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从塑化剂风波看市场监管的公共属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12/18 11:41:41

谁导演了白酒市场“滑铁卢”

——从塑化剂风波看市场监管的公共属性

  没有消费事件,更没有遭遇不幸的苦主。只有两个字:“送检”。塑化剂风波透着强烈的理性,甚至被引申为“阴谋”。但是,我们被提醒着:市场监管具有公共属性。市场——人人有份儿,也人人有权……

  媒体送检:是监督还是监管

  11月19日,21世纪网发表《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该文披露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当日,酒鬼酒临时停牌,酒类板块应声下跌,一日市值蒸发高达300多亿元。此后20天,在信息碎片横飞的中国市场上本可以掀开许多记忆的页码了。但是,中国市场的记忆被牢牢地钉在“塑化剂”的页码上。在这段记忆中,充满了白酒蹒跚的醉意和疑似塑化剂印痕。

  受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影响,股市上一向坚挺的白酒板块瞬间垮塌,仅11个交易日,市值就蒸发掉1009亿元。

  酒鬼一家企业就让原本是中国股市中最稳定、最赚钱的酒业板块“见鬼”,甚至拖累整个中国股市重回“1时代”(跌穿2000点大关)。

  搅翻酒市盛宴的不是消费事件,不是行业协会,更不是政府监管部门,而是21世纪网——一个知名度很弱的小网站。它的介入方式似乎扭转了媒体对新闻事件保持客观的传统理念。即主动上手,将茅台酒送检,并发布送检结果。

  这家网站的主动监督引爆了白酒市场潜规则埋下的重磅炸药,导致全社会的激情参与。据新华网舆情分析统计,整整一周时间,涉及塑化剂的新闻高烧不退——每天的新闻量在2000条以上。酒鬼酒、白酒行业、有关部门均被架上了烤炉,大有一次性被烧焦的态势。

  从21世纪网送检,我们应该嗅出一种倾向,近年来每每出现的重大市场事件基本上是由媒体率先策动的,之后才是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那么,媒体传统意义上的舆论监督地位是否发生变化了呢?

  个人送检:是监督还是找茬儿

  媒体送检的风波未停,个人送检又掀波澜。11月29日,自称贵州茅台投资者的网友“水晶皇”发博文称,其于茅台酒专卖店购买的一瓶53度飞天茅台并将该酒送至香港的检验中心检测。随后,茅台酒全面卷入塑化剂风波。作为资本市场上的第一高价股,茅台股价从200元下探至184元(12月6日),12月7日的收盘价为198.79元/股。

  12月9日晚,“水晶皇”发博文称,结果显示送检样品中塑化剂含量为3.3mg/L,而卫生部规定的最大残留量为1.5mg/kg,送检结果超标约1.4倍。

  该结果与12月6日贵州茅台发布的“塑化剂指标符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限量要求”的公告相悖。

  但是,面对与自己发布的检测结果大相径庭的结果,茅台酒厂于发布当晚即宣布股票停牌。

  “水晶皇”在其博客中“图文并茂”地指出,化验所对其带来的茅台酒进行常见的6种塑化剂的检验。这家化验所出具的化验报告,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认可。

  不过对于送检结果,质疑声不绝于耳。

  茅台集团质量部门在网上对此结果提出6点质疑,包括检测方法、报告真实性、图片拍摄日期甚至错别字等内容。

  茅台一直是市场热点股,塑化剂风波后面但愿不会掀起市场更大的风浪。

  有媒体统计,在“塑化剂”事件爆发前后,贵州茅台融券卖出量则出现了明显的异动。其融券卖出额最低值和最高值的首尾落差超过17倍……

  相对酒鬼酒风波,茅台酒的塑化剂战端是“一个人的战争”。但是,一个不知真实姓名的“水晶皇”就令白酒至尊灰头土脸,不能不令人对市场格局刮目相看。

  重新定义权威:市场是谁的市场

  20多天的时间里,中国白酒市场翻天覆地。

  从媒体送检到个人送检,市场被敲打的理由与被敲打的方式几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又是那样的顺理成章。

  静下心来,回顾这20多天的塑化剂事件,我们一定会反思白酒行业管理上存在的严重缺陷,同时也会寄语监管部门加强相关技术层面的监管。但是,最令我们关注的还是“送检”二字蕴含的社会属性。

  如果说媒体送检尚有机构特质的支撑,其传播属性至少可以提供话语权威,那么,以个体名义出现的“水晶皇”凭的是什么?

  一个ID——没有真实姓名;一瓶酒——无法证明是否是真实的茅台酒;一个检测结果——无人证明准确与否。

  可以说,“水晶皇”以虚拟的身份向白酒世界发动了真实的挑战,其锋芒所向又直指白酒圣坛上的老大——披着国酒圣装的茅台。

  然而,奇迹竟然如此简易的发生了。“水晶皇”所向披靡,茅台酒应声下跌。市场用敏感的神经诠释了“新权威”的概念,并为这些新权威的后来空间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维度。

  这不由得让我们对市场监管的理念进行重新的审视。

  传统意义上,监管一定是监管者的监管。监管者的身份是无需厘清的。也就是说,市场监管的权威性早就在市场运行的秩序里进行了系统而严格的界定。正因如此,每当企业或产品受到市场质疑时,就会有厂家高调呼吁“权威解释”。这似乎就是在暗示我们,全社会的关注以及通过舆论形成的社会价值并不具有权威属性,或者说,市场监管是具有封闭空间的特定属性。

  然而,从塑化剂事件,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重市场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权威的浓度被稀释、被泛化。媒体可以送检,个人亦可以送检。媒体有话语权,个人亦有话语权。网络空间再一次演义“世界是平的”这个真理。市场话语权从权威集中的“春秋时代”进入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

  从舆论走向,全社会找到了参与的理由以及深度介入的路径。市场经济再一次告诉我们话语的实质性力量和真实的价值。

  此时,我们有理由重新审视市场的开放属性,并由此界定市场监管的公共属性。即,市场是由全部参与人共同维护的时空,所有的社会分子均有一份责任,当然也就拥有一份权利。如果说政府监管部门具有权威性,那也应该将其界定为法制底线上的权威。而舆论方式表现的权威则可能会在道德的、声誉的、信任的层面发挥更加常规的权威。

  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否应该是较少发挥法制权威,更多地发挥舆论权威的运行状态呢?

[来源:中国质量报]

用户头像

作者:杨改霞

总阅读量 21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