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我国色谱学研究重前沿轻应用现象需要改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4/22 14:42:25
近日,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福建落幕。这次会议共吸引了包括院士、协会代表、色谱仪器生产厂商负责人等在内的900多人参加。多名与会专家向记者表示,色谱学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分离材料领域,但与生产相关的应用研究数量却非常少,这种现象亟须改变。

  据了解,自从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开创色谱法以来,人类对于色谱技术的研究已经走过110年。其间,色谱技术曾经多次直接或间接帮助科学家获得多项诺贝尔奖。

  “1938年,德国库恩因用色谱法从维生素B中分离出B6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英国马丁开创气—液色谱法而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斯特恩和摩尔研制出氨基酸分析仪而获得1972年诺贝尔化学奖。”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说。

  陈洪渊认为,色谱研究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可以“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它可以摘取诺贝尔奖,是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手段;“立地”,是因为色谱是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乃至空间探索等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自2010年开始,中国科学家在色谱领域所发表的文章已经超越了美国,跃居第一,其中,2012年发表文章数量高达5381篇,而10年前该数字为831篇,很显然,中国已经成为色谱研究的大国。

  未来色谱研究的热点在哪儿?陈洪渊认为将主要集中在分离材料的研究。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进一步介绍说:在分离材料中,分子印迹材料与整体柱材料最受关注。由于结构预设性、高效选择性、环境耐受性等优势,可以应用于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近年来已经成为研究热点。“2012年,分子印迹相关文章发表数量已近1000篇,而10年前才不足10 篇。”

  此外,离子液体、纳米材料等也是众多色谱科学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欣喜于中国近年来在色谱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多名专家也指出,我国目前的研究仍存在误区——重前沿而轻应用。

  在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看来,目前,我国科学家都热衷于前沿科学研究,而对于应用性研究关注太少。总是先建立分析方法,再去寻找其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针对问题去建立方法。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关亚风认为,是目前中国学术界以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为主的评价体系造成了色谱科研领域的此种境况。“就应用技术而言,10年前,各大仪器公司开发应用方法的能力就超过了很多学术及研究机构。如果评价体制不变,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来源:苏州市莱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标签:
logo
莱顿仪器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