二、着重强调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土壤理化性质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且重点关注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外的监测点数、层位和指标要求。

三、强调土壤环境质量现状保障措施。即建设项目在环评阶段可采取相应的环境保障措施确保项目用地符合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图片1.jpg

图1  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四、重点拓展

导则要求,应根据前期土壤环境影响识别工作将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再根据所分等级确定土壤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包括占地范围内和占地范围外),并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调查,参照下表1,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需对土壤剖面进行调查,参照下表2。

表1  土壤理化特性调查表

表1.jpg

 表2  土体构型(土壤剖面)

表2.jpg

下面我们重点探讨一些土壤剖面的调查与监测取样规范。图片2.jpg

1.土壤剖面定义:按照土壤特征,将表土竖直向下的土壤平面划分成的不同层面的取样区域。

2.土壤剖面采样:需根据监测要求和土壤发育完整程度在土壤剖面各层中部位多点分层采样,并等量混匀。

3.采样设备:主要分为新型声波钻机、声波(声频)钻进低扰动采样器、手动取土器、锤击式取土钻机、锤击式液压取土钻机、geoprobe钻机和声波钻机等。目前很多机构采用挖掘机采取刨面样,这样就破坏了土壤的刨面采样要求,造成采样不规范有些机构采用洛阳铲,由于土壤样品复杂,洛阳铲采样能力有限,采样深度最多为1.5m,无法满足剖面采样要求

4.记录:采样结束后,填写土壤样品标签,主要有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层次,特征描述,采样深度,监测项目,采样日期和采样人员等信息。

5.制样:样品采集后需要进行制样程序,主要有风干,样品粗磨,细磨样品,样品分装等程序。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应选用相对应的20目、60目和100目尼龙筛。不同的检测项目,样品筛分是用的尼龙筛也不同。例如: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则需要全部过60目尼龙筛。分析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或可萃取有机物无需上述制样,取新鲜土样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即可。

制样结束后即可按照相关标准对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评价。

综上,土壤采样环节是整个工作的开端,这些你做对了吗!采样不规范将使检测数据不具备代表性,对后续工作造成一系列的影响,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更多“环境”优质课程敬请关注“仪课通”。 

《工业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专题课程》

《土壤无机样品的前处理技术》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与相应地下水标准及分析方法解读

本文部分内容从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负责人就《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整理而成。

感谢潘晓春老师(山东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多年从事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控制、体系运行的管理及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现场采样技术等方面工作)为本文提供的主题及重点经验分享!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仪课通

总阅读量 4317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9
全部评论(19条)
用户头像
白水2019-09-01 10:28:51
采样不规范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样品误差的主要来源,希望加强监管力度
0回复
用户头像
pycaicn2019-08-26 16:52:57
学习新知识
0回复
用户头像
Insm_19c284862019-08-25 16:16:53
学习了学习了!
0回复
用户头像
环保废气处理检测2019-08-25 15:46:11
了解了解了
0回复
用户头像
mengzhaocheng2019-08-25 11:13:41
保护好环境!
0回复
用户头像
浙树大分析2019-08-25 10:24:29
学习了学习了
1回复
用户头像
nemo0012019-08-25 08:30:27
了解下
0回复
用户头像
Insm_aa43573b2019-08-25 07:52:52
不错学习使我快乐
0回复
用户头像
蛋蛋爱萌萌2019-08-25 07:35:53
0回复
用户头像
donglucun2019-08-25 06:39:14
还需要完善!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