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政协委员、环境专家呼吁加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3/13 11:48:41

  全国政协委员、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北京大学环境专家潘小川、“微博转帖PM2.5第一人”潘石屹这3位重量级人物,做客新浪网“空气与健康”名人访谈时共同呼吁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控制降低污染物的各方责任,并为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和尾气排放制定更严厉的国家强制标准。

  “雾霾”说法不太科学

  对近期公众谈论较多的“雾霾”二字,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小川首先予以纠正指出“这个说法不太科学”,气象学上“雾是雾”、“霾是霾”,两者有截然区别。雾是一种正常的天气现象,水分凝结而成。霾则是人为活动、因空气污染形成的,里面有颗粒物,但又不全都是PM2.5,还会有其他污染物,包括一些硫酸盐、硝酸盐等。

  潘小川同时表示,国外过去发生过“伦敦雾”和“洛杉矶光雾”事件,中国前段时间的雾霾与它们有何区别现在还很难说,“伦敦雾”主要是煤烟污染厉害,但北京汽车尾气或其他影响可能大一些,他也正在搜集资料做对比,结果可能一两个月后出来。

  “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这‘三座大山’我每次两会上都要讲。”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和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昨日表示,这次两会他再次递交了呼吁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提案。

  立法明确各方责任

  “每个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又是PM2.5的制造者”,在法律层面上,李书福、潘石屹、潘小川3人明确呼吁,大气污染仅仅依赖几个城市和政府是难以根治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国家层面尽快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明确政府、企业、个人各方在大气治污中的责任,而且要具备可操作性。结合各地碳排放总量进行碳排放交易,提高大气不良地区的碳排放成本,提高所有以含碳化石燃料为能源的机器设备、设施的排放标准,降低PM2.5总量。

  潘石屹甚至提议,“还应给每个省长、每个市长定一个基本任务,比如把每一年污染物排放降低10%”。

  ■ 说法

  车内空气质量应出台强制标准

  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称,汽车企业有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减少污染

  在空气质量中,很多人把汽车尾气归为主要污染源。沃尔沃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汽车排放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不管是不是主因,汽车企业都应正视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和减少。

  汽车应控制“一进一出”

  “对于汽车,必须控制好车内空气质量和尾气排放。”李书福提到的技术手段是大力推进汽车“一进一出”的严控技术和措施,一是不让外面PM2.5等有害气体进入车内,能检测、过滤、净化车内空气。二是控制尾气排放,不让有害气体出去。

  他拿旗下沃尔沃品牌举例来解释“一进”:沃尔沃车内空气要符合儿童呼吸需求,有一整套车内空气质量系统(IAQS)和车内电子气候控制系统,传感器能自动检测,而且是“从PM0.1颗粒物就开始过滤,PM0.1-PM5.0的颗粒物95%可以被阻挡在车外”,比车外空气要洁净20到100倍。而“一出”则是要求汽车排放尾气要有一个高标准。此外,油品标准也要提高,要跟得上汽车排放的需要。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很多消费者买车时比较关注汽车品牌等,车内空气质量却往往被忽视。

  李书福指出,目前我国对车内空气并没有强制标准,只在去年3月环保部和质检总局制定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是一个参照性标准,且只规定了车内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对外部空气循环过滤进入汽车车内等技术环节,更未作规定要求,但这其实也是车内空气质量污染的重要来源,“建议制定更严厉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并进一步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来源:新京报]

标签: 大气污染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