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屈锋教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3/05 10:28:20

简介

  屈锋,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生物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94年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专业硕士毕业;1997年于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毕业;1998至2000年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和美国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SMU)生命科学系做博士后;2000年至2004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4年调入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生物医学分析检测新技术新方法,2008-2012年间发表研究和教学论文近30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2011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二等奖; 2010年出版了《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适配体》译著。

  作为分析化学行业杰出的女性科学家,屈锋教授从事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生物医学分析检测研究工作多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屈锋教授如何看待所从事的工作?她的工作中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情?带着这些问题,值“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屈锋教授。

  Instrument:屈教授,您好!您一直从事毛细管电泳相关的研究工作,请问您当初选择分析测试这份职业的原因是什么?

  屈锋教授:在80年代初,数理化很受重视。对我来说,相比较于数理,更喜欢化学。所以从大学本科开始,选择在西南师范大学的化学专业就读。毕业后分配到华北煤炭医学院基础部当教师,从事基础化学教学工作。而后进一步深造,报考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的环境化学专业硕士以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分析化学博士。一路从高校教师到科研院研究人员,再回到高校当教师,都是顺其自然,没有离开过教学和科研工作,更没有离开化学。我本人也非常喜欢大学教师这份职业,既能教书育人,又能和年轻人一起从事研究工作。

  Instrument:在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您觉得最值得纪念的工作是什么?

  屈锋教授:这么多年一直从事与分析化学相关的工作,从开始求学到后来的教学和科研,其间有很多值得回忆的艰辛和喜悦。不过最值得纪念的是结缘毛细管电泳(CE)分析检测及应用研究。从一开始的擦肩而过到后来的专注研究,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1991年我报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的硕士,那时毛细管电泳技术已经出现了10年,而商用仪器的出现只有3年。起初,我的硕士生导师牟世芬教授打算安排我做毛细管电泳的应用研究课题,后因仪器未到位而搁浅,转而从事了离子色谱的应用研究;1994年-1997年在北京大学博士求学时,从事的是电分析化学,虽然与电泳都带“电”字,但研究原理和技术完全不同;博士毕业后,1998-2000期间到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生命科学系做博士后,主要从事的是高效液相色谱的生物分析应用。直到2001年回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工作,进入林金明教授课题组,时隔10年,才真正走进了毛细管电泳技术的研究世界,见到了Beckman公司的P/ACEMDQ毛细管电泳仪,开始了环境分析的研究工作,也从此真正开始了我与毛细管电泳工作的不解之缘。自此,包括之后2004年调入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所有研究工作都围绕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物医药分析检测中的新应用展开。在我看来,毛细管电泳的分析检测研究不仅是现在也将是我未来持续进行的研究工作。在这期间,与毛细管电泳相关的研究三次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在许多学术交流会上以及我与课题组学生之间的交流中,我多次表示过我的志向:发挥毛细管电泳技术的优势和特色,在生物医学分析检测领域进行毛细管电泳新技术、新方法的前沿性探索研究;通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推动毛细管电泳技术在生物医学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做出贡献。在此,还要特别感谢牟世芬教授和林金明教授让我有缘与毛细管电泳技术接触,也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大学术同仁对我所从事和非常热爱的毛细管电泳研究工作的支持。

  Instrument:从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研究工作结缘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在这么多年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或者挑战?

  屈锋教授: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从开始到现在,在我的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在独立工作之初。那个时候我有很好的想法,但没有可用的高质量的毛细管电泳仪器,致使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如今,通过多年的努力以及逐步扎实的基础研究,慢慢打开了毛细管电泳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局面,并且在高端仪器使用的问题上,多采用合作方式进行解决,如今,一些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我也相信未来会更好。我的感觉是,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永远都存在,只是我们如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和寻求解决的办法。

  Instrument:值此3.8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请您对即将进入分析测试行业的女性送上您的寄语。

  屈锋教授:分析测试行业相对更适合女性,女性也更应该在其中发挥作用。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女性进入“神奇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检测行业。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杨改霞

总阅读量 21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