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0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基础研究-科技政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09/01/05 09:25:52

1 基础研究 

  美国:基础研究颇有建树,发现新的三夸克粒子,建造超大原子与混合型态分子、产生数十亿反物质粒子,研制超强激光、完成黑洞撞击合并模拟实验,发现许多重大天文现象,首次拍到系外行星。

  2008年1月,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宣称,古代火成岩证据显示,板块漂移曾至少停顿过一次,而且这种停顿今后可能还会再次发生。该发现对板块漂移不会停止的传统板块构造学说提出了挑战。该所还在恒星HR4796A周围的宇宙尘埃中,首次发现太阳系外复杂有机分子Tholins(它是构建生命的有机生物分子的前身)存在的痕迹。研究此类恒星系统能为理解行星形成以及生命演化提供新思路。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宣布,新一轮为期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到来,随着太阳黑子活动加剧,太阳风暴将在未来数年逐年增加,届时全球的电力系统,军用、民用航空通信,全球定位系统信号,甚至手机和银行自动取款机都可能受到干扰。

  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打造出超强激光束,瞬间能量相当于用一面巨型放大镜将太阳射向地球的所有光束集中到一个沙砾上。该成果将为医疗和前沿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新武器。

  3月,美国宾州大学科学家在距地球约75亿光年的牧夫星座,捕捉到迄今最为强烈的恒星伽马射线爆发,这是有史以来人类在宇宙中能用肉眼观察到的最明亮物质,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甚至可和宇宙大爆炸媲美。

  美国科学家利用红外天文望远镜在太阳系发现最古老小行星。这3颗小行星形成于太阳系诞生之初,是未来太空探测任务的首选目标,通过收集和返回其样本,可深入了解太阳系在最初几百万年间的情况。

  4月,美俄克拉荷马大学提出一种M维超立方体结构,有可能成为搭建纳米计算机的结构框架。M维超立方体是每个结点有M条连线的超立方体变量,M随计算需要的状态量的个数而定,它能像积木一样,搭建任意大小和复杂度的逻辑门。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探测到一个距地球114亿光年,尚处于婴儿期的星系团,这是迄今所知的最远星系团。这个名为LBG-2377的星系团由三个星系融合而成。该发现为研究最亮星系团祖先的属性和组成个体提供了难得机会,也为验证大星系由小星系互相作用融合而成的星系形成理论提供了有利证据。

  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首次按照广义相对论,成功完成世界首次三个黑洞撞击合并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三个黑洞在彼此撞击之后可以合并为一个黑洞,而且将会辐射出独特的重力波。黑洞撞击现象在宇宙恒星丛中时有发生,所带来的能量冲击是宇宙中最为“惊心动魄”的现象。

  5月,近30年来的主导理论“后增薄层假说”遭到挑战。美科学家通过重新构建地球构造模型,发现地幔中分布有钯和其他亲铁元素,证明地球在形成的阶段,除了陨石轰击外尚有其他方式。

  6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证明存在一种称为激子的粒子,因其在衰变时可发出闪光,有可能被应用于一种新形态的运算,从而加快通信速度。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给予2006年8月被“逐出”行星行列,降级为“矮行星”的冥王星以正式身份。今后凡是位于冥王星外侧,又不满足行星标准的类似冥王星的天体都将被称为“冥王星型天体”(plutoid)。其定义指轨道在海王星之外、围绕太阳运转周期在200年以上的星体。

  7月,美国普渡大学创造出一种混合形态分子,其量子态可人为操纵。以此创造量子比特,将使半导体领域量子计算机的大门自此敞开。

  继丹麦物理学家波尔1913年首次创立氢原子模型后,美国莱斯大学利用高激发态里德伯原子和一系列脉冲电磁场,成功获得直径接近1毫米、与波尔的经典力学原子模型极其相似的超大原子。该成果对未来计算机开发,经典和量子混沌学的研究,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古老的NGC6791星团中存在不同年龄的恒星群,这一结果可能从根本上挑战估算星团年龄的传统方法,意味着白矮星的演变机制还存在未知之谜。

  美国钱德拉X射线中心7月宣称,美天文学家找到一种给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称重”

  的新方法,并在计算NGC4649星系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中得到验证。该法借助钱德拉X射线观测数据,利用“质量—温度峰值”效应计算出星系中心黑洞的质量。其推算结果与传统称重方法一致,确认了称重的准确性,在天文学上意义重大。

  美国能源部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第一次探测并测量出底偶素(由正反底夸克构成的束缚态)家族能量最低的粒子ηb。这是首次在底夸克系统中观测到Υ(1S)与ηb之间的超精细分离,将对理解基本粒子的强作用产生重大影响。

  8月,“哈勃”太空望远镜完成环绕地球的第10万圈飞行。“哈勃”于1990年4月24日升空,

  向地球传送了无数珍贵照片,被认为是改写天文学教科书的最重要太空观测器之一。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通过对围绕银河系旋转的黯淡小星系发出的光线进行观察,成功找到迄今质量最小的星系。这些星系属于矮星系,尽管其亮度和外形迥异,但质量却惊人一致,约为太阳的1000万倍。这些星系可能是最小单元的暗物质组合,该研究对揭密暗物质很有帮助。

  9月,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发现一个新的三夸克粒子,名叫Omega-sub-b(Ωb)。该粒子由两个奇异夸克和一个底夸克(s-s-b)组成,是质子的“远亲”。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夸克如何形成物质,也使“重子周期表”更为完善。

  美国天文学家发现迄今宇宙最“暗”星系———银河系中名为Segue1的伴星系,其中包含的可见恒星数量少得可怜,亮度极低,是银河系的十亿分之一,但因暗物质在其质量构成中占统治地位,质量却大得出奇,是迄今发现的暗物质所占比例最大的星系。发现类似Segue1这样的超暗星系,将为研究宇宙间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新线索。

  10月,美国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并非完美球体,体形有点扁,其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略大,而且太阳表面比较粗糙,存在称作“瓜皮纹”的褶皱。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利用短脉冲、高强度激光照射1毫米大小的黄金,产生数十亿反物质粒子样本,使反物质研究到达一个新领域,今后可以借助短脉冲激光得到比其他实验方式多得多的反物质粒子。

  两个天文学家小组2008年11月13日宣称,他们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拍摄到太阳系以外的4颗行星照片。过去已发现30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但都依靠间接手段。这次发现是哈勃望远镜最新的一次重大发现,是在探寻类地行星以及查清其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德国:基础研究收获颇丰,测出移动单个原子所需的力,物质第五态研究获突破性进展,从粒子学角度证明爱因斯坦质能公式,发现超导材料存在能量空隙,制出世界最快阿秒级光脉冲,参与绘制世界最大宇宙3D图。

  2008年3月,美国IBM公司专家和德国科学家借助原子力显微镜,测出移动单个原子所需的力:拿起一枚3克重的铜制硬币大约需要0.03

  牛顿的力,这大约是在金属铜表面移动单个钴原子所需之力的20亿倍。这是世界上首次获得移动单个原子所需力的相关数据。

  10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措尔·豪森因在研究子宫癌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和另外两位法国科学家共同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这是德国科学家阔别9年后再次获得该奖项。他在1983年和1984年期间发现lPapillomaviren病毒,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在粘膜和皮肤上形成肿瘤,如子宫癌。根据这项发现,2006年医学界已研制出一种针对这种病毒的有效免疫药。

  物质除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四态外,还存在“玻色—爱因斯坦冷凝物”。德国美因茨大学对物质第五态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成功观察到“玻色—爱因斯坦冷凝物”中单个原子的空间分布。这一成果将加深对物质第五态的了解,并可应用于对超新星爆发与黑洞的模拟研究。

  德国马普量子光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世界最快的阿秒级光脉冲,其闪光时间仅为80阿秒(1阿秒为10-18秒),可被用于捕捉激光脉冲的影像及观察较大原子周围的电子运动。以此为基础,仄秒光脉冲也终将实现,届时可捕捉到原子核内部粒子的运动影像,原子单位将不再神秘。

  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在对铅和铌的超导性能测试中发现一些新细节:电子在超导体费米表面运动时会构成能量空隙,大小与费米表面的形态有关。发现超导材料存在能量空隙是对超导理论的完善,有助于对超导材料加深研究。

  多国天文学家正在绘制迄今世界最大的宇宙3D图,称之为“斯隆3计划”,是最新的太空探测项目,目标是绘制距地球80亿光年之遥的上百万个发光星系的位置,也

  是第一次试图探测星系间气体丛。结合超新星的观测资料和其他天文学数据,“斯隆3计划”将对宇宙谜团提供解释,揭示暗能量之谜。

  凭借“蓝基因”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法国、德国和匈牙利物理学家发现:95%的质子质量由夸克和胶子的能量转化而来,以此确认了描述粒子间强相互作用理论的有效性,并从粒子学角度证明了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E=mc2完全合理。标志着粒子间强相互作用的研究已具备一定成熟度,允许在超越当前模型的情况下,进行基础物理的新探索。

  英国:基础研究可圈可点,构建标准粒子物理学模型,在保形映射数学领域取得突破,天文学研究收获甚多,协同他国绘出首张暗物质路线图。

  英国科学家协同日美合作伙伴,利用超级计算机构建了标准粒子物理学模型。该模型比以往更为精确,是目前描述基本粒子最成功的理论,具有里程碑意义,使标准模型理论离基础物理的完全理论越来越近。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保形映射数学领域取得突破,改善了“施瓦茨-克里斯托费尔”公式,使这一公式能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保形映射是复变函数理论中重要的概念,也是重要的数学理论工具,可用于许多领域,如复杂机翼气流模型构造,神经系统研究等。

  英国卡迪夫大学天文学家归纳出宇宙星系之间的共同特征,意图打造关于星系形成的通用规则。随机调查的结果显示,虽然这200个星系的亮度、形状、大小以及含气量等所有特点都各不相同,但这些特点都受到质量控制,只要测定某星系的大小,就可推导出该星系亮度、含气量等值。以此规则为契机,应重新审视宇宙的演化行为。

  英国天文学家发现众多红色漩涡星系,推翻了红色星系多为椭圆星系的理论,填补了对宇宙认知中“迷失的一环”。

  英国杜伦大学成功观测到一个距地球5亿光年,名为REJ1034+396星系中的巨大黑洞正向外放射强烈的X射线脉冲。小型黑洞放射X射线脉冲十分常见,但这是首次在超大型黑洞中确认同种脉冲放射现象,将有助于理解更多超大黑洞的成长活动,并为未来破解少数超大黑洞放射X射线脉冲的真正原因奠定基础。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发现迄今温度最高和运行速度最快的一颗行星———WASP-12b,其表面温度高达2250℃,已和某些恒星的温度相当。其体积约为木星的1.5倍,与自己恒星的距离约为地球距离太阳的1/40,围绕自己恒星运转一周只需一天。这一发现将挑战目前行星距离自己围绕的恒星最近距离的有关认识。WASP-12b的体积也不容易解释,其最大直径是木星的1.8倍,数值超过了理论能够解释的范围,令人惊愕不已。

  一个有英国科学家参与的国际科学团队用计算机模拟了银河系的形成和进化过程,输入了各种对暗物质的预测结果,结果产生出首张暗物质藏身何处以及如何探寻它们的宇宙图。研究小组已向费尔米天文望远镜提供了这张探寻暗物质的详细路线图,供其按图索骥。

  日本:天文学研究获较大进展,绘出全月球地形图和月球背面重力场图,发现最遥远的活跃“造星”星系,提出海底是地球的“第三生物圈”,成功产生μ介子束,2008年诺贝尔奖出现丰收年。

  美日科学家2008年1月2日宣布发现白矮星AEAquarii自转时会放出高能量X射线,挑战了以往认为白矮星是一种晚期恒星,会慢慢冷却、晶化,直至最后“死亡”的共识。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2008年1月10日宣布,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对月面下的地层进行成功探测,声呐捕捉到月表地下500米、密度和性质不同地层重叠的多个反射面,有助于了解月球演变过程。进而绘制出了全月球地形图和月球背面重力场图。

  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和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利用放射性离子加速器,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加速两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铟123和钡143,有助于探究超新星爆发时的元素合成。

  美日科学家2008年7月表示,在距地球约123亿光年的区域发现一个新的罕见“怪物星系”,以比银河系快数百倍的速度产生星球,是迄今发现的最遥远的活跃“造星”星系。这个在宇宙诞生14亿年之后出现的星系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宇宙形成初期暗黑物质和气体的密度在宇宙的各区域中分布不均所致,这对研究星系形成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证明星系的形成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即自我逐渐成长。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证实,在海床350米以下缺乏氧气与养分的海底淤泥中,生存有大量古生菌。据推算,这些微生物的数量相当于地面所有植物的1/6。海底的地下实际上是一个堪与陆地和海洋相媲美的“第三生物圈”。这对解开生命进化与生物适应环境之谜具有重要意义。

  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及益川敏英,以其物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共同分享了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美籍日裔科学家下村修,则因对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与研究荣获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日本科学家靠原子力显微镜,在室温下用12个直径0.7纳米的硅原子排列出了迄今世界最小的字母符号———硅元素的符号“Si”。这项新技术有助于提高半导体性能,或设计精密程度达到原子级的集成电路。

  从仙女座星系中心开始,大量恒星汇聚成带状,绵延40万光年,酷似星系中心涌出的一滴眼泪。日美联合研究小组提出推测:“眼泪”是10亿年前撞击仙女座星系的小星系的残骸,大概在距今约5亿年前成形,在未来数亿年后将会变成圆形。

  日本大强度质子加速器(J—PARC)的核心设备2008年12月23日启用,首次成功产生μ介子束。利用该装置可探究物质的细微构造,帮助开发新药、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以及燃料电池新材料等。有关科研机构已获准利用J—PARC开展61项课题研究。

  法国:基础研究取得一定成就,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获取黑洞深处观测信息,位于法国、瑞士边境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

  2008年4月,一国际研究小组成功获取迄今关于黑洞深处最清楚的观测信息,确定出自黑洞的粒子束的形状与理论推测的完全相符,证明特大质量的黑洞喷射出的巨大粒子束呈螺旋状,提出扭曲的磁场推动和限定了从黑洞喷出的粒子束。

  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共同发现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与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一道,荣膺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欧洲空间局进行的太空实验表明,暴露在极端脱水和强烈宇宙辐射的太空真空中的缓步动物(俗称水熊虫,一类极微小动物,属于多细胞无脊椎动物)仍能顽强存活,这是第一种经实验证明可在太空条件下存活的动物。水熊虫生命力极强,几乎存在于地球所有的生态系统,可经受反复脱水而顽强存活。科研人员希望弄清水熊虫拥有超强生命力的秘密,有关其遗传物质修复的知识,对医药研究将有重要价值。

  9月10日,第一束质子束流被注入位于法国、瑞士交界的日内瓦郊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标志着LHC正式启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研究项目被称为近年来世界规模最庞大的科学工程,LHC利用高速粒子束相撞产生的巨大能量,重建“大爆炸”后的宇宙形态,是世界目前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5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该研究项目,总投入约80亿美元。

  加拿大:打造出世界最强大电子显微镜,超固体现象研究取得突破,发现一颗正常脉冲星经过剧烈变化变成磁星。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与美国宇航局合作发现,一颗正常的脉冲星经过剧烈变化后,变成一颗磁星。这种磁星是恒星的一个变型,之前从未被观测到。脉冲星和磁星同属中子星,是超新星死亡和爆炸后的形成物。银河系内已知的脉冲星超过1800颗,但磁星的数量要低很多。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通过实验发现,温度条件越低,冷却固态氦表现得越硬。在研究可能存在的新物态———超固体现象上取得新突破。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打造出目前世界最强大电子显微镜———提坦80—300立方体,其威力相当于哈勃太空望远镜,具有空前的清晰度,能轻易识别原子,测量其化学状态。有助于在基础生物学和物理学领域导致许多新发现,更好地了解疾病特性,探索医治疾病的新线索。探测固体材料的原子水平结构,用于帮助制造更加有效的照明设备和更好的太阳能电池,研究蛋白质和针对癌症治疗的送药材料。将评估大气微粒,帮助制造更轻和更结实的汽车材料、更有效的化妆品和更高密度的存储器。

  俄罗斯:保持对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12家俄罗斯研究所约700位物理学家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联手他国制成由硅28构成的完美球体。

  2008年,俄罗斯政府继续保持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2008年是俄政府制定的2008—2012基础科学研究五年计划的第一年。2008年初,俄制定了2008年至2012年的基础科学研究计划,其中规定,俄政府将在2008年至2012年间投入2500亿卢布用于基础科学研究计划。

  9月10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俄罗斯科学家对该项目的建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共有12家俄罗斯研究所约700位物理学家参与。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被认为是目前世界基础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

  由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联合进行的“阿伏伽德罗计划”获得重要进展,制成由硅28构成的完美球体。其诞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科学家希望借其重新定义质量单位“千克”,极有可能取代已经沿用近120年的重量标准。

  南非:开展一系列人类基因组学研究,启动古人类学国际合作研究。

  南非拥有巨大的人类基因多样性资源,正在开展一系列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当地居民,大多围绕如HIV和结核病等易感性疾病,以及药物的新陈代谢进行。

  位于南非约翰内斯堡西部山区的一系列考古遗址被称为“人类摇篮”遗址,这里发现的人类先祖化石约占全球总数的一半,为探索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其中最著名和最重要的斯泰克方丹岩洞是全球南方古猿化石最丰富、年代最古老的遗址,迄今已发掘出600余件人科化石、9000余件石器和丰富的动物化石。2008年,南非金山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正式启动古人类学国际合作研究。

科技政策

  美国:加强对能源、环境、气候变化、航天和海洋领域研究的支持力度,更加关注《美国竞争力法案》的实施。

  2008年,美国联邦预算加强了对能源、环境、气候变化、航天和海洋领域的研究支持力度,对基础科学、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和农业科技等领域的研究支持力度保持稳定,但同时对研究重点有所调整。还组织了关于未来国家科技政策的讨论,更加关注《美国竞争力法案》的实施、科技外交以及科技决策等问题。

  2008年,美国出台了《美国海洋大气局2009—2014战略计划》,确定了海岸和海洋生物系统、气候变化、天气和水文、海洋和空中交通等4个重点领域,提出加强卫星建设、增强船队和飞行服务能力、整合对地观察系统、提高自身素质等措施。

  2008年间,美国各方对未来国家科技政策进行了探讨。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举办了题为“科技与美国竞争力:进展和展望”的国家科技峰会,提出全面实施《美国竞争力法案》及其经费投入目标。伍兹威尔逊中心在《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2.0版》报告中,建议美下届政府应重视和加强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职能,建立以国家科技委员会、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创新和竞争力委员会、国家科学院系统、联邦—州科技委员会为架构的总统科技决策和咨询机制。

  当前美国正着力加强科技外交的统筹协调、重视全球科技资源利用以保持科技的全面领先优势,以能源、环境、健康等为优先目标开展全球合作。其对外科技合作的战略目标主要包括:保持并继续提高美国的科研水平;进入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帮助美科学家超越国界进入世界前沿科学;用好科技人才:支持美国科学家与世界一流科学家合作,提高美国的科学生产力;增强本国科技人力资源:通过访问、交换、移民的方式,使其他国家的优秀科学家为美国的强大做出贡献;通过科技支持来提升国家安全:通过帮助其他国家提高科技能力来保障美国的国土安全和经济持续繁荣;使用杠杆原理撬动美国科技发展: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开放,结合自身资源寻求科技发展机会,从而加速提升美国科技发展进程。

  作为国家战略的延续,美外交政策也做出相应调整,认为应该放宽外国学生和学者赴美签证。在签证申请中,有40.5%是工程、物理、数学、计算机和生命科学专业,这些学生学成后可形成高素质人力资源储备,还可带来不同的文化和经验,有利于科技创新。美国两院正酝酿新的法案,放宽外国专业人士赴美签证。

  2008年,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出了系统的科技政策,认为科技创新具有巨大的变革性力量,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的作用,发展气候友好型能源、改善卫生与健康、提高教育质量、确保美国保持世界创新中心地位,以带动经济增长、增加高质量就业、创造财富。他承诺新一届政府将是拥护科学技术的政府,将致力于投资科学,促进自主创新,鼓励美国人民最大限度地发挥独创性和企业家精神,确保美国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并承诺增加政府对科技的直接投资,重点是基础科学、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卫生健康、农业先进技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STEM)、劳动力培训、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技术等。

  俄罗斯: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民用科学拨款逐年递增,科技人才外流现象大幅减少。

  2008年,俄罗斯政府对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民用科学的拨款逐年递增,2008年约为1250亿卢布。由于资金投入保持上升趋势,科研机构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断提升,俄罗斯科技人才外流现象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海外俄罗斯科学家回流祖国。

  6月,俄政府审议通过“俄罗斯创新产业科学与科学教育人才”2009—2013年联邦专项计划,准备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吸引青年专家从事科研创造,包括保障科研项目的拨款、恢复支持青年人从事科研创造的机制等。

  11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将在国内外开展大规模和体制化的人才搜索和引进,吸引年轻和有才华的专家参与基础科学和实用学科的研究,加快建立国有和私立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中小型企业建立创新产业。

  12月,第一届纳米技术国际论坛在莫斯科开幕。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下,俄政府仍不打算减少对纳米技术开发项目的投资额。所确定的纳米技术中长期投资额约为100亿美元,其中一半由纳米技术国家集团投资。

  英国:科技部长首次进入内阁,发布新的能源战略,推出攻克癌症的研究规划。

  2008年,英国新任科技部长保罗·德雷森成为首位进入英内阁的科技部长,表明科技终于在英国获取应得的政治地位。此前,英国的相关科技问题均由贸工大臣负责向内阁报告。这种作法在英国已经争议多年,始终未获解决。在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的条件下,英国新任科技部长进入内阁,也表明了英国要借重科技来摆脱经济危机困境的决心。新任部长表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将成为其优先考虑的问题。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英国希望能够率先在碳捕获和存储技术上成为全球商业化规模示范的国家之一。

  英国政府还发布了新的能源战略,在未来12年鼓励私人投资,大力发展核能。

  为了避免民间争议导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议而不决,在2008年英国特地推出计划法,减少决策程序,以保证加紧建设国家关键基础设施。

  英国政府发布2008年到2012年民用航空航天发展战略,打算打造欧洲最成功的卫星广播公司。

  英国政府发布“新机遇新挑战”的制造业战略,规划了制造业的中期发展战略,主要规划在低碳经济对全球制造业形成巨大冲击的前提下,政府如何提供支持和创造良好环境,以保证制造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英国癌症研究院推出15亿英镑的5年研究规划,计划设立21个卓越研究中心,试图攻克肺癌、胰腺癌和食道癌三大顽症。

  德国:通过人体干细胞研究法规,注重推行环保及节能法案。

  2008年4月,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一项有争议的德国人体干细胞研究法规,清除了德国人体干细胞研究的一大障碍,对德国人体干细胞研究和生物医学研究,对利用干细胞技术解决疑难病症有着重要意义。

  欧盟新化学品管理法即《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与限制》,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项法规取代了以往的40多个法规,被誉为欧盟近20年来最重要的法规之一,它的实施很可能重新界定国际化工贸易格局,对有关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根据新法,目前欧盟市场上经常使用的约3万种化学物质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产品都将经过强制的注册、评估和授权程序。

  2008年6月,德国政府通过第二份保护气候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之前减少40%的二氧化碳排放。另一项通过的法案则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关,新的输电网将输送更多的风能电力;重型运载车辆也将规定更高的限制排放标准,超标者将执行严格的罚款和准入制度。此外,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加强建筑业中的节能措施和推广安装智能电表来节约电能损耗。

  法国:注重尖端技术领域投入,科技政策向环保倾斜,公布发展可再生能源计划。

  2008年,法国政府尤其注重在环保、航天和纳米等尖端技术领域的投入,将各方面科技政策向环保倾斜。

  4月9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旨在规范转基因作物种植和销售的法律草案,允许转基因作物在法国境内种植,同时做出一系列严格规定:生产者可自由选择是否种植转基因作物,前提是不危及环境和传统种植业;授权“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负责监督转基因产品问题,并随时向政府汇报;破坏转基因作物者将面临监禁和罚款处罚。

  4月30日,法国政府公布一系列新的环保法律草案,涉及建筑业、交通、农业和能源等多个方面。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建筑业是新法律草案的重点规范对象,法国政府将对旧房进行大规模改造,争取到2020年将能耗降低至少38%。在交通方面,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2000公里的高速铁路,连接各主要省会城市,到2020年时将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在农业方面,到2013年将生态农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从目前的2%提高到6%,到2020年争取达到20%;30种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农药产品将被勒令在年内退出市场。

  6月,继法国参议院之后,法国国民议会也通过了有关工业活动污染环境需要赔偿相应费用的法律草案。这一法案在法律上确立了“污染者付费”的总原则。

  7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通过《2020年战略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是将该中心现有的6大学部改为更加独立的研究所,并享有法人权利,而科研中心将充当这些研究所的“控股”机构,负责总体协调工作。这项改革标志着法国的教育改革迈出最后一大步。

  11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一项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共包括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将法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至少23%,政府希望此举能使法国在该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按照计划,法国政府将在2009年到2010年间拨款10亿欧元设立“可再生热能基金”,这项基金主要用于推动公共建筑、工业和第三产业供热资源的多样化。

  韩国:重视科技创新,关键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和调整,提出并开始实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

  虽然面临金融危机和出口不振的挑战,韩国2008年科技工作仍然特色鲜明,重点突出。新一届政府在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管理办法、重点方向等关键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和调整,政府科技预算水平大幅度提高。在科技创新领域,韩国宇宙航空技术显露出发展势头,成为2008年亮点。

  2008年韩国国家科研预算较2007年增加11.1%,达到1084万亿韩元。韩国新政府执政第一年,推行了全面大胆的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在行政上,将延续40多年的科技部取消,职能合并到教育部中,改称教育科学技术部。将原产业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合并为知识经济部,使教育科学技术部和知识经济部分别成为韩国主管(基础)科学和(产业)技术两大门类科技创新事务的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改革了国立研究机构管理体系,根据研究机构的科研方向将之分别划归到教育科技部和知识经济部管理。

  上届政府开始实施的科技副总理制被认为导致权力集中,未达预期目的,被新政府取消,科技创新本部也一并取消。同时重新调整了国家科技委员会的职能,新设5个专门委员会以协调不同科技领域的工作,但取消科研经费分配权。此外,根据“一部委一机构”的原则重新整合23个国立政策研究机构,新成立综合研究院专注于国家中长期战略研究。

  韩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的“577战略”是新政府的大型科学技术发展基本计划之一,计划截至2012年,将研究与开发预算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专注于7大重点科技领域;实施7大科研体系改革等,力争发展为世界科学技术第七强国。

  韩国政府提出并开始实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以实现增长模式的转换,重新找到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动力”。正在拟定的《气候变化对策基本法》将为低碳绿色增长战略提供法律依据。

  《第一个国家能源基本计划(2008—2030)》是韩国首个20年长期能源规划。按照该计划,2030年韩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2%提高到11%,为此将在设备和研发方面共投入111.5万亿韩元。韩国还计划2030年前新建10座140万千瓦级核电站,将电力供应中核电的比重从26%提高到41%。此外,还计划将新能源的生产量分别增加到目前水平的十数倍或数十倍。

  在国际合作方面,韩国和欧盟启动了韩欧盟科学技术合作增进计划,教育科学技术部开始资助公立大学引进诺贝尔奖获奖者等国际高级人才。

  加拿大:细化“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的四大科技发展战略,推出相关配套措施。

  2008年,加拿大政府细化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四大科技发展领域的具体范畴。

  在环境科技上: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加政府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加政府与国外伙伴一道制定了泛北美温室气体限排量及其贸易计划。为此,加政府分别拨款6600万加元支持制定工业废气排放法规框架并对生物燃料排放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另外,政府承诺5年内拨款2.5亿加元支持汽车工业执行汽车工业创新计划,主要开发环保型汽车的战略性大项目。

  在能源领域:继续支持开发更清洁能源,政府计划到2020年90%%的电力需求将由零排放能源,如水电、核电、清洁煤和风能提供。为此,政府将继续支持生物燃料、风能和其他替代能源的研究,计划拨款2.3亿加元执行生物能源技术计划。另外加政府还拨款3亿加元支持核能发展,包括开发先进重水反应堆和更新实验室的技术设备。

  在卫生及相关科技领域:2008年向加拿大基因组公司拨款1.4亿加元支持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计划;向加拿大食品和消费者安全行动计划拨款1.13亿加元;向确保天然健康食品的安全性、提高病毒和细菌实验室安全性、环境污染物与疾病的相关研究等项目共投入6700万加元。

  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重点开发宽带网基础设施平台,供开展联合研究项目使用。同时还推出了与以上四大科技发展战略配套的一系列计划,包括吸引和激励科技人才、新建一批商业性研究开发中心等。

  巴西:继续贯彻执行全国科学、技术和创新计划,计划提高科技创新投资,加强人力资源投入。

  2008年,巴西继续贯彻执行《2007年—2010年全国科学、技术和创新计划》,其战略目标是扩大、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和创新体系并使之现代化;创造使企业加速推进创新的氛围;加强战略部门的科研、创新,包括能源、航天、公共安全、国防及围绕亚马孙地区的科研;推进科学普及和教育以及新技术的推广。

  巴西科技部表示,到2010年,巴西政府计划将科技与创新的投资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政府将斥资412亿雷亚尔用于实现巴西“2007年—2010年科学、技术和创新行动计划”所规定的目标。

  在人力资源上,巴西科技部将尽量增加全国科技发展委员会和高级人才培训协调委员会的科研费用,争取将博士生的培养份额从目前每年10万名,到2010年提高到每年16万名。

  巴西科技部指出,近几十年来,巴西科研体系和人才培训取得长足发展,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却十分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巴西企业缺乏创新文化意识,此外,公共政策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巴西的目标是普及科学技术和加强学校科技教育,以及以科技促进社会发展。

  乌克兰:批准太空计划,对科技人才采取多种鼓励措施,发展多国科技合作。

  2008年乌克兰的国内政局持续动荡,使其科学技术发展受到极大负面影响。尽管干扰很大,截至2008年上半年,乌克兰的科学技术较前一个发展周期仍有较明显进步。

  批准2008—2012太空计划。2008年9月30日,总统尤先科批准“乌克兰2008至2012年太空计划”,国家预算约为24.95亿格里夫纳(约合4亿美元)。具体项目包括:进一步改进航天发射器;为实现前瞻性空间技术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建设地面指挥测量和接受无线电登记系统等地面基础设施,以监测和分析空间环境并建立多边形的校准遥感,实现运载火箭和空基导弹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和商业项目建设,确保遵守空间活动国际合作项目的权利与义务。

  确定乌俄政府间优先战略合作活动,半数为科技合作领域。5月,俄罗斯—乌克兰经济合作问题政府间委员会议签署有关确定十项关键优先共同战略活动的议定书,其中包括核能和核原料、开发铀矿和锆矿、航空制造领域和航天工业等方面的合作。

  重视黑海大陆架生态研究计划。乌教育与科学部提出2008年—2009年乌周边岛屿与地质生态研究计划。旨在以科学计算方法避免黑海的大气污染,建立自然生态监测系统,制定海水淡化系统,研发替代能源。

  国际科技合作方面。近年来乌克兰的国际科技合作开展得非常活跃,科学家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次数持续增加。

  对科技人才采取多种鼓励措施。为提高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体现政府对科技界的关心,乌政府采取了多种鼓励措施,从2007年起,乌克兰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还设立了各类奖金以鼓励青年科学家积极投身乌克兰的科技事业。

  南非:开始实施十年创新计划,有三部科技新法案出台,注重保护和利用南非独有的天文学观测地域优势。

  2008年是南非《十年创新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根据计划,2008年已有三部科技新法案出台,分别是《技术创新局法案》、《人类科学研究会法案》以及《天文地理优势法案》。

  即将成立的技术创新局是一个新的公共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激励和加强技术创新和发明,通过开发并利用新技术发明,以及创建有利于新技术商业化的环境来推动经济增长。根据法案,现有的生物技术地区创新中心、先进制造技术战略中心、创新基金等都将并入技术创新局。

  南非人类科学研究会最早根据1968年的《人类科学研究法案》而成立,是南非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随着国情变化,其功能也在不断调整,南非议会先后于1975、1980、1985、1990年对该法案做了4次修正。今年新颁布的法案对人类科学研究会的职能重新进行了规划,并取代原有法案。

  根据新法案,该研究会将通过推动人类科学领域的研究来增进关于社会状况和社会变革进程的理解。其主要职能有:发起、承担并培育人类科学战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收集、分析并发布关于南非及非洲其他地区发展的数据;提供有效的政策制定和监测方法并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有效宣传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来推动公众辩论;为南非国内和非洲其他地区的人类科学研究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助;推动并支持各人类科学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和联系。

  而制定《天文地理优势法案》是为了保留和保护南非境内那些适合光学天文学和射电天文学研究的独特的地理区域,并就南非重要的天文学研究优势区域所涉及到的事项提供政府间合作和公众咨询。包括为南非天文学及其相关科学研究提供方法,培养技能、能力和专家人才;勘查并保护那些适合天文学研究的地理区域;为建立一套全国性的天文学优势地理系统提供框架,以恰当地保护、保留和管理那些因为条件独特(如高大气透明度、低水平光污染、低人口密度以及极小的无线电频率干扰等)而特别适于开展天文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地理区域;授权南非科技部参与天文学优势区域的保护工作,并协调在这些区域内进行的天文学研究。

  另外一部议会审议已通过,正在等待总统签署的法案是《南非航天局法案》。根据该法案,南非将成立国家航天局,推动太空的和平利用以及与太空活动相关的国际合作,支持建立在政府政策框架内有益于太空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环境,培育和开展太空科学、通讯、导航和空间物理研究,通过人力资本发展超越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南非的科学、工程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008年4月,《先进制造技术战略(AMTS)》旗舰项目展在比勒陀利亚举行。通过实施AMTS,南非在轻型材料、先进电子、先进生产技术(如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数字和微型制造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技术转移等方面取得众多最新成果,使汽车和航空零部件产业、电子产业、核产业以及下游矿业部门受益。南非政府今后还将设立生物复合材料、传感器技术、钛金属和核技术等能力中心,使AMTS成为培育未来竞争力,为制造业提供机会的有力杠杆。

 

[来源:科技日报]

用户头像

作者:xdliu

总阅读量 5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