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04/11 12:54:49

  仪器信息网讯 乘着刚刚落下帷幕的“两会”东风,在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袂GE(中国)医疗集团于2011年4月8~10日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科研、制药、大学院校、管理咨询、投融资机构等各个不同行业和部门的近200名代表报名参加了本届研讨会。

会议现场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的开局之年,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承载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制药业又是生物医药产业中的重中之重,抢占和攻克制约我国药物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许多亟需解决的瓶颈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等关键技术,是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技术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先生主持大会开幕式

GE(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余德健先生致辞

  本届研讨会着重围绕全球和我国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策略和措施的热点问题,以及新药创制关键技术最新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动态,邀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关领导,以及国际、国内各有关领域顶级技术权威专家做了精彩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张伟司长

  张伟司长在会上作了《完善体制机制 鼓励新药创新 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主要就2010年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药品注册法规修订和更新进展、药品注册批准情况、药品注册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进展及“十二五”规划思路进行了一一介绍。

中国生物技术中心马宏建副主任

  马宏建副主任的报告题目为《新药研发关键技术进展和发展策略措施》,重点阐述了我国新药专项的基本概况、医药科技的发展趋势、我国医药研发关键技术的进展情况、新药专项“十二五”的主要安排及相关的发展策略措施等。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杨诚副院长

  杨诚副院长以《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关键技术研究》为题,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创新药物研究中与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等关键技术。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郭亚军主任

  郭亚军主任的报告题目为《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制及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进展》,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临床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者的动向、抗体药物研制及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等。

GE(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全球首席科学家Nigel Darby先生

  Nigel Darby先生在《GE生命科学——促进全球创新药物研发和生产》报告中提到,GE医疗的新药创制解决方案可以为各大厂商及科研机构提供从药物研究、开发到生产的可放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科研成果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孵化。针对不同表达体系的技术平台,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并促其早日获得新药临床批件。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饶子和院士莅临本次会议

  此外,其他许多围绕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和研究进展方面的报告也是精彩纷呈,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詹启敏教授的报告《肿瘤创新药物关键技术若干思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杜冠华研究员的报告《新药发现模式的转变与发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阎锡蕴研究员的报告《肿瘤血管靶分子的发现与抗体药物》等。同时,GE医疗集团的多名科学家也将分别在专题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

GE(中国)医疗集团展位

  本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是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继去年和GE(中国)医疗集团成功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新药创制关键技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合作,GE(中国)医疗集团为本次研讨会提供了鼎力赞助。

GE“璀璨创想之夜”欢迎晚宴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药物十二五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