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无惧风雨 执着进取——伍丰仪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访创始人马明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9/02/13 10:57:47
导读: 正值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伍丰仪器创始人、首席专家马明远老先生,听他娓娓道来他的别样人生。

  跨越半个多世纪,马明远从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工程师,历经沉浮,成为一个跨专业多行业精通的老工程师。从东海波涛之畔的704所到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再到创立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从船舶制造到集成电路研究工作,再到分析仪器研制。多次跨行业跨专业,马明远完成了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值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伍丰仪器创始人、首席专家马明远老先生,听他娓娓道来他的别样人生。

1.jpg

  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创始人马明远

  兴趣开启工程师之梦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引路人,谈起自己如何走上工程师的道路,马明远就打开了话匣子:“小时候,爱迪生是我的偶像,对很多事物都满怀好奇心的我特别喜欢看科普知识,还喜欢自己动手组装各种模型。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物资比较匮乏,收音机稀少又高档,我还自己学习动手组装过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谈到小时候动手做的无线电模型,马明远还记忆犹新,他兴致勃勃地向笔者回忆了当时的场景,和爬上屋顶架设天线的趣事。

  除了组装无线电之外,马明远对航模、船模等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自己动手制作航模,还参加比赛获得了航模运动员的称号。回忆起当年的经历,马明远也感叹,相对于老师灌输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时隔60多年仍记忆犹新。

2.png

年轻的马明远

  1959年,怀揣着成为一名工程师的理想,马明远没和父母商量,自己在高考志愿上填写了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导弹空气动力学专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从1959年到1964年,马明远在上海交大度过了5年的大学时光,由于处在困难时期,大学生活非常清苦,他回忆说:“我们当时艰苦到什么程度呢,饭都吃不饱,很多同学营养不良造成皮肤浮肿,手指在小腿肌肉处按下去就变成一个坑,弹不回来。”在这种艰难的生活下,学校的课业压力也很大,但马明远的成绩一直非常优秀,“有一次考试全班60个人,有近30人不及格,而我是唯一的满分。”

  在交大学习的后半期,受国家调配,马明远转入船舶流体力学专业,他以全优的毕业成绩从交大毕业,并被分配到当时国防科工委旗下的总字920部队第704所,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海军工程师。

  狂风巨浪中诞生的意志品格  

  在704所,马明远参与了我国第一艘导弹驱逐舰051舰中船舶稳定装置的设计,并担任水下装置防摇鳍体项目的主设计。“当时我20多岁,刚毕业不久。整个团队都非常年轻,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们就抱着一定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的信心坚持了下去。”马明远回忆说。 

    军舰在海上航行,只有船体稳定,在上面的各种火炮、雷达等装置才能正常运行,为了获得第一手数据,在大风大浪的日子登船去海上做实验成了“家常便饭”。回忆起当时的经历,马明远表示,没有现在各种先进的模拟装置、传感器和网络技术的辅助,每一次实验都需要工作人员登舰操作,把测试仪器搬上舰船,手工记录分析所有的数据。“为了得到最优的设计,我们几个人一次次地在最恶劣的海况下登船,晕船反应非常严重,呕吐地厉害,几乎是趴着坚持完成实验,船上走路到处是滑腻腻的呕吐物。”

  军工对时间的要求非常严格,海军司令部要求舰船在某日下水,到每个部门的时间是按照计划严格倒排的,时间非常紧迫。“有一次我从早晨8点上舰开始安装,一直到第二天晚上8点才全部完成,整整36个小时,就不眠不休地在船上。”凭着心里面那股咬牙坚持的韧劲儿,马明远圆满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自豪的说:“我这份设计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直到90年代这份图纸还一直在被使用。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后,这个项目还获得了第一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历经挫折 不断自强开启人生新篇章

  1970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刚刚新婚燕尔的马明远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同时被清除出了军工单位。谈起这段人生经历,年过古稀的老先生也表示当时几乎心灰意冷,心里的落差只有他自己知道。车间里破旧的机床轰鸣,地上都是脏脏的铁块,连续两次工伤,甚至有一次差点被砸断了腿,一桩桩一件件都给马明远的心中蒙上了层层阴影。

  “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贵人。”马明远回忆道,“当时一位同样被打成右派分子的老干部对我说:‘小马你还年轻,别灰心,未来的路还长着,学点儿本事比什么都重要。。。’这句话到现在似乎还在耳边,也点醒了当时迷迷茫茫的我。” 一番恳切的交谈,让马明远重整士气。从那以后,他开始学习各种机床设备的操作和机械原理。“后来我把厂里所有的机床都学了个遍,到我离开前,还向厂里提出了很多设备改造的建议。”而这些机械原理,结构设计知识到现在被马明远都用在了伍丰仪器上。

  1972年,像往常一样在工厂做工的马明远突然收到了上海市科委的报到通知,将他调入刚成立的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研究。虽然当时对计算所知之甚少,但是可以重回科研岗位,让马明远非常高兴。计算机作为新兴技术,对于马明远来说完全是一片空白,他面临着专业技术的一次大转换。“当时同行专家来学术交流,对方并不知道我是流体力学专业出身,对我在微电子方面知识的缺失表现出的惊讶和轻视,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感到自己一无是处。”马明远说。

  “而恰恰看到了一篇英特尔公司的文章——微电脑将改变世界,这篇40多年前的文章在今天看来观点也不落伍。我意识到,新技术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也激起了我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好胜心。”从那之后,已过而立之年的马明远开始用业余时间学习微电子的相关知识,几年之中他就从普通的组员,到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谈及此,马明远也表示:“我特别感谢我太太,当时儿子刚刚出生,嗷嗷待哺,她为了让我安心钻研,包揽了家里的所有家务。”

  在计算所,马明远和他的团队一起完成了当时许多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研发项目,包括国内第一台八位微处理器芯片测试设备的攻关工作。这个项目由当时的上海副市长亲自挂帅,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研究没有系统地进行下去,“哎!如果当时坚持下去,我们今天的芯片也不会比人家落后了!”马老非常感叹。

  与分析仪器结缘 到创立伍丰

  80年代,马明远第一次接触到分析仪器。当时上海市科委组织到原上海市药检所调研工作,发现当时色谱数据处理采取的是落后的手工称重的方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为此,科委拨出专项经费,由计算所牵头开发国产色谱数据处理机。马明远担任了项目开发负责人,从CDMC-1开始,陆续开发了不同型号的数据处理机。这个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的设备销往全国。

  “当时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一共卖出去超过万台,很多订单都来不及生产。由于体制问题,一线工人生产并不积极,产品质量也很难管理,渐渐地我在思路方面和所里也产生了分歧。”马明远萌生了自己下海创业的想法。

  1992年,马明远停薪留职离开了计算所,“一开始我还是比较胆小,只是挂靠在人家的单位里,干了几年挂靠的单位也破产了,账上的货款都没拿回来。当时真的不知所措,怀疑自己适不适合下海,还考虑过是不是再回到事业单位。”马明远表示,在他徘徊犹豫的时候,家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让他下定决心坚持下去。“我太太对我说,没事的,大不了以后我的退休工资咱们一人一半。”

  1998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马明远创办了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随着计算机色谱软件的发展,原先的色谱数据处理机已经落伍,新公司面临着研发新产品的迫切需求,经过调研,马明远选择研制液相色谱系统。当时,国内液相色谱技术刚刚起步,与国外差距明显,但该技术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液相色谱系统包含了光、电、机械、化学、物理、软件等很多领域的知识,虽然我涉猎过数门专业,但是一些领域我也不太了解。当时边研究边补课,有一次碰到一个技术难点,我和当时元老们起早摸黑的做了一个多月的试验。”

 生产中的全新LC-100

仪器4.jpg

  生产中的伍丰仪器

对分析仪器行业的感悟

  作为伍丰仪器的创始人,马明远和分析仪器打了20年交道,同时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让他对分析仪器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体会。“在这十几年里,我放下了企业管理和市场推广的重担,还是干回我擅长的研究工作。同时通过阅读、学术交流学习了目前最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基于计算所的背景,马明远表示,从技术上看计算机在分析仪器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把分析仪器的各个部件当作计算机的外延设备,这样才能保持仪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特别是现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将大大改善实验室效率和用户体验,“我希望我们新一代的液相色谱系统将逐步体现这些方面技术和功能。”马老对将要推出新产品充满憧憬。

  对于国产科学仪器发展,马老基于多年的经验给出了他的建议,“趁20周年我们做了市场调研活动,2004-2006年我们生产的第一代液相色谱仪很多客户还在正常使用,说明在机械可靠性方面不存在问题,可靠性不应该困扰国产仪器发展的主要问题。”那么为什么现在用户和专家都认为国产仪器首先要解决可靠性问题呢?马明远做出了他的解答:“创业开始靠个人,但是要一直发展,还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多学科结合交融的仪器研发团队。问题往往就在第一步,设计上存在缺陷,稳定可靠性当然会有问题。队伍不稳定就是主要的原因,哪怕请了国外仪器专家,干了几年又走了,没有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团队。那问题会一直存在,今天机械出故障,明天指责软件驱动有问题,这两个解决了,化学应用又不行了。”

  马明远也表示,踏踏实实,沉下心来做事非常重要,分析仪器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研究液相色谱仪这二十年来,我越做到后面就发现,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更多也更深入了!”马老特别强调道:“你说2、3年能够出好产品,我没有这个本领,相信国外的仪器也是通过几十年下来才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道别之际,笔者也特别请这位走过数十年风风雨雨的老工程师,给当下的年轻工程师一些建议。马明远表示,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然而现在资本运作至上的观点在社会影响至深,很多年轻技术人员却难以像他年轻时那样对技术有追求、有恒心。他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把金钱和利益看得太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该更注重技能的深入学习。只有沉下心来学习,才能收获更好的发展。

  后记:

  在正式开始采访之前,马明远带着笔者参观了伍丰仪器。在这个过程中,他向笔者展示了精心设计的每个液相色谱部件,以及在生产线上的一批批全新的第三代LC-100等产品,从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看出马明远对技术的热忱和严格要求。沉下心来学习,踏踏实实做技术,马明远用自己的经历展示了一个老工程师应有的品格。

  撰稿编辑:赵仪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logo
伍丰仪器
网友评论  7
全部评论(7条)
用户头像
lunanjituan2019-03-31 18:00:10
0回复
用户头像
变幻剧情2019-02-17 08:27:19
老一辈 才是真正做学问的
1回复
用户头像
十七2019-02-16 15:57:24
致敬,值得敬佩
1回复
用户头像
m29164432019-02-16 09:07:03
致敬老一辈仪器工作者,致敬老马总!
1回复
用户头像
hejiahuan2019-02-14 12:46:39
合作伙伴哦,赞赞赞!
0回复
用户头像
浙树大分析2019-02-14 11:54:45
没用伍丰的液相有点遗憾
0回复
用户头像
qhz08232019-02-14 08:54:22
马先生是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不过听说伍丰被收购了,可有这事?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