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研讨会召开在即 中药分析重点学科首次吹响网络集结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9/08/12 16:17:07
导读: 为分享中药分析与仪器应用的最新进展,仪器信息网联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将于2019年8月21日组织“中药分析与仪器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

    为分享中药分析与仪器应用的最新进展,仪器信息网联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将于2019年8月21日召开“中药分析与仪器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是仪器信息网首次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合作,也是中国中药分析重点学科及三级实验室首次在网络集结,一起为广大中药分析从业者奉上的知识盛宴。会议特别邀请了9位来自国内中药分析领域顶尖学科和实验室的专家学者分别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三级实验室、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三级实验室、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重点学科、广东药科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重点学科等。

    8月21日,众位专家学者将以网络在线报告交流的形式,分享中药分析领域顶尖成果和最新进展。会议将免费向听众开放,参会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学习到中药分析一流学科和一流实验室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中药分析检测及相关仪器应用水平,和最顶尖专家学者在线交流。

    机会难得,报名参会请点击:

540_200.jpg


  会议日程如下: 

报告时间

报告名称

报告人

9:30-10:00

大黄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高晓燕(北京中医药大学)

10:30-11:00

基于“质-量”双标的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孟宪生(辽宁中医药大学)

13:30-14:00

近红外在中药疗效物质基础及其传递过程的检测研究进展

臧恒昌(山东大学药学院)

10:00-10:30

黄曲霉毒素专用荧光检测器研究与应用

耿旭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1:00-11:30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研发中药分析方法

龚行楚(浙江大学)

14:00-14:30

近红外光谱技术助力中药质量控制:从离线走向在线

肖雪(广东药科大学)

14:30-15:00

待定

上海科哲

15:00-15:30

基于整合分析的硫熏麦冬快速检控研究

张加余(滨州医学院)

15:30-16:00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快速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刘晓娜(滨州医学院)


报告嘉宾简介

1111.jpg

    高晓燕,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药协会消化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色谱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基金函审专家。研究方向为中药质量评价与中药代谢组学。主要从事中药质量标准建立、中药药效物质发现及中药药代动力学等研究工作。承担并参与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标准化、重大新药创制、药典品种、博士后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70余篇,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Scientific Reports、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等杂志发表研究性SCI论文40余篇。

孟宪生.jpg

    孟宪生,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后。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一级学科、生药学二级学科带头人。兼任世界中联满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临床药学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医药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长期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面的科学研究,近几年主持完成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市级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撰写专著3部,主编规划教材2部。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获授权33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百余人。

333.jpg

    臧恒昌,山东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与药事管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制药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工业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红外光谱分会山东工作站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的过程分析与智能质控。主持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专项课题3项,山东省重大专项课题3项,其他课题30余项;培养研究生180多名。

耿旭辉.jpg

    耿旭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组长,主要从事高灵敏小型荧光检测器及应用研究。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大连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创新成果奖;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键部件专委员副秘书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课题、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课题。发表论文14篇,申请专利24项。代表成果:(1)研制我国首台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器(LED光源),灵敏度达到国际产品最高水平(氙灯光源),且探测器使用自研制的光电放大器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仪器上市后,美国安捷伦、热电和日本岛津公司的进口荧光检测器降价35%,普惠了我国用户;(2)采用LED为光源,光电二极管(PD)集成自研制光电放大电路探测,研制出小型荧光检测模块,功耗0.6 W、体积45 cm3,灵敏度优于功耗200 W的进口台式荧光光度计。

龚行楚.jpg

    龚行楚,男,浙江大学副教授,中药科学与工程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2003和2009年在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分别获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3-2014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进修。现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专家和浙江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授权专利9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中药标准化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9项。

肖雪.jpg

    肖雪,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任职于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019年入选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IYPT2019)。长期从事中草药大健康产品的研发、分析与质量标准研究,过程分析技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等。现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授权3项),参编书刊3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纵横向项目20余项;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20余次。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兼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产品开发与培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委员会委员/青年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理事/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性研究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物质基础学科协作组委员等。

张加余.jpg

    张加余,博士后,博士,滨州医学院教授(山东省第四层次引进人才),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兼职硕导,中药执业药师。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与领军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北京中医药大学杰青培育人才计划等。目前兼职担任国家CNAS实验室认可专家、中国药理学会药检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中药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北京市自然基金委通讯审评专家、JCR/SR/JCB/JPBA/中国中药杂志通讯审稿人等。主要针对中药复杂体系作用模式解析的关键科学问题,围绕中药复杂体系全固有成分系统分析、体内代谢过程全表征以及多组学整合分析作用机制等三个核心环节,开展中药复杂体系系统分析、中药体内代谢全表征、整合组学分析方法以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的发酵中药产品研究与开发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博士后基金等课题12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等课题30余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药学会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等2项省部级奖励;参编卫计委“十三五”规划研究生教材2部(《中药分析学》、《中药代谢化学》);参与益诺胶囊(5类)等多项新药研发,有3项获得临床批件,1项获得新药证书;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4项,获得授权6项。

46e850e48a91d8a0e8494b5bf411f633.jpg

    刘小娜,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药质量评价与微区分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智能检测与传感器技术团队:LIBS技术与过程检测研究小组成员。自2013年至今,一直致力于LIBS技术在中药(民族药)质量评价与过程检测研究。

    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委员。

    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科技类)A项目1项,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1项,滨州医学院校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博士点基金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子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4篇。参编《中药分析学专论》教材1部,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彩虹

总阅读量 12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4
全部评论(4条)
用户头像
东东2019-08-13 16:42:33
围观
0回复
用户头像
拉菲2019-08-13 09:52:56
了解一下!
0回复
用户头像
symmacros2019-08-13 09:34:34
大咖不得了
0回复
用户头像
小威威猫2019-08-13 00:06:54
期待新进展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