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让业内专家告诉你 生命科学仪器未来的发展方向——ACCSI201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4/25 14:42:20
导读: ACCSI2016特设“生命科学仪器技术进展论坛”,并于4月22日下午13:30-17:00圆满召开。本次论坛由仪器信息网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特邀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东南大学陆祖宏教授、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张运海研究员参加本次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博士主持。

ACCSI 2016 之生命科学仪器技术进展论坛顺利召开

  “2016第十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6,简称ACCSI2016)”,于2016年4月22日在北京京仪酒店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继续秉承“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的高端定位,以研究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以及相关产业现状、追踪发展趋势、促进行业交流为宗旨。

  为了展示生命科学类仪器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及其相关热点应用,本届年会特设“生命科学仪器技术进展论坛”,并于4月22日下午13:30-17:00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仪器信息网和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特邀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东南大学陆祖宏教授、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张运海研究员参加本次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博士主持。论坛现场吸引了70余位听众,讨论环节气氛非常热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博士主持论坛

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

  首先,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教授以“单细胞分辨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技术与仪器研究新进展”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据了解,该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由骆清铭领导的团队经过8年攻关完成,该系统可对厘米大小样本进行突起水平精细结构三维成像,有望在脑结构、脑功能、脑疾病以及药物作用效果等研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MOST仪器已应用于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Sudhof教授实验室、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及上海神经所等20余家知名科研机构的脑研究,后续研究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

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陆祖宏教授

  从2003年科学家提出“1000美元人类基因组全测序”的目标,到2015年,个人基因组的测序成本降到1000美元以下,测序时间也大大缩短到1周。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陆祖宏教授在报告中分别回顾了第一、二及三代测序技术,讲解了第三代测序技术包括:荧光合成测序、单分子成像测序、生物纳米孔测序、固态纳米孔测序和蛋白质分子器件测序,重点介绍了他们团队在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研究成果。在报告最后,陆祖宏展望未来理想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应具有无需构建特殊的测序文库、连续长片段测序、成本更低等优势。

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

  据了解,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是癌症患者血液循环系统中的游离癌细胞,作为癌症的一个标志物,监测CTC类型和数量变化的趋势,有助于实时监测肿瘤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实现实时个体治疗。来自厦门大学的杨朝勇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仿生识别分子筛选新方法,获得了大量可以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核酸适配体和小肽段序列,构筑了基于细胞尺寸及仿生识别的循环肿瘤细胞协同捕获富集微流控芯片,实现了血液中痕量肿瘤细胞的高效捕获及高活性释放。该团队进一步发展了液滴微流控新技术和单分子扩增与信号放大新方法,通过超大规模的微反应器实现单细胞或单分子的放大检测分析,可用于高通量单细胞水平表征CTC的碱基突变、基因表达、酶活性、增值能力和药物敏感性。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张运海博士

  受激辐射损耗(STED)显微成像技术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STED显微镜的研究基础。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运海首先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他们团队研制成功的样机和试用结果。随后,张运海重点介绍了他们团队进行的STED超分辨显微镜的研制,包括:装调、软件、掌握的相关技术、获得的实验结果等。据了解,目前STED超分辨成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神经元突触小泡、蛋白质、核孔复合物、线粒体等生物领域研究。

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

  仿生微流控芯片是在微流控芯片上培养人体主要的组织和器官,并利用微通道使不同的组织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可用于药物的开发和快速毒性评价,未来有望革命性的改变新药研发的进程。清华大学的罗国安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团队研究的基于层流的“液体掩膜”芯片制作技术、细胞微流控芯片、模式生物微流控平台,以及模拟心、肝等微生理环境的组织芯片,同时展示了它们的应用优势。罗国安在报告的最后展望到,在人体试验之前,未来的药物筛选芯片可能比目前临床前测试中所使用的方法更快捷并且成功率更高,而更好地应用于药物毒性早期预测和活性筛选。

  除了以上专家的精彩分享,另有两个厂商代表做了报告,分别来自博奥生物集团和GE医疗中国。

博奥生物集团助理总裁兼工程转化研究院院长王东

题目:博奥生物在医疗健康方向的研发和产业化汇报

GE医疗中国产品专家杜晓南

题目:Biacore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新药开发、临床和生产的应用最新进展

编辑:史秀明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匿名

总阅读量 4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