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西藏重点实验室初具规模 特色研究成果显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2/04 14:11:00

  西藏冰湖灾害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之一,近年来该实验室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西藏自治区冰湖灾害防治规划》等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下图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冻融试验。

  作为中国天文界在西藏发展大科学装置的一个重要实验平台,西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联合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成立一年多来,已逐渐开始在大质量恒星形成、超新星遗迹、银河系大尺度结构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同时带动了西藏大学在射电天文、机电、通讯、控制等领域交叉学科的发展,为推动全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从目向星辰的天体实验室,到检测细胞的马铃薯实验室,还有兽药实验室、藏区青稞生物学与育种实验室等与我区农牧业息息相关的特色实验室,如今一大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制定《西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增加专项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强人才团队建设,促进实验室开放运行,加大优势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发挥重点实验室平台作用。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合作交流、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和可喜成绩。

  重点实验室初具规模 特色研究成果显著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目前,包括西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联合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在内,我区已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9个,其中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9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区院共建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实验室2个,此外在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8个。

  2010年至今,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安排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投入1600万元,调动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的配套投入,重点实验室环境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科学仪器设备数量、质量、水平和档次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一批大型仪器设备的添置,为实验室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突出自身优势,不断调整凝练实验室研究方向和目标,积极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研任务。坚持应用基础研究定位,形成了宇宙线观测、环境监测、高山病防治、高原大气环境、高原生态环境、藏药筛选与评价、藏医药与高原生物、高寒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等一批特色研究方向。

  强化创新研究队伍 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各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放在所有工作的突出位置,营造宽松和谐、学术创新气氛浓厚的研究环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引进凝聚优秀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人才。目前,我区各重点实验室汇聚正高职称人员近30人,博士20余人,硕士20余人。

  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十分重视开展国内外交流和合作,通过凝聚特色、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短期出国进修和培训、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所以及世界一些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

  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重点实验作用初显

  各重点实验室积极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在建设与运行管理中,按照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基本要求,探索优势学科联合、优秀人才集中、仪器设备统一管理、项目课题分级负责、管理责任明确到人、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评审制,建立和完善开放研究机制、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激励分配机制、设备开放共享机制、成果转移机制和管理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和考勤制度、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来源:西藏日报]

用户头像

作者:liuliyang

总阅读量 1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