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CBIFS:食品安全管理与研究精彩报告集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3/30 12:11:50
导读: 在“食品安全管理与国际技术合作”和“食品安全研究与最新进展”主题论坛上,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仪器及耗材试剂厂商、跨国食品集团、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单位的多位嘉宾作了大会报告,本编辑在此对几个令本人印象深刻的报告做简要介绍: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3月27-28日,由北京食品学会及北京食品协会联合主办,太平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CBIFS)”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高峰论坛旨在为食品行业及食品安全检测部门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针对当前重要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发布最新的食品安全前端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论坛吸引了800余名业内人士参加、60余家企业参展,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亦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食品安全管理与国际技术合作”和“食品安全研究与最新进展”主题论坛上,来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仪器及耗材试剂厂商、跨国食品集团、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单位的多位嘉宾作了大会报告,本编辑在此对几个令本人印象深刻的报告做简要介绍:

报告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刘秀梅研究员

报告题目:食品微生物安全的科学认知和挑战

  刘秀梅研究员在报告中总结说:(1)食品安全无零风险。美国一年内连续发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病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一向以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著称于世的欧洲,也未能“免疫”,德国爆发的大肠杆菌O104事件波及瑞典、丹麦、英国、荷兰和法国等国家,这些都说明在全球化食品安全危机中,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而在国际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问题之首。

  (2)在爆发食品安全事件时,政府要及时科学指导。在发生沙门氏菌事件后,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及检验局发布警告提醒消费者妥善烹饪以减少患病风险;英国修改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警示,提出:超过保质期1-2天的食品,只要彻底加热,仍可安全食用。

  (3)中国食品受食源性治病菌污染较为严重,虽然因此导致消费者中毒、死亡的事件鲜有报道,但是仍然存在很大问题。

  (4)中国要避免重蹈欧美的覆辙,需在初级产品检验、原料检验、过程检验、加工环境检验、货架稳定性和终产品检验六个方面运用科学检验技术。

报告人: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方洋博士

报告题目: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何方洋博士在报告中列举了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污染物,强调了食品检测的意义。在全球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本国食品安全,如欧盟食品法典、欧盟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等。我国也已出台多部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

  报告中对比了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现状,归纳了中国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框架,并总结了中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框架,即:

  1、国家、省、地、县、乡镇各级政府检测机构。

  2、食材生产和食品加工品控检测实验室。

  3、第三方检测机构。

  何博士表示:“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上要认清: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政府要有把未来用于治疗的投入提前到预防上来的理念,负责底线规则制定和执行及资源的调配;消费者要意识到安全食品是有成本的。”

  报告中建议:1、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过程中要走终产品标准控制和溯源路径控制两个路径。在实际应用中二者要结合使用。

  2、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数据库,不断充实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类物质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如重点危险物质要批批检测,而其他危险物质则抽样检测。

  报告还提到:企业、政府、消费者、专家、观察员和媒体都要明确各自的理念,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报告人:中国农药大学动物医学院 曹兴元副教授

报告题目: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研究与发展趋势

  曹兴元副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是动物源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外源化合物(兽药、药物添加剂、违禁药物等)残留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兽医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和违禁药物种类繁多,相关检测手段和检测仪器也不断涌现。中国从1999年开始残留监控工作,先后发布13部法律法规,发布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超过了1000个。

  曹兴元副教授列举了多种实验室检测兽药残留使用的方法。指出,在现阶段,相对于农残检测,气谱-质谱法在兽残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少,而液谱—串联质谱法由于其高灵敏度的特点,已经成为痕量检测的优选方法。对于兽残的快速检测方法,曹兴元副教授表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金标试纸条大量使用;量子点标记荧光检测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已有相关产品问世。

  检测新材料不断涌现,如新型抗体、新型标记物、改进膜、磁珠ELISA、改性的微孔板等。新的检测技术不断的更新和改进,如Dipstick、多残留检测卡等新技术。

  曹兴元副教授总结了未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趋势:一是高通量、高速度、多残留、高灵敏、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技术;二是微型化、自动化、数字化、现场化、简便化的检测仪器设备;三是高通量、高精度、多残留的仪器检测技术。

报告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农业仪器应用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蒋士强研究员

报告题目:亟待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和构建食品安全链

  蒋士强研究员在报告首先提出:“构建我国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要将‘事后分段管理’转变为‘全程系统管理’模式。”他从以下几点详细介绍如何建立“全程系统管理”模式:

  1、要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体系中法律法规诚信、标准体系、监管认证追溯、检验检测体系四者成金字塔结构。

  2、要完善食品安全法关联法制体系。违法、犯法者成本太低,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更明晰的、严厉的治罪和严惩及问责的法规和细则。

  3、要加强食品行业中的诚信和道德建设。用强制性法治建设和约束建立食品行业中的诚信和道德。

  4、在标准体系建设中,要去机构行政化,开展以食品毒理学为核心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建设。

  5、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防止在各环节的联节点出现漏洞。

  6、认监委要强力统管认证体系,避免出现买卖“三品一标”的发生。

  7、完善追溯体系,在监管层面上健全相关法规,在技术层面上采用RFID等识别技术。

  8、在建立检测体系中应该先组建具有相应技术水平队伍,注重人才和技术的提高,而后进行硬件建设,注重和扶持第三方检测机构。

  构建食品安全链要明确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四者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关联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规范(SSOP)是制定和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础和前提,良好农业规范(GAP)是实施规范。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sunlt

总阅读量 3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