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生物信号研究领域的出色女将——王红阳院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08/03/05 08:03:14
      2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全国10名“三八”红旗手标兵中有一名文职少将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王红阳。
 
      王红阳是我国最年轻的女院士之一,她1997年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立了国内首个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新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在肿瘤信号转导、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生物信号研究领域的探索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红阳对医学的兴趣从1973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开始就与日俱增。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医学知识的营养,最终以全优的成绩毕业,留校到长征医院消化内科,成为一名医生。
 
     1989年经裘法祖和吴孟超推荐,王红阳留学德国。博士毕业后,她进入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研究所,在著名国际肿瘤研究大师和信号转导研究的先驱乌尔里希教授指导下,开始生物信号转导研究。
 
      所谓生物信号,就是基因的表达与基因间相互作用的介质,如同人与人交往时的语言。及时捕捉并理解破译这种信号,对人类认识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十分重要。
 
      在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所,王红阳担任研究人员长达8年之久。在这期间她认识到:尽管肿瘤治疗手段不断增加,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肿瘤病人死亡率高的状况,因为人们对肿瘤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还不清楚,极大制约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王红阳决定从基因入手,弄清肿瘤的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从此,实验室成了她吃、住、学习和工作的“多功能厅”。她先后克隆了受体型和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等多个新的基因,参与提出了抑制性受体广泛存在的新概念,揭示了信号调节蛋白介导生长激素信号途径的重要意义。她的建树深受德国同行的赏识和尊敬,乌尔里希教授评价王红阳是自己科研生涯中所遇到的最出色的10%中的一员。
 
     1997年,王红阳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和邀请,带着导师赠送的整整一集装箱的科研仪器和30万马克科研基金回到上海,来到吴孟超院士创建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办了中德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
 
     王红阳说:“中国是肝癌大国,而肝癌又被称为癌中之王,我有责任为早日解决肝癌难题做些事情。”
 
     中心创建之初,条件十分简陋,仅有的一张办公桌三个人用,缺少实验用的玻璃器皿,她就和大家回收并清洗病房用过的瓶瓶罐罐。由于设备条件所限,一些实验必须到德国去做,为此,她做了两年的“空中飞人”,几乎每月都往返于中德两国。由于过度劳累,她患上了一种慢性炎症,现在还经常发作。
 
     从1997年回国至今的10年间,王红阳所有的节假日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甚至在创业的最初3年,她都很少在晚上10点以前回家。
 
     在发现肝癌诊断标志物制备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成熟,极易形成难以溶解的包涵体,王红阳课题组一次次遭受失败的打击。这时,很多人开始动摇,并怀疑实验还能否继续下去。但王红阳以她特有的坚强,一次次向困难发起冲击。
 
    天道酬勤。王红阳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并得到吴孟超院士的大力支持。2001年,医院专门为她组建了临床综合治疗病区,使生物信号转导研究进入了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她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肝癌组织中分离和鉴定了肝癌高表达基因MXR7/GPC3,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上获得突破;首次报道在中国肝癌患者中,MXR7基因呈现高水平表达(2005年,MXR7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肝癌早期诊断血清学筛查指标);发现了免疫抑制性受体SIRPa和癌蛋白P28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途径和分子机制,确定了肝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经过8年研究,采用甲胎蛋白+MXR7联合血清检测研究,使肝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比原来提高了15%;进行的肿瘤磷酸化网络调控的前沿研究,为研究磷酸酶在肿瘤中的负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成果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5年,王红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以骄人的业绩先后获得教育部“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和上海市“科技精英”。
 
      温柔而严厉的导师
 
     王红阳始终把打造一流的科研团队作为科研成果的人才支撑,10年来,她利用自身优势多方引进人才,先后培养了29名硕士、18名博士和博士后,打造了一支年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学生们都很怕我。”王红阳说,“在学术和技术操作方面我对他们要求很严,犯错的男孩子也有哭着离开我办公室的。”
 
       博士生陈瑶说:“我的每篇论文都被王院士反复修改过,最后甚至面目全非。不过,这还算好的,经常有人被退回重写。”
 
       因为工作忙,王红阳有时不能集中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便利用小讲座、周汇报、定期抽查实验记录的机会,培养学生们的严谨学风和科学思维。她还利用学术交流的机会,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给学生讲课。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王红阳的实验室后,满怀兴趣地说:“这是一流的实验室,希望将来能介绍学生到这里做研究。”
 
      在春节或圣诞到来之前,王红阳会要求中心的每人做一道拿手菜,拿到会议室进行自助式会餐。几十个带着地方特色的菜肴和点心一字排开,场面热闹而壮观。王红阳说,这样能丰富大家单调的生活,在大家加深了解的同时,记住劳动的辛苦和快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一流的团队,而一个团队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理解与合作。
 
       每年年底,王红阳的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都会评选出一个“最佳合作奖”,评上的最佳合作者戴大红花,讲获奖感言,并由王红阳亲自宣读颁奖词。她希望大家明白竞争很激烈,合作更重要,并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善与别人合作。
 
      引人注目的政协委员
 
      王红阳是全国政协委员,在这几年的两会期间,她的照片总能出现在各大报纸上。除了她的美丽总能吸引摄影记者的眼球外,她的提案也总能引起关注。
 
       作为知名的医学专家,王红阳始终不忘肩负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责任。在苏丹红事件发生之后,她积极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她提交了有关加快建设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提案,等等。她的提案因观点新颖、数据准确而备受关注和重视。
 
      见过王红阳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她衣着得体、举止大方。衣服的色彩随着季节而适时变换,但搭配得总是那么和谐自然,一年四季不变的整齐短发衬托出知识女性的沉稳和干练。
 
       王红阳说:“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只认识实验台上的瓶瓶罐罐,是对科学家的曲解。现在的很多学者都很潇洒,他们知识广博、爱好广泛、气质高雅,我个人更认同这种学者,也要求自己做个这样的学者。”

[来源:科学时报]

用户头像

作者:匿名

总阅读量 0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