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专家称野生鱼激素或来自饲料及农药污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09/02 08:52:14

  专家:部分野生鱼确实含激素,但含量低微不足以危害健康

  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大学、华科等权威研究机构专家昨日作出正面回应:部分野生鱼确实存在激素情况,但无论是英国检测报告,还是中科院水生所的检测报道,其激素含量都不足以危害人体健康。报告声称对人体毒害巨大,有哗众取宠之嫌。野生鱼体内所含的“环境激素”量非常少,市民没必要恐慌。

  A来源

  中科院水生所:

  饲料和催熟剂疑为激素来源

  鱼类激素含量检测,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部门。此前,中科院水生所曾到东湖检测野生鱼情况,当时也检测出东湖里的鱼有激素含量。据分析,鱼类之所以含激素,一是因为部分鱼饲料含激素,另外也由于一些农作物使用激素催熟,激素随地表水流进湖泊、江河。

  B回应

  报告发布者:

  只想引起决策部门重视

  武毅秀:报告中未说明吃了含有环境激素的鱼类会对人体有立竿见影的危害。随着有害物质量的不断积累势必会导致质变,只是早晚的问题。报告只想证明一个事实——长江游流域鱼类体内含有这三种有毒物质,而非要证明每一条鱼体内、每一个河段都有。

[来源:中国青田网]

标签: 野生鱼激素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