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朱良漪先生呼吁国家重视分析仪器产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06/04/03 17:19:28

     行走在“破”与“立”之间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技术交流会上,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局长、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名誉理事长朱良漪向在座的企业家、专家们呼吁:“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就一定要先做好国内的分析仪器产业。”

    85岁高龄的朱良漪强调,作为基础性产业,分析仪器产业应该得到国家重视,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也应优先应用国产的分析仪器。他讲这番话并非是简单的建议,更多的是痛心疾首的呼喊。

    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国产分析仪器价格低、市场规模很小,而国外产品(包括在国内组装生产的产品)以高价占领市场。

    一位院士向记者表示:“不是不想买国产货,而是质量难以达到工作要求。”他认为,自主创新是国产分析仪器的出路,而采用国外的先进产品可以使自身的创新行为进行得更快。

   “用外国的产品进行创新,再用这个创新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这样做只有失败一途。”朱良漪则认为这个观点有些荒谬。

   “破”与“立”之间

    那位院士绝非妄谈。有人说,中国的分析技术落后,分析仪器更加落后。这也是业界的普遍认识。

   “尽管我们进口了许多国外‘先进’的分析仪器,但它们的应用水平差,方法、手段落后。”朱良漪也承认当前国内仪器制造确实存在困难,“我们的企业在竞争中只有招架之力,还无法谈及还击与创新。”他认为,这种行业现状源于缺少明晰的产业战略指导。

    朱良漪强调,要在战略上进行调整,战略规划更要懂得“破”与“立”的关系。“我们不能不承认科学规律,但也不是绝对不能‘破’。‘破’要有实践依据,可以搞示范工程,也要做一些平台,利用虚拟、仿真等新技术来处理。如果认为只要规律全对就不去‘破’,认为‘破’就是全‘破’,就不会有‘立’的思想”。

    参加过12年科学规划,以及苏联援助我国的156个大型项目的朱良漪,用哲学的观点阐释了分析仪器市场应有的形态。按他的观点分析,“破”是指打破外来迷信,给国内产业一个试一试的机会;“立”则是指树立起自主创新精神。

    由此,市场导向也应重新制定“以国为本”的规则。“我们对仪器仪表的投入实在太少。原来的国营企业如北京分析仪器厂、上海分析仪器厂、南京分析仪器厂都已化整为零。北京分析仪器厂化成百多个小企业,只能生产重复、低水平的产品;一些支持性的课题往往给了科研单位和高校。国家对高科技产业没有从政策上给予扶植,而是单向地鼓励外商到中国办厂,将最优惠政策给了外商,这对国内企业是很不公平的。”他说。

    朱良漪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工业,并不过时”。这也应是“立”的又一层境界。

    在使用中实现创新

    朱良漪指出,分析仪器对于科技产业来说,不仅是瞄准系统与大炮的关系,更像雷达系统与气象和导航的关系。据了解,现在一辆汽车中已有30%的成本用在仪表与控制,特别是分析仪器与电子控制仪器。“只有大批量地应用,才会使分析仪器产品获得改进创新的机会。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用二批三改四创’,首先就是用,根本也是用,用中创新”。

   “之所以不用,是有几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他分析说,研究院所的专家们只要写出论文就有成就,产业化问题考虑不多;国内的加工中心或工厂只知道引进技术,没有进行很好的吸收,产品持续竞争力问题没解决;很多项目和课题与企业、工程对市场的要求距离过远。

   “关键还是要用起来。”他说,“竞争力应包括外围加工、特殊材料、元件以及组织管理和人力等各种因素。从一个时期看,国内生产的产品可能不如国外的。但如果自己都不用,企业就无法继续改进和创新。有了用户才有制造,有了制造才有高科技,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良性循环。”

    在这一点上,科技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科研开发以企业为主的号召,将是科技企业的福音。

    抓住市场的“尾巴”

    目前,国际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在美国,分析仪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排头兵,GDP以3%的速度增长,分析仪器技术的上升速度为8%。中国出口分析仪器的总额已从1998年的1039万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13228万美元,5年间提升了12.7倍;而2003年的进口额更是高达11亿美元。

    此外,竞争模式的改变也要求国内分析仪器企业要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和市场份额。保住自己的市场就要创新,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掠夺战转变为技术堡垒战;从生产产量、品种与价格的竞争转变为提高技术标准、使用条件更苛刻以及市场垄断等。

    朱良漪认为,在分析技术领域,有些边缘技术可以实行“拿来主义”,但核心技术一定要自主创新。他建议,分析仪器企业要走大批量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道路,建立一专多协的体系。要重视新的领域、新的理论、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方法及新的应用,将最新的技术为我所用,以提升我国技术发展速度和水平。应该对基础理论、发展理论予以重视,从而为发展新技术做好铺垫,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朱良漪认为分析仪器将向自动化和细分化继续迈进。对此,“国内企业要团结起来,要认识到互相压价、低水平重复生产已经走到头了。迎新21世纪的挑战,唯创新是出路”。

    分析仪器是人们获取物质成分、结构和状态的信息,认识和探索规律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帮助人们从“非确定性”的模糊中走向明朗。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流行病问题,以及恐怖主义问题等等,给人类生命带来史无前例的挑战。

    如果没有新的分析测试方法、技术和全新的仪器,要战胜这些挑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朱良漪,仪器仪表工程技术专家,我国仪器仪表事业创始人之一,分析仪器行业的主要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20世纪60年代主持完成我国第一台大型同位素质谱计和色相色谱仪。80年代组织领导我国重点工程30/60万千瓦发电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成功完成总体监控系统的设计并使之投入运行,为促进和提高我国工业仪表产品的制造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仪器信息网]

用户头像

作者:匿名

总阅读量 0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songmy1192006-04-11 08:48:28
我国的发展如果依靠的测量仪器跟不上或都让国外仪器垄断,我们将付出代价。
0回复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