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基金申请中的一点感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8/29 11:47:39
导读: 8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集中接收期间项目评审结果。 据悉,在2013年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共收到2217个依托单位提交的各类项目申请157986项。

  自然科学基金放榜已有两周,相信每位申请人在知道结果那一刻的激动或失望已经随时间流逝而归于平静,不管成功与否,目前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这次申请的经历中学些东西。本人今年虽未申请基金,但是心还是随周围的同事一同经历了希望与期许,惊喜与失落。如今以旁观者经历整个过程之后,再回想当初自己申请基金的经历,也有些许领悟,愿与大家分享。

  我第一次申请的基金是博后基金,三万元的金额虽少,但我还是很重视的。在写申请书之前,做了许多功课,首先与老板讨论了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然后在网上看了许多申请书撰写攻略,以及前辈们的感想及经验,最后比照一些博后基金范本完成了一个博后基金申请书。现在看来这个申请书缺点颇多,内容平淡无味,前期调研和论证不充分,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有点泛泛而谈,研究内容可行性差,同时也缺乏对自己的科研能力的描述。但是提交申请书之后我还是盲目乐观,一直充满希望的,时不时到网上搜寻一下基金评议进展,看看下什么时候出结果,并默默祈祷能够中榜。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名落孙山,石沉大海,杳无音信。现在再来看博后基金申请,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从不给申请人评审意见,这样评委在评审时可能就会有些随意,更重要的是申请人无法认识自己的不足。

  我第二次申请的基金是青年基金,当时博后还没有出站。这次我换了一个题目,撰写过程虽然艰难,但是明显已比第一次有大幅提高,对申请书各部分要也有一定的理解。完成申请书后个人感觉研究内容创新性和可行性还是非常好的,而且特别突出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研究基础,与这个研究内容有关的一篇文章已经被ApJ接受,可惜当时还未出版。在经历满怀希望的漫长等待之后,最终还是铩羽而归,但是这次收获的不止是失望,还有三条评议意见。两个评委建议支持,一个评委建议优先支持,评语写的比较中肯,其中对申请书的不足“题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把握不够清晰”和“在深刻理解物理过程方面该项目还需要进一步投入精力”也是一针见血,让我心服口服。

  我第三次申请的基金还是青年基金,研究内容大部分与上次一样,但是这次仔细研究了申请书各部分要求的背后含义,并针对上次评议意见对申请书还是进行了大幅修改。首先精简了研究内容,使研究内容统一集中,重点突出;调整了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抛弃了大而空的终极科学问题;立项依据的论述增加了许多最近的进展的综述,指出当今研究的不足,并突出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此时已有三篇ApJ文章正式发表,对科研能力和研究基础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两次的失败之后,终于印证了那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至理名言。

  回顾整个基金申请过程,个人觉得写申请书过程就是对如何科研的领悟过程。研究首先需对研究对象背后的物理即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不能跟着人云亦云。只有对研究领域的概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认清科学问题,并找到其关键点,只有这样研究才有了方向,研究也才有了意义。申请基金的要点就是创新性,创新点的选取更需要对本研究领域现状有充分的调研,只有清楚的认识研究现状及其不足,才能找到创新点,并制定出可行的研究路径。具备了上面要素才可以敲开研究的大门,基金申请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

  如今青年基金已经执行近一年,基金的导向作用明显驱赶着我对科研本身的思考,并有些许领悟。其一,我原来研究方向广而不专,现在认识到研究需要专而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专攻一个方向才可以充分调研领域的整体研究现状及各方向的关联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看到自己的研究在领域中所处的位置,将研究深入到触及灵魂的程度。其二,长期以来我对发表文章有着偏见,认为做研究就是发表文章越多越好,我想信大部分刚入行的研究者都有类似的观念,而且目前国内研究氛围大有以文章论成败的趋势,在发表几篇文章之后,我突然意识到,真正的研究者应该延缓文章发表速度,对每篇文章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每个细节尽量做到最好,使研究更加深入,更重要的是完成文章过程中提高自身认识,把自己推向研究的最前沿,使文章发表成为研究过程的一步,而不是使研究成为文章的奴隶。其三,研究的科学问题分轻重,同一领域有很多问题待解决,但是最基本的问题是最重要的,研究中应尽量提升到基本问题高度。其四,研究结果分轻重,研究结论越明确其分量越重,研究最后应尽量得到明确结论,而不是长篇大论很炫的讨论之后而无任何结论。

  最后我想说的是基金申请只是科研一部分,而非全部,中榜也罢,落榜也罢,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身学术素养才是王道。最后,我以林清玄所说的观景观来结束本博文,“二十岁时,我是站在桥头看风景,三十岁时是站在楼头看风景,四十岁时是站在山头看风景,五十岁时是站在云头看风景。到了八十岁,就是在天上看风景。”科研的过程就像心里看到的风景,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看到更大的风景。要想申请更高层次的基金,就需要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愿与各位读者共勉。(作者:陈松战)

[来源:科学网博客]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