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从舢板到航母从航母到舰群——聚光科技上市一周年力争打造平台型企业集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4/19 14:13:36

2011年4月15日,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带着10年的坚持与努力和1600人的激情与梦想,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开始在资本市场扬帆起航。历经一年时间,聚光借力资本的征途是否顺畅?他们当年制定的“成为世界级环境与安全解决方案专家”的愿景实现与否?

              

     聚光科技董事长兼总工程师 王健      聚光科技首席执行官(CEO) 姚纳新

  不跟随,不模仿
  “差异化的技术路线”才是硬道理

          2002年,聚光科技成立之初,中国市场上已经有一批数量相当可观的企业在监测分析仪器市场中摸爬滚打。他们或是由老国有企业蜕变而成,或是代理国外技术设备。一个刚刚成立的新公司,既没有传承体制的优越性,又缺乏行业经验,想要在原有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并奠定行业地位,靠什么?聚光科技董事长兼总工程师王健的回答是:“过硬的新产品。”如何让新产品从众多国内外知名产品中脱颖而出?王健的回答是——差异化的技术路线。何谓“差异化的技术路线”?简单地归纳起来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怎样才能拉开与同行之间的距离?”是王健经常在思考的问题。而他的答案是,“只要能找出不同企业发展之间一些细分的差异,并有意识地去加强这个差异,哪怕只是微小的区别,你就能脱颖而出。”
  为此,聚光科技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用户现场考察,详细研究传统技术路线存在的问题,查阅大量的文献和案例,与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反复探讨……之后,聚光的工程师们在研发体系中特别设置了一些控制点,保证其产品是具有差异化的、有特色的,是能够在和其他产品竞争时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尽管经过了大量繁琐的工作,也耗费了漫长的时间,但却使聚光科技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为企业打响了品牌,创收了利润。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市场化的营销战略”才能立得稳

  聚光的与众不同,不仅体现在其“差异化技术路线”的创新理念上,还表现于其“市场化的营销战略”。当被问及聚光的产品如何能够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中国分析仪器及环境监测仪器行业最具规模、创新力和经济效益的龙头企业时,聚光科技CEO姚纳新一针见血地指出,努力去选择有市场前景的领域进行科技研发,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我们一方面努力选择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比如钢铁、石化等,另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的导向性。现在国家重视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我们就去做环境监测。”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黄历早已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再好的产品,缺乏市场推广也只能掉进死亡的深渊。聚光科技有专门的需求调研部门,也正是因为能够很好地满足行业需求,聚光的产品总是一经推出便博得满堂彩,再加上全国各地完善的销售网络给客户提供24小时的及时响应和服务,从2004年第一个产品开始推出以来,聚光科技的订单从当年的2000万元出头猛增到2011年的10多亿元,增长了近50倍。“拒绝闭门造车,坚持对症下药”的市场化营销战略功不可没。
  发展之源是创新
  创新之根本乃人才

  聚光自2002年成立直至2004年,所有的资金几乎都投入了研发,没有任何销售收入。员工们看着心里都急了,有些人甚至辞职另觅出路。面对周遭的不解和质疑,聚光的两位创始人沉住了气,继续埋头研发。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两年多的努力,聚光科技终于开发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产品半导体激光气体分析仪,经权威部门鉴定,已经达到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继半导体激光在线气体分析系统之后,聚光科技又针对工业过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等领域的检测需求先后开发了多通道紫外差分光谱分析仪、CEMS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顺序注射水质在线分析仪、激光粉尘监测仪、近红外分析仪、火花直读原子发射光谱仪等一系列高端分析产品,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端检测技术领域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自主创新势头迅猛,硕果累累。
  此后,聚光科技每年的研发经费都稳定在销售收入的10%左右。2011年,研发投入更是达到8000万元之多,在国内分析仪器行业首屈一指。

  或许对于许多企业而言,科研创新的高风险性极有可能使其成为一项“伤不起”的沉没成本,但对于聚光来说,创新却恰恰是他们能够迅速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在整个监测分析仪器行业中,聚光科技比较早地建立起了自己的创新体系。而如今,他们也正是得益于这套体系,不但树立了品牌,还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
  正如古人所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任何事物的向前发展归根结底都离不开人的推动”,姚纳新如是说。与大多数企业的人才理念不同,聚光并不会费尽心思去挖角一位监测仪器制造领域的“资深”工程师,相反,他们会为来自不同专业的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这些人才或许对分析仪器知之甚少甚至从未涉足,但聚光擅长用自己的培训体系培养适合自己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让适合的人才承担合适的责任。在这培训体系中,每个新人都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对于那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而言,聚光就像是一片适合搏击与翱翔的天空。在这里,只要有梦想,有实力,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聚光科技已经从当年的十几个人发展成为拥有1800人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其中研发人员更是高达500多人,这样的研发团队规模在行业内寥寥无几。
  此外,聚光科技在人才储备方面也极具长远眼光。公司通过对实习生的目标培养计划来实现公司的人才储备,一方面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提前挑选出了优秀的人才,给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整合行业资源
  打造监测仪器领域舰队群

  当被问及聚光科技上市一年以来最大的变化在哪里时,CEO姚纳新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了。以前只是对一家公司负责,现在却必须要对所有的股民负责,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聚光科技的高层领导人向来都是“野心勃勃”,现在有了资金的力量,就好像拥有了开疆拓土的锄犁,他们不再满足于在细分市场中的小打小闹,开始致力于打造监测分析仪器行业的庞大舰队群。
  近年来,聚光科技专注于环境和安全监测领域,产品种类涵盖了环保、冶金、石化、化工、能源、交通、水利、建筑、制药、食品、酿造、农业、航空及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但正如董事长王健所说,虽然聚光科技的产品齐全,但绝不会顾此失彼,只会齐头并进。那么,这个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聚光科技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整合”。
  在交谈过程中,姚纳新屡次强调,国内的很多仪器公司单从技术实力方面来说是很有特色,也是很有前途的。但是这些公司要在国际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中国的仪器仪表行业还需要不断地整合,优势资源需要不断集中,直至出现少数几家非常有实力、有规模的公司,并且能够在技术创新、研发上不断投入,在生产体系上不断完善,在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上建立起非常严谨的体系。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有可能不仅在中国市场上占有相当的地位,而且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开拓出自己的广阔天地。
  2007年,聚光科技并购北京摩威泰迪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石化化工过程分析市场;2007年,并购北京英贤仪器有限公司,推出NIR系列产品,进入近红外分析领域;2007年,并购北京盈安科技有限公司,进入金属分析领域;2009年,并购杭州大地安科环境仪器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环境检测业内产品线最全的公司;2010年,成立无锡聚光盛世传感网络有限公司,进入物联网研发与应用领域;2010年,成立清本环保工程(杭州)有限公司,进入环境治理领域;2011年,并购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战略布局实验室仪器市场……“这样的并购在今后还会有更多,甚至会去并购一些国外的企业,”姚纳新告诉记者,“我们在选择并购企业时是非常谨慎的。首先,这家企业应当符合聚光近期的企业发展规划。其次,他必须是在某一领域有特色的,这种特色可以在技术层面,也可以在渠道方面。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的企业文化必须和聚光是相吻合的,只有相融合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追求,才能缔造出一个更为强大的合体,才能互相取长补短,优势整合。否则,收购再多的企业也只会给聚光带来难以管理的混乱局面。”
  我们有理由相信,聚光科技描绘出的这一幅监测分析仪器舰队群蓝图,在全体聚光人慷慨激昂的奋进步伐中,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聚光科技也必将成长为全球监测分析仪器市场中一支不可小觑的中国力量。


来源于(中国环境网)网址:http://www.cenews.com.cn/hjzt/ggzt/201204/t20120417_715845.html

[来源: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
logo
聚光科技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