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食品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贴身衣物”,其在原料、辅料、工艺方面的安全性将直接影响食品质量,继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2005年以来,我国收到国外关于我国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预警通报,这些通报主要集中在重金属、苯、微生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上。长期食用“毒包装”中的食物,可能导致各种疾病,例如胆结石,重金属、苯中毒。暗藏“杀机”的食品包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将重点讨论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及如何有效控制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隐患
(1)包装材料本身的隐患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比较多,不同类型的材料所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各不相同。塑料是使用最广泛的食品包装材料。其危害主要来源于制品中残留的有毒单体、裂解物等。纸制品也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生产食品包装纸的原材料本身可能不清洁,存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问题,甚至使用回收废纸作为原料,造成化学物质残留以及微生物污染。而常作为食品包装材料的衬垫使用的橡胶制品就存在合成橡胶单体或加工助剂渗出的潜在危害。另外,金属包装材料可能出现有毒金属离子析出,玻璃材料可能溶出二氧化硅,陶瓷包装的瓷釉中也可能溶出金属氧化物。
(2)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各种加工助剂
包装材料或容器生产的不规范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绝大多数食品企业不允许包装企业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标志,这使消费者无法辨识包装的出身。因为消费者无法监督,食品企业多以成本是否低廉来决定购买各种加工助剂,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例如塑料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其为单体在适当条件和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而形成的。为了改善塑料的加工性能和成品的使用性能,在制成成品的过程中还要加入增塑剂、抗静电剂、爽滑开口剂、热稳定剂等加工助剂。塑料单体和加工助剂都属于低分子化合物,在一定的介质和温度条件下,会从塑料中溶出,转移到食品中去,从而污染食品,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包装印刷带来的污染
油墨是包装印刷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也是食品污染的主要源头。传统的包装印刷油墨主要有树脂型和溶剂型两种,用这两种油墨进行印刷存在重金属、有机挥发物和溶剂残留等有害物质。
食品包装质量控制
(1)强化企业自律
产品质量归根结底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因此要保证食品包装的质量安全,首先要从企业入手。开展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自律行为,强化生产企业为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企业从原材料的选购和确认,以及生产过程的工艺、质量控制,都必须形成不可漏缺的管理控制机制。切不可为了节约成本,偷工减料甚至使用廉价劣质的原辅料。
(2)加强政府监管
要想切实保证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安全,光靠企业自觉是不够的,必须有政府部门的监管。
目前我国食品包装生产企业良莠不齐,总体素质不高,应严格规范许可,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政府部门的监管让技术水平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占领市场,对于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勒令停止生产销售,严重者应予以取缔。食品包装工业作为食品加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逐步建立年审,定期检验和监督抽查等措施,加大对小企业、家庭作坊企业的监管力度和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此外,应改变监督部门职能不清、重复监督和监管漏洞并存的局面,提高管理效能。
(3)建立健全食品包装法规和检测方法
政府部门的监管还要建立在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先进的检测技术手段上。我国已经具有了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和标准体系,但有一些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是上个世纪制定的,指标的高低、检验项目都已无法适应现在产品的安全要求,都需要进行完善和修改。目前,一些新型的食品包装材料也是层出不穷,现有的老标准对新材料的检测也不再合适,从而可能给一些不法企业以可趁之机。针对这些现状,相关部门应加速现有标准的修订和更新,尽快完善新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机制。
(4)加强宣传和社会舆论监督
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认识,倡导绿色消费。通过舆论宣传正确引导公众,并重复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放心食品,安全包装,环保印刷,食品包装行业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发展绿色环保产品,改善人类健康环境,采用环保的包装材料、印刷油墨和加工助剂,让消费者在对食品本身放心的同时也对食品包装的卫生状况有信心。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国食品包装行业朝着安全、卫生、环保的方向发展。
[来源: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