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11月举行的第四届网络质谱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术林作了《质谱仪器中的离子探测器》的报告,报告中刘术林介绍了一种可用于质谱仪中的低噪声、高增益、脉冲计数能力好、动态范围大、响应速度快、抗磁场、寿命长的探测器(探测器在仪器行业更多的被称为检测器。仪器信息网注)——微通道板,报告当时引起了业内一些质谱仪器厂商的关注。
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刘术林,请他介绍了微通道板的特点,在质谱仪器当中的应用,以及目前我国微通道板的研制情况。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术林
微通道板(简称MCP)是由106-107根规则排列的毛细玻璃管阵列熔合而成的电真空器件,该毛细玻璃管是由特种玻璃制作的,经过氢还原处理后,在其通道的内表面和一定深度内,获得了连续的二次电子发射层和半导体层,当在其两端加上电压时,即可实现二次电子的倍增。对于一块MCP而言,当其两端的电压为其长径比的22倍左右时,其增益可以达到104量级。由于该材料对荷电粒子和特定能量的光子(UV和软X射线)有一定的量子探测效率,再加上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空间和时间分辨力好、增益高、噪声低、抗电磁场干扰等优点,因而在微光像增强器、光电倍增管、以及科学仪器中(如质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通道板
微通道板用作质谱仪的探测器件发展已比较成熟
在1990年代研究生业后,刘术林进入中国兵器工业第205研究(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所工作,该研究所从1970年代开始从事微光夜视仪的研究,微通道板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器件。就这样,刘术林开始了微通道板的研制。
工作中刘术林常常阅读一些有关微通道板研制和应用的论文,他发现从1990年代初期开始,IEEE T INSTRUM MEAS、IEEE T NUCL SCI、REV SCI INSTRUM等期刊中就陆续有文章提到微通道板在质谱仪当中的应用。
刘术林说:“早期的质谱仪中一般采用的是单通道的倍增器(即Channeltron),但随着生物大分子、药物分子分析需求的提升,产生更多的离子碎片,要求分辨率更高、探测面积更大、响应时间更快的探测器件,微通道板能很好的满足这些需求。目前主要是飞行时间质谱中采用这种类型的探测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国外微通道板在质谱仪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有单片型的微通道板,也有模块化的微通道板(微通道板组件),而且针对不同型号的质谱仪可以配置不同规格的微通道板。但国内微通道板在质谱仪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刘术林说:“之前我和国内的一些仪器厂商接触过,大家不是很感兴趣。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国内禾信,还有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大连化物所、长春应化所等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都在研究使用微通道板作为质谱仪的探测器。”
刘术林介绍说,虽然微通道板应用于质谱仪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操作使用困难,非专业训练的人员使用时,失效率高。而且还需要特殊处理,如合适的真空烘烤和电子清刷等。
除了在质谱仪中的应用外,微通道板还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等仪器中有所应用。沈阳科学仪器厂(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注)、北京科学仪器厂(即现在的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仪器信息网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曾采购微通道板用于场离子显微镜,高速示波器等仪器的研制,刘术林介绍说。
目前,我国微通道板每年的产量达到10万片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还是用在光电成像领域,科学仪器领域的需求量还很小。“但在科学仪器领域,还有可以开发的应用空间,比如将微通道板用作电镜中二次电子成像用的探测器等,从微通道板的原理和特点来说,完全可以满足,但是具体应用还是得和从事电镜研制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刘术林说道。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尤其是高技术领域。刘术林说:“我们应该主动走出去跟别人交流,让别人了解我们在做的东西。微通道板要使用好,都有许多的技术和经验在里面,我们要教会别人更好的使用。而其他行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提出要求,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技术特点为大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合作,许多问题或许能够更好的解决。”
国产微通道板性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大量出口
近年来,国家对于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资金支持,而核心零部件性能对于仪器整体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许多业内人士都曾呼吁大家关注仪器核心零部件的研制。可喜的是,我国在微通道板的研制和生产方面目前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已大量出口。
刘术林介绍说:“由于微通道板在光电成像方面的重要用途,它的整个工艺,包括材料,国外都对我国进行封锁。所以我国是完全从零开始,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就拿制作微通道板的基本材料玻璃来说,它对于玻璃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要求很高,同时对玻璃管的椭圆度、壁厚等的一致性要非常高,但是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和人才。当年光是为了制作合适的玻璃管,我们几乎找遍了全国各个角落,后来碰到一个老师傅,要是没有他,说不定我们的微通道板产业都发展不起来。”
制作微通道板一共有几十道工艺,每一道工艺都不能有偏差,哪怕只差一点点,最终的累积误差也会很大。所以许多关键设备稳定性一定要好,然而当时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经费采购进口的设备,为了研制微通道板,刘术林和同行们只好自己搭建设备来完成研究。他说:“电真空器件行业不同于半导体行业。在半导体行业,做设备的企业对制造厂家的关注十分密切,厂家有新的生产需求,做设备的企业就会研制相应的设备,双方的配合十分紧密。而电真空器件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夕阳产业,很少有人关注,其对制造设备要求很高,我们向厂家提出设计要求,由于数量少、要求高,一般也很难实现,或者做出来的效果大打折扣。”
正是由于这些经历,让刘术林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国,配套的一些产业一定要跟上。他说:“一些核心的技术和产品,外国往往会设卡不卖给我们。或者卖的价格特别贵,还不说明具体如何使用,等我们摸索很长时间终于弄清楚了,到下一次采购时人家又不愿意卖给我们了。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必须在各个行业都要有技术积累,哪怕再偏的行业也要支持一两家企业存活下来,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虽然微通道板是很小的产品,但它确实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艺水平。现在除了我们也只有几个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能够做。”刘术林说道。
令刘术林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实践证明我国研制的微通道板的性能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老师在同步辐射光电离质谱中采用了我国研制的微通道板。在一次拜访中,这位老师告诉刘术林:“谢谢你为我们提供的微通道板,已经用了5年时间还在使用。我们用过国外一家公司的微通道板,但用了大概3年时间就坏了。”
刘术林说:“其实国外产品有时候未必如他们所宣传的那么好,以前在一些国际会议中,我们看到他们对外提供的指标非常不错,所以一直认为我们的微通道板技术不行。后来我们把自己研制的微通道板拿到国外去让用户试用,他们说你们的微通道板非常不错,比其他几家公司的性能还好,不仅板寿命长,视场清晰度也高。之后荷兰的一家公司开始大批量订购,俄罗斯也有订购。目前,在成像性能方面,国产的微通道板和国外技术水平非常接近了。”
至于微通道板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刘术林说:“主要是孔径更小、噪声因子要低、高增益、长寿命、容易除气等几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改动,往往都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参数的改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噪声因子是评价放大器放大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个参数的改进就涉及到孔径、开口面积比、玻璃壁厚等多个参数的控制,而且有些参数之间还互为矛盾关系,所以特别难处理。”
虽然在几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刘术林经常碰到各种困难,但他依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因为在他看来,科研虽然苦,但也乐在其中。“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会特别难受。但当一天天过去,在我们的努力之下,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又会特别开心。其实人每天不论怎样都是过,还不如就踏踏实实的做些事情。而且在研究中,我们还会结识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许正是这份认真和乐观的态度,让刘术林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不断地将我国微通道板的制造工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采访编辑:秦丽娟
刘术林个人简历
刘术林,男,中共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0年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年供职于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的特种光纤研究室和光电成像研究室,主要从事微通道板和微光像增强器的研制工作,2000年-2011年,先后在北方夜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主要从事微通道板的研发、工程化和批生产等工作,2011年底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大尺寸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的研制、工程化和日后的批量生产等工作。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