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三十多年矢志不移,国家药典委中的“基层”专家——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承德颈复康药业正高级工程师李云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6/21 10:38:57
导读: 作为国家药典委员会中为数不多的“企业出身”专家,李云霞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工作成果?对于中药质量控制这一复杂的体系又有什么感受与感悟?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于近日采访了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药专家。

  作为新中国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二届大学毕业生,自1982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药学系以来,李云霞就一直坚持工作在基层企业的第一线,而且这一坚持,就坚持了三十四年。药学、药品生产以及工艺和质量,李云霞的工作一直以这些内容为圆心,从未偏离。加入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之后,从最开始的工艺员、质检员到副总经理,在到现在的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并于2010年入选国家药典委员会,李云霞扎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见证了一家企业数十年来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我国中药质量及标准的一次次提升。

  作为国家药典委员会中为数不多的“企业出身”专家,李云霞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工作成果?对于中药质量控制这一复杂的体系又有什么感受与感悟?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编辑于近日采访了这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药专家。

  李云霞近照

  “资深女药工” 入选药典委员会,代表行业发声

  在谈到颈复康药业这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时,李云霞如数家珍。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李云霞加入颈复康药业,成为车间里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和质检员。1985年调入质量管理部门(包括中心化室)工作,质量工作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厂里每一个新品种检验方法的建立、每一个新标准的第一次检验,几乎都是李云霞亲自动手和指导,方法确认无误之后,才交给其他检验人员。仅仅一年之后,李云霞就开始负责厂内质量管理的全面工作。一直到2001年,李云霞同时负责质量管理部门和工艺部门的所有工作,并于2003年开始担任颈复康药业副总经理一职。一直到2015年年底的十几年间,李云霞带领公司经历了八次GMP认证。并对公司品种的工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三十几年来,公司领导换了几回,唯有李云霞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换”这个字几乎没有出现过在她的思想当中。微信上,李云霞自称“资深女药工”,正是三十多年的深切热爱与不懈坚持,才带来了今天的成就。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的工作就是药品质量管理,我的职业造就了我必须要时刻关注药典”,每次药典变更,李云霞都会仔细钻研,每次换发药典的第一次国家培训也一定到场。不仅如此,在新版药典正式实施之前,她还会在公司带领大家总结新版药典中原料、辅料、成品检验方法、工艺以及附录的变化,并给有关部门和领导培训。一点一滴的工作中,《中国药典》成为李云霞人生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多年的坚守,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终带来最好的回报:2010年12月,李云霞入选国家药典委员会。

  说起当选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李云霞感慨万千,“作为一个出身基层的技术人员,最后能当选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我感到非常荣幸”。但除去荣幸,更多的则是一份制药人的责任感:“能够为制药行业提出比较中肯的一些建议。在参与药品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李云霞把多年积累的关于工艺、检验、质量标准、法规等多方面经验结合起来,毫无保留的奉献出去,并贯穿在了行业之中。“药典标准是给企业制定的,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企业踏踏实实执行才行,在制定的时候简单、切合实际最重要。”翻开《中国药典》,细心的人会发现0.3g及以上规格的胶囊剂“装量差异”检查项下,化学药限度为7.5%,而中药限度为10%,这也是2010版药典的实际标准,但是在这次药典标准的整合过程中,这差别,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也曾引起专家争论,有一些意见是限度应统一规定为7.5%。这时,正是李云霞具有多年的一线检验经验的发言得到专家的认可,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实际检验工作中,中药标准中的装量差异是与标示量比较,而化学药则是与平均装量比较,相当于比较的标准有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药的限度范围就不同。“有了多年一线的工作经验,在制剂工艺及检验过程中如果有一些问题,我可以实实在在的反映上去,为我们行业的一些观点发声。”李云霞如是说道。

  质量标准不断提升,三大主打产品标准收录《中国药典》

  “质量标准的竞争是企业间的最高竞争”,多年来,李云霞一直坚持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颈复康药业三个主打产品的质量标准也因此收录在《中国药典》之中。

  其中的腰痛宁胶囊无疑是最大的亮点。腰痛宁胶囊报批于1985年,最初的质量标准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总碱含量,本身误差比较大,标准制定的也很仓促,由于这些原因,经常出现明知投料合格,产品检验却不合格的情况,导致产品几乎无法出厂。后经技术人员苦心开发,研究出紫外分光光度法,将士的宁的含量范围规定为1.15-1.45mg/粒,对产品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方法从1986年实施,一直使用到了2006年。

  随着技术的发展,李云霞带领团队主动对腰痛宁胶囊质量标准进行了提高:增加了马钱子碱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并将士的宁的含量范围规定为1.15-1.40mg/粒,含量限度范围越窄,生产工艺难度越大、质量控制越严格,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每粒胶囊之间的差异越小,安全性越高;同时还增加了对马钱子碱的控制,规定其限度为不得少于0.70mg/粒。然而在监管产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过程中,现标准仅规定马钱子碱含量的下限是不科学的,因为这个具有一定毒性的成分含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如何既保持疗效又降低毒副作用,是马钱子碱含量控制的关键。到2008年,企业再一次主动提高了腰痛宁胶囊的质量标准,这也是腰痛宁胶囊质量标准最大的一次飞跃,马钱子碱含量严格地控制在0.55-0.90mg/粒的范围内。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变更,同时将存在马钱子中的士的宁与马钱子碱这两种成分的含量都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样的控制条件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也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举措。

  另外,标准中还增加了指纹图谱相似度控制以及其他成分的含量测定。当年,中药固体制剂采用指纹图谱控制质量,腰痛宁胶囊还是首例。李云霞介绍,腰痛宁胶囊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足足写了五万字之多,同时对马钱子独特的炮制工艺等方面的进行了深入研究。  

  种种严格的质控举措加起来,使腰痛宁胶囊的质量标准变得非常严格。自2008年实施新标准后,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乎很少收到不良反应报告,切实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腰痛宁胶囊质量标准”可以说是《中国药典》所有含马钱子的制剂中质量标准最严格的一个,也可以说是李云霞最引以为傲的工作成果。

  “质量源于设计”,近红外过程控制的率先应用

  近红外技术应用于药品生产过程控制,目前在我国还是一项刚刚起步的“新鲜事物”,但对于李云霞和腰痛宁胶囊来说,却已是“轻车熟路”。

  早在2006年之前,李云霞就了解到国外有些药厂应用近红外技术对压片过程进行控制。从那时开始,李云霞多次参加国内关于近红外技术的学术会议及讲座。与传统实验室技术相比,近红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具有检验快速、在线控制的特点。在混合与生产的过程当中,车间操作人员可通过近红外光谱快速查看含量测定结果,有利于随时发现问题及指导生产;另外,近红外技术无损、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对环境保护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李云霞决定把这项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腰痛宁胶囊质量控制当中,建立“腰痛宁胶囊关键生产工艺在线质量控制”,这是近红外技术首次应用于我国中药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控制 。

  最初的腰痛宁胶囊生产工艺中,药粉采用的是传统的混合方式,基于“时间越长混合越均匀”的想法,生产工艺中的混合时间长达5个小时。为了应用近红外技术缩短混合时间,李云霞带领团队进行了反复大量的验证,同一批样品混合过程中,每五分钟取样一次,共采集了58份 ,每次取出的样品都要分别进行传统实验室含量测定及近红外光谱测定。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也是满满,李云霞团队经过大量实验(20批128个样品含量测定), 终于得出结论,药粉半小时就已混合均匀。在经过对157批样品的验证后,生产过程随即通过了变更认证,确定了新的混合工艺。药粉混合均匀度影响最终成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科学有效的近红外技术在线控制,保证了生产过程中质量的均一性,大大减少了批间的差异。这是近红外技术首次应用于我国中药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控制,也是李云霞将“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带入我国中药生产领域的一次成功实践。 

  从药材的的炮制(马钱子的炮制过程)-药材的混配-生产过程中近红外光谱在线质量分析-最终产品整体指纹图谱控制及多指标成分定量,特别是马钱子所含主要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同时定量并确定含量上下限范围,是基于以上多种控制措施的基础才能完成的;腰痛宁胶囊的标准实现了从药材-生产过程-半成品-成品的全面控制,并将指纹图谱(色谱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单项含量测定、近红外光谱在线质量分析技术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确保产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全面控制和提高了腰痛宁胶囊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腰痛宁胶囊的产品质量。 

  后记

  采访当天,李云霞与仪器信息网编辑的对话持续了近四个小时却丝毫未见疲倦之意。药物分析与检验这个略带“枯燥感”的工作,李云霞不仅乐在其中,而且还深有感悟:“中药本身就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要求立刻得到回报,我得益于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技术岗位不动摇。坚守到一定程度,获得成绩,人会有成就感;人要有成就感,但又不能拘于自己的成就感,要善于把自己归零。”简单的话语、朴实无华的道理却饱含一个药学前辈对年轻人的殷切希望。

  执着的工作心态、坚守的工作风格造就了李云霞今天的成功,相比较于其他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出身自基层企业技术一线的李云霞绝对属于“少数派”。源于对药学事业的热爱,她扎根于工作之中,在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的创新与积累过程当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源于对药学事业执着、认真的态度,面对中药的复杂性及控制的难度和检验方法的不断更新,她已经完全把自己沉浸在探究性的乐趣当中。

  从2016年开始,李云霞把精力更多地转向质量标准的研究,尤其是中药材和药材前处理的质量标准研究方面。中药材的质量及其炮制工艺对后续产品的影响非常大,但是关注较少。中药的全方面质量控制、从源头保障药品质量,李云霞在前行的路上从未止步。

  (采访编辑:王明煜)


[来源:仪器信息网]

用户头像

作者:张岩

总阅读量 18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