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美国科技企业纷纷在华建立研发实验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1/19 10:29:36

  北京时间1月18日晚间消息,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周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科技行业研发职位的数量正快速下降,而美国企业正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建设更多的研发实验室。

  向海外迁移

  从全球来看,包括3M、卡特彼勒和通用电气在内的美国公司近年来花费了数十亿美元扩大海外研发实验室。这类公司希望获得更多的科技人才,针对美国国外市场开发产品,并通过研发投资与各国政府建立更友好的关系。

  3M CEO乔治·巴克利(George Buckley)去年曾表示,未来欧美将不再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先者,而该公司正在扩大海外实验室,针对这一形势做准备。他表示:“在美国国内,对科学的兴趣正在下降,因此这样的举措具有极强的战略重要性。”3M通常每年的研发支出占年销售额的5%至6%,在企业界处于较高水平。

  位于美国的研发中心仍在进行创新,开发了包括iPad和Kindle阅读器在内的热门产品,不过这些产品的制造则在亚洲进行。因此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研发类职位被转移至亚洲,因为研发人员通常习惯于在工厂附近工作,以便迅速尝试新的创意。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数据,2009年之前的6年,在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中,85%的研发人员增长位于美国国外。美国公司并未关闭位于本土的研发中心,但同时扩大了在美国国外的研发力量。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公司的海外研发员工约占27%,高于2004年时的16%。

  人才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倾向于在科学和工程人才密集的地区建立研发中心。报告显示,2008年,亚洲国家授予的工科学位占全球的56%,高于美国的4%。此外,美国高校的很大一部分工科学生来自美国国外。2009年,在美国工科类博士学位的获得者中,有57%来自美国国外,大部分来自东亚和印度。

  根据这一数据,该报告认为,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正“迅速缩小”。

  报告称,自2000年以来,美国高科技制造业的员工总数下降了28%,至180万。这些行业包括计算机、通信、医疗设备、航天、制药和仪器仪表等。这一部分是由于更有效的制造方式以及经济衰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在高科技行业的崛起。

  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约塞-玛丽·格里菲斯(Jose-Marie Griffiths)表示,这样的趋势带来了“困扰”,不过美国仍在航天和制药等领域处于领先。

  2009年,美国的研发支出总额约为4000亿美元,为全球最高,不过亚洲也在迎头赶上。中国、印度、日本和亚洲其他7个国家的研发支出共为3990亿美元。而欧盟国家的研发支出为3000亿美元。

  满足本地需求

  卡特彼勒本月宣布,将扩大位于中国无锡的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于两年前成立,目前已有500名工程师和后勤保障人员。卡特彼勒计划加强该研发中心发动机、燃料和水力学的研发能力。这一研发中心靠近卡特彼勒的发动机、元件及工程机械工厂。

  卡特彼勒一名发言人表示,相对于美国员工,中国员工能更好地理解本地市场的需求。而在全球建立研发中心将有助于该公司更快地推进紧急项目,减小时差的影响。目前,卡特彼勒最大的研发中心距离美国总部不远,而其他研发中心分别位于印度钦奈、英国Peterborough、日本小野和中国无锡。

  通用电气于2010年下半年宣布了支出5亿美元,在中国建设6个产品研发中心的计划。2010年11月,通用电气在巴西建设了全球第5个研发中心。通用电气其他的研发中心位于印度、中国、德国和美国纽约州。

  通用电气一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位于美国的全球研发总部有2000名员工,较10年前多10%。该发言人表示:“通用电气在美国和全球进行研发投资,这并非两者取其一的命题。”

[来源:新浪科技]

标签: 研发实验室
用户头像

作者:丰收秋天

总阅读量 35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