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海洋光学接待“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家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4/28 14:11:36
4月11日,海洋光学上海办公室迎来了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政策保障体系研究”专家团的访问,调研组成员包括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近红外光谱仪器研发专家以及应用方法开发的专家,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该课题具体负责人,业内专家等,如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科学仪器学术工作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燕泽程、总后油料研究所刘慧颖研究员、浙江大学的戴连奎教授、江苏大学食品学院陈斌教授、华东理工学院倪力军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褚小立博士、业内资深人士李云济博士、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杨丽及常静。
专家团在海洋光学上海办公室前合影

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首席顾问龚雅谦博士向专家团介绍了海洋光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蓝图。其中,海洋光学的定位——Key Components Provider(即提供微型光纤光谱仪作为“心脏”,就好像Intel提供Core一样),引发了在座专家的共鸣。
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首席顾问龚博士为专家团讲解

同时,龚博士也介绍了海洋光学投入100000美金设立的创新奖“Blue Ocean”,旨在积聚创造性的创意和技术,激发有志之士发掘潜能改造世界,实现最终的市场商品化。所有使用海洋光学的产品进行研发的客户都有可能获得我们明年的奖金。详情点击:http://blueoceangrants.com/
 

[来源:海洋光学亚洲分公司]

标签:
logo
海洋光学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