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PM2.5监测仪器市场扩容 竞争格局发生改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1/18 08:56:39

  相关新闻仅京苏鲁等区域,PM2.5仪器采购将超5亿

  今年1月7日以来,中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多地PM2.5浓度直逼极值,遭受严重空气污染。面对“旷日持久”的灰霾天气,环保部要求中国各地严格检测,以防治细颗粒物为重点,严控大气污染。近年来恶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增多推动环境监测产业快速发展,但外资企业长期占领以PM2.5监测为代表的高端市场的情况也引发了众多思考。

  PM2.5推动环境监测仪器市场扩容

  可以看到,自从2011年PM2.5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之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环境监测的进程,全国各地纷纷于去年开展了PM2.5的监测工作。2012年,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要建设近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同时PM2.5检测仪器的使用寿命为3年左右,后续还将有持续的新增需求。

  就雾霾的构成来看,北京大气中的PM2.5有22%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17%源于煤炭燃烧,如电厂、锅炉排放;16%源于扬尘。据研究,PM2.5的产生更多的是废气排放的二次污染,我们在关注PM2.5监测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这些污染的根源,像在北方其他一些省份,煤矿、钢厂、火电厂更多,加上冬季供暖,二次空气污染就会更加严重。尽管PM2.5监测工作已经获得较大的进展,但目前监测PM2.5数据的主要是一些一、二线城市,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四线城市能源消费和机动车保有量都会出现快速增长,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导致细颗粒物、臭氧、酸雨等二次污染呈加剧态势,环境监测向三四线城市覆盖的趋势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同步推进。

  目前中国已经构建了涵盖内陆、海洋以及空间三位一体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监控了包括大气、水、土壤、辐射、噪声、海洋、区域生态环境等在内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也推动着环境监测仪器产业的水涨船高。

图 中国环境质量监测体系 数据来源:赛迪投资顾问整理,2013.01

  暗潮涌动,环境监测仪器竞争格局悄然改变

  环境监测市场扩容背景下各仪器厂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国内外厂商就细分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仅就PM2.5监测设备市场而言,美国TFS(赛默飞世尔)、美国MetOne、法国ESA(苏氏环境)等掌握着市场话语权,国内只有雪迪龙、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和天瑞仪器等有限的几家公司涉及该领域,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我国PM2.5的监测设备和技术还主要依赖进口,国外产品占70%以上市场份额。技术要求稍低的PM10监测仪器基本实现国产,国产仪器明显的价格优势也让进口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几无立足之地。

  无独有偶,在环境监测仪器的其他领域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整体表现为低端产品的重复生产制造严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种类较少;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具体来看,国内监测仪器厂家多集中在废水、废气、水质、空气质量监测等在线分析领域,CEMS同类产品居多,企业利益短视现象较为突出。高端监测分析仪器偏少,仍然被国外垄断,例如GC-MS、ICP-MS、LC-MS等。同时,除原子荧光外,其他环境监测系统虽然目前国产的也可以满足使用需求,但一次仪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仍然依赖国外进口。再加上稳定性、抗衰老性等问题导致ABB、哈希、热电、岛津等外资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和中国的高端市场。

  但也要看到,国内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和仪器制造企业等都在大力支持和投入研发工作,并已经开始进入高端市场,而包括以股权投资和并购在内的资本市场运作也在加速。同时,面对市场导向和内资企业策略的变化,外资企业也在大力推进本土化进程。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竞争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来源:中国经营报]

标签: PM2.5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