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才女绘“气象探测仪器发展史”,美疯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2/09 11:22:13
导读: 或许你并不知道什么是“相风铜鸟”,读不出“赤道日晷(gui,三声)”的读音,那应该来看看这组“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图画,生僻而古老的仪器被直观的画面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不得不说美疯了。

  或许你并不知道什么是“相风铜鸟”,读不出“赤道日晷(gui,三声)”的读音,那应该来看看插画师李晓林的这组“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的图画。在这些图片里,李晓林用细致的笔触认真画下了从古到今气象仪器的变迁,生僻而古老的仪器被直观的画面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浑仪”始于西汉,是“测天之气,量地之物”。

“相风铜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科学家张衡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功发明。

“赤道日晷”,第四个字的读音很多人可能还会去查一查字典,但这个圆形的“大块头”可是件“神物”,根据日晷的路径,古人便能判断出时间和节气。

“气象台”记录的是中国最早的气象站北京地磁气象台,由俄国教会建立于1849年。

通过电视机扩散的“天气预报”能够基本准确地预报阴晴雨雪。

最后一张图讲述的是“气象卫星”的发展,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气象预报的“科技含量”也因此大大提高。

  据说,李晓林的画作也被北京市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科普网等多家官方微博转发,“@中国气象科普网”说,“气象勘测仪器的发展史!直观,好有画面感~点赞!”

  关于李晓林

  李晓林是北方姑娘,但却有着江南女生的清秀五官。2006年,她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开始进入职场。“坐过办公室,但我一直放不下画画,所以索性辞职,自己开画室,成了一名自由插画师。”李晓林说。虽然自诩是个“穷画画的”,但李晓林对于美术的执着却让人钦佩。

    “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的图片里透着浓郁的复古风,这正是李晓林钟爱的画风。“画这组画的时候,我先用铅笔起草,再用勾线笔勾线,最后是用水彩上色。这些画都是画在牛皮纸上的,所以才有了画面泛黄背景的‘沧桑感’。”

    李晓林的这组图片在网络上扩散的速度有些不可思议,不少气象专业人士也闻讯前来,指出浑仪等几个仪器是与气象没有什么关系的天文仪器。网友“光头怪博士”表示,“画很赞,但这里面三个都是和气象没啥关系的天文仪器。”也有人认为,气象与天文本来就是不分家的。对此,李晓林的态度显得非常诚恳,“我梳理出来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试图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历史线,很高兴能有专业人士给予指正。”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气象仪器探测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2
全部评论(2条)
用户头像
hnteng2015-02-28 21:24:26
关不关系不重要。在古代天文与气象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是画得好!
0回复
用户头像
ALIPINE2015-02-27 17:10:59
果然很漂亮哎
0回复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