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科研之路: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为什么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11/27 10:59:51
导读: 如果没有认清楚技术转移的复杂性,没有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没有专门的第三方平台推动,没有体制的进一步开放,这事很难靠谱!

  导语:从今年以来,高校的技术转移又开始关注起来,热度上升,10月份召开了高校联盟的技术转移大会,众多名校参加,希望这不只是一场运动,能真正落到实处。

  国家大势

  当前我们的国家盈利模式正面临着深度转型的重大挑战,长期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红利、人口红利以及全球化红利的势能都在衰减,主要依靠低成本刺激的出口超高速增长逐渐回归常态增长,以大量消耗能源、环境破坏和大量资金投入维持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大势所趋,创业与创新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而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基础就是需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解决技术“死亡之谷“的问题。从2014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目的都是在释放科技的力量,为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新引擎。

  现状及分析

  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使得目前我国整个创新体系呈现为哑铃状态,具体表现就是一端作为创新源泉的高校,尽管有着丰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但由于中国的科研本质上还是计划体制,行政治校,高校的科研资源仍处于半封闭状态,另一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尽管数量庞大,但其技术来源仍主要是模仿和跟踪。这是一种奇怪的扭曲状态,一端由于几十年都处于体制内,市场化基础很弱;而另一端又是极其市场化的。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存在巨大的机会。

  1、国内的研究成果与市场有错位,以早期技术为主,很难直接对接,需要进行技术转移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增殖培育和推动。学术界和企业界是两个各自独立的系统,其中学术界以国拨经费为主,往往以申请经费,发文章,参加项目鉴定为目标。由于课题来源多是国拨经费,而国拨经费采用的还主要是计划管理体制,因此其研究课题多是所谓的技术驱动,而不是真正的市场驱动。这也导致大部分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相错位,与市场有很远的距离,很难直接应用或产业化。

  国内很多大学都有官方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受限于人员数量及专业化能力,工作模式以超市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更适合能直接产业化或直接形成企业对接的技术。高校的大部分成果属于早期技术,尽管同样有价值但离市场有距离。面对早期技术,在现行考核体制下教师一般缺少主动转化的内在驱动力,企业对大部分属于处于孕育期的早期技术的成果也不关心。因此,如何将早期技术推进到离市场较近的位置也需要靠科技服务环节来完成。

  2、技术本身是以专利为核心的特殊商品集合,其交易和转化难度高。由于技术无形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决定了技术成果的转移是极其复杂的商业行为,其交易和转化的难度远高于其他商品交易,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在技术和企业之间形成对接就可以实现。

  科技成果产业化本质上是一个战略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连续、长期的涉及到法律、人才、资本、技术和市场众多创新要素的动态配置与整合过程。整个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长期的、持续不断的管理和服务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成果转化主要在两种类型企业可以实现:第一,单一技术简单交易;第二,大集团自己从研发到产业化全程参与转化。就是因为大量的中小企业缺乏这种集聚整合能力,完成不了这样大型的要素集成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官方半官方的技术转移机构往往效率并不高的重要原因,除了缺少市场化机构强烈内在驱动外,其团队人员的配置及构成也使得很难完成整个配置过程。

  3、技术转移要求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对技术的理解、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和对市场的了解,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是技术转移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科研人员掌握专业知识,但缺乏商业知识、法律知识;专利代理机构、律师事务所的人员,了解知识产权,但缺乏专业知识,也缺乏把握商业机会和谈判的知识;企业人员对市场了解,但又缺乏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团队,既要有技术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要懂法律、商业,才能较好地完成专利的鉴别、培养、保护和转化一系列商业活动。而且面对国际化技术转移的要求还要有熟练的外语能力。此外,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也是项目人员需要具有的素质。

  小结

  如果没有认清楚技术转移的复杂性,没有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没有专门的第三方平台推动,没有体制的进一步开放,这事很难靠谱!

作者:杨明伟

[来源:科学网博客]

标签: 科研成果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