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探秘山东行业领军企业的科研投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10/18 09:12:43

  在很多人眼中,科学院是科研发明的象牙塔,但是科研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能焕发出生命力。记者日前走进山东省科学院采访,通过这个窗口,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不同行业的领军企业,看看他们不断创造辉煌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创新驱动力。看看我们所熟知的品牌和产品背后,有哪些激动人心的科研成果。

  “即食海参”从山东走向全国,企业坐上火箭

  金秋十月,科院路19号,山东省科学院西院区一处安静的院落内,生物研究所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刘昌衡和他的科研团队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他们正在进行有关海洋水产品开发的一系列功能性实验。从2002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算起,这已经是刘昌衡与好当家集团展开科研合作的第十个年头。

  即食海参,对大多数人而言已经不陌生,它解决了吃海参的烹煮难题。可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海产品家族新成员的诞生,让山东威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的销售额像坐了火箭一样突飞猛进。

  2002年,当国内的绝大多数海产品加工厂家还处于把打捞上来的鱼去掉骨刺,低价销往国外的时候,好当家开始琢磨着如何走深加工的路子。企业从日本购进了一台机器,生产一种叫做“海鲜酥饼”的产品。购买这台机器,花费了好当家500万元。500万元,在10年前的威海,这些钱可以开2-3个规模不小的加工厂了。机器买来了,第一批产品出炉了,可问题也接踵而来,生产出的“海鲜酥饼”保质期仅仅为1个月,这成了产品销售的一大劣势。怎么办?好当家想到了寻找山东省科学院进行合作。“第一次和我们合作,企业还是试试看的心态,第一笔合作资金只有3万元。”刘昌衡告诉记者。

  尽管初次合作项目不大,但是随着难题的解决,企业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随着海鲜酥饼问题的解决,延长海参保质期这一课题,进入了双方的视野。

  “谁都知道,海参营养价值高但做起来却很麻烦,发制干海参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技巧不对,烹制出来的海参像橡皮筋一样难咬不说,还很容易破坏海参的营养价值。吃海参能不能像吃方便面一样,打开就能吃呢?”好当家提出与省科学院共同研发“即食海参”。2003年的365天里,刘昌衡在好当家的加工厂里驻扎的时间超过了300天。聊起发明研制即食海参的那些日日夜夜,刘昌衡的声音仍然透着兴奋。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科学院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山东省科学院好当家集团联合实验室”,企业每年向科学院支付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这样的合作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2005年,在双方合作攻克了水产品转化为常温、即食产品的技术难关后,一种全新的“即食鲜海参”问世了,并热销大江南北,企业的销售额和利税因此创造了新的奇迹。“即食海参的成功,是双方合作的结果,有企业的创新意识,科研队伍的全身心投入,两个要素缺一不可。”刘昌衡说。

  从老板发明到全员创新,科研是企业的“命根子”

  “在济南,我们与很多大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山东省科学院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孙长高告诉记者。“比如九阳、浪潮等大企业,都与我们进行合作研发。他们对研发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

  孙长高的话,让记者想到了一年前在浪潮集团的见闻。在位于高新区的济南浪潮公司总部5号楼,有一面墙壁上醒目地刻着不少公司普通员工的名字。这是一面“专利墙”,也是“光荣榜”。每一位员工,无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只要获得了专利,就将他的名字和专利名称刻在上面,所有来浪潮参观的人都能看到这面墙。“这只是员工发明的一部分,浪潮提倡全员创新。”浪潮集团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吴向辉告诉记者,浪潮所在的信息产业,是个创新密集型产业,如果不每年推出新产品,企业就难以维持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另一个例子来自济南走出的小家电巨头九阳。

  这个品牌人们耳熟能详,但鲜有人知的是,九阳豆浆机的发明人正是其董事长王旭宁。18年前,人们要想在家随时喝到新鲜热豆浆还是件不太现实的事儿,为了解自己的豆浆瘾,1994年,25岁的王旭宁发明了第一台豆浆机,随后,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创业,把豆浆机这一国人独创的家电产品推向市场。

  王旭宁的旭字是“九日”,所以也就有了九阳这个商标。1994年,王旭宁筹资30万创办了九阳电器公司,开始研制生产九阳豆浆机。1999年6月,时年30岁的王旭宁获得了智能型家用全自动豆浆机的国家发明专利。

  如今的九阳,除了招牌产品豆浆机外,又根据人们的需求,开发出了电压力煲、电磁炉、料理机、榨汁机、开水煲、紫砂煲、豆芽机等系列产品。“正是因为九阳这种不断推陈出新的传统,它才得以走到现在,得以在激烈的小家电品牌竞争中立足。”九阳小家电的科研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超越世界级竞争对手,两项科研投入10亿

  最近,浪潮主导的两个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通过国家验收,一个是“浪潮天梭高端容错计算机”,另一个是“海量存储系统关键技术”,这两个新产品目前分别在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卫星传感中心试运行。“在此之前,这两个产品的生产技术一直被IBM(微博)和惠普(微博)两家世界信息产业巨头所垄断。”浪潮集团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吴向辉透漏,为研发这两个项目,浪潮企业注资与国家资金投入加在一起,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吴向辉表示,“高端容错计算机”的研发成功,意味着我国银行系统、金融机构以后可以使用我们自主研发的计算机系统,摆脱IBM、惠普的技术垄断,这将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开支。

  与此同时,九阳也迎来了喜讯,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技术委员会德国柏林会议上传来消息,九阳制定的豆浆机国际标准已被专家委员会投票通过,这是中国的小家电品牌第一次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

  据了解,目前豆浆机出口至国外市场,采用的是厨房机械和液体加热器两项标准。但豆浆机具有电动和电热以及智能程序控制等多项特征,现有标准不能完全满足豆浆机安全及检测要求。这给国内的豆浆机生产、出口造成了障碍,贸易壁垒也随之产生。要冲破国际贸易上的出口限制,争夺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的权利是重要的一步棋。此次豆浆机国际标准颁布后,相关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浪潮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6%,九阳为3%

  搞科研离不开钱。

  浪潮企业发展部总经理吴向辉说,浪潮用于科研的经费已连续多年占销售收入6%以上。企业从不同岗位的各个层面设立奖励措施,有技术创新项目奖、成果效益奖、专利成果奖等。在技术研发层面,他们采取“饱和投入”法,即除了年度的研发投入预算外,还对随时评估产生的创新项目保证经费支持。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科研负责人则表示,九阳将每年销售收入的3%投入研发,这个投入比例在我国的小家电领域已是遥遥领先。

  山东省科学院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孙长高告诉记者,目前济南企业在科研创新的投入上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大型企业,一般对新产品研发特别重视,也有足够的资金搞研发。第二类企业,有较强的研发意识,但是规模较小,财力不足,因此对发明创新常常摇摆不定,不愿意长期投入科研经费。还有一类企业,则是缺乏创新意识,对科研“不感冒”。

  想搞研发但资金不足,中小企业如何领跑行业?

  大的企业资金充足,搞科研自然是“财大气粗”,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却没这么潇洒,他们想搞研发怎么办?

  省科学院孙长高认为,目前科学院正在推行的“订单式”合作模式,或许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他告诉记者,目前科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一半以上是订单模式。省科学院与企业事先沟通,看企业有什么需求,科学院又有什么样的技术开发的可能,双方达成一致后再开始合作。这样就避免了一些发明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对路,白白耗费双方精力和财力的情况。“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就像结婚,我们不能玩‘闪婚’,我们期待着一场长久的姻缘。只有彼此深入了解,科研人员才能根据需求做出适合企业的科研项目。”省科学院刘昌衡说。

  浪潮吴向辉认为,企业方面一定要想好自己要做什么,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做好产品规划。再从科研技术发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投资,不能盲目搞研发。

  各地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科研创新

  孙长高告诉记者,目前,山东各地政府部门都已经意识到了科研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山东省科学院已经与济南、泰安、济宁、莱芜、德州、滨州、日照、临沂、枣庄等9个城市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

  在济宁,山东省科学院济宁分院即将在济宁高新区落成,为济宁市的企业提供科研支持与保障。临沂市的“应用科学城(8.80,0.00,0.00%)”则已经全面启动,以求推动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本报记者 田珊“我想再坚持一把,毕竟这是年的心血,现在也已经有了成果,只要更多的人知道这项技术,就有希望让它为社会做贡献。”13日,“非粮型发酵饲料”的发明人、76岁的赵仲芳老人这样对记者说。

  “非粮型发酵饲料”的效果已经得到了省内多家养殖场的验证,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陷入了成果转化的困境,赵仲芳盼望着有企业将这项发明成果大规模投产,让科技专利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物垃圾变猪饲料,仅需一天半

  今年76岁的赵仲芳,退休前是济南军区医科高等专科学校生物教研室主任。他花了8年时间,研制出了一种“非粮型发酵饲料”的生产方法并获得国家专利。这种方法可以将秸秆、麦麸、果壳、尾菜等生物垃圾经过生物菌发酵转化成家畜饲料,代替普通玉米饲料喂鸡、猪、牛、羊等家畜,可以在保证营养成分的基础上,大大降低饲养成本。“这是原料搅拌机,这是发酵机,这是干燥机,要完成从秸秆等生物垃圾到饲料的转化,仅仅需要三个步骤,一天半左右的时间。”13日,在赵仲芳做实验用的简单厂房里,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专利发明。他的发明看起来挺简单,就是用水、一定比例的豆粕或者玉米胚芽粕等配成培养液,选择合适的菌种进行培育。再将生物垃圾浸入培养液中连续搅拌,脱水干燥后就可以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了。“秸秆做饲料,这似乎并不是个新鲜事儿,你的发明有啥高明之处?”

  听到记者的疑问,赵仲芳解释,目前全国范围内较普遍的用秸秆做饲料的方法是“青贮”。一般是秋天将秸秆粉碎、加菌种放入地窖中密封,经过一个多月的储存发酵后,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但是由于这种饲料粗纤维含量较高,粗蛋白含量较低,只能用于喂养牛、羊等反刍类动物,不能作为猪、鸡等单胃家畜饲料。而且,一个多月的封存时间,也显然过于漫长。“用新的专利技术制作出的饲料就不存在这几个问题。”赵仲芳说。

  一个中型养鸡场每天可省四五百元

  目前在济南,农户和牲畜养殖场普遍采用玉米含量为60%—80%的全价精饲料喂养家畜。

  赵仲芳给记者算了笔账,全价精饲料的出厂价格每市斤在1.7元左右,经过经销商转手,到农户手中的零售价为2.15元。而赵仲芳发明的饲料,按照材料不同,每斤比普通饲料的出厂价便宜0.2元—0.5元。

  一只鸡每天要吃0.25斤—0.3斤饲料。按照一个中型养鸡场有4000只鸡粗略估算,一天至少要消耗1000斤饲料。如果用秸秆发酵饲料替代普通饲料,每天可以节省四五百元。“由于非粮型发酵饲料使用原材料是农业尾料,比如秸秆、果壳、麦麸、果渣、尾菜等等,这些尾料的来源多样化,价格低廉,因此转化成饲料的成本也低很多。”赵仲芳说。

  喂养效果与普通饲料相当

  记者从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出具的一份检验报告上看到,赵仲芳发明的非粮型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达到22.92%,含盐量、钙、磷、能量以及17种氨基酸的含量均达到了国家对饲料的规定标准。“目前还有一点缺点,就是粗纤维的比例稍高,占10.7%,但这是可以改进的,只要将原材料磨细,就可以解决。”赵仲芳指着检测报告上的“粗纤维”一栏,认真地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验证效果、改良技术,赵仲芳联系了济南几家畜牧场,免费向他们提供非粮型发酵饲料用于牲畜喂养。“我想,必须得反复实验、采集数据,才能确定这项成果是不是有大规模生产价值。”经过无数次的数据比对,赵仲芳发现,用他发明的饲料喂养的家畜,与玉米饲料喂养相比效果不相上下。

  14日,赵仲芳的合作实验单位之一、济阳县六旺养猪专业合作社的主任张如海向记者证实,合作社使用赵仲芳免费提供的饲料喂猪30天以上,并且“效果挺不错”。

  张如海告诉记者,他们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0只体重在50公斤左右的“内三元”种生长型猪,使用赵仲芳发明生产的非粮型发酵饲料喂养30天。猪的皮肤、毛发正常,没有病死猪的情况发生,喂养的30天中,猪平均增重650克左右,这个结果,与市场出售的含 60%—80%玉米全价饲料的喂养结果非常相似。“客观地说,在猪生长的大多数阶段,非粮型饲料的喂养效果和玉米饲料是不分上下的。”张如海说。

  可能破解“猪周期”怪圈

  张如海同时表示,这种非粮型饲料确实让养猪成本大大下降了。“今年的猪肉价格不太景气,养猪户的日子就比较难过。如果猪肉价格再降一些,就可能出现肉贱宰猪的情况。”根据张如海的粗略估算,目前在济南,生猪数量超过100头的养猪场少说也得上万家。“如果养猪成本能降下来,对养猪户和普通消费者而言,都是件大好事”。

  而对于这项发明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益,赵仲芳考虑得更多。“在世界发达国家,70%—90%的肉、蛋、奶都是由秸秆和草转化而成的,但是现在我国仍然依靠喂玉米来生产肉、蛋、奶,因此每年要消耗大量玉米。”赵仲芳说,以猪为例,全国每年需要约4.77亿头猪,就山东而言,每年需宰杀4000万头。每头猪从断奶到出栏约需5—6个月,保守估计需喂饲料4个月,按照每日每头猪平均需要4斤饲料计算,其中饲料需含玉米2.4斤(其他为添加剂类),每月就是72斤。“72×4×4000万,这将是一笔多么庞大的玉米需求量?而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玉米年年丰收,但是因为需求量大,2010年起,我们已经成为玉米进口国,2011年我国进口玉米约500万—1000万吨。如果能用非粮型饲料代替玉米饲料,将为国家节省大量的玉米。”说到节约粮食的意义,这位76岁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

  生产许可、资金“卡路”

  2011年拿到国家专利证书后,赵仲芳注册了一间生物公司,注册资金3万元。公司办公地点兼试验用厂房,设在槐荫区段店镇古城村一所200多平方米的平房内,从京沪高速铁路驱车西行,还需要10分钟左右的路程。赵仲芳告诉记者,之所以将公司设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是为了节约成本。即使在这里,厂房加设备、原料、研发费用等等也需要三十几万元,他为此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向朋友借了10万元。

  “因为没有生产权限,目前我的发明既不能大批量生产、销售,也不能将技术卖给别人批量投产,只能做实验。因此公司没有进项,所有投入都靠我的退休工资支持。”赵仲芳说。而按照畜牧部门的规定,要想拿到生产许可,公司必须有一定规模的厂房,还要有相应的检测设备和环保评估报告等,但是,现在哪有钱来搞这些呢?

  赵仲芳听说一些大型养殖企业有统一的试生产许可证号,与他们合作也许可以将专利投产,于是他四处奔波拜访省内养殖大户。功夫不负有心人,佳宝集团同意试用他提供的饲料,但是他们同时提出,必须一次提供4吨以上的饲料用于喂养实验。这让赵仲芳刚刚燃起的希望又一次熄灭了。因为生产条件所限,他的小厂房一次最多能生产半吨饲料,要扩建,还是资金挡道。

  为了贷款融资,赵仲芳找过多家银行,但都被回绝了。有的银行认为他年龄太大,有的银行则表示,仅仅靠专利发明不能作为贷款条件,必须要大批量投产。

  赵仲芳觉得,他的项目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说实话,真的有些坚持不下去了。周围的人都劝我,这么大年纪了不回家好好养老,瞎折腾什么?”老人说这话的时候,将脸微微扭向窗外,“如果开始的时候知道会这么难,我可能就不做这件事了。但是既然做了,不弄出点结果来,上不上下不下的,我实在不甘心。”

  “听说科技部门可以为项目发明做评估,希望我的项目也能被政府部门评估一下,这样能作为以后推广的证据。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提供好的专利推广平台与渠道。”赵仲芳说。

[来源:济南时报]

标签: 企业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