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各部委“十二五”规划出台 各领域提升科学仪器需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3/01/07 17:42:04

  截至目前,仪器信息网编辑人员统计到国家正式发布、并与科学仪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 “十二五” 规划文件数量已达120多个;而且,还有个别与科学仪器相关的“十二五”规划正待出台。站在科学仪器行业角度,我们从这些规划系列文件中不难看出,“十二五”期间仪器行业重点将在环境、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

  环境方面: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预计在环境保护科技领域投入经费约220亿元(不包括地方配套、企业投入和国际合作资金)。其中,重点领域科研业务费210亿元,能力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野外观测研究站建设)经费10亿元;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包含二氧化硫治理、油气回收、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能力建设等8类重点工程项目,投资需求约3500亿元。

  食品方面:《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5 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 万亿元,其中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加强检(监)测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关键检测设备国产化,着力推进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和实验室的建设;据卫生部部长陈竺介绍,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制定的《“十二五”期间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规划(2011-2015年)》已决定将评估中心建设纳入重点建设项目。到“十二五”末评估中心将建设成为具有科学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食品安全权威技术机构,同时建立国家中心为龙头、地方风险评估技术支持机构为支撑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医药方面:据《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加大对中检院的投入;改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条件;加快推进药品快速检验技术在基层的应用,配置快速检验设备搭建检验技术共享平台。到“十二五”末,国家级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具备对所有归口产品的检测能力,省级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具备对95%以上常用医疗器械的检测能力;另外,从《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中还指出,重点开发50-80项基础装备和新型产品,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10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最近刚刚发布的《生物产业“十二五”》中指出,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

  农业方面: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强化检验检测能力,保障农产品安全消费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部日前发布《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总投资72.0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2.52亿元、地方配套资金19.5亿元。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建1个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16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329个地(市)级综合质检中心和960个县(场)级综合质检站,并且完善64个部、省级质检中心风险监测与信息预警功能,建设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预警平台,构建起面向所有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覆盖主要投入品、产地环境和产出品,部、省、市、县四级贯通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监测预警网络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此外,在石化、冶金等领域的相关规划中,“仪器”也有不小的机遇,值得仪器行业的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人员深入研究。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十二五仪器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