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追忆“时代楷模”南仁东:二十载铸就大国重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7/11/20 22:41:01
导读: 在“天眼”设计之初,曾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南仁东敢为人先,用二十余载的时光筑成了这个奇迹。

  11月17日,“天眼”之父南仁东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到无垠的广袤”,在探寻星空奥秘的路上,南仁东如同自己所写的这首诗一样,24年如一日,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负任蒙劳,为“中国天眼”呕心沥血,燃烧到生命最后一瞬。

  FAST是南仁东人生当中最后一次拼搏,虽然没能亲眼看到它产出科学成果的那一天,但遥望“天眼”,他应该知道,倾注一生的事业已经成功了。

  敢为人先 筑造中国“天眼”

  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FAST望远镜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蛟龙、墨子、悟空等科技成果一起,共同被列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丰硕成果。

  俯瞰大地,老百姓习惯将FAST比喻成一口“大锅”,这口锅很大,直径500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这口锅很难造,历时22年,南仁东从391个备选的洼地中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独一无二的大窝凼。

  在“天眼”设计之初,曾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南仁东敢为人先,用二十余载的时光筑成了这个奇迹。

  时间倒回到1993年,在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应该在地球的无线电波环境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听到消息的南仁东难掩激动和兴奋,他从那时就下定决心,要做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领跑者。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30米,从30米到500米,从壮年到暮年,南仁东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为了给“天眼”找到和独一无二的台址,南仁东无数次往返于北京和贵州之间,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用双脚丈量了贵州大山的角角落落。有一次他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眼看山洪就要冲下来了,他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全身都湿透了。最终贵州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成为望远镜台址,使得望远镜建设得以突破百米极限。

  整个“天眼”工程划分成五大系统,每个系统的工作都是千头万绪,南仁东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的任务更是繁重异常。然而,工程的每一张设计图纸他几乎都会详细审核,并且提出指导意见。他曾说:“国家投了那么多钱,我必须要负责,如果FAST有一点瑕疵,我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贵州人民。”

  如今,“天眼”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未来还将开展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主导国际低频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获得天体超精细结构、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等工作。

  坚毅执着 不服输的“巨匠”

  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馈源支撑系统子系统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心中,“南老师凡事都要争第一,永不服输”。

  2010年,FAST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的困难,即索网结构问题。

  FAST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完全利用变形反射面工作的射电望远镜,它由4000多块镜片拼接而成,控制镜片的,就是在镜面下方的2200多根下拉索组成的钢索网。

  每一根下拉索至少要反复拉伸几十万次,而当时国内没有合适的产品达到使用要求。台址开挖工程已经开始,如果索网做不出来,整个工程就面临着搁浅的风险。据FAST工程工作人员回忆,“南老师很焦虑,每天都在念叨钢索,抽烟特别厉害”。

  在辗转反侧中,南仁东下定决心,要靠自主创新解决索网问题。他带着团队成员,设计了无数个方案,推翻,再重来,咨询遍了国内每一个索网结构专家,每天与技术人员沟通……接近两年的研制工作后,南仁东带领科研人员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自主研制出了轻型钢索拖动机制,让FAST度过了难关。

  建设“天眼”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大工程,在这段曲折的道路上,南仁东顶着压力,风雨兼程。为了保证工程扎实,他亲自确认每个细节,不轻易放过任何瑕疵;为了精益求精,他自学岩土工程知识,能发现施工方设计图纸的错误;为了这个毕生的梦想,他在100多米高的塔架爬上爬下,把“天眼”当成自己的孩子,为科研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命永恒 超越时间鸿沟的“老南”

  2017年9月15日, 72岁的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双眼,我们在星空的这一端,而他在星空的那一端。“天眼”已建成,他跨越了时间鸿沟,将生命永远留在宇宙一角。

  南仁东不在乎称谓,经常让大家喊他“老南”,用FAST工程馈源支撑系统副总工潘高峰的话说,他是一个“经常往西装口袋里装饼干,而又忘记拿出来的随性老头儿”。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南”,却是吉林省高考状元。他擅长绘画,曾在荷兰依靠画画赚取了路费,日本国立天文台大厅至今悬挂着他业余时间创作油画《富士山》。

  博学多才的南仁东,人生可以有很多可能性,而最终,他将脚步停在天文学门口。

  2015年,南仁东查出了肺癌,术后他说话的声音沙哑了,但依然坚守工作岗位上。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纪委书记石硕回忆到:“今年4月,FAST团队参加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初评答辩前,南老师叮嘱我作报告时一定不要提他生病的事情,说科学奖项要完全用实力说话。”

  淡泊名利,低调谦虚,是南仁东一生坚守的品质。临别之前,这位“天眼之父”留下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的博客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台里开全体大会时,我正好坐在南老师旁边,南老师突然对我说,小陈啊,我从来没得过任何奖。”在同事和学生心中,“南老师每次评奖时就把自己的名字往后面放”。

  南仁东留下的不仅是“天眼”这座有形的财富,还有许多精神上的丰富遗产。他不仅向上仰望星空,也向下悲悯众生。

  对待FAST工程的施工人员,他总是和蔼可亲。在“天眼”馈源支撑塔施工期间,南仁东得知施工工人都来自贫困山区,家庭困难,便让人打听了工人的尺码,跟老伴一起给每个工人买了一身衣服。

  去贵州大窝凼的时候,他碰上了刚放学的孩子们。返回北京后,南仁东给县里寄了一封信,里面夹着500元,嘱咐把钱给卡罗小学最贫困的孩子。此后数年间,他又资助了十余位儿童上学。

  南仁东的一生,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南仁东的愿望,是所有科研人员今后努力的方向。南仁东的科学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不断进取,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来源:科学网]

用户头像

作者:weidy

总阅读量 70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