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探访丁肇中欧核实验室 听大师聊“家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6/20 08:58:42
导读: “我的生活很简单,多数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基本上没有假期和周末。”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如此形容自己的生活。

  记者这次也有幸走进丁肇中位于欧洲核研究组织的实验基地,了解这位科学家那几乎被物理实验占满的日常生活。

  丁肇中的办公室位于一座小楼的二层,20多平方米,简朴而洁净。中间是长长的办公桌,办公室同时兼会议室,房间的左右上方还各有一台大屏幕显示器,上面是从空间探测器上传回的各种数据。办公桌的正前方,是巨大的窗户,透过其中可看见在一层实验室电脑前忙碌的科研人员身影。

  记者采访时,他十多岁的外孙女恰好从美国过来看望他,他说:“就拿昨天为例,我早上七点起床,先叫醒她。然后是简单的早餐,她喝咖啡,我习惯牛奶。”早餐后,丁教授就去实验室埋头工作,直到午饭时间。

  “中午会与一些同事一起吃饭。但对被选中一起进餐的同事可能不是件轻松事,因为这往往是他们研究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需要与他们沟通,”丁肇中笑笑说。下午5点丁教授开始和同事举行例会,研讨过去24小时收集到的科研数据。丁肇中团队目前正潜心暗物质研究。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最大的谜团之一。丁肇中的团队目前共有一百五、六十人组成,成员主要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也有来自中国的科学家。

  “我们工作量非常大,众多数据往往分析不过来。”丁肇中虽然年近八旬,但身着浅蓝色T恤衫、深色西裤的他依然显得精神矍铄。“我每天晚上9点从实验室回家。”

  整天泡在实验室是否觉得乏味?丁肇中说:“一切看你是否感兴趣。假如你对科研感兴趣,你就会觉得实验室乐趣无穷。”

  但对年轻人的抉择,老人显得理解与开明。“我孩子从小跟我在实验室里转悠,所以长大后选择的行业都与物理科研不沾边。”他的孩子选择了生物、艺术以及法律领域,丁肇中都尊重他们的选择。孩子们也很自律,从不利用父亲关系为自己谋利。

  丁肇中与记者交流时,他不时把交流话题翻译给不懂中文的外孙女听;当记者给他拍照时,他总是拉过外孙女一起合影,似乎不希望错过与家人团聚的每一刻。

  一直非常关注国内科技发展的丁肇中6月初才刚从国内回来。谈到“神十”对接和“蛟龙”下潜等标志性科技突破时,丁肇中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现在空间技术的进步“完全靠的是中国人自己的能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有中国人都值得骄傲”。

  完成访问后,这位谦逊长者再次回到“乏味”的实验数据分析工作中,继续着对广阔宇宙的探寻。

[来源:科技日报]

标签: 实验室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