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全国生命分析化学研讨会:前沿论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08/23 18:19:24
导读: 2010年8月20-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大会同期举办了“前沿论坛”,400余人参加了此论坛。12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部分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前沿论坛

聚焦生命分析化学前沿 把握最新科研动态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8月20-2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大会同期举办了“前沿论坛”,400余人参加了此论坛。12位来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部分报告内容摘录如下。

  报告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庄乾坤教授

  报告题目:分析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及基金申请注意事项

  庄乾坤教授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系列、各类项目资助侧重点、关于项目“超项”、科学基金最新动向、申请项目评价等内容。

  目前分析化学的财政投入已从1996年的570万增加到了2010年的12900万,2009年共有318家单位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其中116家单位获得资助。目前自然科学基金的最新动态包括青年基金纳入人才基金板块,资助额度每项会降低18-20万,资助率逐步会提到30%;控制面上项目的资助率,增加资助额度,近两年会达到40万每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的评价将从申请项目的学术价值、申请项目将产生哪些广泛的影响、申请人的研究基础如何等方面来评价。今后的研究创新主要在于引入物理学新概念、新技术,创建分析仪器装置,瞄准公认的有影响的重大科学课题等。

  报告人:湖南大学 王柯敏教授

  报告题目:核酸分子探针和功能化纳米材料在生命体系分析应用中的一些进展

  王柯敏教授介绍核酸分子探针与功能纳米材料是目前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课题组研究了核酸适体的筛选以及对肿瘤细胞的体内外主动靶向检测、针对肿瘤细胞核酸特异性适体的筛选、核酸适体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识别与活体成像。

  王柯敏教授还介绍了介电泳技术在纳米组装、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利用介电泳技术可以通过改变频率、介质等参数实现颗粒或生物样品的组装分离和富集。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增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介电场中的正介电泳行为进行纳米组装。基于介电泳技术实现细胞在吞噬纳米颗粒前后区域性可控富集、功能化纳米颗粒标记后的病原菌的免洗脱、高灵敏检测等。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陈义研究员

  报告题目: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研制

  陈义研究员介绍成像分析是化学分析的新前沿。高通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1987年由Knoll首先提出,是一种新型的有待发展的成像方法,可进行高通量生物微全分析。具有免标记、分析对象可以到200nm、溶剂任选、采用相对信号检测、灵敏度可达nmol/L、高空间分辨率等特点。SPRi可应用于蛋白质浓度范围分析、糖蛋白的选择识别、高通量反应等研究。

  报告人:清华大学 张新荣教授

  报告题目:纳米材料辅助热致化学发光传感器阵列识别蛋白质

  张新荣教授表示热致化学发光目前还是一个非常冷门的研究领域,至今国内没有一篇相关的论文,全世界也只有二十几篇论文。张新荣教授课题组研究了蛋白质在6种不同的纳米基材料上的热致化学发光指纹图谱,实验发现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热致化学发光指纹图谱,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区分蛋白质混合物。同理,该方法也可用于区分细胞,如正常细胞与癌细胞。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刘买利研究员

  报告题目:生物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从复杂生物体系到复杂生物分子

  核磁共振(NMR)是以原子核自旋为探针的波谱学分析技术。NMR是复杂样品分析的有效方法之一,复杂生物样品NMR分析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水信号的抑制、复杂体系中分子的识别和定量,特别是低丰度组分的识别,生物大分子结构的高效测定、特别是原位测定技术,多元相互作用——共结合与竞争结合,瞬态结构与瞬态相互作用。

  刘买利研究员介绍了利用饱和转移NMR差谱探索特异性检测配体-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动力学的NMR测定方法、蛋白侧链动力学与相互作用、多结构域蛋白与配体相互作用等内容。

  报告人:南开大学 严秀平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分离分析新方法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一类无机金属或金属簇中心与有机官能团通过共价键或者离子-共价键相互结合,共同形成的具有规则孔道或者孔穴结构的晶态多孔材料,是一种颇有发展前景的新颖吸附分离介质。目前,对MOF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的MOFs的制备、表征、基本特性研究,MOFs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将MOFs用于固相微萃取、毛细管GC、HPLC、固相萃取、电化学传感等研究。

  严秀平教授介绍了以MOFs为吸附剂的固相萃取与HPLC在线联用测定环境样品中的多环芳烃、不锈钢丝表面原位水热生长MOFs膜及其应用于SPME-GC-FID测定大气中痕量气态苯系物、以MOF-5为吸附剂的实地采样/富集-TD-GC-MS联用技术测定空气中痕量甲醛等内容。

  报告人:复旦大学 杨芃原教授

  报告题目:N-糖肽/糖链18O标记的定量糖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糖基化在生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糖链定量和生理/病理紧密相关。杨芃原教授介绍在糖链标记研究中发现:一类切糖酶-糖苷内切酶可以在切糖链的同时,将18O水中的18O引入糖链的还原末端,实现糖链的18O标记。而标记上的18O非常稳定,即使进一步对糖链进行全甲基化也不受影响。基于该反应,发展出了全新的糖链定量方法——糖链还原末端18O标记技术,并利用两种标准糖蛋白的六种糖链考察了该方法的线性和重复性,实验发现该方法线性非常好,并且有很高的重复性。接下来将把该技术应用于各种疾病样品的研究以发现更多糖链的定量变化,为找到潜在的疾病糖链标志物打下基础。

  报告人:南京大学 鞠熀先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

  鞠熀先教授介绍电化学生物传感具有电子传递的普遍性、界面结构组装的可控性、快速易于微型化与器件化的优势。其研究难点在于生物大分子电荷活性中心难以打开、研究对象活性不易保持、生物大分子易污染测试探头、传感器的稳定性与灵敏度始终面临挑战。课题组主要研究了高灵敏蛋白质与DNA检测方法、量子点电致发光生物传感、生物纳米新技术与生物分析应用等内容。

  报告人:山东师范大学 唐波教授

  报告题目:分子与纳米探针用于细胞内活性组分的荧光成像研究进展

  细胞内活性物质与功能研究一直是重要的前沿领域,而活细胞内小分子对细胞功能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重点问题。荧光成像是活细胞内分子动态原位分析的有效技术。分子及纳米探针用于活细胞分析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唐波教授介绍了基于组氨酸构建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用于单线态氧的检测及细胞内单线态氧的成像分析。

  纳米生物复合体系的应用研究成为近年来的关注热点,纳米结构和生物分子的组装是其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组装的精确控制可以实现多种高级功能。唐波教授介绍双纳米金信标探针能够有效地抑制核酸酶切,在肿瘤细胞分析中能有效的防止假阳性。由于淬灭纳米金拥有高的猝灭效率,发光纳米金量子产率高、抗光漂白能力强,保证了双纳米金信标探针高效率的FRET,从而提高了分析测定的灵敏度。

  此外,唐波教授介绍实验室设计搭建了微流控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的仪器平台,通过该仪器系统平台,结合实验室设计、合成的系列荧光探针,建立了细胞中O2-·、H2O2活性氧自由基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识别与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利用FS荧光探针和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析系统仪器平台可定量分析单个肝癌细胞内的H2O2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周明研究员

  报告题目:POCT——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

  体外诊断技术是建立在各种生物化学分析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基础之上,是目前各热门研究领域,如生物传感器、纳米技术、光学、电化学、微流控技术等的一个应用指向目标。2009年体外诊断仪器全球市场约400亿美元。

  周明研究员介绍POCT是指在医疗服务现场,或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身边,由未经临床检验医学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或在家中由患者本人进行的医学测试。适用于时效性强或需要多次测量的项目,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综合成本低的特点。POCT是最近十几年在体外诊断技术领域和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被很多生物分析研究科学家时常提到的一个概念。

  POCT的发展经历了由定性到定量,由电解质分析和免疫分析到分子诊断,由单一项目到多个项目联检,检测环境更加多元化,由孤立测试装置到短程、中程到长程通讯及网络连接。目前,POCT可用于糖尿病、心血管病、激素、电解质、传染性疾病、药物滥用的检测。

  此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研究员做了题为“基于功能纳米材料在生物样品分离鉴定方法学研究”的报告,北京大学夏斌教授做了题为“Domain-Swapping as a Mechanism to Lock the Active Conformation of SARS-CoV Main Protease”的报告。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