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银牌7年 银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4012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Nanomicro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纳微科技携手上海交大药学院 举办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学术交流会

导读2019年5月22日,纳微科技携手上海交大药学院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药学院药学楼5-316会议室举办的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学术交流会圆满落幕。本次交流会由纳微科技首席科学家刘劲松博士、手性产品应用和市场总监朱磊及苏州赛谱仪器有限公司马建辉工程师进行了精彩报告。交大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分析测试中心以及相关专业的30余位师生参加此次学术交流会。刘博士以“生物制药纯化层析介质产品开发及发展展望”这一题目简单明了的讲述了各类纯化的原理及应用,介绍了高性能单分散层析介质。朱总监则是对“色谱技术在手性药物拆分纯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分享讲解,苏州赛谱仪器有限公司的马建辉工程师也以“SCG自动蛋白纯化系统”对公司相关产品使用进行了介绍。参会人员认真记录相关知识,对本次会议给予一致好评,并就报告中的疑问和刘博士等人进行了亲切交流。刘劲松博士报告现场朱磊总监报告现场本次学术交流会已落下帷幕,参会人员对纳微的发展及产品表示了赞扬及肯定。纳微科技也将与上海交大药学院等学院开展一系列相关项目合作。我们将不断努力,为促进下游层析技术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厂商

2019.05.24

中国生物制药发展机遇与挑战——连续生产工艺技术是实现中国生物制药后发优势的突破口

导读近年来国家推出系列医疗改革,尤其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 带量采购政策等对整个医药产业的竞争格局和产业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药企竞争也将由原来的销售为王,变成以创新、质量和成本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重磅生物药专利到期,大量的海归人才回流以及中国日益强大的资本助力都为中国生物制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生物类似药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外原研药断崖式降价,带来的压力,而且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当前中国生物药企业无论在技术、规模、经验,人才还是资金,跟国际生物制药巨头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如何立足,并能实现后发优势,是所有中国生物制药企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生物制药发展机遇1.市场巨大: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迅猛,根据Frost&Sullivan市场调研,2018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约为2642亿美元。单抗类药物由于特异性好,靶向性高,副作用少,疗效显著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类生物药。单抗药物在全球生物药中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 而且在全球十大畅销药品排行榜上占据 7 个席位。很多重磅单抗生物药的专利将于2020年之前到期,给生物类似药带来了巨大的机遇。2020年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空间预计可达350亿美元。中国有庞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近年来政府强有力的医疗改革,VC/PE加大对生物制药投资力度,以及资本市场对未盈利利生物制药企业开放等因素,使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 人才基础:中国培养了大量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才有着在国外长期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的经历。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纷纷回流,缩短了国内外生物制药技术的差距。 大量人才的回流带来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生物制药快速崛起提供了保障。3. 资本助力:生物制药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以往中国风险投资基金偏好于短平快的产业,这种状况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得到改变,近年来生物制药成为中国风险资金投资热点。资本市场也为生物医药企业敞开大门:首先,香港联交所于2018年初出台新规,允许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药公司赴港上市;随后,国内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并试点注册制,重点鼓励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上申报科创板,为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将极大促进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中国生物制药的挑战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重磅生物药专利到期,大量的海归人才回流及中国日益强大的资本助力,都为中国生物制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在目前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无论是技术、规模、经验,人才还是资金,跟国际生物制药巨头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的情况下,如何立足是中国生物制药面临的挑战。另外中国正式加入ICH和国际药监管体系接轨,降低药品进口关税,对抗癌药物实施零关税等系列政策,降低了国外原研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这一政策有利于中国患者更早获得国外新药,但同时也给中国生物药企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首先,由于市场的独占性,原研药在专利期内会很快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一旦专利过期,原研药的价格可以断崖式下降以阻碍仿制药的市场竞争,中国仿制药面临成本压力不可避免。另外,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生物类似药的开发领域,每个重大抗体药物基本上都有几十家企业在研发申报,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类似药的竞争。 “4+7”带量采购对制药产业竞争格局的改变在过去,药企以销售为王,最早进入市场的仿制药可以抢占市场渠道,阻碍后来者进入,因此大多数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为了产品能提早获得审批,往往不惜成本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产品进入市场,忽略了生产工艺创新性及生产成本的重要性。药企也往往优先采用昂贵的进口设备和耗材,导致国产生物类似药很难有成本优势,甚至远高于国外原研药的生产成本。由于过去药品市场终端价格高,利润空间大,因此这种模式在过去容易获得成功。 但“4+7”带量采购新政下允许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一起同台竞标,低价中标,药企能否在竞标中取得优势完全取决于其产品定价。药品生产的成本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的效率及关键耗材和设备的采购成本,因此中国生物药企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一方面取决于中国药企能否采用创新性生产工艺如连续生产工艺,使得生产成本可以比原研药更低;另一方面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链是否完善也会影响中国仿制药的生产成本及其竞争力,如果国内药企还是像以往一样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昂贵设备和耗材,那中国仿制药就很难有成本优势,因为大多数国外垄断耗材在中国卖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因此关系到生物制药主要生产成本的上游的培养基、生物反应器,下游的层析介质、层析设备,膜材料及过滤系统等的国产化对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极其关键。关键耗材国产化替代,采用创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国内生物仿制药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的根本。生物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关系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制药行业有着非常严谨和苛刻的管制。生物制药工艺也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要满足GMP的操作规范。生物制药可以分为上游细胞培养和下游分离纯化。制药工艺效率决定了生物药的成本,而在带量采购新形势下生物仿制药的市场竞争力又取决于生产成本。中国生物仿制药能否占有市场份额关键在于药企是否有创新性生产工艺技术,并能实现关键耗材和设备国产化替代。生物制药基本的工艺流程(1)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发展状况:生物制药行业一直致力于改进生物工艺(Bioprocessing)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过去十多年来,基因工程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细胞培养的表达量从原来的不到0.5 g/L 到现在普遍达到5g/L,有的甚至超过10g/L。这些进步是由细胞系表达载体的开发,克隆筛选以及细胞培养基的变化所获得的。由于发酵产率的大幅度提升,使得上游细胞培养成本大幅度降低。浙江大学林东强教授课题组采用生物过程模拟软件分析单抗生产的经济热点[1]。结果表明当表达量从0.5g/L 上升到5g/L时,单抗生产成本下降显著,随后变化趋于平稳,主要生产成本转移到下游分离纯化。与上游十多倍生产效率提升相比,下游分离纯化技术进步明显滞后,导致下游工序成为生产瓶颈,据调查研究,74.3% 的受访者认为下游技术问题是产能瓶颈的主要原因(来源:前瞻经济学人)。下游工艺在整个生物制药生产中占据主要生产成本,也被认为是最需要改进的技术领域。下游工艺的优越性和创新性决定了药企生产效率和主要成本的关键所在,也成为生物仿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游分离纯化核心的工艺流程下游纯化工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色谱和层析技术是下游分离纯化的最主要方式(注:色谱和层析都从Chromatography翻译过来,小分子分离领域习惯叫色谱,大分子分离领域叫层析),而影响层析效率最重要的是层析介质及其工艺。因此下游技术进步关键在于发展创新性高效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及开发先进的色谱层析生产工艺技术,如连续层析生产工艺技术。(2)连续生产工艺成为生物制药降低成本的突破口制药行业是监管和法规要求极高的行业,制药行业历来也是非常保守的行业,对新的技术和工艺接受比较慢,而且生产工艺一旦申报定型,即使后来开发的新工艺有明显的优势,厂家也不愿采用新工艺替代老工艺,一方面因为新工艺的验证成本高,风险大,另一方面新工艺往往需要重新投入新的设备。化学仿制药或生物类似药都是等原研药专利过期后才能做,因此原研药工艺比仿制药工艺要提早十多年完成,这十多年间技术和工艺的进步让仿制药企业有机会选择更好的工艺技术,性价比更高的设备和耗材,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生产仿制药。比如说传统的生物药生产模式都是采用批次工艺,而新发展的连续生产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用于抗体分离纯化的传统层析介质都是多分散软胶层析介质,由于多分散软胶粒径分布宽,机械强度差,因此柱效差,流速慢,柱床高度受限制(一般只能装到20 cm高度)。现在可以选择新一代单分散聚合物材质的层析介质,这种新的层析介质具有粒径均一性好、机械强度高、耐压性强,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柱效,提高层析流动相流速及装柱高度,分离纯化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上游技术进步更加显著,发酵产率提高十几倍。 这些技术的进步让生物类似药有机会实现后发优势,生产出更便宜的药品。中国生物制药刚刚起步,主要产品是生物仿制药,中国药企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及效率上都与美国生物药巨头有较大差距,如果中国生物仿制药的生产工艺还是按美国原研药的批次生产模式,而且使用的关键耗材如培养基和层析介质都依赖进口,中国生物仿制药的生产成本就没有优势,在带量采购的竞标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中国生物仿制药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比原研药厂拥有更好的生产工艺、更高的生产效率及更低的生产成本。连续生产技术刚刚起步,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中国仿制药企业可以抓住机遇优先发展和使用连续生产工艺,将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提高中国生物类似药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连续生产工艺技术的使用是中国生物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突破口。(3)连续生产的优越性传统生物药生产采用的是批次生产流程,需要经历一系列间隔的生产步骤。整个流程中的每个间隔环节都会带来生产效率的降低和延迟,并增加产品缺陷和操作失误的概率。连续生产制药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虽然还面临着许多监管的问题和技术的挑战,但连续生产的优越性却显而易见,也是生物制药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连续生产能够通过不间断的流程以更快、更稳定、更经济、更安全地生产。 由于连续生产工艺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因此可减少人工成本。第二,连续生产还可以做到实时质量监控,随时撇下不达标的中间产品,从而让产品更可靠并减少浪费。第三,连续生产可以实现设备小型化,高效利用厂房空间,大幅度缩小厂房的使用面积,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第四, 连续生产还可以提高介质利用度,降低流动相及介质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五, 连续生产规模易于调节,可大可小,方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种操作灵活性同时减轻一些审批后的监管任务,也使得工艺更容易放大,减少传统工艺放大所面临的诸多验证和重复的问题。连续灌流培养技术是实现上游连续细胞培养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这种方法是通过接种后新鲜培养基的持续加入,含有产品的培养基持续收获,细胞截留装置将细胞保留在反应器中。相对于批次培养,连续灌流培养从根本上解决营养物耗竭和代谢副产物积累之间的矛盾,极大地提高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密度、延长培养周期,提高目的产品产量。凝血因子VIII是第一个获得批准的采用灌注流工艺生产的生物药物, 细胞密度和凝血因子VIII产能与批次培养相比可提高30倍,大大降低了对工厂规模的要求。连续生产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将有望使抗体生产成本从现在的120-200美元/g, 降低到15美元/g以下。这也是为什么一向保守的美国FDA这几年却极力倡导和鼓励生物制药行业使用创新的连续生产工艺技术。 FDA甚至在2018年向三个连续制造项目提供近六百万美元资金支持,旨在帮助实施连续生产的创新技术在生物制药的应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FDA于2019年2月26日颁布了涉及连续生产的关键指南草案《Quality Considerations for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积极推动连续生产新技术的应用。FDA还首次批准了连续生产工艺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Prezista的生产。连续生产要在生物制药上使用,需要解决上游连续细胞培养技术和下游分离纯化技术,其中最具挑战的是下游分离纯化。(4)连续生产的挑战连续生产这一技术早就成功用于食品和化药生产上,如葡萄糖和果糖的分离及手性药物的分离就是用SMB连续生产技术。由于生物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加了生物药连续生产工艺的挑战和困难。生物药的生产流程长,步骤多,工艺复杂,实现连续生产的难度大,尤其是下游分离纯化。以典型的单抗生物药生产为例,其下游的分离纯化就至少需要三个独立的完全不同的层析过程:包括第一步用Protein A 亲和介质捕获抗体; 第二步用阳离子层析作为中间纯化去除抗体多聚体、HCP、DNA等,第三步用阴离子层析介质精细分离残留的DNA,、HCP、Protein A、内毒素等杂质以达到精纯目的。中间还有膜过滤浓缩,pH调节,病毒灭活和去除,缓冲液置换, 溶液配方等系列步骤。而且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质量管控要求,即便是批次生产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连续生产需要把所有步骤有机连接起来,使得生产工艺可以高度集成,高度自动化,而且要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其难度可想而知。传统间歇式层析(左)        新型连续层析工艺(右)首先,对于批次生产工艺,中间质量检测可以通过取样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如HPLC、MS等都可以满足要求,而连续生产需要在线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满足要求。第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层析介质如Protein A 介质会受残留杂蛋白的污染,配基还可能受到酶或化学试剂影响而脱落使得介质性能逐渐下降,因此如何保证连续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是挑战。第三,由于连续生产是长期不间断生产过程,因此对设备质量和稳定性要求也更高。第四,连续生产对层析介质机械强度,粒径均匀性,载量等性能的要求也更高。(5)创新单分散层析介质有助于连续层析的实施连续层析系统不仅对设备、软件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介质的要求跟传统批处理模式也不一样。首先,连续层析由多根串联的层析柱组成。为了保障产品连续生产的质量,对每根柱子的一致性要求高。因此介质填料均匀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介质越均匀,越容易装柱子,柱效也越高,柱与柱之间的一致性也越好。传统多分散介质由于颗粒有大有小,在装柱过程中大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不同,使得柱与柱之间差异较大;而且小颗粒容易堵塞筛板,影响流速,大颗粒又会降低柱效,也容易使样品流穿,从而影响分离效率。因此高度粒径均一的单分散层析介质可以克服传统多分散介质在连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单分散介质由于粒径分布均匀可以确保柱与柱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第二,在连续层析过程中,使用的是串联的小柱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线性流速要快,这就对层析介质机械强度要求要高,以满足高流速下产生的高压力。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介质是软胶,耐压性差,只能低流速操作。聚合物层析介质由于是高度交联的介质,因此机械强度高,可满足高流速的需求。第三,层析介质的载量与纯化效率也有直接的关系,载量越高,样品上样量可以越大。但层析介质的载量与样品柱的留时间有关系,线性流速越快,柱保留时间越短,则载量越低。软胶虽然在低流速下有较高载量,但在高流速下,载量迅速下降。单分散聚合物层析介质是大孔结构的微球,通透性好,蛋白在微球内的传递速度快,因此在高流速下能保持较高的载量。因此粒径均一(单分散),高机械强度,高流速下保持高载量的介质是连续层析生产的理想的介质。MabSelect SuRe 和UniMab动态载量与柱保留时间的关系, 在高柱留时间两者载量差不多,在低驻留时间,UniMab 载量比MabSelect SuRe 高很多浙江大学林东强教授课题组开展了连续层析的系列研究,发表了《双柱连续流层析亲和分离抗体的过程设计和应用》文章[2]。比较了传统单柱层析与连续层析的过程。结果表明连续层析与批次单柱层析相比,抗体的纯化生产效率提高46%以上,流动相使用量却可以降低45%。论文还详细地对比了目前市场上占据主流的Protein A 层析介质MabSelect SuRe 和新一代单分散聚合物为基球的Protein A 层析介质 UniMab分别在批次和连续层析分离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纳微生产的UniMab无论是在批次或是连续层析模式上,其生产效率、介质利用率及流动相减少方面比MabSelect SuRe 都有明显的优点。生物制药是投资大、技术门槛高的行业,中国生物制药起步晚,技术落后,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发达国家。比如说关系到生物制药主要成本的上游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下游层析介质、层析设备、膜材料和膜过滤系统等基本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这一局面得到极大改善。在上游细胞培养领域,由海归人才创办的奥浦迈和健顺生物公司都成功地开发出国产培养基,为中国培养基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做出重要贡献。在下游领域,同样海归团队创办的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效层析介质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从空白走向引领,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可以大规模生产用于抗体分离纯化的单分散聚合物层析介质包括Protein A亲和、离子交换、疏水等层析介质,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纳微世界领先的单分散层析介质精准制造技术不仅填补国内下游层析介质的空白,而且推动了世界层析介质技术的进步,将为整个世界生物制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做出贡献,并且有助于连续层析技术工艺的应用。在设备方面,利穗、赛谱、荣捷、汉邦等公司也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下游层析设备国产化。当然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很多关键材料, 如说膜过滤材料还处于空白。中国生物制药发展需要更多像纳微这种可以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后发优势依赖连续生产工艺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制药行业在过去的20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抗体类药物的销售额逐年攀升。目前,大部分抗体类产品是以批次的模式进行细胞培养和分离纯化。随着多个重磅原研生物药的专利到期,为了满足临床市场的需求和降低原研生物药的昂贵医疗费用,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生物类似药的开发领域,这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类似药的竞争,企业成本压力日益凸显,因此,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开发和采用创新的生产工艺并使用国产耗材。随着连续生产技术进一步成熟及国产培养基,层析介质等关键技术获得突破,生物制药批次生产向连续生产转移,关键耗材和设备进口替代,必将是中国生物制药发展的趋势。连续生产技术的成功使用还需要中国从事生物制药上下游耗材、设备生产厂家及制药公司的共同努力,协同发展,突破连续生产的一些瓶颈技术。连续化生产和关键耗材和设备国产化替代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物制药成本,必将惠及广大患者,也是中国生物制药发展实现后发优势的机遇。参考文献:[1]史策,虞骥,高栋,王海彬,姚善泾,林东强。单抗制备的过程模拟和经济分析。化工学报 2018,69(7)3198-32078[2]高宗晔,史策,姚善泾,林东强.双柱连续流层析亲和分离抗体的过程设计与应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33(1):117-127.致谢:感谢北大同班同学江庆红在信息收集,调研及文章的整理,修改和编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厂商

2019.05.06

【第一轮通知】关于举办第八期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实验培训班的通知

听说今年的分离纯化实验班6月即将开课了是啊,今年还增加了一个新的主题嗯嗯,授课形式丰富多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满干货。还有专家现场答疑解惑,帮助解决从实验室到中试放大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哇,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参加了对高水平分离纯化人才的需求迫切生物药结构的多样性和对高纯度要求,分离纯化环节一直是重中之重。采用液相色谱或层析技术从复杂组分中分离和纯化目标生物分子并实现经济高效的产出是一直是难点,分离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药物质量控制与提高方面,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其高效、快速及高分辨率的优势发挥关键作用。当前我国生物药层析制备与质量控制技术,无论从研发、工艺优化(DOE)、工艺放大到过程控制水平等方面,均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新药创制进展和国际竞争实力,急需培养一批真正高水准的分离纯化专业人才。基于纳微科技在纯化领域的师资优势和领先技术突破,无论在师资力量、理论深度和国际视野,或是在创新思维和操作实践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能更好地满足创新型人才培训的需求,切实帮助学员更好、更快地完成分离纯化科研和生产任务。我们在往期培训班教学实践基础上,计划举办“第八期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实验培训班”。本次升级培训课程包括:工业化HPLC色谱柱及装柱技术、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及其纯化小分子API应用实验技能、蛋白层析工艺优化及层析介质替换等。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日期:6月22日-23日培训地点: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纳微科技培训对象制药公司从事药物分离纯化或质检的一线技术人员、科研院所从事生物分子或中小分子分离纯化技术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及研究生。授课形式授课专家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讲师演示和上机操作相结合,为学员提供更多亲自动手的机会而提高工艺设计和操作能力,提高实际解决分离纯化问题的水平;专家现场答疑解惑,帮您解决从实验室到中试放大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以及药物分析检测过程中的难题,重点培养学员的实验技能和开发思路。培训内容及导师介绍备注:三个主题培训同期举办,学员可根据情况选择一个主题参加培训;如时间允许,可旁听其他培训课程与实验。〖培训主题一:工业化HPLC色谱柱及装柱技术培训班〗理论部分1. 工业化HPLC色谱柱分类与选择;2. 工业化HPLC色谱柱装柱技术(装柱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匀浆液的配制、装柱过程、装柱后的检测及注意事项等);3. 工艺放大中的问题探讨。实验部分1.使用硅胶填料装柱(100DAC)并进行数据分析及讨论;2.使用聚合物填料装柱(100DAC)并进行数据分析及讨论。总结讨论讨论与解答各种具体实际问题,包括:装柱技术,超载进样,分离过程,检测,馏分收集与后处理等。黄骏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80年代初赴美留学,是中国第一位在色谱领域拿到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在国内积极推广了非线性制备色谱技术,具有深厚的制备色谱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曾在国际知名色谱公司服务多年,为中国生物制药工业,如胰岛素和多肽的分离纯化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培训主题二: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及其纯化小分子API应用实验技能培训班〗理论部分1.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的应用重要性及关键理论;2.液相色谱工艺开发的关键因素;3.分析型液相色谱与制备型液相色谱的区别及制备型液相色谱常见现象与相关理论;4.深入剖析液相色谱设备和色谱柱的构成和构造;5.通过对液相色谱填料生产制备技术的讲解,了解如何通过填料物化性质选择填料;6.讲述液相色谱填料的使用方法,包括填料前处理,装柱,保存以及再生。实验部分1.制备液相色谱纯化工艺开发的一般过程分析,包括样品研究,分离模式选择,固定相筛选和流动相筛选;2. 过载条件下的实验优化和分离纯化过程操作,包括洗脱组分收集和分析;3.样品分析结果处理和数据处理,工艺放大计算以及基于小试工艺结果的成本核算;4.不同纯化工艺整体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摊,以及分摊成本对比,最终比较工艺优越性。自由讨论和答疑石凌超,近十年分离纯化领域工作经验,早期服务于原料药生产企业从事液相色谱纯化工艺的开发,后期服务于全球知名生产型液相色谱设备供应商,专攻液相色谱纯化工艺开发。2017年加入苏州纳微科技,负责小分子领域液相色谱填料技术支持,在许多原料药老生产工艺的升级优化以及多肽的分离纯化工艺改进上有独到的见解〖培训主题三:蛋白层析工艺优化及层析介质替换培训班〗理论部分1.高效率亲和及高分辨率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介绍及应用;2.亲和层析介质条件优化设计,离子及疏水层析介质在抗体类中度纯化条件筛选。实验部分1.二代UniMab高载量ProteinA 层析介质提高生产效率实验;2.挑战性单抗聚集体去除实验;3.Fc-融合蛋白纯化疏水层析条件筛选。总结讨论讨论与解答各种问题,包括:亲和层析介质pH、柱高、保留时间、盐浓度、洗杂体积等影响,离子及疏水优化中层析介质选择、pH、盐浓度、盐类型影响等。金百胜,曾经供职于TOKU-E,GE Lifescience,10年以上药物研发及生产经验。长期致力于下游纯化方向,曾在2010年负责多肽项目转让给欧洲某制药企业。任职通用电气期间,担任层析填料应用技术支持。帮客户成功解决过若干抗体,疫苗,重组蛋白,细胞治疗用病毒载体及胰岛素等多肽类的纯化问题。精通Akta设备以及DOE实验条件优化。实验条件纳微科技为学员提供最先进分离纯化及分析仪器,包括Waters HPLC 2台,Waters UPLC 1台,DAC 制备色谱系统2台,AKTA Avant、AKTA Pure、AKTA Prime Plus、AKTA Purifier 100及AKTA Purifier 10共十余台,岛津LC十余台,Agilent HPLC 6台,Agilent GC 1台,赛默飞HPLC 6台,赛谱SCG蛋白纯化系统5台等,还配套提供各种层析填料及介质,涵盖硅胶正相、反相、HILIC、手性填料,聚合物反相、离子交换, 亲和(Protein A、金属螯合、苯硼酸)介质以及各种纳微科技的色谱层析柱供学员学习使用。 收费标准单人报名:1900元/人团队报名:1500元/人,2人及以上享受此优惠费用包含:专家授课费、仪器费、培训资料、茶歇、午餐、晚宴等(交通与住宿自理)。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在线报名注册,会务组将在3个工作日内发送报名回执及缴费通知。

厂商

2019.04.29

纳微科技携手纳谱分析共同亮相第22届全国色谱会

导读“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顺利召开。2019年4月21日,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全国色谱工作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一次行业盛会,由张玉奎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张祥民教授和许国旺研究员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会议邀请多位院士和著名学者与会,并作会议报告,将集中交流和展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及其相关分离分析技术领域的研究、仪器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新成就。本次会议为期3天,吸引来自色谱分析领域的近千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就色谱相关的样品制备、高效分离、分析检测等话题展开热烈的学术交流。纳微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单分散多孔微球产品的供应商,携手专业制造液相色谱分析柱和固相萃取小柱的纳谱分析共同亮相此次会议,与参会观众分享了新产品,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成为了此次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纳微科技展位三天的展会期间,老客户的会晤,新客户的拜访,展台人潮涌动。展位现场,纳微携研发的产品:国际领先的UniSil®单分散硅胶微球等来到展会现场。与纳微科技联合参展的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主营产品包括用于小分子分析的ChromCoreTM系列HPLC色谱柱、用于蛋白分析的BioCoreTM系列生物分离柱、以及用于样品前处理的SelectCoreTM系列SPE固相萃取柱等。现场气氛热烈,预约样品、咨询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展会现场,热情的为客户答惑解疑同期,江必旺博士(纳微科技首席科学家)、刘晓东博士(纳谱分析首席科学家)、朱磊先生(纳微科技手性产品事业部应用总监)接受了媒体专访,就纳微科技与纳谱分析在分离与分析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突破等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在此次色谱会议上,让我们领略了三位创新型企业灵魂人物的抱负与情怀。采访现场江必旺博士(右二)、刘晓东博士(右一)朱磊总监(左二)、林海春总监(左一)展会期间,众多嘉宾莅临纳微展台,大家相互交流,分享经验,3天的展会短暂而匆忙,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期待,展望下一届色谱大会的到来!

厂商

2019.04.25

【展会速递】纳微科技亮相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

中国化学会第22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将于4月21日-23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是全国色谱工作者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一次行业盛会,由张玉奎院士担任大会主席,张祥民教授和许国旺研究员担任大会执行主席。会议邀请多位院士和著名学者与会,并作会议报告,将集中交流和展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及其相关分离分析技术领域的研究、仪器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新成就。作为色谱行业盛会,分享技术的同时也为广大色谱工作者及色谱领域厂商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纳微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单分散多孔微球产品的供应商,将携手专业制造液相色谱分析柱和固相萃取小柱的纳谱分析倾情赞助本次会议,热忱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研究学者及同行莅临纳微科技展位(35号)参观、交流和指导!

厂商

2019.04.19

开工十月,纳微科技常熟工厂——我们年底见

又是一年春来早!在这满眼春色的时节,我们来到纳微科技在常熟的生产基地,基地现场工人们正热火朝天赶着工期,据现场工地总指挥陈学坤副总表示:纳微科技常熟基地项目由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亿元,总占地面积40亩,建设约2万平方米研发和生产基地,实现年产超过一千吨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纳微米球材料能力。工程进度按预期进度如期进行,工厂预计2019年5月将全面竣工,2019年12月左右就可以正式投入生产。届时,纳微科技将同时拥有苏州和常熟两座生产基地,确保可以为全球工业客户和研发单位提供: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单分散纳微米球材料的需求。2018年的5月29日,纳微科技常熟工厂项目正式开工奠基。参加开工奠基的领导嘉宾和纳微公司领导合影从2019年5月29日开始,常熟工厂施工就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到2019年的3月份,经过近10个月的紧张忙碌。目前常熟工厂土建将近竣工。拍摄于2019年3月,目前项目将近土建竣工土建竣工后,将进入全面装修和仪器设备安装阶段,纳微常熟工厂的全面建设完成将指日可待。纳微常熟工厂项目建成后的效果图作为纳微的一员,我们非常激动,也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这个项目不仅仅是扩大了纳微的产能。它标志着中国高性能纳微米球材料将有自主供应能力,打破这些关键微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也标志着中国的微球技术和产品将从无到有,从落后走向引领。这一项目也必将会促进中国生物制药、平板显示、医疗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领域的产业发展。纳微常熟工厂,我们年底见!

厂商

2019.04.01

号外号外,纳微荣获苏州工业园区2018年度“科技创新进步奖”

2019年3月25日,苏州工业园区2019年科技工作推进大会顺利召开。此次大会总结了在过去的一年中工作,部署了下一阶段园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坚持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全方位聚力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发展,实现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良好开局。本次会议由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全体领导,各功能区、各部委办局、各公司、各派驻机构、各直属单位、各街道、各社工委主要负责人,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投资机构代表等出席。会议上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作重要讲话,他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区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锐气,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豪气,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朝气,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勇气,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向着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目标奋力迈进。会上,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表彰了苏州工业园区2018年度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必旺博士的带领下研发出的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填补了国内高性能硅胶色谱填料的空白,与国际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相比成本大幅降低。荣获了苏州工业园区2018年度“科技创新进步奖”。这是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对纳微科技坚持创新发展工作的肯定和褒奖,也是纳微科技坚持十余年“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理念的必然成果。纳微科技依靠全球领先的单分散微球制备技术,建设微球材料研发平台,开发纳微米球在化学免疫检测、光电领域、食品安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纳微在2019年将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方面得投入,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政策鼓励下,在园区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纳微科技在江博士的带领下,将继续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努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新业绩,携手共享新繁荣。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科技创新进步奖”

厂商

2019.03.27

新闻:Focus Reports采访江博士

2019年3月22日,国际制药界知名出版社Focus Reports采访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江必旺博士。江博士介绍了他于2005年从美国回国创业的心路历程、纳微科技目前在微球制造技术领域内的国内、国际地位以及公司未来规划。同时,江博士也坦诚了从一个科学家到一个企业家的身份转换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最难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详细报道将会发表在网站https://pharmaboardroom.com江博士与Focus Reports两位记者的合影

厂商

2019.03.26

纳微盘点|速览Protein A亲和层析的突破性创新(一)

导读近年来,抗体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已占据生物药品市场的40%以上,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单克隆抗体又是生物制药领域的热门品种,目前其销售额在生物药销售中占比已超过30%,可谓一枝独秀。另据Evaluate统计,到2020年过专利保护期的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74亿美金,极具市场吸引力,且其中不乏曾经贡献十几到几十亿美金年销售额的重磅药物,它们就更加成为众多生物制药公司竞相仿制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及细分品种发展概览Protein A亲和色谱法是抗体纯化的首选作为存在于动物血清和组织液中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疾病治疗药物、免疫亲和层析配基等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中,重组DNA技术及噬菌体展示技术共同作为筛选工具使设计和构建“人造”抗体成为可能,特别是与人源化或嵌合抗体更加具有理想的亲和力、特异性和低免疫原性,称之为基因工程抗体(GEAb)。在抗体制备过程中,为获得高纯度抗体(特别是应用于体内的治疗性抗体),开发简捷高效的抗体纯化方法属于关键环节,其中亲和色谱因其高度特异性及同时具有浓缩的效果成为过去近30年里抗体纯化捕获的金标准,据第一创业吕丽华分析师统计目前约70-80%的抗体均使用Protein A、Protein G亲和层析纯化。Protein A是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蛋白质,它含有5个可以和抗体IgG分子Fc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域,当其作为亲和配基被偶联到填料基质上后,可特异性地与样品中的抗体分子结合,使其他杂蛋白流穿,借助高效亲和层析仅需一步就可使目标抗体纯度超过95%,此外Protein A也可结合另一些免疫球蛋白,如可用于某些种属IgA、IgM的纯化。由于Protein A亲和层析基于天然存在的生物大分子之间特异性结合为分离机理,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Protein A亲和层析成为抗体等分离纯化中的绝佳选择,然而其成本也非常高昂。不同单抗表达量和生产规模的成本分析(10g/L表达量、15000升培养规模的成本分布)据报道,随着生物制药生产规模的扩大及蛋白表达量的增加,药企对下游纯化工艺的效能和成本要求也越来越高,经核算目前下游工艺COGs占整个单抗生产成本的比例已普遍超过60%,因此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已成为降低总COGs的核心环节。众所周知,目前生物药造价昂贵,这与下游分离纯化工艺成本占比高密不可分,因此为了研发生产让更多普通民众用得起的生物药,全面提高下游分离纯化介质性价比和分离生产效率、节约能耗和生产资料投入愈加成为业内普遍重点关注的紧要环节。纳微科技的单分散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由于其精准的颗粒均匀性而能带来改善的压力流速、分辨率和装柱可重复性等诸多优势,使其可以有效解决当今发酵表达量提高的问题,并使客户能够从相同的生产装置中提高生产率,最终理想地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目标。传统Protein A亲和介质的部分局限性在抗体纯化实际应用中,Protein A亲和色谱的优点包括选择性好、可浓缩抗体、可有效灭活病毒和适用于所有人源(非IgG3)抗体和Fc融合蛋白并减少缓冲液种类和用量等,但其局限性也较多较明显,如对于软胶基质偶联的Protein A亲和色谱层析介质而言,凝胶价格极其昂贵且使用寿命一般;大量脱落的配基会与抗体一起被洗脱影响抗体安全性;软胶基质机械强度低限制装柱高度和生产效率等。聚合物和碳水化合物基质的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形貌对比图(上半部为多分散碳水化合物软胶基质层析介质,下半部为单分散聚合物硬胶基质层析介质)纳微研发全球领先单分散Protein A亲和介质突破局限,引领抗体纯化新时代纳微不仅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能够大规模生产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的公司,而且还能够大规模生产多样化规格(包括多种粒径孔径等)单分散聚合物色谱填料,并且纳微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突破,借助单分散聚合物微球作为基质,开发了多种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层析介质,其中单分散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UniMab®和NanoMab两大系列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填料产品:它们能够很好地避免软胶基质亲和介质的不足之处,带来更佳的分析分离表现。UniMab®使用时反压低、化学稳定性好、耐碱性强;NanoMab是专为快速高效分析检测单克隆抗体及含有Fc片段的重组蛋白类大分子而设计。由于该产品具有高度粒径均一性,且孔穿透性好,机械强度高,因此具有动态载量高,流速快,洗脱集中,流动相消耗少等特点,同时辅以极具创新性的“等保留时间放大”理论,可在实际研发生产中大幅度提高抗体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毕竟对于昂贵的亲和层析介质只有采用基于领先性技术生产的单分散微球作为基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卓越的分析分离性能。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十几种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产品在售,但大多采用粒径不均一的多分散微球作为基质,纳微可通过专利技术研发生产粒径高度均匀的全新单分散亲和层析介质,众所周知,尽管填料静态载量与比表面积有关,不受粒径均匀性影响,但其动态载量不仅与微球比表面积有关,还与其颗粒大小和均匀性有关(颗粒越均匀,动态载量越大),因此纳微科技独有的新一代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能够实现即使在高流速下仍能保持较高动态吸附载量,能很好地满足从实验室制备到中试及工业化生产的各项需求。纳微的单分散Protein A亲和介质为抗体纯化带来更多更好体验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单分散UniMab®和多分散软胶基质介质洗脱示意图由于色谱层析填料的根本特质在于对物质的分离或分辨能力,一般用理论塔板数N(或理论塔板高度H)即柱效来评价,塔板理论和范德姆特方程阐述了色谱层析广谱规律。根据Van Demeter方程,减小涡流扩散、纵向扩散和传质阻力项,理论塔板高度H就越小,柱效则越高,对物质的分离纯化或分辨力越强。影响A、B和C项主要是填料粒径大小及其均一性。粒径越小,柱效越高,但反压也越大,对设备要求也越高;粒径分布越窄,不仅柱效越高,反压却越低。因此单分散(指形貌结构一致,粒径大小一致)的色谱填料一直是色谱层析领域科学家追求的目标。因此相对于传统多分散的Protein A亲和层析介质,纳微的单分散亲和层析介质除了在载量、压力流量和使用寿命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性能外,由于其能够使用更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清洗和再生,还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生物污染风险和实验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简单概括其能够给您带来以下诸多益处:柱效高,分离度好装柱容易,柱床稳定高流速,低反压洗脱集中,流动相用量少在高流速下动态载量高……作为系列文章之一,本文为大家简介了纳微科技突破单分散微球精准制造的技术瓶颈,将多种规格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推广到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中,独创性地为广大生物医药客户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UniMab®亲和层析填料的各项技术参数,敬请期待!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或或技术感兴趣,欢迎及时联系我们获取更多专业性技术资料和信息,纳微随时恭候您的咨询指导!纳微Protein A亲和色谱填料基本属性一览表纳微提供高性价比抗体纯化全套解决方案(欢迎直接联系我们咨询详情)

厂商

2019.03.04

生物制药行业—印度的“世外桃源”

导读印度,与中国同属亚洲文明古国,渊源颇深。这个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国度,在国人眼里总是充满神秘的异域风情。中国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更是把印度描述为“药神圣地”!众所周知,制药行业不仅技术壁垒高,投资大,而且对环境清洁、设备的先进性、生产工人的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很难想象在印度这样一个现代文明与贫穷落后交织、大量的贫民窟与少数亿万豪宅并立的社会,城市大环境普遍是尘土飞杨,垃圾乱丢,交通混乱,大多数人安于现状,懒散、不修边幅,却孕育出如此高端发达的制药产业,成为众药神争相“取药”的圣地。近日,因要在印度注册公司之故,我在时隔5年之后又一次来到印度,整整一周时间,走访了Deli, Bangalore, Mumba, Pune, Aurangabad等五大城市,与嫁到印度的中国女同胞、与陪同走访的印度朋友深度交流,拜访了印度中产阶级居住的花园式别墅区,也走进了印度下层百姓的贫民窟。一路走来,看到的山河水域,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体会到印度制药产业的发展,感触颇深,在返程飞机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一家之言,难免偏颇)。雾霾与尘土飞扬并存雾霾不仅中国专有,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雾霾严重程度完全不亚于北京,一下飞机就可以呼吸到熟悉而浓厚的雾霾味道,坐上出租车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笼罩在灰蒙蒙之中。令人瞠目的是,新德里居民除了要“享受”醇厚的雾霾外,还要接受路边扬起尖土的洗礼。印度公共设施基础差,街道除了中间铺上水泥路面外,两边走路的道经常都是裸露的泥土地面,人车一过,或风一吹就会尘土飞杨。这种灰尘颗粒远远大于雾霾颗粒,因此尘土扬起来后很快就会沉下去而消失,而雾霾因颗粒很小很难下沉。我们都知道,去除雾霾主要是“人努力、天帮忙”,除了减少排放,更多的是靠刮风这种自然界的力量。相对而言,除尘则比较容易,属于环境卫生范畴,只要减少裸露地面,铺好水泥或种好草地、搞好城市卫生就可以解决了。如果说雾霾的形成是因为城市过度工业化产生过度排放所致;扬尘则是因为经济落后、社会管理水平低造成的。按理说,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往往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雾霾才重,而同时因为经济发展好,基础设施和卫生管理也应该比较好,尘土就应该相应较少,同理,边远贫穷地区,因为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卫生差,尘土多,但空气清新,雾霾少。然而,我看到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却是雾霾和尘土同时存在,正如同印度有大量的贫民窟与亿万豪宅同时在一个城市一样并肩而立。这也是印度的奇特之处。惊心动魄的交通乱象在印度最让我胆战心惊的就是坐车。美国交通基本上是依靠自觉及警察潜伏在路旁监管,美国警察会经常出其不意冒出来给违规的司机罚单;中国交通基本上是依靠无处不在的摄像头,随处的“天眼”。而印度的交通,可谓无序无监管,印度的交通也充分体现了”民主”,任何车辆都可上路,包括汽车、摩托车、马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任意穿梭。很多人在美国住的时间长了,刚回到中国是不敢开车的,时间长了才慢慢适应。有一次一位英国教授到北大深圳研究生院访问,我们开车带他出去,我请他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上,没想到他拒绝了,说中国汽车乱转乱插道太可怕,不敢坐前排而非要坐后排。当时还成为笑谈。然而,中国的交通乱象与印度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我这次来到印度坐车的感受,可能就与那位英国教授在中国坐车感受是一样的。印度开车跟骑自行车一样,完全无视车道,有孔必入。奇怪的印度交通这么乱,可在印度一个星期,我见到的交通事故却很少,很多次都感觉差一点就要撞上,结果还是安然无恙。我想,也许是在印度呆的时间不够长,不足以形成代表性的印象,也许是印度人早已习惯于这种开车方式随时保持警觉,或者是印度人虽然不遵守交规,但因为宗教信仰,内心还是比较平和,没有中国人的急躁,在关键时可以刹得住。平和与宿命的民族特点印度人的特点是平和、欢乐、相信宿命,全民有一半的人都在吃素。其实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社会各阶层能够和谐相处,但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奋斗精神的匮乏。印度特有的世袭等级制度、相信轮回转世,让印度人乐天知命,不同宗教、不同种族、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可以和平相处。在Mumbai,既可以看到大片的贫民窟,也可以看到亿万的豪宅,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引起穷人对富人的仇恨。在现代社会还可看到穷人两代人为同一家富人做工。但是过于相信宿命,也带来整体社会缺乏奋斗动力和发展能量,很多印度人安于现状,工作懒散,不守时间,说得多做得少。从这一点来讲,中国人往往比较自律,勤快,吃苦,要脸面,只要有好的制度,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当时经济状况不比印度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因为中国缺乏宗教信仰约束力,遇到不好的环境时也容易造成巨大伤害,过去的历史仍记忆犹新。另外中国人普遍对成功的欲望过于强烈,很容易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如果印度和中国在这方面适度中和一下,可能对两个国家都会更好。 社会阶层固化提到阶级或阶层,中国人往往会抱怨目前中国阶层越来越固化,“寒门难出贵子”。而如果与印度相比,中国底层百姓发展的机会好得太多。中国人不相信宿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特有的科举以及现在的高考制度,都为底层贫民百姓提供了向上发展通道及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印度阶层的固化是真正难以撼动的。贫民百姓相信宿命,因而没有改变命运的动力,且很多底层百姓没有机会和能力接受现代教育,能够从事的工作也往往是低工资的体力活,所以一般来讲,这些人很难有机会走出原来的阶层。这也是印度阶层固化很大的原因之一。 制药公司——印度的“世外桃源”印度城市脏乱差是有名的,即使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无论走到哪里,基本上都是尘土飞杨,垃圾乱丢,很多印度人看去也是很懒散,不修边幅的感觉。制药事关到百姓生命安全,是一个非常严谨和规范的产业,生物制药不仅技术含量高,投资大,对人才要求也高,对环境整洁有苛刻的要求,与印度懒散和脏乱差的大环境非常不匹配。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度,其制药产业之发达超乎国人的想象。几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药神”或付不起高昂药费的百姓都想尽一切办法到印度买药。历史上,印度是佛教徒的圣地;现如今,印度成为众“药神”的圣地!从上海飞到新德里,一下飞机就遇到一位中国同胞由于不懂英语不知道怎么打出租车到医院求我们帮忙, 他夫妻俩飞到印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买药。另外也有不少在印度工作或出差的国人经常会受托从印度带药。这次印度之行让我有机会拜访了五六家印度比较大的制药公司。 感觉印度制药公司简直就是印度的“世外桃源”。印度药厂外围街道可能到处是垃圾和尘土飞杨的状况,可走进每家制药公司,就像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花园,与药厂外围形成巨大的反差。印度制药公司不仅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而且产区管理和设备的先进性也丝毫不比发达国家差。首先所有药厂进出人员有非常严格的管理登记制度,要有明确的拜访目的和联系人。客人要进药厂还要有药厂工作人员到门口接。有的药厂人行道和车道还有严格的规范。很多厂区也禁止客人带手机拍照,随身携带电脑也要登记等等规范的管理。其次印度制药公司有先进的研发和生产设备,其制药用设备基本都是从欧美日进口的。 印度制药产业链其实是断层的,医药研发和生产设备及其关键耗材基本没有自己生产的。而中国国产的设备和耗材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别,但产业链还是较完善的。在非关键步骤,中国药厂还是有一部分仪器和耗材是国产的。因此,印度在如此缺乏完善产业链的短板基础上,可以把药做得如此之,也是印度让人深感神奇之处。印度制药行业崛起的思考首先,印度政府不认可药品专利保护权,制药公司不必承担昂贵的研发和专利费用。一般来讲,由于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技术门槛高,一款新药研发上市,往往要耗费高达上百亿美金、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专利药刚上市时就会定价很高,远远高于生产价格。而在印度,只要发达国家研制出来的新药,制药公司就可直接生产,投资成本大幅度降低,仿制药价格定的很低,如辉瑞生产的一种乳腺癌抗癌药物,价格定在每瓶1万元人民币,而印度生产的同样药物只须1500元人民币,只有原创药的15%!在中国,政府是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因此专利没过期的药未经授权在中国都不能生产,只能以昂贵的价格购买原创药,或者通过“药神”从印度非法购买,为印度制药公司发展做贡献。其次,印度有一大批在发达国家学习制药或学医的人才回归本土,帮助印度建立起能满足美国FDA要求的生产管理体系,且提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宝贵的经验。比如,我这次拜访的Wockhardt 公司的Dr. Sahib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Dr. Sahib被誉为印度胰岛素之父 (有些印度人甚至把他誉为亚洲胰岛素之父,这种说法无从考证),早年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后回到印度,为印度胰岛素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Sahib博士现已80多岁,却还在负责公司研发,且思维异常灵敏,对新技术非常感兴趣,在听我的报告时,居然坐了一个多小时,中间还提了很多尖锐问题,比很多年青人的思想都敏捷。听完报告后,还主动要帮我牵线搭桥,找一个印度大学实验室与纳微合作开发填料应用,直接为印度制药公司提供服务。正是有像Dr. Sahib这样一批一生致力于印度制药事业的本土人才,才使得印度制药能够获得今天非凡的成就。第三,据了解,印度制药企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是印度所有产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如果说印度底层百姓的收入只有中国同类人员收入的三分之一,印度药企的人员收入比中国同等人员的工资要高!高收入确保药企能够吸引和聚集印度最优秀的人才,如此形成良性循环,造就了印度堪称“世外桃源”的制药产业。  第四,印度药企对新产品新技术更敏感,更容易接受。这次印度之行,在造访制药公司的同时,我还做了几场学术报告。近年来纳微公司打破欧美日垄断,成功生产出用于制药分离纯化和药品质量检测的色谱填料和色谱柱。对于印度来说,纳微是新公司且来自中国,没有名气,没有在印度的销售业绩。但在得知纳微独特的色谱填料精准制备技术和产品后,印度药企表现出非常的热情和接纳,对我们的欢迎程度一点不亚于对从欧美日来的老牌公司。本来印度药企禁止在厂房拍照,听完报告后破例与我们合影留念。短暂的印度之行虽然结束,在我而言,还沉浸在深深的思考和两国的对比当中。虽然看似印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个大环境难以满足制药行业的高标准、严要求,但事实上,制药业已经在印度形成一方“世外桃源”!不得不承认,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是对药物专利的宽松政策,制药企业不受药物知识产权限制,可以仿制任何新药,与其它遵守国际专利产权的国家相比占有先机优势;二是对人才的激励政策,在欧美留学的从事医学和生物制药人才大量回归,占据人才优势;三是对制药行业的薪酬政策,制药行业高收入确保本土优秀人才加盟药企,凸显行业可持续发展优势。纳微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已拥有独特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精准制造技术,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大规模生产单分散聚合物层析介质和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的厂家。纳微已经为国内外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提高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先进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和高效的技术服务方案。印度之行,打开了纳微新时代“送经之路”,希望纳微的产品有机会为印度的制药行业更好发展增添一抹靓丽,服务印度药厂生产出更好更便宜的药品,当然更希望能够助推中国制药行业同样展现出“世外桃源”的神韵,让百姓吃得起药、治得起病,共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厂商

2019.02.19

【招聘】寻找发光的你

热招职位Tips: 苏州工作地点: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常熟工作地点:常熟市常熟福山新材料产业园海旺路北吉虞路东实验操作员-苏州任职要求:1.大专以上学历2.有有机合成相关专业基础;3.有有机合成经验者优先;岗位职责:1.协助完成各种中间体合成;2.按照规定完成合成相关实验操作。生产技术员-苏州任职要求:1.年龄18-40岁,化工类中专以上学历;2.拥有1年以上工作经历,生产过程中接触有机试剂、强酸强碱、高温高压,懂得一定化工原理,有化工行业工作经历者优先;3.有化学合成反应釜、清洗机、干燥器等设备操作经验者优先;4.工作热情高,能吃苦耐劳,并服从工作安排;5.接受加班及轮班;岗位职责:1.主要负责合成、清洗、干燥等生产环节工作;2.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生产操作。研发助理工程师-苏州任职要求:1.专科及以上学历,生物、化学相关专业,有液相色谱分析纯化经验都优先;2.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PT)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勤于学习思考,做事认真细致,吃苦耐劳;4.熟悉了解分析及制备型HPLC\及其他实验室设备;岗位职责:1.完成项目负责人安排的任务,及时总结数据、图谱,撰写实验记录和工艺开发报告;2.完成实验室日常事务;3.液相色谱填料的技术应用。应用工程师-苏州任职要求:1.生物、化学、分析、药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拥有1年以上工作经历,熟悉实验室工作流程,有化学和生物制药企业实验室及生产相关经验者优先考虑;3.语言表达能力优秀,逻辑清楚,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4.对HPLC高压液相纯化分析岗位感兴趣,熟悉HPLC操作;岗位职责:1.化学药物、天然产物及生物分子等目标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工艺的全新开发及放大;2.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指令,完成产品的分析提纯等工作,按要求真实、清晰、完整地做好实验记录,及时汇报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在领导的指导下能解决多肽分离和小分子纯化方面遇到的问题。蛋白纯化组长-苏州任职要求:1.生物工程和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拥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有蛋白纯化放大生产的工艺经验;3.积极主动,学习能力强,踏实勤奋,执行力强;4.有带领团队优先;岗位职责:1.能带领团队完成蛋白纯化生产工作,熟悉生产流程;2.蛋白纯化中试放大研究工作及数据报告整理;3.参与放大纯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解决;4.制定纯化工艺各步层析批记录;5.负责实验室和中试车间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操作SOP撰写。实习生-苏州任职要求:1.专科及以上学历,生物、化学相关专业,有液相色谱分析纯化经验都优先;2.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Word、Excel、PPT)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勤于学习思考,做事认真细致,吃苦耐劳;岗位职责:1.完成项目负责人安排的任务,及时总结数据、图谱,撰写实验记录和工艺开发报告;2.完成实验室日常事务;3.液相色谱填料的技术应用。采购经理-常熟任职要求:1.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从事化工类设备采购工作经验5年及以上,有设计经验者优先;2.熟悉石油或化工行业主要动/静设备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主流供应商,并有收集供应商资料,并对其必要的诚信调查能力;3.为人正直、有很强工作责任心、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职业操守;4.有化工设备管理、安装、维护等相关专业者优先;岗位职责:1.负责厂区和新建项目的化工设备、生产设备的采购及其他工作安排;2.负责和协助工程部编写采购策略、采购计划、项目招投标方案、合同审定等;3.处理设备供应商的管理,加强和落实设备质量、维修维保和售后服务;4.服从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环保安全经理-常熟任职要求:1.大专及以上学历,8年以上消防安全、环保、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经验、5年以上化工工厂经验;2.具有化工生产以及工艺管理经验或持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者优先录用;岗位职责: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组织制定EHS管理制度并实施;2.组织对各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参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分析,监督现场整改工作;3.贯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国际标准,负责公司三体系文件运行,组织内审,迎接外审,督促不合格项的整改;4.执行企业环保工作的各项要求及目标,履行企业环保员工职责以及起草各项环保管理制度;5.监督、检查各车间排污口及治污设施的运行状况,检查记录,负责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和分析;6.负责安全、环保和消防主管部门的对接、外联工作;7.负责公司安评、环评和相关验收工作的办理;8.负责公司的消防防范工作,进行消防培训,提高员工消防意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9.完成公司领导布置的其它各项工作。 电工-常熟任职要求:1.中专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2.持有低压电工证、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3.有强烈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4.五年以上电气或仪表维修经验,有化工行业从业经验优先;岗位职责:1.配电室日常巡检、记录;2.厂内电气、仪表设备调试、维修、保养;3.外包工程质量监督;4.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公用工程主管-常熟任职要求:1.化学工程、制药工程、暖通工程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2.5年以上原料药或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有机合成等相关企业公用工程管理经验;3.熟悉空调系统、空压系统、冷冻系统、蒸汽系统、环保系统、循环水系统等维护及运行管理;4.熟悉管道施工工艺和项目管理流程,熟悉工程验收规范;5.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执行力、决策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岗位职责:1.负责公用工程图纸的审核和完善;2.协助招标采购工作,参加招标工程图纸答疑和讨论,提出采购计划;3.负责厂区外管网施工技术指导;4.负责公用工程设施的安装调试和运营管理。我们拥有如何应聘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在线应聘联系方式电话:0512-62956000-838/748 邮箱:hr@nanomicrotech.com网站:www.nanomicrotech.com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厂商

2018.12.18

【特别活动】纳微科技&纳谱分析首次联合举办分析色谱柱促销活动

活动背景色谱检测涉及化工、制药、食品和环境等众多领域,可当您走进实验室会发现90%的色谱仪器依赖于进口品牌;称为“色谱系统心脏”的色谱柱进口品牌的占有率同样高达90%,剩余的10%国产色谱柱中,拥有核心技术的色谱填料基球也几乎100%依赖进口。面对这种色谱检测领域“掐脖子”的现象,您是否和我们一样意识到,“中兴事件”一旦在色谱行业发生,我国的食品药品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质量安全保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微科技)和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谱分析)团队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努力着,经过十余年的研发创新,纳微科技突破了硅胶色谱填料粒径均匀性精准控制的世界难题,成功研制出属于我们的中国“色谱芯”,打破了国外对色谱填料的长期垄断,成为可大规模生产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的公司。电镜下呈现完美球形的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UniSil®与国际同行的对比图精准控制任意粒径和孔道结构纳谱分析采用纳微科技UniSil®和UniCore®单分散硅胶/聚合物微球,结合世界先进的微球表面处理及键合封端修饰技术,推出了全新的色谱分离产品。纳谱分析色谱柱产品包装与产品其中,ChromCoreTM系列色谱柱采用了创新的单分散硅胶基球技术,其粒径和孔道结构都受到精准控制,具有高柱效、高机械强度和高性能一致性的优势,同时先进成熟的表面键合和封端制造工艺以及严格的生产过程质控措施,确保ChromCoreTM系列产品具有色谱性能优异、选择性好、重现性佳和应用范围广的特性。ChromCoreTM色谱柱结合了高纯单分散多孔硅胶微球及先进的表面键合技术,极大地降低羟基活性,碱性化合物的峰型对称性极佳用100mM氢氧化钠溶液每隔一小时冲洗一次,以考察乙酰苯胺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柱效和峰对称性的变化情况;ChromCoreTM色谱柱的碱耐受性较国际知名品牌有较大优势UniChiral®手性色谱柱产品是以单分散 UniSil®大孔径球形硅胶为基质,表面修饰多糖衍生物,提供更高的纤维素或直链淀粉衍生物负载量,批次稳定性好,拆分性能较同类产品更优异,产品包括: OD、 OJ、 OZ、 AS、 AD 系列,适用于多数手性化合物的分离及分析,例如手性药物及化合物的 HPLC 分析、半制备和超临界流体色谱制备。与进口纤维素手性产品相比,基于单分散硅胶的UniChiral纤维素手性柱,选择性相似、峰型对称度较好与进口直链淀粉手性产品相比,基于单分散硅胶的UniChiral®直链淀粉手性柱,选择性相似、峰型对称度较好接下来重点来了——值此纳谱分析正式开业之际,为迎合广大客户朋友的期待与要求,纳微科技将携手纳谱分析举办为期两个月的“打造中国色谱芯 成就世界领先品牌--分析色谱柱促销活动”,详情如下:活动时间促销时间: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兑奖截止时间:2019年3月31日活动形式活动1:反相色谱柱八折优惠+兑换大礼 活动2 :手性色谱柱买一送一/买一送二+兑换大礼特别说明:先试用后购买,售后无忧;手性柱试用需填写《手性样品送样分析表》。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申请试用。 兑奖方式关注“纳微科技”/“纳谱分析”微信公众号,点击“活动中心”-“我要兑奖”,填写并提供相关内容,经后台审核后即可发放。扫一扫,关注我们注:1.活动最终解释权归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共同所有。2.本次活动暂不支持经销商参与。

厂商

2018.12.06

【热烈庆祝】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开业庆典圆满成功

     在苏州工业园园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帮扶下,在兄弟单位和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下,在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必旺董事长的全力支持下,经过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努力,终于在2018年11月28日 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迎来了自己的重大日子。开业庆典现场上午10点08分,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教育综合楼会议厅众多领导、嘉宾代表出席,共同庆祝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谱分析)开业典礼。出席庆典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肖诗滔副主任、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杨辉所长、 李清文副所长、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招商中心蒋智慧处长、苏州工业园区医药科技联盟(SIPPA)倪隽儿执行秘书长、北京大学分子工程苏南研究院邵宏伟副院长、北京大学城环学院李喜青院长助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梅良和主任,以及以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彤、盛世泰科生物医药创始人余强、北京阿斯雷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险峰、苏州开拓药业有限公司总裁童友之、苏州谱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彧为代表的众多客户、供应商及代理商。  园区科教创新区肖诗滔副主任代表园区领导致辞,肯定了纳谱分析的创立对园区创新发展产业的积极作用,鼓励其持续、稳健地发展。肖诗滔副主任致辞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杨辉所长代表纳米所对纳谱公司的入驻表示欢迎,通过科研单位与企业更为密切的合作交流共同创造产业升级,并预祝纳谱分析取得广阔的前景。杨辉所长致辞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必旺博士的致辞中深入浅出,将纳微科技精准制造的单分散微球幽默地比喻成 “面粉”,在纳谱分析这个顶尖厨师的技巧下,必将烹饪出美味可口的“面点”。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必旺博士致辞   苏州开拓药业有限公司总裁童友之代表北大校友和客户代表上台致辞,以开拓药业与纳谱分析的合作为例子,强调了好产品与好服务的重要性,希望纳谱分析坚持给予客户良好的服务体验,把更多更好的产品推向市场,并预祝纳谱分析更创辉煌。苏州开拓药业有限公司总裁童友之致辞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东博士和总经理姚立新先生分别上台发表讲话,对到场领导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当前色谱产品市场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客观市场行情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公司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技术优势、当前进展情况、未来规划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介绍。   纳谱分析将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液相色谱耗材产品,服务于化工、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和环保等行业领域,为广大色谱工作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支持。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东博士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立新   最后在纳谱分析公司正门举行了揭牌仪式。随后领导和来宾参观了纳谱公司,在实验室安防、团队建设和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交流和沟通。揭牌仪式现场参会领导、嘉宾参观纳谱公司   纳谱分析将坚持以创新、质量和服务达到更好分离为公司使命, 旨在成为最可信赖的色谱分离合作伙伴和创新引导者。未来,我们砥砺前行!参会嘉宾代表合影

厂商

2018.11.30

号外、号外,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成立!

依托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世界独树一帜的单分散硅胶填料制备技术和数位从事色谱耗材有20+年丰富经验的海内外业界专家加盟,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简称:纳谱分析)于2018年11月28号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挂牌开业。纳谱分析是一家专门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液相色谱耗材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中外合资企业,服务对象主要涉及化工、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和环保等行业领域。纳谱分析团队拥有世界一流的液相色谱耗材和材料专家,我们的团队里还有一批高度认同我们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精力充沛并视野开阔的青年才俊。纳谱分析的产品是在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领先的UniSil®单分散硅胶微球和UniCore®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球表面处理和键合封端修饰技术而推出的新一代色谱分离材料产品,性能优异,稳定性好,将陆续推出多种系列产品线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客户需要。纳谱分析的产品将涵盖用于小分子分析的ChromCoreTM系列HPLC色谱柱、用于蛋白分析的BioCoreTM系列生物分离柱、用于对映体拆分的UniChiral®系列手性色谱柱、以及用于样品前处理的SelectCoreTM系列SPE固相萃取柱等。另外,我们还期待能与客户合作一起探寻各种不同的有挑战性的色谱分离难题的特定解决方案。 纳谱分析竭诚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色谱产品和服务,为满足中国及世界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奉献纳谱分析的最优的产品和服务。纳谱分析的愿景:最可信赖的色谱分离合作伙伴和创新引导者纳谱分析的核心价值:创新,质量,协作纳谱分析的使命:以创新,质量和服务达到更好分离纳谱分析的目标:打造“中国色谱芯”,成就世界领先品牌纳谱分析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若水路398号)中科院纳米所D栋616

厂商

2018.11.27

会议|血液制品分离介质国产化与应用工艺开发研讨会

经过2018年1月12日血液制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支撑工作委员会讨论商榷,确定在2018年12月由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森辉微球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无锡加莱克色谱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血液制品分离介质国产化与应用工艺开发研讨会”。此次委员会议定于2018年12月11日在苏州市珀丽春申湖度假酒店举行。诚挚邀请各位委员、专家和领导,以及各血液制品企业参会、交流和研讨。现将会议通知发布如下:会议主要内容1、领导致欢迎辞2、专家邀请报告3、工作委员会对血液制品分离介质的要求4、血液制品分离介质与应用工艺研讨5、工作委员会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研讨时间及地点1、报到时间:2018年12月10日2、报到地点:珀丽春申湖度假酒店(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春秋楼28号)3、会议时间:2018年12月11日交通及有关经费 请参会代表于2018年11月30日前将会议回执反馈至会务组(wchen@senhuims.com)。会务组将安排各参会专家在苏州和无锡硕放机场接机/站和送机/站(飞机和高铁到上海虹桥的代表,请从虹桥转高铁到苏州北站)。会议期间统一安排食宿,其交通、住宿自理。会议日程部分内容转自 中科森辉

厂商

2018.11.22

纳微科技在昆明与您相约2018中国生物制品年会

2018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CBioPC)定于2018年11月14-16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届年会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苗和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健康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研讨和交流生物制药领域的新技术与新成果,积极推进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进步、质量提升、标准提高与安全应用。本届年会设置主会场及“新型生物技术药研发与评价”、“新型疫苗研发与评价”、“基因与细胞治疗研发与评价”、“生物制药投融资”、“生物制药工程与数字化信息化”等五个分会场。会议围绕生物制药行业热点,安排专家主题演讲、专家圆桌讨论、新技术新成果展示与创新技术论坛、"春城杯"优秀论文奖青年学者学术报告交流等内容。纳微科技(NanoMicro)作为全球新一代色谱层析填料技术的引领者,今年将携极具创新性的色谱分离层析介质亮相年会现场,届时希望能与各界朋友共话生物制品分离纯化的当下与未来。2018生物制品年会展位平面图2018生物制品年会会议厅平面图 (11.1)

厂商

2018.11.08

纳微科技携手纳谱分析亮相2018上海慕尼黑生化分析展

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召开。展会聚焦分析、诊断、生化技术和实验室技术,创新与深度齐飞,琳琅丰富的精彩活动让观众们目不暇接。纳微(NanoMicro)作为全球新一代色谱层析填料技术的引领者和领先品牌携手纳谱分析(Chrom)共同亮相了此次展会,纳微科技江必旺博士、纳谱分析刘晓东博士带领纳微公司市场部、销售部、国际业务部和应用部以及纳谱分析共10多位同仁来到展会现场,与参会观众及同行分享了纳谱的新产品、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成为此次慕尼黑生化分析展E3展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纳微科技、纳谱分析参展人员合影纳微、纳谱精装展台此次盛会,纳微的展位设在实验室仪器类主题展馆(E3.3628)。三天的展会期间,老客户的会晤,新客户的拜访,展台人潮涌动。展位现场,纳微携研发的产品:国际领先的UniSil®单分散硅胶微球和UniCore®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等来到展会现场。与纳微科技联合参展的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5月的中外合资企业。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用于小分子分析的ChromCoreTM系列HPLC色谱柱、用于蛋白分析的BioCoreTM系列生物分离柱、以及用于样品前处理的SelectCoreTM系列SPE固相萃取柱等。现场气氛热烈,预约样品、咨询洽谈的客户络绎不绝。纳微部分产品展示部分UniSil®单分散硅胶微球纳谱部分产品展示分析、制备柱产品展位现场,销售经理热情的为客户答惑解疑同期,江博士和刘博士还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生物器材网和生物探索的专访,江必旺博士和刘晓东博士身为这个行业的领袖,专注于纳微米球的技术研究,在同行业中家喻户晓。在此次上海慕尼黑生化分析展上,让我们领略了两位创新型企业灵魂人物的抱负与情怀。江博士(右)刘博士(左)接受生物器材网、仪器信息网、生物探索采访现场展会期间,众多嘉宾莅临纳微展台,大家相互交流,分享经验,3天的展会短暂而匆忙,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期待,展望下一届上海慕尼黑生化分析展的到来!

厂商

2018.11.07

纳微科技携手纳谱分析与您相约2018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8)将于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是亚洲较大的分析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性博览会,是业内领军企业全面展示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平台。纳微科技(NanoMicro)作为全球新一代色谱层析填料技术的引领者,连续4届受邀参加首屈一指的行业盛会。此次会议,纳微科技将携手纳谱分析(NanoChrom)联合参展。届时期待同广大客户共话分析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当下与未来。展位:E3展馆3628时间: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上海市浦东区龙阳路2345号(近地铁7号线花木路站)纳谱分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简称:纳谱)是一家研发、生产和销售液相色谱耗材产品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中美合资企业,服务对象主要涉及化工、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和环保等行业领域。纳谱的产品是在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领先的UniSil®单分散硅胶微球和UniCore®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球表面处理和键合封端修饰技术而推出的新一代色谱分离材料产品。纳谱的产品将涵盖用于小分子分析的ChromCoreTM系列HPLC色谱柱、用于蛋白分析的BioCoreTM系列生物分离柱、用于对映体拆分的UniChiral®系列手性色谱柱、以及用于样品前处理的SelectCoreTM系列SPE固相萃取柱等。       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本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我们不见不散!现场更有精美小礼品等您来拿!

厂商

2018.10.26

微球世界

微球世界什么是微球?微球是直径在纳米和微米尺度范围的球型粒子。球形物体是自然界存在最稳定的物质形态,它是三维几何空间理想的对称体,也是单位体积中所有立体形态中面积最小的。自然界大到星球如地球,小到篮球,乒乓球,玻璃珠等都是球体。 地球直径是1.28万千米,而篮球直径是0.25米,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横切面的六万分之一,如果拿纳米的微球与篮球相比,就相当于篮球与地球之比例。 如此之小的纳米微球材料却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微球的重要性前段时间科技日报总编刘亚东列出包括芯片,飞机发动机等在内的35项中国给人卡脖子的技术,其中微球材料也是其中之一。大多数人可能很容易理解芯片和飞机发动机的技术难度及其重要性,但很少人可以理解微球为什么也这么重要这么难做。我们所熟知的宏观球体如篮球,乒乓球,玻璃珠是如此之普通,而微球只不过是把这些球体做到足够“小”而已,为什么中国这么一个大的一个国家却做不了。其实很多技术的难度都是因为“小”造成的。芯片之所以难做就是因为里面的结构要精准控制到纳米尺寸。乒乓球可以很容易通过模具做出来,而要把乒乓球做到纳米和微米范围的尺度其实难度是很大的。在微观尺度下,大家习以为常的宏观工具和制作技术已完全不适用,需要全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宏观很容易的事情在微观变成高不可攀的技术难题。当然也正是因为小,让微球材料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说微球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一个乒乓球直径40毫米,重量2-3克。如果把乒乓球做到直径40纳米微球,由于1毫米是106纳米,因此一个普通乒乓球就可以做出1018个直径40纳米微球。其表面积有5000多平米,相当与5个足球场大小,同样重量的40纳米微球与40毫米乒乓球相比表面积增加了1012倍,因此纳米微球表面吸附能力也增加了1012倍。当尺寸变小,表面吸附能力大幅度增加还是一个物理量变的过程,而某些物质小到一定程度时,其性能还会出现质的变化。比如说量子点就是有一类物质当尺寸小到纳米尺度时,这些物质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由原本不发光的物质变成会发光的物质,而且发光的颜色或波长与尺寸还有关系。因此只要控制这些物质的尺寸就可以控制这类物质的发光波长。材质不变,只依靠尺寸的变化就可以改变其性能的巨大变化就是纳米技术领域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案例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普通塑料(聚苯乙烯)组成的微球,当其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时,且这些微球粒径分布足够均匀时,这些微球就容易堆积成有序结构的材料,使得本身无色的聚苯乙烯塑料微球变成五颜六色的材料。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其实早就存在,如五颜六色的蝴蝶翅膀就是由纳米粒子组成的有序结构。因此人类技术的进步往往是由于科学家对微观世界有更深人的理解和掌控。微球材料属于纳米技术领域,虽然不是目前科研院所的研究热点,但却是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医疗器械,国防军工等现代产业发展基础。可以这么说,没有微球材料技术就无法生产出用于治疗癌症的生物药,没有微球也无法生产手机电脑用液晶显示屏。纳米微球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极其优异的光、电、磁、力学、机械等性能而被广泛地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中, 也是当今和未来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微球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纳米微球的精确制备和应用是当今世界前沿、交叉的新兴学科,涵盖了材料、高分子、有机、分析、生物技术、医药工程、电子等众多领域。纳微米球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微球基质组成,粒径大小和分布,形态,表面功能基团等。随着21世纪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能源、环境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对纳米微球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包括对纳微米粒子大小的精确性、粒径分布的均一性、形态、孔道结构的精确调控,以及材料的组成、表面功能化的控制等等。粒径、形态、结构、材料组成可精确调控的高性能纳微米球材料是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能源、国防等产业的核心材料。掌握了这些核心材料往往也就控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因此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从战略的高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致力于高性能纳微米材料的研制,以求占有核心产业的控制权。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早,基础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我国在纳米技术领域发表的文章数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在纳米微球的应用和产业化研究却严重滞后,因此国内科研院所的研就成果往往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成功地产业化。目前几乎所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纳米微球材料都由国外垄断,如用于液晶显示的间隔微球,导电金球,光扩散微球基本由日本垄断,而用于生物制药的分离纯化介质微球,用于分析检测的色谱柱硅胶填料微球, 则由欧美垄断。 纳米微球的关键产业化技术如何精确控制和大规模化生产裸眼看不到的纳米微球并赋予这些材料的功能,以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是当今纳米材料科学家最重要的研究方向。纳米微球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研究方向如下:1) 纳米微球粒径大小径及粒径分布精确控制关键技术: 纳米微球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性能的微球,很多高端应用都对微球的粒径大小和均一性都有极高的要求,如液晶间隔物微球和导电金球都要求能精确控制粒径大小(平均粒径精度控制在50纳米以下),粒径分布满足变异系数小于3%,. 因此不同材料组成的纳米微球的精确粒径大小和分布本领域首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2) 纳米微球的孔径大小,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精确调控关键技术:在很多应用领域,不仅要严格控制微球材料、粒径大小、分布和机械强度,还要调控微球的比表面积、孔道结构等,如用于生物分离和分析的微球介质和色谱填料,微球粒径大小、均一性、纳米孔道结构都会影响生物分子分离和分析效果,因此如何调控微球孔道结构,比表面积也是关键技术之一。3) 纳米微米球表面改性和功能化技术: 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表面功能基团,如用于诊断的荧光和磁性微球一般都需要有表面活性基团,使得抗体及生物分子可以链接到微球表面.因此微球表面功能化或改性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是一重要技术问题. 4) 纳米微球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很多科研院所开发出的纳米微球合成方法都只能局限于实验室的制备,一旦放大生产就往往重复不出来,因此技术无法转化成产品。如何解决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化生产的工程转化也是关键问题之一。最后,微球应用开发牵涉到很多交叉领域的技术,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紧密合作才能开发不同领域应用的微球产品。 纳米微球的应用领域纳米微球的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渗透到所有的产业:无论是新医药,平板显示,食品安全检测,医疗诊断,还是水处理,节能环保,石油化工,国防安全等都离不开先进纳微米球材料。在制药领域: 纳米孔道结构的微球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1克微球材料的比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因此具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如果在微球表面键合特殊功能基团使它可以选择性吸附某些物质,这一特性使得纳米微球材料成为所有生物药和天然药分离纯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另外气相和液相色谱是当今医药分析检测最常用的方法,而色谱核心的材料就是微球材料。在药物制剂领域,微球也是理想的药物缓控释的载体,当有效组份负载在空心或多孔的纳米微球载体中可以使药物在人体里缓慢释放,以减小药物的毒负作用,增加药物的有效性。由磁性材料组成的多孔微球可作为靶向释药系统的载体,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药物载至预定区域,可使免疫磁性微球上的抗癌药物更易与癌细胞接触,提高了杀伤癌细胞的效果。在平板显示领域: 单分散、粒径高度均一的微球材料可以作为间隔物用于控制液晶盒厚,起到支撑上下基板的作用;导电微球均匀分布在热固化性树脂中形成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则是连接芯片和面板的关键材料;把光扩散微球涂到光学膜的表面或均匀地分散在基板中,可以将点光源变成面光源,则是背光源膜组的重要部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微球由于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表面基团使得微球具有选择性吸附功能,因此特殊功能化的多孔的微球可以把牛奶里的的三聚氰胺,蔬菜里农药残留,血液的有害物质象大海捞针一样把极其微量的有害物质捕获出来。使我们能精确检测到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另外微球还是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柱的心脏, 而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是当今检测和分析有害物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LED 照明领域:在LED芯片或封装材料里加入纳微米球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LED发光效率,并增加光的柔和性保护人的眼睛。在化妆品领域: 在化妆品里添加微球不仅可以增加手感和抗紫外功能,还可遮盖皮肤的缺陷,延长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增加皮肤的美感。在水处理领域:功能性的微球可以除去水里有机杂质和金属离子成分,可制备用在半导体工业,医药,核工业等的超纯水,也可用于净化日常饮用水。水为人类洗涤了污秽,微球却可以铲除水里的污秽,到达净化水的目的。在血液净化领域:微球可以替代肾脏用来去除血液有毒物质,治疗和延长病人寿命。微球是制造人工肾的关键材料。在计量领域:粒径高度均一的微球可以作为标准颗粒用于精确测量常规尺子无法计量的纳米尺寸的物质,标准颗粒作为计量工具也可用于矫正精密计量仪器。在医疗诊断领域:功能化微球如磁性微球,多色荧光编码微球可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分析,进行多样品或多标靶的高通量检测。由于微球的使用,使我们可以更快速,方便地进行疾病检测和诊断。在生物技术领域:微球由于具有极高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分散在培养液中,因此在动物细胞培养上,微球作为动物细胞载体能够提供大量的比表面积让细胞在其表面生产,微球作为动物细胞培养的载体,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而且控制简单,生产重复性好。 在酶催化领域:微球作为酶固定的载体可以保持酶的高度专一性和催化效率;提高酶的稳定性和寿命;减小酶对产品的污染;实现生产连续化和酶的循环使用。微球也可以用于催化剂的载体使得催化剂易于回收使用。在化工领域:微球已广泛地添加到油漆、涂料、造纸、塑料以改善产品的抗刮性,提高产品的耐磨性,及光学性能。总之纳米微球材料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所有的领域,纳米材料科学家不断地开发出新技术来赋予纳米微球新的光,电,磁,等各种功能, 使它为人类创造无限可能,以满足现代产业关键材料和技术的需求。 跨领域创新突破微球产业化技术壁垒纳微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跨领域的创新,攻克了多项微球制备技术的世界难题,开发出颠覆性微球精准制造技术。不仅填补国内空白,也为世界先进微球材料进步做出贡献。在多个微球应用领域做到世界第一。全球首个开发出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微球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并建成世界唯一一条年产20吨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微球生产线世界上提供最多品种规格的单分散聚合物色谱填料微球,无论是粒径,孔径,材质组成的选择范围都是世界之最。建成世界上首个年产百吨单分散聚合物色谱填料的生产线世界上首个提供单分散固相萃取填料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全球首个生产单分散聚丙烯酸酯微球为基质的离子交换,疏水和亲和层析介质用于生物制药分离纯化世界上唯一一家公司同时拥有单分散硅胶和聚合物色谱填料的公司,世界唯一一家具备同时生产聚合物和氧化硅Spacer微球的公司。 在生物制药领域:高效分离介质微球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核心材料,长期由美国GE公司垄断. 纳微开发出硅胶和聚合物两种性能互补的高效分离介质微球,并成功出口到欧、美、韩国等大型药企,改变了中国单向进口色谱填料的被动局面。 纳微科技不仅是全球极少数具备规模化生产单分散聚合物色谱填料的公司之一,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可规模化生产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的公司。公司生产的“均粒高效微球分离介质”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高效纳微生产的分离介质微球不仅打破了欧美对这一关键产品的长期垄断,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中国制药成本,提高了中国药品的质量和纯度,减小了中国药物的毒负作用。纳微的努力和成功不仅提高了中国新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和独立性,而且将惠及更广大的中国平民百姓。在新医药领域,纳微还将开发用于药物缓控释的纳微米球载体,使药物更有效,更安全,同时提高药物的口服性。在平板显示领域:纳微开发出LCD 间隔物微球、导电金球、光扩散微球等系列产品首次打破了日本积水对这些关键微球材料的长期垄断,并成功地应用于上百家国内外LCD 制造厂。LCD 间隔物微球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纳微是LCD关键材料成功产业化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平板显示及微电子行业的竞争力。在食品安全领域:固相萃取柱和色谱分析柱是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样品前处理及检测的关键耗材。纳微科技率先领导固相萃取技术变革,以世界领先的微球制备和表面功能化技术开发出一系列高效固相萃取填料(柱) 和色谱分析柱,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单分散性固相萃取填料的公司,也是全球唯一拥有大规模制备单分散硅球色谱填料的公司。纳微是中国唯一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规模化生产色谱填料的公司。纳微的产品已广泛用于环境污染,食品农药残留物,医药,化工,商检的样品分析和检测。在节能环保领域:纳微开发的微球产品已用于LED照明,可以把LED发光效率提高40%,用于LED分装可以增加光的柔和性,增加光的透光率。纳微是全球唯一一家可以同时提供有机硅,PMMA,聚苯乙烯(PS)或 PMMA/PS 共聚物高效光扩散微球,分别打破了日本信越,日本积水对有机硅和聚合物光扩散微球的垄断。纳微的微球产品已成功地应用于节能环保的调光玻璃,重金属的回收及污水的处理。在标准计量领域:纳微科技已开发出上千种NIST(美国国家标准局)可溯源精确尺度计量标准微粒。纳微科技将很快成为世界上能够提供最多规格且是中国唯一能出口标准颗粒物质的企业.纳微科技已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微纳米测量系统,这将对我国发展纳米材料科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命科学领域: 纳微已开发出粒径范围从纳米到微米级各种规格磁性球形颗粒(磁珠)。这些磁珠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如核酸, 抗体, 细胞的分离和检测。磁性纳米微球也被用作靶向释药载体,可大幅度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药物的毒负作用.在催化领域:纳微开发的纳米磁性微球可用于酶和催化剂载体, 由于纳米级磁性微球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超顺磁性能,在外界磁场作用下可以达到快速分离和回收催化剂目的,在无磁场条件下又可以达到快速分散的目的,使得催化剂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并提高目标产品的纯度。 在环保领域:纳微开发出高比表面积多孔碳化微球, 与市场上使用的活性碳吸附材料相比对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具有更高效吸附性能和更宽的使用条件,市场上的活性炭在潮湿空气中会很快失去吸附能力,而多孔碳化微球却能保持很好的吸附性能。纳微科技秉持“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理念,凭借持续不断的创新,成为全球纳米微球技术的领跑者, 并将微球的应用不断地拓展到其它领域如医疗诊断、日用化妆品、 LED 照明、水处理、药物缓控释、农药缓释、酶固定载体、电磁波屏蔽、航空航天等。 纳微科技的使命就是通过创新来赋予纳米微球新的光,电,磁,等各种功能, 使它为人类创造无限可能,并满足现代产业关键材料和技术的需求。纳微坚信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相信通过集合化学,材料,生物和电子等交叉技术于一体的跨领域的创新及广泛地合作,可以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先进微球材料以满足现代生物制药,信息产业,食品安全检测,医疗诊断,节能环保等领域日益发展的需求! 纳微系列高性能纳米微球产品不同粒径大小的单分散高分子微球定制的各种功能性微球

厂商

2018.10.10

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

胰岛素是胰腺中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双链形式(a链,b链)的多肽激素,由多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5000 da以上。不同物种胰岛素功能大体相同,而且结构类似,只是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略有差异。目前胰岛素纯化绝大多数采用进口介质,对生产成本有着很大的制约。纳微科技经过十年创新研究,推出基于ps-dvb、pmma和silica基质的不同类型的胰岛素纯化色谱填料,特别是选择了纳微科技自主专利技术生产的单分散多孔硅胶为基质,利用先进的表面键合和封端技术开发的uni®insulin c8 系列产品,具有机械强度高、分辨率好、收率高,并且具有超强的耐碱性(ph范围2~12),可替代进口c8填料用于胰岛素产品的精纯。下面就介绍由纳微科技最新开发的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纯化重组人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的效果吧。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                             ——重组人胰岛素纯化上图是纳微科技根据胰岛素结构特点,对硅胶的孔道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对键合方式做了特别处理,做出的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相比进口填料k公司c8,uni®insulinc8,收率得到较大提高,提升了胰岛素的制备效率。粗品和终产品分析谱图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                         ——德谷胰岛素纯化方案由上图可以看出,在12.5mg/g(7.5g/l)的载量下,采用k 公司c8 填料最终的收集纯度为99.01%,主要杂质为3个,其收率为67.0%。同样采用uni®insulin c8填料其收集纯度为99.07%,主要杂质为2个,其收率为70.8%。综合比较,采用uni®insulin c8填料稍优。 粒径分布与涡流扩散关系图uni®insulin c8 和k c8 10-100 碱洗对比纳微科技采用独特的硅胶表面有机处理技术所制备的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ph 2~12),通过有机薄层掩盖硅胶表面残余的金属杂质,减小色谱分离过程中的不良影响,大大提高了碱性条件下的使用寿命,降低胰岛素的纯化成本ph13.0碱冲洗次数对甲苯色谱峰影响对比试验碱洗条件: meoh / naoh (ph=13.0) = 40 / 60 冲洗体积: 60 cv柱效测试:  流动相:acn / h2o = 60 / 40柱温:35 ℃样品:甲苯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1. 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在不同的载量下,峰形及出峰时间都比较稳定,重现性较好;2.针对不同纯度和杂质的重组人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样品, 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与k公司填料整体无明显差异,两者都可以收集到满足要求的合格样品,并且在某些条件下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收率表现比k公司略优,提高了胰岛素纯化效率;3. uni®insulin胰岛素专用硅胶反相填料可以耐受较高ph的碱洗,并保持柱效和峰型正常,降低胰岛素纯化成本。胰岛素专用硅胶填料适用于以下胰岛素品种及其类似物重组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德谷胰岛素赖脯胰岛素

厂商

2018.09.28

江苏省政协阎立副主席一行莅临纳微科技调研

       8月24日下午,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阎立,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汤建鸣,刘陈,黄华业、段雄等多位领导莅临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科技创新工作。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陪同调研。,受公司董事长江必旺博士委托,纳微科技财务总监赵顺、市场总监林海春向各位领导汇报了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和经营发展状况。阎立副主席对纳微科技的发展一直十分关心,对公司历经十年创新创业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欣慰,同时也希望公司在产业布局上,加强横向联系,运用好国家有关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强做大。       纳微科技建成单分散聚合物色谱填料和世界首个单分散高纯硅胶色谱填料大规模生产线,建成江苏省纳微米球材料工程中心,高效生物医药分离纯化介质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得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和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拥有数百家生物制药和LCD企业用户,实现对发达国家市场的规模出口,终结了我国分离层析介质和色谱填料单向进口的被动局面,改善了我国在生命、信息、环境和材料领域的科研质量和产业生存环境。纳微财务总监赵总向阎立副主席介绍公司相关产品

厂商

2018.08.28

新闻|央视《经济半小时》高度评价纳微科技微球技术突破

     严格控制微球尺寸均匀,一直是卡脖子的问题。但今天苏州纳微的单分散、尺寸精确可控的纳米微球,应该是世界顶级水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刘虎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投入日益增加,我国的科研实力也得到了可喜的长足发展,但不可忽视的在诸多领域的关键核心材料方面我们的短板依然明显,不久前中兴事件的“缺芯之痛”已经给国人敲响了警钟。其实我们除了欠缺半导体芯片这一关键材料,对于在医药分析检测和分离纯化中至关重要的色谱“芯”——色谱填料我们也是鲜有涉足,但幸运的是这一局面因纳微科技的核心技术突破而被彻底改写。CCTV2《经济半小时》“关注医药创新”专栏对纳微科技的特别报道     纳米微球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基础材料,在液晶显示、生物医药、分子诊断、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核心角色,但由于微球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壁垒极高,不同领域对微球的性能要求苛刻且多样化,比如在液晶显示屏中,要求微球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粒径的均一性,这对“精准制造”的要求是极高的;在生物医药分离纯化领域则有更多的要求,需要控制均一性、控制孔道结构和微球表面的功能基团,才能做成成熟的产品。“如果没有多年的技术积累,是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的,纳微做了十几年,颠覆了传统的方法,才把这个材料开发出来,并卖到了全世界最顶级的色谱供应商和实验室。”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必旺博士说道。

厂商

2018.07.26

“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CPhI2018采访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博士

  在近期举办的“第十八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 2018)”上,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微科技”)携创新色谱填料产品和技术亮相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博士,请他介绍了纳微科技公司的发展情况以及他对纳微科技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纳微科技董事长江必旺博士  Instrument:纳微目前提供的有分离纯化工艺开发、杂质分离、高纯标准品、外包加工等服务,您认为在这些服务中如何取得客户的信任?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江必旺:高质量的客户服务。光是产品好,但是不会使用或使用不当,客户就体验不到我们的产品到底好在哪里。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做好客户服务,教给客户怎样才能把我们的产品优势给发挥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管是分离杂质,还是分离纯品,我们都有很强的技术应用团队。我们在客户服务方面投资非常大,单是实验室设备投入就多达6000多万元;我们的技术应用人员在人数上比销售人员还多。以上这些都显示了我们要做好客户服务的决心和实力。  针对医药领域,我们现在覆盖了全部环节,包括小分子化药、手性药物、胰岛素、多肽、抗生素、抗体,我们设计了针对不同细分的填料。  Instrument:从目前国内市场的状况来看,客户的需求有多大?市场体量有多大?纳微目前服务的客户有多少?大概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江必旺:全球市场约为20-30亿美元,国内市场尚不清楚。纳微科技目前专注做国内市场。我们希望未来能占到至少30%的份额。纳微科技现有客户已达几百家,主要来自医药领域。  Instrument:纳微在创新的道路上碰到了哪些问题?在克服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纳微有怎样的启示,对纳微现在的生产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其他服务业务有怎样的益处?  江必旺:我认为中国的创新大环境很浮躁,每个人都浮在表面上。即使有些人能够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是从整个产业链角度来看,作用不大。比如,我们把微球技术做得很好了,但是上游微球原材料国内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到我们,我认为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  因此,我们不仅要解决微球制造技术,还要解决原材料提纯、不锈钢质量等一系列上游问题,就是做全产业链的高端创新。我们已经建立了2个工厂,第一个工厂已经投入使用,第二个工厂正在建设。未来,我们一定会在微球领域做到世界第一,至少我们现在的技术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很少有在某个领域里做到世界第一的企业。  Instrument:纳微目前是否还有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请您谈一谈对纳微将来发展的展望。  江必旺:怎样把产品推出去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有了技术,有了产品,有了产能,下一步就是把产品推出去。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国产的东西是有偏见的,觉得国外的东西比国内好。事实上,我们把我们的产品、技术带到国外展示,国外同行根本不相信我们是自己做出来的。真正做一个创新型的公司,赢得同行或者世界的尊重,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无论公司做多大,挣钱多少,我希望纳微能够通过创新赢得人们的尊重。正如我们的口号所说,“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中国将来也必须这么走,以前是“拿来主义”,现在行不通了。我们是从最基础的做起,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做到多大我们都不用担心。

媒体关注

2018.07.10

国产仪器厂商谈微球:民族工业不能承受之轻

    这种球,直径是头发粗细的三十分之一。少了它,你正盯着的液晶屏幕将无法生产。   微球,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被国外企业垄断。仅微电子领域,中国每年就要进口价值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微球。    液晶屏的骨头,芯片的脚    “2017年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全球的33%,产业规模约千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这面板中的关键材料——间隔物微球,以及导电金球,全世界只有日本一两家公司可以提供。这些材料也像芯片一样,给人卡住了脖子。”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苏州纳微科技公司董事长江必旺博士说。    手机屏幕里,每平方毫米要用一百个微球。“间隔物微球撑起了两块玻璃面板,相当于骨架。在两块玻璃面板的缝隙里,再灌进液晶。”江必旺说。    “微球决定液晶屏的厚度和均匀性,因此所有球要大小一样。微球还得足够强韧、光滑,不含一点金属杂质。”江必旺说,否则会影响显示质量。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光扩散微球”,大量涂抹在光扩散膜,用于液晶背光模组。    微球另一个重要的用途,是芯片的引脚。电路常用焊锡连接,但现在的芯片太小,引脚小到看不清,导电金球就替代了焊锡。    几微米直径的微球,混在绝缘胶里,构成“各向异性导电膜”。这层膜贴在芯片和主板之间,需要接脚的地方给予压力,小小金球就会在两者之间导电,这是现在微电子业标准的办法。中国从日本进口导电胶膜每年要花费上百亿元人民币。    微球太小,筛分困难    江必旺说,无论是间隔物微球,还是导电金球,粒径要非常精确和均匀。    微球的材料是塑料或二氧化硅。制作微球,第一步,在反应液里,塑料或者硅烷变成液球,并且固化。“就好像油快速搅拌在水里,会分散成小球一样。”江必旺说。    这种方法做出的微球有大有小,需要精密筛分。“用一般的筛子是做不到的,因为微球每隔0.2微米是一个规格。2微米和2.2微米的两种球,要分开是极其困难的。世界上只有日本的公司可以筛分这种微球,周期长达6个月。”江必旺说。    筛分工艺是行业秘密,大概原理是利用大小球的浮力不同,下沉有快有慢,在液体中分离。     生产导电金球,还得多几道工序:表面处理后,镀上一层金或者镍。100纳米厚的这层金属,必须薄厚均匀;球和球互不粘连。普通镀金工艺是行不通的。    由于技术门槛极高,导电金球生产被日本的积水公司垄断。    没有微球就造不出生物药    江必旺博士经过十多年研发,绕过“筛分法”,发明“种子法”,打破了日本的技术垄断,将让下游产业极大受益。    种子法是让几纳米大的塑料或者二氧化硅充当种子,在适当的化学环境下慢慢长成微球。长出来的微球个头一样大,不需要筛分。生产周期只有6天。    没有微球,食品安全检测、疾病诊断、环境监测……许多行业都会陷入窘境。制药厂尤其离不开微球。江必旺说,用于提取生物药的微球,表面有很多孔道,可以吸附特定大小的分子。    “一克微球的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如果微球表面有一些特殊基团,就可以选择性吸附药物有效成分。”江必旺说,全世界的生物制药都必须使用微球做色谱填料。    这类微球不仅需要控制大小、均匀性,还需要控制孔道结构,难度很大,过去只有欧美几家公司能生产,现在苏州纳微也已经可以量产。    国产原材料不纯影响微球性能    尝试生产微球的江必旺,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困难。    “在开发液晶间隔物微球材料时,首先就遇到国内基础原料质量差的问题。”江必旺说,“苯乙烯是通用的化工单体,国内产能位居世界首位。但国产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杂质含量高,尤其是萘含量高,用其生产出来的间隔物微球机械强度低、变形大,不能满足控制液晶显示的要求。”最终,纳微公司只得选用国外的原料。    “另外,生产高性能微球需要用不锈钢反应釜。经多次试验,发现用国产反应釜生产的微球,铁含量超标;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尝试了很多家的国产反应釜,都是一样的问题。而用进口的铁含量就达标。”江必旺说。   “虽然纳微开发了比日本先进的微球制造技术,但由于国产的原料质量及不锈钢性能问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江必旺说,“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中国做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的难度有多大。”

媒体关注

2018.06.13

从中国色谱“芯”崛起看中国电子“芯”的希望

导读:春节期间,我发了一篇朋友圈文章《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文中对中国长期以来重产值轻研发、注重规模体量忽略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大而不强,表达了担心和忧虑。特别指出,中国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都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隐形冠军所垄断,一旦停供,就可能让中国一个产业瘫痪。这篇文章发出去后不到半年,中兴事件就发生了。除了震惊和热议,我想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中国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各大产业缺“芯”的困局。本文旨在与大家分享我回国十多年,通过跨领域创新突破国外色谱芯制造技术壁垒,并致力于解决产业化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最后成功创造出中国“色谱芯“的创新创业历程,希望对当前解决中国各大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能够有所启发。江必旺 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什么叫色谱“芯“如同电子芯片一样,任何一个在世界上能够长时间垄断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部件及产品,都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经过一批顶级技术团队长时间的专注研发,最后依靠先进的技术和极致的工艺形成极高的技术壁垒,让后来者难以逾越。在生物制药领域及实验室分析检测领域,也有一种关键材料,被称为色谱“芯”,这就是色谱填料。色谱技术可以对复杂组分里的各种物质进行有效分离,因此被广泛地用于生物医药、化药和中药、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材料、石油化工等领域。在生物制药工艺中,几乎所有生物分子的分离和分析都是依赖色谱技术。因此,色谱填料作为整个色谱分离系统的核心,被誉为色谱“芯”。正如同没有芯片就没有半导体工业一样,同样如果没有色谱芯,就无法分离出纯的药物分子,因此也就无法生产治病救人的生物药,甚至连生物技术的研究都会受阻。除了生物制药领域,关乎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食品安全、药物质量检测和环境分析领域,同样离不开色谱芯,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具体来说,色谱“芯”通常是指具有纳米孔道结构的微球材料,其粒径在微米尺度范围,跟头发丝的直径大小在同一个数量级,而色谱填料上面的孔径,则是以纳米衡量,大小在5-100纳米范围,是微球直径的千分之一。由于色谱芯孔道小,因此具有极高比表面(1克色谱芯材料比表面积相当于足球场那么大)。为了满足其选择性吸附和分离性能要求,微球表面还需要偶联一些特殊功能配基,使其具有选择性吸附和分离目标分子功能。用于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或实验室分析检测的色谱芯,制备要求极高,商业价值大、技术难度大,需要整合当今世界多个前沿领域的交叉技术,涵盖材料、化学、物理、和生物多个领域。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家欧美和日本公司具备色谱芯规模化生产能力,基本垄断了包括用于分析检测和生物分离纯化的色谱“芯”材料,及其用色谱“芯”组装成的色谱柱。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纳微新一代高性能均粒色谱填料微球中国色谱走过严重缺“芯”时代近年来,在中国政府强大科研经费的支持下,在众多色谱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色谱技术基础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中国在色谱领域发表科研论文数量从2011年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在该领域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国家。然而,与发表文章数量不相匹配的现实却是:我国色谱关键材料和设备的产业化技术一直非常落后。无论是走进生物制药的生产车间还是走进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可以看到80%以上色谱仪器或色谱系统都是进口的,即使在不足20%的国产色谱仪器中,其核心部件也是依赖进口;更重要的是色谱系统的心脏—色谱芯,几乎100%是国外的。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严重脱节,可见一斑。前段时间的中兴事件,使中国电子产业缺“芯”的弊端和风险暴露无疑。其实,中国色谱领域也长期处于缺“芯”状态。由于色谱芯产品质量要求苛刻,制备技术壁垒高,生产难度大,同时研发时间长、投资大、风险高,因此国内从事色谱产品生产的厂家一般都没有意愿也不具备条件从事色谱芯的研发和产业化。正如国内电子产业厂家主要是依靠购买国外芯片和核心器件,然后组装成下游电子设备去销售,中国色谱公司更多的也是去购买国外色谱填料组装成色谱柱子出售,或者是直接买色谱填料的基球做表面偶联配基然后卖给客户,却很少有研究底层色谱芯的制造技术的公司。短期看的确是投资小见效快。但关键材料始终被国外公司垄断,企业命运完全掌控在国外公司手里,要么是随时可能突然被停止供货,要么是被迫支付高额费用。其实色谱界就曾发生过类似于中兴事件的“断芯事件”。几年前,某国外公司为了占有中国日益增长的分析检测用色谱柱市场,突然停止向中国公司供应分析用色谱填料,导致数十家中国从事色谱柱装填和生产的公司破产。只是由于实验室分析检测的领域小,公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小,没有像中兴事件引发这么大的震动。色谱填料是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生产工艺的核心,而分离纯化占据了整个生物制药生产成本的50-80%。一直以来,中国用于生物制药生产的关键设备和耗材如色谱芯和色谱柱系统基本依赖进口。由于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这些材料在国内的销售价格不仅高于国际市场30%以上,而且供货周期长,价格每年还要增加10%以上。低成本优势原本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产业只要转到中国生产,就可以把成本控制得很低。然而,目前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却有个奇怪的现象,在中国生产的抗体药物成本远高于国外进口生物药的成本。究其原因,抗体生物制药的主要成本不是人工而是生产用的耗材和设备,而耗材和设备都依赖进口,其在中国的价格又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同时,用于生物制药分离纯化的色谱填料属于制药工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可随意更换。也就是说,一旦国内的制药公司选定了某国外公司色谱填料进入药物生产工艺后,即使国外供应商涨100%价格,企业也不得不用。因此,中国生物制药产业能否有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是否能够实现突破。电子行业如此,生物制药行业亦如此。坚守初心 创造中国色谱芯作为一家致力于中国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公司,纳微公司创立之初,就坚持“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发展理念,以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色谱芯为己任,使得关系到全社会生命健康与安全的生物制药产业不再受制于人。做出这种选择,与我在国外的经历和感受有着内在关联。我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十多年,80-90年代去美国留学的中国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学数理化生,毕业后留美一般也是从事技术工作,而且很多都做到美国公司的核心技术层,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学生的聪明和勤奋。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美国人从心底里对中国人有偏见,他们认为中国人只会拷贝别人的技术,缺乏创新能力,生产的产品也是价廉质低。这些经历和感受深深地刺痛了我,因此我希望回国坚持做一个创新型企业,来证明中国的企业也有创新和技术引领能力,也会推动世界技术进步。虽然公司创业初期有很多机会做短平快的项目,也有不少投资人跟我说,他们非常看中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只要我们愿意做低端一点的产品,他们就愿意给我投资。但是投资人并不看好我们做色谱芯,认为与中国大环境不相匹配,风险太大。一是技术风险。因为做色谱芯就像做电子芯片一样,属于高难度底层技术和产品,不仅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面对的又是世界在该领域最顶级的竞争对手,这些公司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具有超额的利润和强大的财力,因此聚集了该领域最顶尖的技术专家和工艺人才,同时还拥有通过多年研发形成的领先技术和极致工艺壁垒,以及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墙等,后来者要突破是极其困难的。二是环境不利。中国过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大环境,非常不利于公司团队沉下心来长期坚持研发攻关核心技术,解决产业化过程的层层困难。三是产业化风险。由于国内欠缺高质量的基础原材料和设备,也会大大增加对质量有苛刻要求的色谱芯产业化过程的难度。四是收益风险。即使产业化成功了,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健全,再加上高科技企业在国内需要承担沉重的value added tax(VAT)等因素,使得中国高科技企业必须承担更高风险和更高投入,而且即使成功了,也不能保证高回报。相比美国,由于美国没有value added tax(VAT),而且对知识产权有严格法律保障,因此可以确保高科技项目一旦成功就可以长时间获得超额利润。在美国,有大把的风险投资首选高科技项目,尽管成功概率也不是特别高。基于这些顾虑,中国的风险投资人对色谱芯这样的高科技项目都不太敢涉足。面对众多投资人的质疑和反对,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持走创造中国色谱“芯”这条高难度、高风险、长周期,注定是不平坦的道路,因为色谱芯对中国生物制药、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实验室分析检测等众多民生和科技领域来说至关重要。当然我也想通过色谱芯这种高难度的项目实施来证明中国企业也是有创新能力的,也同样可以引领全球的技术进步,赢得世界同行的尊重。当然纳微的中国色谱芯创造之路绝不平坦,历经“十年磨一剑”,可谓是困难重重,“九死一生”!在十年的漫长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公司不只是要解决国外垄断核心技术壁垒及产业化过程每个环节的各种问题,还得面对部分股东和管理团队的意见分歧和压力,特别是公司在陷入低谷以及资金短缺时,部分股东和高管质疑项目前景,甚至提出要终止项目;产品在导入市场时,还会遇到国外厂家的封杀及国内外客户对中国品牌的不信任等非技术性问题,以及由于国内对知识产权不尊重,必须防范和担心技术泄露风险等等。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纳微团队始终坚守初心,始终坚定不移地研发原创技术,终于成功开发出完全自主创新的中国色谱芯。跨领域创新 突破色谱芯技术壁垒硅胶色谱填料由具有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地用于胰岛素,多肽、手性药物、抗生素、中药等大规模分离纯化中。也成为实验室分析检测最常用的色谱填料。硅胶色谱填料的组成是二氧化硅,与沙子相同。我常常跟朋友开玩笑说,硅胶色谱填料虽然源之于沙子,但高性能的硅胶色谱填料用金子却换不来。在纳微做出第三代硅胶色谱芯技术之前,硅胶色谱填料的发展已经历过两代技术的更新。第一代技术是70年代研制开发的无定型硅胶,制备技术简单,填料形态不规则,粒径分布宽,装成的柱子柱效低,稳定性和重复性差,且使用寿命短,往往是一次性使用,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固废物,造成巨大的环保压力,国外已逐步淘汰,国内仍在大规模生产。第二代硅胶色谱填料产品是80年代国外开发出来球型硅胶色谱填料。这种填料形态一致性好,尤其是小粒径球形硅胶(传统溶胶-凝胶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硅胶填料原理国际上大规模制备球型二氧化硅胶的第二代技术主要依赖喷雾干燥法和溶胶--凝胶法。纳微如果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或技术路线去做,只能是跟随,很难做到国外水平,更无法超越,也无法赢得国际同行或竞争对手的尊重。因为只要是国外有的技术,即使我们是自己独自做出来的,国外也会认为我们是拷贝来的。而且按国外的技术方法,还绕不开筛分工艺壁垒和昂贵设备投资。我们清醒认识到,即使我们有钱可以买得起国外的设备,短期内也很难做到与国外同等水平的产品,规模和经济效益上也难以与国外竞争。基于此,纳微要成功做出色谱芯,必须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创新之路!纳微在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的情况下,从零开始,艰苦创业,但幸运的是纳微有一支在材料,化学,生物组成的跨领域的技术专家团队,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创造性地把有机高分子微球的精准制备技术嫁接到无机二氧化硅的微球制造上,一举突破了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材料粒径大小和粒径分布精准控制技术难题,既解决了国外垄断技术壁垒,又绕开了复杂的筛分工艺,而且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性好,固废少,绿色环保等特点,实现了业界科学家长期追求的目标。纳微的技术解决了第二代硅胶制备技术无法控制粒径大小和分布的难题,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一代硅胶色谱填料制备技术,使中国在该领域从原先的技术空白,一步跨越成为核心技术的引领者,并成功带动了世界高性能硅胶色谱填料制备技术的进步,树立起第三代技术的标杆。纳微色谱填料与国际上知名品牌对比图实现色谱芯产业化 耐心、恒心、信心、决心缺一不可很多人都会低估产业化的难度,包括我自己在内。认为技术突破了,就很快会有产品。残酷的现实却是,绝大多数的实验室技术成果无法最终转化成产品或成功产业化。 一项技术的突破只能解决一个产业化过程中一个点的问题,而一个成功的产业化需要解决多维系统问题:不仅要突破核心技术壁垒,还要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原材料供应、仪器设备、资金和人员、中试放大、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人员管理、市场和营销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任何一个微小环节问题没有解决,技术产业化就可能失败。因此无论是创业还是技术转化项目,成功是小概率事情。纳微的产业化道路同样走得异常艰难和漫长。当在实验室证明可以利用高分子微球制备技术来控制无机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问题时,我们都很兴奋,经过放大生产,很快推出一款世界上首创的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其粒径精确性和均匀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款产品推到市场上没多久,就不得不退出,原因是由于孔径结构没有控制好,导致硅胶色谱填料机械强度不够,客户使用时容易破碎,造成硅胶色谱填料寿命短。从市场退出后,我们不得不通过几年的潜心研发,才解决了二氧化硅孔道结构控制技术难题,从而改善了硅胶机械强度。然而事情还没有到此结束,色谱填料的最终产品需要在二氧化硅基球上偶联功能基团或配基,因此我们又花了几年时间去解决基球表面功能化的问题。即使至此,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因为填料必须装在柱子里才能测试和应用,装柱好坏会影响色谱填料测试的效果,因此我们又组织研发团队,解决装柱的技术问题,并通过大量的实际应用,来证明色谱填料性能的好坏,并不断地加以改进,最后才做出有竞争力的色谱芯产品。从纳微色谱芯的研发成功到产业化成功的过程可以看到,做色谱芯这种产业底层技术(foundation technology)不像做应用技术或组装技术,只需要解决一个层面的技术或工艺问题,并能买到核心材料和部件就可以很快组装成产品,拿去销售并产生效益。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在很多领域可以把组装和应用做到世界最大,因为组装和应用往往是短平快项目,中国人又聪明勤快,因此可以做得很好。但色谱芯这种产业底层技术和产品,不仅需要有颠覆性的粒径控制技术,还需要解决孔径结构的控制技术,表面功能化技术,装柱工艺及应用工艺等,一环套一环的上层技术问题,其中每层技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任何一个层面的技术没有解决到位,都不可能做出好的色谱芯产品。电子行业的芯片也一样,不仅要做好电路设计,还要做好精密加工,还要有配套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任何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芯片都不可能成功实现产业化。而每一个环节技术和工艺要做好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做色谱芯和电子芯片这种产业底层技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专注的恒心、坚持的信心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这恰恰是目前中国人欠缺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有14亿人口,培养了最多的理工科技术人员,又有足够的经济体量和基础,产业却没有芯的原因。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技术产业化项目失败,有时并不完全是技术障碍,由于这种底层技术风险大,投资长,在漫长的产业化过程中,尤其是公司在低谷时或资金短缺时,企业股东和管理层不可避免对项目产生怀疑并引起分歧和矛盾,结果就会导致项目半途而废。很多公司包括纳微在内都会经历过这种非技术层面的困难。我想,即使是像中兴这种中国顶级的高科技企业,一直没把底层芯片做出来,恐怕也远非技术因素。靠创新和实力,打开市场赢得尊重中国公司的技术往往都是“拿来主义”,因此即使做得再大也很难赢得尊重,只有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能为世界技术进步做出贡献,才有可能获得尊重。纳微凭借世界独有的创新技术和高性能的产品,用真正的中国色谱“芯”, 敲开了非常保守的欧洲制药公司大门,赢得了国外同行和客户的认可和尊重。纳微第一个成功案例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欧洲制药公司,以前其生产用的色谱填料一直从以高质量和高性能闻名的世界500强日本公司购买(详见《赢得尊重》)。纳微的中国色谱“芯”,用实验数据让欧洲制药公司从原来的不相信到震惊,最后决定把使用了十多年的日本产品替换成纳微的产品!这在以保守著称的欧洲制药公司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这样的改变完全不是因为纳微的产品价格低,而是纳微创新性的色谱填料能够使欧洲制药公司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近4倍,纳微用了3000升填料就达到日本13000升填料生产效率水平,不仅为客户创造了巨大效益,提高了药品的纯度和质量,而且大幅度减少了污染排放。这家世界500强日本公司做梦也没想到,会输给一个不知名的中国小公司,而且输得心服口服,从此对纳微很尊重。令我深感遗憾的是,纳微的色谱芯不是首先被中国制药公司使用,而是被最保守的欧洲制药公司所接受和采用。中国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之所以会很快被欧美公司认可,与国内外商业理念和市场环境的差异有很大关联。虽然欧美对中国公司也存在偏见,但他们相信客观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也愿意去尝试,而中国商业环境更复杂,人为的因素考虑多于客观的实验数据。当然随着国外的客户的使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开始使用纳微的产品,国外长期垄断中国色谱填料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详见《中国原料药厂家何去何从》。尊重,来自真正的实力! 尊重,来自绝对的领先!纳微跨领域的创新创新性技术,不仅一举打破外国公司长期垄断格局,结束了中国高性能硅胶色谱填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并使中国在该领域异军突起,成为世界范围内该项核心技术的领跑者!国际著名品牌的硅胶色谱填料粒径分布系数CV值普遍大于10%,而纳微科技的硅胶色谱填料小于3%;(注:粒径分布系数CV值越小,微球均匀性和一致性越好,性能也越好)。如果国外产品要做到纳微这种粒径均匀的水平,产品合格率将不到5%,而纳微的产品合格率几乎是100%。因此根本不是一代的技术!每次纳微带着产品参加国际展会时,都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欧美客户都会问:您们是从日本来的吗?他们根本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中国公司做出来的。因为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是该领域科学家长期追求而始终未实现的目标,是拥有众多人才及强大财力的国际最顶级公司一直想做却没能做出来的技术和产品,更何况中国色谱填料原来一直处于空白状况。今天,我们可以非常有底气地说,在色谱领域“断芯事件“在中国再也不会发生! 色谱芯崛起的反思与展望反思中国色谱“芯”的创新创造过程,我深深体会到,在中国,从新技术的研发到产业化,其路漫漫,需要克服不亚于“蜀道难”的重重难关,尤其是电子芯片和色谱芯这种长期被国外垄断的产业底层技术和产品!首先,产业底层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面对的又是世界上在该领域最顶级的公司,这些公司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具有超额的利润和强大的财力,因此聚集了该领域最顶级的技术和工艺人才,同时还拥有通过多年研发形成的领先技术和极致工艺壁垒,以及强大的知识产权保护墙等,后来者要突破是极其困难的。如果要突破国外垄断公司的技术壁垒就必须要颠覆现有技术,而跨界或跨领域创新最有可能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其二,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核心团队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和学习能力,方能在中国目前过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中,坚守初心,做到长期坚持、专注研发,攻克核心技术,并及时解决产业化过程的层层困难。耐心、恒心、信心和决心,缺一不可。其三,在中国目前大环境尚不完善时,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税收体制不健全时,使得中国高科技企业必须要承担更高投入和更高风险,而且即使产业化成功了,却不能保证有高回报时,从事高科技产业化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更需要有国家情怀,承当起国家和历史使命,明知道这条道路非常艰难和漫长,也要带领核心团队坚守初心,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潜心奋斗,走出由于产业缺芯,任人宰割的被动和屈辱的局面。中国是具有创新和奋斗精神的民族,改革开放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又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体量。本来过去的十年,是中国集中优势攻克产业核心技术的最佳时期,但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导致急功近利,重商轻技,赚快钱、快赚钱成为主流,错失了产业建“芯”的良机。“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此次中美贸易战,特别是中兴事件所引发的对核心技术前所未有的举国关注,使得国家可以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产业缺芯的致命短板,希望国家能痛下决心进行科研体系,知识产权,税收体制深化改革,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大环境,同时,也将唤醒一批科学家,企业家及投资人,能够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起国家和民族使命,用中华民族的智慧、耐性,去攻克产业核心技术难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产业缺芯的问题。中国色谱“芯”已经闯出一条成功之路! 期盼更多的中国“芯”早日问世,希望有一天中国的电子芯片也能像色谱芯一样,从国外不愿意卖给中国,到需要从中国购买最先进的产品。当然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没有捷径。致谢: 感谢纳微股东及员工长达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成就了中国的色谱芯,也感谢帮助过纳微的朋友及纳微工作过的员工,他们都曾为中国色谱芯崛起添砖加瓦过,更感谢纳微客户,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合作中国色谱还是处于空芯状况。也特别感谢北大同班同学江庆红在文章的整理,修改和编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作者简介江必旺博士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获北京大学化学系学士,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 博士,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博士后, 被美国Rohm and Haas 聘为Senior Scientist。 回国后创建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纳微米材料研究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 目前中心已被评为深圳市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江博士先后被评为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创业创新人才、姑苏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首届领军人才、苏州市十佳魅力科技人; 荣获中国侨界创新贡献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科技进步。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0多项,发表SCI 文章30篇。 江博士于2007年创建了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微球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发出世界领先的纳微米球精准制造技术,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大规模生产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的公司,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单分散硅胶和聚合物色谱填料的公司,纳微产品涵盖了硅胶正相,反相,手性色谱填料,聚合物反相,疏水,离子交换,Protein A 亲和层析介质。纳微多项技术和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也开创了新一代色谱填料的精准制造技术,推动了世界色谱制造技术进步。关于纳微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纳微)是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微球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纳微米球精准制备和应用技术平台,已成为世界上能够提供最多品种和规格的纳微米球材料的公司之一。纳微可以提供粒径从5 nm到1000 μm范围内、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组成、任意大小单分散微球,产品种类超过3000种,成为世界上提供最多跨领域应用的单分散性微球产品的公司。目前公司已拥有40多项发明专利,产品成功地应用在生物制药、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医疗诊断、 液晶显示及LED照明等重要领域。纳微微球产品包括LCD间隔物塑胶球、边框硅球、导电金球、光扩散微球、标准颗粒、聚合物层析介质、硅胶色谱填料、磁珠等。公司生产的微球不仅具有精确的粒径大小和高度的均一性,且可对微球形态、孔径结构、比表面积及表面功能基团进行精准调控。纳微的多项技术和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还开创多项世界独有的微球精准制造技术,赢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纳微科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色谱芯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纳微生产的色谱芯可以满足实验室分析检测到大规模分离纯化的需求,产品涵盖了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聚合物反相色谱填料,离子交换,疏水,分子筛及亲和层析介质等。

厂商

2018.05.14

十年砥砺,纳微打造中国“色谱芯”

   2018年4月24日,CCTV2央视财经评论针对中兴通讯,中兴无“芯”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引发了各界对于中国核心产业发展的种种思考。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历经十年磨砺,一举打破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打造出中国“色谱芯”。摘自央视财经评论      纳微科技始终专注做基础材料创新,成功自主研发出了拥有世界领先的单分散纳微米球制备技术和为客户提供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一举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并用事实证明了中国“色谱芯”成功突围,我们一直在努力践行“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理念并引领行业的发展。       十年来,纳微开发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单分散(均粒)硅胶色谱填料规模化制备技术,成为世界上唯一可大规模生产均粒硅胶色谱填料的公司。纳微让单分散硅胶和聚合物微球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真正成为可能,并可以精确控制硅胶色谱填料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孔道结构,,用生动的材料学语言形容为“一次成型,无需筛选”,纳微还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模式,让产品质量和性能得到更好的保障。中国科学院张玉奎院士对纳微高度评价:“苏州纳微批量生产的产品对中国色谱产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意义重大。尤其在中国色谱填料大量进口的情况下,苏州纳微扭转了这一格局。”       同时纳微为业界提供多种高品质、高性能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硅胶、聚合物、离子交换、疏水、Protein A、标签蛋白亲和层析、手性、凝胶渗透、固相萃取填料等,以及分析色谱柱、层析制备预装柱、标准微纳米颗粒、磁珠、LCD间隔物微球、ACF导电金球、光扩散微球等丰富产品,可提供专业化定制产品,还提供全面的分离纯化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并拥有全球领先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与质量保证体系。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光电能源和食品安全的领域,融合了生物学、材料学、化学等多学科的技术。纳微科技世界独创的纳微米球制备技术和产品,不仅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同时也先后引来色谱届的世界巨头公司来纳微科技考察交流。       未来,纳微还将继续弘扬创造和奋斗精神,推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进步。纳微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纳微米球生产和研发基地纳微科技部分产品

厂商

2018.05.02

创新超越 做让国际对手尊重的光电微球产品

“中国光电液晶面板行业在过去十几年里突飞猛进,通过更多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产业布局,掀起了该领域的投资热潮,液晶面板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0%,但这面板中的一些关键材料(如间隔物微球、导电微球和光扩散微球)必须实现国产化,否则就会一直被日本公司卡住脖子。”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江必旺 博士中国液晶面板产能世界第一谈到液晶产业,我们都比较熟悉Samsung Display、LG Display这样的韩企,台湾的友达、奇美,以及国内近年来的飞速崛起的京东方和天马。过去60年间,液晶显示产业诞生于美国,将其广泛应用和实现技术突破却在日本,之后产业霸主地位先后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直至中国大陆。目前,京东方(BOE)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在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显示屏市占有率均为全球第一,显示器显示屏全球第二,液晶电视显示屏全球第三。2017年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全球的33%,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美元规模,已经超过韩国、中国台湾及日本而位居全球第一。液晶面板产业过去六十年的发展轨迹中国崛起成为全球LCD面板的生产大国未来十年,液晶显示仍将是主流显示技术,特别在大尺寸面板上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加上市场对高端电视显示技术仍存在很大的应用需求,以及高世代TFT-LCD面板线的技术成熟度,为中国大陆高世代TFT-LCD面板线提供了足够的技术和市场空间,促使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仍然狂热投建高世代TFT-LCD面板线。目前中国大陆TFT-LCD产能已超过我国台湾占据世界第二位,其中最适合生产TV屏的8.5代及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的产能将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踏上发展的新征程。关键微球材料国产替代进口潜力巨大液晶面板显示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和材料的有力支撑,其中纳微米球对于整个液晶显示产业而言极其关键,目前仍大量依靠从日本进口。一个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小微球,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必须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呢?在平板显示领域,粒径高度均一的微球可作为间隔物支撑在充满液晶的两块玻璃板之间,用于控制液晶盒的厚度;导电金球和镍球是连接芯片和面板的关键材料,是各项异性导电膜和导电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扩散微球具有特殊光学性能,可将电光源转化成面光源的功能,大幅提高LED发光效率和改善光的柔和性,它是背光源膜组的重要部件。就拿间隔物微球来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描述:“间隔物微球”“混迹”于液晶之中、“立身”于玻璃面板间,主要发挥“骨架”作用,可以精准控制玻璃面板的厚度。它好比是人体骨骼中的钙,没有它,液晶面板就“站”不起来。该微球的技术门槛极高,关键在于控制微球的均匀粒径,中国每年还需大量从日本的索尼、日立和积水等公司进口,进口额每年达到几十亿人民币。微球材料国产化的突破,替代进口是未来的必然趋势。TFT-LCD的切面结构图(纳微间隔物微球可用作间隔微球,导电金球和镍球可用作各向异性导电膜,光扩散微球可用作扩散片)技术门槛高 产业化难度大国外这几家公司通过几十年的技术和商业积累,多年前便垄断了这个细分市场,确立了品牌优势,对于后来的进入者造成不小困扰。液晶屏盒厚控制的间隔物微球附加值高,制备技术的壁垒大,要满足洁净环境下液晶面板的间隔应用,客户往往对微球质量和性能提出苛刻要求,如粒径精确性、粒径分布、机械强度、表面性能、洁净度控制等。从有液晶屏诞生之日起,当时只有日本两家公司具备生产间隔物微球的能力,后来国内外不少公司都曾投入资源研发这一产品,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少数在研发级别做出来了,也难以规模化量产。纳微精准微球技术 提高国产微球竞争力中国的光电显示产业在微球关键材料不能一直依赖日本,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创新和实践开发出微球单分散精准控制技术,根本性解决了间隔物微球的研制和量产难题,而且相比国外公司而言,纳微在制备成本、供货周期及产品规格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比如,生产周期是6个月,纳微科技可缩短至6天。国外公司之所以生产周期长,是因为微球粒径的控制主要通过精细筛分来实现,而纳微科技采用了更先进的“种子法”来制备,边溶胀变聚合,一次性成球,无需浪费那么长时间在粒径筛分上,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较大公斤级别范围内的制备生产,这是纳微科技的独特优势。目前纳微成功开发了不同材料基质的光电微球材料,多数产品均可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在国内外客户大量应用,纳微光电微球产品包括:间隔物微球:UniPS®聚合物间隔物、UniSil®硅球间隔物、黑球间隔物导电微球:Farabead®导电金球和Farabead®导电镍球主要应用:向异性导电膜(ACF);或各向异性导电胶(ACP)光扩散微球:有机高分子微球PMMA、PS、P(MMA/S)主要应用:照明散光灯罩、LCD光扩散板和光扩散膜、LED光扩散灯罩、作为降/消光剂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的新表述尤为引人瞩目,细想起来该表述与2006年国务院提出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核高基”在本质上有颇多相似之处,都是旨在解决产业瓶颈“卡脖子”问题,为国家科技发展而生。然而要想真正在这些关键的产业瓶颈上有所突破,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需要众多像纳微科技这样的企业创新报国。在十年创新和客户口碑的积累下,纳微不仅要抓紧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崛起的发展机遇,更要通过领先的技术实力赢得国际客户的认可和尊重,唯有核心领先技术才能帮助全球的液晶显示产业提升这一关键微球材料的应用水平,帮助降低液晶面板的制造材料成本。

厂商

2018.03.27

纳微首次亮相易贸生物大会

2018年3.7日-9日,开年易贸生物产业大会(EBC),成功在苏州举办。本次大会聚焦精准医疗,覆盖诊断、治疗、用药全产业链,融合政策导向、市场投资、技术研发、临床应用等话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生物产业高层跨界交流与合作的标杆平台。纳微以其领先的微纳米球精准制备技术,首次亮相本次大会。通过此次参会交流,纳微领先的单分散色谱层析填料制备技术及产品获得会者一致好评。精装展台本届会议为期2天,聚焦抗体药、细胞免疫、联合治疗、体外诊断、基因检测、投融资、商务合作等主题。本次大会,纳微与利穗、多宁、齐志共同成立了生物制药装备国产化联盟,为广大客户提供生物工艺和整体解决方案。大会期间,联盟还接受了生物探索的采访。展会精彩瞬间回顾展会期间,众多海内外嘉宾莅临纳微展台,大家相互交流,分享经验,2天的展会短暂而匆忙,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期待,展望下一届易贸会的到来!

厂商

2018.03.15

深度剖析|中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

回国创新创业十年之感悟篇̷̷导语: 产业“隐形冠军”是指在某个细分市场绝对领先,在自身领域成为世界前三甲,但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大部分“隐形冠军”位于产业链上游,因为不与终端消费者产生直接联系,公众知名度比较低,故名“隐形”。但却因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关键部件或关键材料,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产业的真正幕后控制者。据称,全世界3000多家隐形冠军公司,德国拥有1307家,数量最多,而中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产业规模也做到世界前茅,但这些产业往往大而不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大都垄断在国外“隐形冠军”企业手中。因此,中国的产业要由大变强,拥有话语权,就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专注解决产业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特殊材料,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本文作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江必旺博士)  众所周知,尽管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近几年呈跨越式发展态势,但对外依存度极高的“缺芯”问题却始终是最大的痛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部件和材料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芯片90%依赖进口,2016年超过2200亿美元。中国众多的产业都象电子产业一样,因为缺“芯”,体量大却没有话语权:如中国的钢铁产量是世界第一,但特种钢铁却大量需要依赖进口;中国的高铁是中国的名片,但核心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必须来自于西门子、ABB等国外公司,甚至连螺丝钉都依赖进口;中国的圆珠笔产量世界第一,却做不出圆珠笔芯的滚珠;中国的PC产量第一,但计算机的芯片基本被美国Intel 和AMD垄断;中国汽车市场名列世界前茅,但发动机却一直受制于人。纵观中国产业发展,虽然规模大,但由于缺“芯”这样致命的短板,导致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弱势,而发达国家则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或关键部件牢牢掌控着产业主动权。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说京东方烧钱上千亿人民币,成为全球平板显示最大的生产企业,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等出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液晶电视显示屏世界第三,改变了中国每年进口总值高达数千亿人民币液晶显示屏的局面。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后非常感概。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国从改革开发以来的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众多产业就象平板产业一样从空白变成世界规模最大,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提升了中国GDP。国家也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外一方面,则更引发了长期以来对中国产业发展大而不强、重产值轻研发、注重规模体量忽略核心技术的担心和忧虑!中国目前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都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垄断,而这些垄断企业大多是产业的隐形冠军,是世界上唯一或极少数几家可以把现代高端产业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部件和材料做到极致的公司。大到精密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飞机的发动机,小到园珠笔芯、高铁的螺丝钉、电子产业的芯片、液晶显示用间隔物微球、微电子链接用的导电金球、分析检测用的色谱柱填料、生物制药用分离纯化层析介质等。可以说,国外一个很小的隐形冠军企业如果不供应相关材料,就可以让中国万亿级的产业瘫痪,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面临的残酷现实。因此,只要不可替代的关键部件和材料掌控在国外的隐形冠军企业手里,中国的产业再大也无法摆脱“装配工厂、低端运行”的被动局面。当前,中国要主导任何战略性产业,促进国家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是靠依赖投资更多的下游巨无霸组装和加工工厂,而是需要培育更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部件的上游隐形冠军企业,从而在重大产业上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突破中国经济发展瓶颈。隐形冠军,将成为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决胜着力点和关键所在。中国产业迅速扩张的资源优势分析  近年来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很多制造领域的规模都跃居世界首位。这得益于中国独有的四大资源优势:一是市场优势。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大国,购买力巨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市场潜力越来越大。庞大的消费需求,使得中国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极易形成规模化产业。目前中国很多市场需求都已跃居世界第一,如钢铁、塑料、食品、电子器件等等;二是劳动力优势。中国人口众多,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玩具、皮革等及下游的组装产业如平板显示在中国都有绝对的发展优势;三是资本优势。中国自改革开发以来,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资本,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四是体制优势。中国是中央集权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可以集中各类资源和力量办大事。为了提升战略性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家层面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甚至不计成本投入巨资予以扶持。无论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京东方液晶面板产业,还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铁就是很好的案例,通过国家的支持,可以迅速改变中国落后的液晶平板显示生产技术,结束每年进口数千亿液晶显示屏的局面,国家大力支持京东方投入上千亿人民币建设液晶面板线,即使公司连续多年巨亏也可以持续下来,最后变成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最大的公司。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政策和金融支持,完全依赖市场化运行,京东方是无法挺过来更无法持续发展的。同样的,中国的高铁之所以能快速扩张成为世界第一,也是因为有国家财政和政府资源的强大支持。规模化背后的打工模式探究  中国相当多的产业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而且在不缺市场、不缺人、不缺钱、不缺政府支持的强大背景下,为什么始终是规模化有余、竞争力不足?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短,技术积累少,研发能力弱,很多核心技术及关键材料都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中兴芯片事件、华为内存事件就清楚暴露出中国产业脆弱、不堪一击、话语权缺失的尴尬与无奈。以液晶显示产业为例,中国液晶面板产业虽然规模很大,但基本是属于加工组装型,不但生产线要从日本进口,而且制造面板的很多关键材料也都必须依赖进口。因此,看似红红火火的生产,其实挣大钱的都是日本的设备和材料生产厂商。日本人把液晶面板转移到中国来只是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大量的资本,他们靠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垄断,就可以轻松的从中国获取巨额利润,然后再把这些利润用于开发新的显示技术,升级换代后再卖到中国去赚取更多的利润。结果,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国企业一直在买买买,从5代线买到6代线,再到7代线8代线,到现今的10代线,每条线投资都高达上百亿。更令人咂舌的是这些投资惊人的生产线需要用日本的关键技术和材料才能进行生产,也就是说生产线的开动,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同时购买大量的日本材料,一天断供,这些上百亿投资的生产线就立刻瘫痪。日本一个掌握关键材料的隐形冠军企业,就可以卡住中国上万亿产业的脖子。也就是说,中国人如果不拥有核心技术,产业体量做得再大也只能是处于任人宰割的被动地位。那么,中国为什么不依靠已有巨大的显示屏产业规模,众多的应用人才,以及国家的资本支持,开发创新自有的显示屏生产技术,摆脱给别人打工的被动局面呢?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因为开发新的显示屏技术往往需要上游材料厂商的配合,目前上游关键材料却大多被日本隐形冠军企业所垄断。中国显示技术的科学家即使有很好的技术和主意,但如果没有上游材料厂家的供应和配合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把技术落地,无法把技术转化成产品。这就是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要想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让中国制造成为全产业链条的良性互动,不是依靠购买更多的,规模更大的,更先进的下游组装线,虽然依靠购买组装线可以增加就业,快速扩大GDP,而必须下决心从源头抓起,引导和支持企业专注于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研发制造,专注于把核心部件和上游产品做到极致,专注于成为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企业,在突破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制造的瓶颈方面杀出外国公司的重围,为中国产业重构发展路径提供坚实的基础。解开制约关键技术的“密码”  一个国家的产业规模往往取决于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国家资本实力。中国凭借市场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及强大国家资本实力的优势,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众多产业成功地做大。但是,现代产业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发展,则与市场、劳动力、土地资源及国家资本实力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依赖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工业化水平和综合国力。这些恰恰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来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能力决定着企业竞争乃至国际竞争的成败,甚至会对国家安全和民族生死存亡有巨大影响。我国不少领域关键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只有突破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技术瓶颈,打破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中国重大产业在世界才有话语权,中国产业才能由大变强。从现实情况来看,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制约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研发突破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外部环境和国家政策,以及企业认知和企业家胸怀等深层次问题。基础原料和装备差导致研发速度受阻  高端新兴产业如液晶显示对关键材料和部件性能和质量要求极高,因此研发和生产技术难度大。我国虽然是基础原料生产大国,如不锈钢及众多化工基础原料生产的产能都位居世界首位,但由于缺乏高性能不锈钢和高质量的化工基础原料,导致以其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相关材料和设备不能满足高端产业的生产需求。可以说基础原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产业关键材料和部件的研发进展和产业化成功。我回国创业做液晶显示用间隔物微球材料遇到的基础材料质量导致产业化过程拖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液晶显示屏由“间隔物微球”“混迹”于液晶之中、“立身”于玻璃面板间,主要发挥“骨架”作用,可以精准控制玻璃面板的厚度。它好比是人体骨骼中的钙,没有它,液晶面板就“站”不起来。  虽然液晶间隔物微球只是由普通的聚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材料组成,但用于液晶显示的聚合物对微球质量和性能要求极高,必须具有高度的粒径精确性、极窄的粒径分布、优异的机械强度、光滑的表面性能、极高的洁净度和极低的金属杂质等性能,因此制备技术壁垒极高,长期以来全世界只有日本两家公司可以生产。纳微在开发液晶间隔物微球材料时,首先就遇到国内基础原料质量差的问题。苯乙烯是通用化工单体之一,国内生产产能位居世界首位。但国产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杂质含量高(尤其是奈杂质含量高),用其生产出来的间隔物产品机械强度低、变形大,不能满足控制液晶显示的要求,不得已公司只好花大量的时间去解决单体纯度的问题。另外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还遇到由于不锈钢性能差引起装备不合格的问题。生产高性能微球需要用不锈钢反应釜,经多次试验,发现用国产反应釜生产的液晶屏用间隔物微球产品铁含量超标,无法满足液晶显示的高端要求,后来花了一年的时间,尝试了很多家国产反应釜都是一样的问题,而用进口的铁含量就达标。付出如此大的时间成本、花费了巨大的人财物,竟然得到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国内不锈钢质量就是这样,很少有真正的不锈钢,高性能的不锈钢都需要进口!因此,虽然纳微开发了比日本先进的微球制造技术,但由于国产的原料质量及不锈钢性能问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解决这些基础原料差的问题,才最终实现间隔物微球产业化。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中国做高科技产品研发尤其是做现代产业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的难度有多大:不仅要解决关键技术壁垒而且要解决配套的基础原料和设备质量差的问题!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培养了众多的科研人员,发表的文章全世界最多,而成果转化率却极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解决现代产业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首先必须提升整个中国基础原材料以及仪器设备的质量,否则即使我们拥有众多解决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制造技术的人才,也难以做出高性能的材料和部件以满足现代产业的需求。社会浮躁,基础创新不足,导致研发驱动力受阻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变化日新月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全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并引发一些极不合理的现象。如飞速上涨的房价让炒房的人得到巨大财富,而相比之下辛苦干活的人却越来越穷。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合理导致投机心态越来越严重,破坏了中国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整个社会也就越来越急功近利,缺乏沉下心来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的耐性和坚守。但几乎所有产业需要的关键材料和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都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经验积累才有可能成功。比如,在液晶显示屏制造中连接芯片和面板的导电金球这一关键材料,全世界只有日本两家公司可以生产。纳微在已经成功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微球精准制备基础上还花了整整10年时间,才成功开发出用于微电子领域的导电金球,可谓“十年磨一剑”,如果没有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是难以实现并坚持到最后胜利的。中国很少有企业愿意花十年的时间去开发一项技术和产品,大家都喜欢短平快的项目,不愿意把资金和时间投入到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先进技术研发和材料制造领域。欧美日的隐形冠军企业无不是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几十年把一个材料或部件做到极致才形成的。因此中国要培养隐形冠军企业首先要有更合理的财富分配体制,社会财富应该倾斜于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是投机的人,才能让技术人才可以长时间沉下心来把关键技术做到极致,让更多企业成为隐形冠军。  另外一方面,国家虽然投入大量科研经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发展,但由于目前对高校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依赖发表文章数量,科研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如何发表更多文章而非深入研究厡创技术或实用技术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在以论文数量为王的评价体系以及不合理经费的控制和分配体制,让科研人员无法沉下心来做原创性科研,或专注于产业化核心技术,而是去做容易出文章的研究。让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如中国虽然在纳米技术领域发表文章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文章数量与国内产业化技术发展极不匹配,纳米应用技术和纳米材料的产业化基本空白。因此,只有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完善激励机制,才会实现让国家科研投入能有更多成果转化,更好地为产业服务,更好地回报社会。社会浮躁与政府的政策也有很大关系。由于以往的政策是以GDP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各级政府都愿意投资发展能快速做大并容易增加GDP和就业人数的下游组装产业。同时由于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很多产业到中国后形成恶性竞争,如太阳能面板产业就是一个政府过度投资带来产业过热问题的典型。上游关键材料和部件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规模也不会快速放大,因此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意愿和力度就明显不足。国内市场推广难度大 研发成果推广受阻  由于当前中国大多新兴产业都是依靠引进的国外技术,且关键材料都使用国外进口产品。因此中国企业开发出来的关键材料要导入市场就面临先天不足的问题。首先,关键材料和部件对终端产品性能影响极大,如果质量有问题,会给终端客户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一般情况下,客户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导致国产材料替换进口材料的难度很大。即使客户有意愿导入国产品牌材料,验证周期也非常长。有的材料虽然单价非常高,但在整个设备的成本比例比较低,客户更没有意愿去做新产品尝试和替换。比如说间隔物微球,虽然单价很高,但由于用量少,占整个显示屏材料成本不到1%。而这个材料对整个显示屏的质量又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客户往往不愿冒险采用国产产品。其次,国人对国产和进口产品的偏见也会导致国产产品导入困难。长期以来,中国生产厂家习惯于生产中低端产品,对技术和产品质量重视不够,因此普遍的印象是国内产品质量不行,用起来不放心,客户对国产产品导入会非常慎重甚至会提高导入门槛。更有甚者,如果客户使用了国产产品出问题,第一时间会怪罪到国内原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如果客户用的进口材料生产出问题,反而会反省自己工艺有什么问题。因此国产产品要导入客户,不仅要有超高的产品质量,还要贴近客户需求,熟悉客户工艺,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国产产品市场推广问题,需要多方结合、达成共识:一方面生产材料厂家确实要做好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效用,要有耐心去培育市场、贴近需求,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累积,国产的产品质量会越来越好甚至有可能超越进口产品。另外一方面,下游厂家也需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与上游国产材料厂家配合。上游关键材料和部件成功产业化会极大促进下游厂家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国家也应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下游厂家使用国产材料。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研发能动性受阻  由于目前国内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因此经常出现投入很长时间大量资源开发出的产品和技术被仿造,被偷走,甚至整个技术团队给挖走,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情况。由于中国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严重限制了企业对关键材料和部件开发的动力。因此很多企业都愿意聚焦在短平快的低端制造业上或风险相对小的下游组装上,不愿意投入技术研发长,风险大的高技术产业。有的企业即使想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开发也会因为担心技术泄密而不得不采取一些保密手段。本来高技术开发需要共享信息,激发大家的灵感才容易促进新的想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但由于保密的原因很多信息无法在技术团队上分享和交流,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展,并限制了技术研发的快速进展和试验成功。因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法律为自主研发企业保驾护航,才能让中国真正投入研发创新的企业得到回报,让靠投机或剽窃技术的企业得到惩罚,营造企业成长为隐形冠军的良性发展环境。税收政策局限性导致关键材料研发企业发展受阻  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制备具有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风险。这种企业的活化劳动成本主要在研发投入、人员工资、产地租金等方面,大大高于传统企业,如果按中国现行的增 值 税抵扣方式,该部分成本不能抵扣,从而使企业的税负较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使得企业在前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在更多的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上。其实中国政府也意识到增 值 税会影响高科技企业发展,因此在一些特殊领域如软件、芯片及生物制药产业都有特殊的增 值 税政策。而与这些产业异曲同工的关键材料制造企业目前却不能享受这些特殊政策。因此,国家要解决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问题,就必须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拓展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行业范围,切实解决先进材料制造企业面临的税收窘境,为企业减负,为创新添翼,才能有利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才能让有志于与国外垄断企业抗衡的科技研型企业真正走上隐形冠军的强企之路。 培养隐形冠军企业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破局之举”  中国要真正完成经济转型,从一个经济大国变成强国,必须把解决好产业的关键材料和部件放在首位,必须培养更多的隐形冠军,才能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的大而强,才能拥有独立自主的话语权。“隐形冠军”是指那些非常专注、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产品可能很小,不跟消费者直接见面,不易被人觉察,加上自身低调,公众知名度比较低,但在各自行业内往往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产业发展无可撼动的霸主。基于此,中国的企业要想成为隐形冠军,需要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坚持长期不懈的研发,用匠心、耐心、恒心和信心,把技术和材料做到极致。 坚持创新占据技术制高点  一个公司能否在全球的竞争中成为隐形冠军,取决于这个公司是否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否占据世界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的制高点。无论是电子产业的芯片,还是飞机发动机,还是看去简单的圆珠笔芯和高铁的螺丝,都是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要做到一个领域制高点的技术,往往不是靠人多或短期砸钱就可以快速获得的。中国过去那种凭借众多劳动力资源和大量投资来迅速把产业做大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当前,中国最需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创新的科研环境,吸引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可以安下心来,通过长期的创新和技术积累占据技术的制高点,从而解决关键材料和部件的国产化。 坚持专注和坚守做到持之以恒不动摇  中国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资本、人才、市场、产业链,最大的短板是缺乏耐心和坚守。现代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精密化、自动化、高性能化,这些发展趋势对关键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关键材料和部件对下游产品性能影响极大,因此在材料领域往往赢者通吃的局面,即做得最好的企业逐渐成为产业的隐形冠军,形成独霸一方的垄断局面,做得质量差的企业基本无法生存。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组装能力,只要拥有了关键材料和部件就会迅速做出相关产品,同样,谁垄断了这些关键材料,谁就在产业链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隐形冠军企业就是要坚守一种使命感和民族情怀,不忘初心,一但认准一个目标就持之以恒做下去直到成功。这种专注和长期坚持的精神在当今浮躁社会里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坚持工匠精神把产品和工艺做到极致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精益求精,要把产品和工作做到极致,必须靠一丝不苟和严谨务实的态度,对产品不断改进、创新和优化,必须把掌握行业内最顶尖的技术,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我曾参观过德国一家生产工业风扇的中小企业,为了检测风扇运行时的噪音,特意建造了先进的静音实验室,置身其中,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为提升品质舍得投入,敢于投入,这样的产品无疑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工匠精神不仅是精益求精,更是一种追求、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是耐得住寂寞的承诺。我想,这也应该成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追求,用最好的技术制造最好用的产品。   目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瞄准国际标准,弘扬工匠精神,中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已经进入新时代。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拓展科技项目,强化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倡导创新文化,等等,国家正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目的就是为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从根本上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而其中的核心就是要培养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掌握相关产业的关键材料和部件,突破发展瓶颈、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全产业链材料、加工自主可控,为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真正变成一个制造强国。中国隐形冠军新时代,已经来临!(本文作者:纳微科技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江必旺博士。本文非常感谢北大同班同学江庆红在信息收集,调研及文章的整理,修改和编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厂商

2018.02.23

激扬十年 筑梦远航:纳微2018年会交响曲

金鸡报晓辞旧岁,玉犬卧伏报春来。2018年2月4日,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年会庆典在美丽的独墅湖畔苏州世尊酒店隆重举行,会场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必旺博士携全体纳微员工盛邀重量级嘉宾们欢聚一堂,共迎新年!2018年年会现场喜气洋洋、高朋满座董事长江必旺博士与嘉宾们欢聚一堂江博士新春贺辞振奋人心江博士回顾了2017年纳微科技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行业认可与合作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分享纳微科技十年的创新创业峥嵘历程,描绘了圆梦“中国色谱芯”的发展蓝图。2017年是纳微成长最快的一年,销售业绩创历史新高,公司规模快速扩大,第四届分离纯化技术大会创下参会人数最高的纪录,员工培训和市场开拓蓬勃开展,2017年纳微迎来多位重要领导人的考察,2018期待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起点和新的成功。江必旺董事长开幕致辞开幕致辞精彩片段公司颁奖典礼公司对2017年表现卓越的员工进行隆重表彰,颁发了“服务十周年贡献奖”、“服务五周年贡献奖”、“优秀员工奖”、“最佳研发奖”、“最佳支持奖”和“突出贡献奖”等一系列殊荣,鼓励全体员工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再创佳绩!服务十周年贡献奖优秀员工奖优秀员工奖2017年突出贡献奖表演精彩纷呈 纳微员工才艺展示大奖拿不停,游戏红包满场飞关于纳微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纳微)是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微球材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纳微米球精准制备和应用技术平台,已成为世界上能够提供最多品种和规格的纳微米球材料的公司之一。纳微可以提供粒径从5 nm到1000 μm范围内、不同结构、不同材料组成、任意大小单分散微球,产品种类超过3000种,成为世界上提供最多跨领域应用的单分散性微球产品的公司。目前公司已拥有40多项发明专利,产品成功地应用在生物制药、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医疗诊断、 液晶显示及LED照明等重要领域。纳微微球产品包括LCD间隔物塑胶球、边框硅球、导电金球、光扩散微球、标准颗粒、聚合物层析介质、硅胶色谱填料、磁珠等。公司生产的微球不仅具有精确的粒径大小和高度的均一性,且可对微球形态、孔径结构、比表面积及表面功能基团进行精准调控。纳微的多项技术和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还开创多项世界独有的微球精准制造技术,赢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厂商

2018.02.08

< 1 2 3 > 前往 GO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苏州市工业园区百川街2号 联系人: 付雨停 邮编: 215123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4012

主营产品: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