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中国成跨国研发转移热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12/12 10:53:18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成趋势。北京、天津以及刚刚发起国际知名研发机构行动的重庆,都成为承接跨国研发转移的热土。 同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基础型、创新型本地化研究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作为其亚太区研发总部,甚至升级为全球技术研发中心。

  金融危机让全球制造业出现了萎缩的趋势,但是相比而下,企业对R&D的投入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进入21世纪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中国在吸引跨国研发投资方面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各类研发中心超过1200家,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19.7%上升至2008年的27.2%(年均增长21.2%),拥有的发明专利数占全国的29%,新产品的开发经费、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31%、41%和60%。另一方面,跨国公司继续扩大在华研发投资规模,提高在华研发投资层次,许多跨国公司全球级研发中心先后成立。这一趋势意味着跨国公司对华研发投资开始了量与质的双重突破,跨国R&D机构已经成为中国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产品适应当地市场的能力,更好地占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是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的一个重要目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寻求增强竞争力的要素已经从生产、销售领域延伸到技术的研究开发领域。目前的跨国公司为了及时按照当地情况的需要,在东道国顺利的将产品售出,采取了与以往将研发活动保留给跨国公司本国的不同作法,开始在发达国家之外设立研发机构,并与跨国公司的核心创新结合为一体。中国具有强大的市场购买能力,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成为外商投资研发领域力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外商更看重的是中国低成本的研发人力资源,大大节省了R&D成本。春节之后的用工荒让这样的说法甚嚣尘上——中国劳动力供给正由“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意味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经结束,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国依靠“人口红利”(尤其是低廉充足的劳动力),中国振兴了一个又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无数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最大出口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目前,中国仍处于“人口红利”期,只不过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难以为继,而面向研发低成本的人力资源竞争愈演愈烈。换言之中国制造低成本的突出特征已经减弱,以高技术人才增加为基础而带来的研发低成本优势越发凸显。

  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多设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仅北京和上海两地研发机构数量就占全国总数的8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北京、上海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创新资源较为丰富。外商投资研发中心主要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子通讯、生物医药、交通化工、软件设计等行业。这些地区集结了中国相当比例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力资源十分密集。同时,不足欧洲和美国1/5,甚至1/10的人力成本更是大大降低了研发机构的成本。“高质素的人才+经济的运作成本”让美、德、英、法、日等国家外商趋之若鹜,成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动向。IBM、甲骨文、INTEL、联合利华、通用汽车等著名跨国公司相继在中国成立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室,飞利浦、丰益国际、默克集团等甚至将全球研发中心设置在中国。

  中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布局的核心区域。跨国公司奉行的是全球化战略和一体化经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的生产制造、研发和运营销售与其全球网络接轨作为自己的目标。高新区是我国科教资源、高端人才和高技术产业最为集中的政策区域,2001年科技部提出国家高新区要更进一步强调内涵式发展模式:注重依靠科技创新的内涵式发展,注重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集中优势、加强集成、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转变。此后,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高速并持续的增长,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拉动区域经济的作用更加突出,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高新区成为研发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相继落户在这里,实现生产、销售和研发的一体化。

  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与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不谋而合。自主创新并不是意味着排斥外来技术,也不意味着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从头研究,在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应该有效地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外商在中国布局研发环节,增加了中国参与世界最前沿竞争的机会和R&D管理水平的上升,充裕资本与丰厚的人力、技术“知本”相结合的方式,使伴随外商直接投资而来的技术能够快速溢出和转移,迅速、持续地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为了增强公司的亲和力,为了使公司的产品在国内也有市场,研发中心必须实行本土化,这为东道国训练了一支庞大的技术管理人才,对于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自主创新具有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另外,对年轻的技术人员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可以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开展研发工作,跨国企业研发中心的增加,不仅能抑制人才外流倾向,还能大批吸纳人才归国,对中国的自主创新的意义重大。

  跨国公司的研发环节入驻中国,有些确实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这实际涉及到全球协调与当地适应之间平衡的问题。跨国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注重一体化经营,因此力图采用整齐划一或标准化的经营模式,以实现有效的全球协调。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跨国公司经营还必须考虑“当地适应”,需要针对每个地域目标市场需求的特点来设计、改进产品,设计和调整投资经营和营销方式,使之更适合当地市场的需要,达到全球协调和当地适应之间的平衡。为了达到这种平衡,跨国公司必须在设置研发机构之前考虑到人力资源、研发投入和税收等多方面的问题,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公司的运营,从而导致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研发中心的内部有一定比例的外籍员工和本土员工,为了实现跨国沟通和经营,他们不得不往返于母国和东道国之间。这些穿梭于两地的研发人员和管理者,随着全球化的深化,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社群形式——跨区域社群。跨区域社群已经成为促进全球产业链细分的桥梁,但也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夫妻两地分居、子女教育、社群管理等。这是跨国公司研发环节转移带来的新问题。我认为跨区域社群管理将是未来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重点考虑的环节。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中国逆市而上实现崛起,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亮点。中国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以及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我相信愈来愈多的研发环节转移到中国的剧情即将上演,为中国的自主创新带来新的源泉和活力。中国也将在其中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占据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来源:《中关村》]

标签: 研发
用户头像

作者:丰收秋天

总阅读量 35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