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通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4/09/15 18:46:50
导读: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作为北京第二十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会暨展览会的子课题,在会期间举办

  核磁共振(NMR)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科学。核磁共振技术已成为阐明和确认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天然产物分子结构的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基本测试方法。它在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条件下可以分析测量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因此在物理、化学、医药、石油化工、地质勘探、考古等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最受关注。用于人体内部结构成像,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影像医疗诊断技术。此外,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也与质谱分析、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成为当前分析化学发展研究的前沿。

  为了总结交流国内外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进展,国内核磁仪器研制情况及存在问题,共议发展国产核磁仪器的措施和建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作为北京第二十五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学术会暨展览会的子课题,在会期间举办。

  研讨会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有关仪器厂商作专题介绍,并安排与会者交流讨论,共同为快速发展我国核磁仪器建言献策。热忱欢迎NMR仪器研制生产、应用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交流互动。

  会议时间:2014年9月25日

  地 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新馆) 综合会议楼E-303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翔路88号(地铁15号线国展站)

  (具体乘车路线见附件2)

  部分会议报告:

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人

单位

1

为什么NMR久盛不衰?——从诺贝尔奖看仪器科学技术的创新

叶朝辉院士

中国科学院

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王秋良研究员

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3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颜贤忠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

4

核磁共振波谱仪国产化进展

刘朝阳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5

新型核磁共振探头

胡健平博士

美国麻省理工

6

地磁场核磁共振探测仪器研发及应用

林君教授

吉林大学

7

学术报告

肖立志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

8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与应用

杨培强总经理

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9

交流讨论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承办单位:《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柏顺、王丽丽、王慧芹、张益

  电话:010-68422478/68410135/68410137

  邮箱:info@instrumentation.com.cn ;gj@instrumentation.com.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理化实验楼512室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来源:《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标签: 核磁共振
用户头像

作者:WEI

总阅读量 10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