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金牌10年 金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3540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上海钰博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调节性T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因疗法,它对一类被称作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 Tregs)的免疫细胞进行编程,从而保护移植组织免受病人免疫系统的排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4月1日那期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lloantigen-specific regulatory T cells generated with a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论文通信作者Megan Levings博士说,“随着进一步研究,Tregs有可能作为一种活体药物阻止移植细胞和器官免受免疫攻击。”        Levings博士说,“这个振奋人心的发现是在接受移植的人体中测试这些细胞的第一步。”        在接受移植后,病人身体时不时将移植组织视为外源物,因而对它发动免疫攻击。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组织移植患者必须在有生之年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2014年,加拿大有2433例实体器官移植,而且在2010~2015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展了52例儿童实体器官移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志愿者捐献给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的血液中分离出Tregs。他们构建出一种基因,该基因表达一种被称作HLA-A2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的蛋白。他们利用一种无害的病毒将这种CAR基因导入到Tregs中,从而对这些细胞进行编程,让它们识别经常在移植组织表面发现的特异性蛋白。Tregs的正常作用就是关闭免疫反应,从而阻止对健康组织产生免疫反应。他们进行一系列实验证实这些经过基因修饰的Tregs识别移植组织并且保护它们免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 来源:生物谷        一种类似策略也用于癌症免疫疗法中,即病人自己的免疫细胞经CAR基因编程后对肿瘤细胞发起免疫反应。        Levings博士说,“我们借用癌症免疫疗法中的这种方法。我们将它用于相反的目的:关闭不想要的免疫反应。”        论文第一作者Katherine MacDonald博士说,“基于这一发现,人们有可能为任何免疫系统过于活跃的疾病构建基因。” 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宿主免疫系统破坏体内健康组织,如破坏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腺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或者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的肠道内膜细胞。        研究人员说,还需要再开展10年的研究方有可能利用基因修饰的Tregs开发出一种安全的靶向疗法

商机

2016.05.06

调节性T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因疗法,它对一类被称作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 Tregs)的免疫细胞进行编程,从而保护移植组织免受病人免疫系统的排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4月1日那期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lloantigen-specific regulatory T cells generated with a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论文通信作者Megan Levings博士说,“随着进一步研究,Tregs有可能作为一种活体药物阻止移植细胞和器官免受免疫攻击。”        Levings博士说,“这个振奋人心的发现是在接受移植的人体中测试这些细胞的第一步。”        在接受移植后,病人身体时不时将移植组织视为外源物,因而对它发动免疫攻击。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组织移植患者必须在有生之年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2014年,加拿大有2433例实体器官移植,而且在2010~2015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展了52例儿童实体器官移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志愿者捐献给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的血液中分离出Tregs。他们构建出一种基因,该基因表达一种被称作HLA-A2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的蛋白。他们利用一种无害的病毒将这种CAR基因导入到Tregs中,从而对这些细胞进行编程,让它们识别经常在移植组织表面发现的特异性蛋白。Tregs的正常作用就是关闭免疫反应,从而阻止对健康组织产生免疫反应。他们进行一系列实验证实这些经过基因修饰的Tregs识别移植组织并且保护它们免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 来源:生物谷        一种类似策略也用于癌症免疫疗法中,即病人自己的免疫细胞经CAR基因编程后对肿瘤细胞发起免疫反应。        Levings博士说,“我们借用癌症免疫疗法中的这种方法。我们将它用于相反的目的:关闭不想要的免疫反应。”        论文第一作者Katherine MacDonald博士说,“基于这一发现,人们有可能为任何免疫系统过于活跃的疾病构建基因。” 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宿主免疫系统破坏体内健康组织,如破坏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腺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或者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的肠道内膜细胞。        研究人员说,还需要再开展10年的研究方有可能利用基因修饰的Tregs开发出一种安全的靶向疗法

商机

2016.05.06

细胞膜的奥秘

   近日,来自日本、美国和印度的科学家们首次在活细胞中观察到了细胞膜中的筏区域,即细胞膜中携带特殊分子群体的活性部位,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员Naoko Komura说道,对于俗称为筏区域的特殊细胞膜结构域的推测已经超过25年了,但科学家们从来没有在活细胞中真正观察到该结构,而本文中研究者就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文章中研究人员观察了神经节甘脂的行为,神经节甘脂是一种特殊的脂质分子,其在机体多种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脂质筏区域的形成、毒素进入细胞以及化学信号的接收等。然而科学家们并不很清楚神经节苷脂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为止研究者们缺少可以精确追踪神经节苷脂运动的探针。        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并不能够在人工模型系统中模拟天然神经节苷脂的行为,而本文研究中研究者们就在神经节苷脂上吸附了一种荧光标记物,随后他们就利用吸附在特殊位点的荧光标志物合成了四种整体性的神经节苷脂;利用这种新型的荧光类似物并且结合独特的高分辨率荧光分子成像技术,研究者们就实现了首次在活细胞中记录特殊的神经节苷脂的活动。        研究者揭示了神经节苷脂如何形成携带胆固醇和CD59蛋白的脂质筏区域,CD59属于GPI锚定受体蛋白家族中的一员;Kenichi Suzuki博士表示,利用正常的技术很难观察细胞中脂质筏区域的动态行为,而本文研究中我们就利用荧光神经节苷脂探针实现了这一目的,如今很多科学家就可以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来揭示毒素、细菌和病毒如何通过脂质筏区域来入侵到细胞中了

商机

2016.05.06

乳腺癌细胞

癌细胞从机体中一个部位扩散到另一个部位称之为癌症转移,其是引发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iophysical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某些癌细胞总是相比其它癌细胞而言更加具有转移性,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可以通过在其它细胞上“滑行”来阻断其从癌症原发性位点逃脱,从而实现扩散到机体其它部位的目的。 研究者Anand Asthagiri说道,我们阐明了测定细胞如何“滑动”方式和机制的一种定量规则,通过对细胞行为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分辨出哪种通路调节细胞的“滑动”,而且还可以知道调节细胞“滑动”的通路数量,这就为我们清楚理解引发癌细胞滑动的驱动原因并且开发抑制癌细胞这种行为的新型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了入侵到机体其它组织,癌细胞会沿着胶原蛋白纤维来移行,特殊的胶原蛋白纤维可以作为原发性肿瘤扩散的路径,但这些纤维非常狭窄,而且微环境中挤满了其它细胞,因此研究者目前并不清楚转移性的癌细胞如何突破障碍来成功在这种高度压缩的环境中实现“导航”的。 研究者指出,每个细胞都有10-15微米宽,细胞会寻找到方法来滑行跨过附近的细胞,当然了附近细胞的尺寸也为10-15微米宽。那么这种细胞间物理性的挤压、延伸及缠绕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微模型的纤连蛋白系附着于玻璃表面,随后利用时差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粘附性纤维中细胞间的碰撞现象;在仅有6微米或9微米宽的纤维模型中,研究者就可以模拟肿瘤环境中的相关情况,99%的正常乳腺细胞都会停止运动,并且逆转与其它细胞接触的方向;相比较而言,大约一半的乳腺癌细胞则会通过在其它细胞上“滑行”而对细胞间的碰撞产生反应,从而维持其沿着蛋白质的迁移路径。 然而当研究者将微型模型的宽度增加至33微米或者降低E-钙粘蛋白的水平时,他们发现,正常乳腺细胞更易于滑行越过其它细胞;同时增加E-钙粘蛋白的水平则会减少具有滑行行为的转移性乳腺癌细胞的数量。此外研究者进行的其它研究结果发现,参与了癌细胞转移的PARD3, ErbB2, 及TGFβ蛋白均可以通力合作来调节细胞的滑动行为,本文研究揭示了细胞滑行在癌症转移上的关键作用。 后期研究人员将会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来检测是否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延伸到其它的癌症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希望本文研究可以为后期研究癌细胞转移的特殊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癌症个体化疗法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

会展

2016.05.03

靶向目标物对抗癌细胞

靶向目标物在不伤害周围的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可以进入癌细胞并传递致命细胞毒素。这在癌症研究中是一个长期的愿景,但它已经被证明很难实现。瑞典隆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在这个方向上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多年来,我们试图阐明目标蛋白在癌细胞表面可以用来帮助这些“目标物质”进入细胞。发展这种方法非常复杂,但让我们感到很高兴的是终于成功了,”临床肿瘤学教授Mattias Beltin说。他的研究小组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新方法。 Mattias Belting描述了癌症肿瘤内部的不利环境。肿瘤的细胞快速分裂导致缺氧、低pH值、营养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癌细胞自发死亡,而其它癌细胞可以在辐射、化学或免疫疗法的作用下死亡。然而,一些癌细胞适应和生存能力非常强。 “我们称之为压力细胞,它们对常规的癌症治疗来说具有抵抗性。这些是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杀死癌细胞的原因” Mattias Belting解释说。 隆德的研究人员绘制了数以千计存在于普通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癌细胞受压是由于缺乏氧气。他们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蛋白(caveolin-1)作为守护蛋白,防止许多表面蛋白进入压力癌细胞。 研究者识别了大约30种目标蛋白质,存在于大量的压力癌细胞表面,它们有能力有效地通过守护蛋白,被运送到癌细胞中。对这些蛋白质之一,他们已经成功地设法靶向毒性结合目标蛋白,连接到一个特定的细胞毒素的某种抗体形式,它能够进入并杀死压力细胞,而其他细胞安然无恙。 “研究结果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发现的蛋白质不仅存在于压力癌细胞中,其中一些也可以作为目标提供药物进入癌细胞中”该研究的第一作者Erika Bourseau-Guilmain说。 关于该研究项目研究组有相当大的兴趣。他们的方法和一些目标蛋白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文章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其他研究人员对该研究有了进一步了解。 “我们希望继续研究其他被识别的目标蛋白质。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其他类型的压力细胞,用来开发潜在的目标蛋白质药物”Mattias Belting.说。 隆德研究人员曾研究过成胶质细胞瘤,它是脑瘤的一种,很难治疗。然而,他们相信“目标蛋白法”不仅可以用在这种类型,也可以用在其他许多类似的类型癌细胞中

商机

2016.05.03

五一放假通知

全体员工:根据国家法定假期的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现对五一节放假做如下安排:   一、放假时间4月30日至5月2日(星期六至星期一)放假,共3天。与4月30日(周六)、5月1日(周日)为公休日,5月2日(周一)为调休日。    二、请公司各职员做好自己的节前工作安排,并检查相关设施设备,做好防火防盗工作,确保办公场所的安全、有序。    三、公司各职员应保持节假期间的通讯流畅,以便公司工作需要。    四、公司有节假日活动行程将另行通知,希望全体员工在节假日外出期间,应注意自身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愉快的度过假期。   特此通知    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4月29日

标准

2016.04.29

B细胞

每个准备参加伦敦马拉松的人可能需要知道如果他们想要在比赛中发挥最好,那么他们需要充分休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巴布拉汉研究所(Babraham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报道B细胞通过一种新机制确保它们在强烈的发育事件之间充分休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4月22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NA-binding proteins ZFP36L1 and ZFP36L2 promote cell quiescence”。 正如我们日常生活涉及运动时间、营养补充时间和休息时间,细胞周期描述细胞进入一系列状态,导致它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正如我们度假时,细胞在分裂之后也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研究人员将之称为静止状态---一种可逆的休止状态。 研究人员深入地研究了B细胞---制造抗体的免疫细胞---如何经历多种发育阶段。特别地,他们研究两种蛋白在细胞上的作用和它们如何能够将静止期施加于细胞上从而确保发育中的B细胞正确地‘生长’。研究人员证实如果缺乏这些静止期,B细胞就不能存活下来而变成功能性的免疫细胞。在小鼠体内,当B细胞缺乏这些蛋白时,观察到成熟的B细胞下降了98%。 论文第一作者、巴布拉汉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Alison Galloway博士解释道,“我们发现两种蛋白,即RNA结合蛋白ZFP36L1和ZFP36L2,通过阻断告诉细胞开始再次分裂的RNA信息促进细胞进入休止期。同样地,我们发现在没有休息时,它很难发挥功能:如果B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止或丢失,那么这些细胞不能够正常地发育。” 论文通信作者、巴布拉汉研究所淋巴细胞信号与发育研究项目主任Martin Turner博士评论道,“尽管转录因子在建立静止状态中的作用已被确定,但是序列特异性的RNA结合蛋白的作用之前是未知的。我们的发现阐明了细胞周期的复杂控制和协调,而且证实这些结合蛋白很可能是一种常见的静止状态调节机制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发育中的B细胞所特有的。

新品

2016.04.27

免疫细胞在组织内驻留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负责在体内皮肤、肝脏、肾脏和肠道的入侵位点抵抗感染的基因。 这项研究是由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Axel Kallies博士和Klaas van Gisbergen博士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Laura Mackay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两种转录因子编码基因Hobit和Blimp1,并且发现这两种基因控制一种普遍的转录程序,这种转录程序负责将组织中存在的免疫细胞招募到体内抵抗感染和癌症的“前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2016年4月22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obit and Blimp1 instruct a universal transcriptional program of tissue residency in lymphocytes”。 这些组织中存在的免疫细胞显著不同于在血液中循环流通的对应细胞。这些组织驻留的免疫细胞是局部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关键。 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证实转录因子Hobit在组织驻留的记忆T细胞(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 Trm细胞,是体内的一种面一细胞)中特异性地上调表达,并且与转录因子Blimp1一起调节皮肤、肠道、肝脏和肾脏中的Trm细胞发育。这种Hobit- Blimp1转录组件也是其他的组织驻留的免疫细胞所必需的,如自然杀伤性T细胞和肝脏驻留的自然杀伤细胞。总之,Hobit和Blimp1指导这些免疫细胞在多种组织中驻留。 Kallies博士说,人体在其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在抵抗导致疾病的病原体。 Kallies博士说,鉴定出免疫细胞如何存在于体内最需要的组织中在开发出更好的方法保护我们免受诸如疟原虫或HIV之类的病原体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Kallies博士说,“发现这些‘本地英雄(local hero)’和了解这些局部的免疫细胞如何被建立允许我们发现方法确保所需的这些细胞位于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这项研究将有助我们理解免疫细胞在它们保护的器官内如何适应、存活和作出反应。这是在病原体站稳脚跟之前将它们清除体内的关键,而且可能也对理解癌症扩散如何能够被阻止产生影响。” Mackay博士说,控制这些“组织驻留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局部停留在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因子之前是未知的。 Mackay博士说,“这些结果对开发激活组织中抵抗传染病的免疫细胞中产生重要影响。” “对未来疫苗策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 Hobit和Blimp1是将免疫细胞招募到组织中的关键,我们知道这些免疫细胞在抵抗感染中发挥着真正重要的作用

新品

2016.04.27

控制心肌细胞跳动机制

在人类心脏的众多神秘当中,首要的是心肌。在人的一生当中,心脏大约每秒跳动一次,没有休息时间。考虑到它的至关重要性,令人尴尬的是,科学家们直到近期才能够直接观察它不断运动的亚细胞结构(如心肌)。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新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发现在心脏中,被称作微管(microtubule, MT)的分子支撑物(molecular strut)与心脏的收缩机构(contractile machinery)相互作用从而抵抗心脏跳动。他们的发现可能对更好地理解微管如何影响跳动中心脏内的机械机构以及当这发生差错时会发生什么产生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4月22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tyrosinated microtubules buckle and bear load in contracting cardiomyocytes”。 细胞内部支撑系统中的微管在心肌细胞中起着多种结构和信号转导的作用。已提示着这种微管网络发生的改变促进心脏病,但是微管在心脏跳动中如何作出表现,人们知之甚少。 在收缩期间直接观察微管是认识它们在心脏功能中的作用的最为直接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在心脏收缩期间,微管形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此外,最近的研究提示着微管中发生的被称作去酪氨酸化(detyrosination,即移除酪氨酸化学基团)的化学变化调节机械转导(mechanotransduction),但是仍不知道它是如何调节的。 在压力之下 论文通信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宾州肌肉学院生理学系助理教授Ben Prosser博士说,“我们想要知道去酪氨酸化是否改变微管如何对心脏每次收缩和放松时发生的物理压力变化作出反应。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利用先进成像技术探究来自啮齿类动物的跳动的心肌细胞中的微管行为。” 在这种显微镜下,心肌看起来像是相互连接的心肌细胞。心肌细胞要比骨骼肌细胞更加狭窄和更短,含有很多线粒体,这些线粒体产生这些细胞在一生当中全部跳动所需的能量。Prosser解释道,“心肌组织是高度组织化的,这是它为何是一台如此高效的机器。” 在收缩期间,有些坚硬的微管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心肌细胞的形状变化。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典型的心肌细胞中,这种形状变化是由微管发生变形而形成一种弯曲的弹簧形状来实现的,这种弯曲的弹簧形状在每次跳动后都会返回到一种相同的松弛状态。微管直接与被称作肌节(sarcomere)的收缩机构相连接。这种连接至少部分上是通过一种被称作结蛋白(desmin)的蛋白实现的,其中结蛋白将微管锚定在肌节上,从而让微管形成一种网格状结构。 微管和肌节之间的物理连接高度依赖于去酪氨酸化,因此研究人员对微管-肌节系统进行调整以便找出它最为脆弱的连接位置。他们发现在去酪氨酸化受到抑制的心肌细胞中,当肌节缩短时,微管通过彼此之间滑动而不是弯曲适应收缩。破坏微管-肌节相互作用允许肌节也就允许心肌细胞更进一步和更快地缩短,也因此降低这种细胞的整体硬度。 Prosser说,“我们猜测这种系统应当存在某种最优的设置点,在左右两个方向偏离这个设置点太远可能是有害的。心脏是一种精心打磨的机器,它经常在一个的狭窄区间内运转,超出这个区间经常会导致它在一段时间后功能紊乱。” 相反地,他们发现增加的去酪氨酸化会增加心肌细胞的硬度,阻碍该细胞收缩。Prosser说,“这是眼见为实的时刻。我们如今能够真正地观察到太多坚硬的微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损害心脏。我们的生物工程同事们准确测量了微管对细胞机械结构的影响,并且在数学上定量测定了这如何影响心肌细胞的表现。” 论文共同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Vivek Shenoy博士说,“我们开发出一种数学微结构模型来分析主动的收缩力如何导致微管弯曲,从定量角度理解Prosser实验室的测量结果和验证他们的假设。” 临床意义 这些发现与证实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患者中过度的去酪氨酸化与心脏功能降低之间存在直接关联的临床数据相一致。研究人员通过比较来自心脏移植患者捐献的人心脏组织和来自脑死亡供者的正常心脏组织,发现在患病心脏中,去酪氨酸化水平更大。 来自患病心脏的心肌细胞拥有更多的微管,这些微管表现出更多的去酪氨酸化。这一过程与这个病人群体的心脏功能受损相关联,而且在接受移植前,这些患者的整个心脏具有更低的射血分数,这种更低的射血分数与更多的去酪氨酸化相关联。 Prosser说,“本质上,我们发现过度的去酪氨酸化促进微管和肌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对心肌收缩的抵抗力,因此可能促进某些疾病状态下的心脏功能下降。如果我们能够破坏微管连接,那么肌节能够更加容易缩短,而且没有坚硬的相互连接的微管。我们想要微管更加平滑地来回滑动,这会让肌节也就让心脏更强地收缩,从而允许心脏更加高效地泵出血液。这对于抵抗很多病人中观察到的心脏外更高血压是很有用的。总体上,我们想要增加心脏的收缩能力和跳动强度。” 如今,研究人员想要知道特异性的降低去酪氨酸化的药物是否能够让患病的心肌更强地跳动。他们在小鼠体内进行测试,它与预期中一样起作用。他们的下一步是在患病的人心肌细胞中开展测试

商机

2016.04.25

免疫细胞在组织内驻留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负责在体内皮肤、肝脏、肾脏和肠道的入侵位点抵抗感染的基因。 这项研究是由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与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Axel Kallies博士和Klaas van Gisbergen博士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Laura Mackay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两种转录因子编码基因Hobit和Blimp1,并且发现这两种基因控制一种普遍的转录程序,这种转录程序负责将组织中存在的免疫细胞招募到体内抵抗感染和癌症的“前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2016年4月22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obit and Blimp1 instruct a universal transcriptional program of tissue residency in lymphocytes”。 这些组织中存在的免疫细胞显著不同于在血液中循环流通的对应细胞。这些组织驻留的免疫细胞是局部抵抗病毒和细菌的关键。 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证实转录因子Hobit在组织驻留的记忆T细胞(tissue-resident memory T cell, Trm细胞,是体内的一种面一细胞)中特异性地上调表达,并且与转录因子Blimp1一起调节皮肤、肠道、肝脏和肾脏中的Trm细胞发育。这种Hobit- Blimp1转录组件也是其他的组织驻留的免疫细胞所必需的,如自然杀伤性T细胞和肝脏驻留的自然杀伤细胞。总之,Hobit和Blimp1指导这些免疫细胞在多种组织中驻留。 Kallies博士说,人体在其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在抵抗导致疾病的病原体。 Kallies博士说,鉴定出免疫细胞如何存在于体内最需要的组织中在开发出更好的方法保护我们免受诸如疟原虫或HIV之类的病原体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Kallies博士说,“发现这些‘本地英雄(local hero)’和了解这些局部的免疫细胞如何被建立允许我们发现方法确保所需的这些细胞位于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这项研究将有助我们理解免疫细胞在它们保护的器官内如何适应、存活和作出反应。这是在病原体站稳脚跟之前将它们清除体内的关键,而且可能也对理解癌症扩散如何能够被阻止产生影响。” Mackay博士说,控制这些“组织驻留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局部停留在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因子之前是未知的。 Mackay博士说,“这些结果对开发激活组织中抵抗传染病的免疫细胞中产生重要影响。” “对未来疫苗策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发现--- Hobit和Blimp1是将免疫细胞招募到组织中的关键,我们知道这些免疫细胞在抵抗感染中发挥着真正重要的作用。

新品

2016.04.25

免疫细胞

Johns Hopkins 和Kennedy Krie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了和过敏相关的免疫系统细胞能够与生物支架配合,促进小鼠肌肉创面的愈合。4月15日的Science上报道了这项发 现。该项新发现揭示了免疫系统不仅仅是打击传染病和其它疾病的关键,也在受伤后促进愈合。研究人员还表示如果设计成免疫细胞的“合作伙伴”,所谓的生物材 料支架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愈合。  免疫系统对生物材料有不同反应  Johns Hopkins 大学的Jennifer Elisseeff教授说:“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相同的生物材料移植到不同的组织和环境中时产生不同的免疫系统反应。我们还是有很多要学习的,但这个研究是获得设计有益免疫反应材料的第一步。”  Elisseeff的研究小组设计可生物降解的支架,由胶原这样的材料做成。该支架通过提供体内自身的干细胞一个地方来锚定和开始它们的工作,已经显示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长。她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其他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这样的支架也能激发免疫细胞治疗作用的证据。  2型辅助T细胞在伤口活化巨噬细胞  为 了了解所涉及的免疫细胞和它们的响应,,Elisseeff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手术切除小鼠大腿肌肉的一部分,植入促进愈合的支架 。一周后,有支架的伤口处比没有支架的有更多的白细胞,很多这样的细胞大量产生一种化学信号——白介素-4。白介素-4通常由2型辅助T细胞所产生。  为了分析这些细胞的作用是什么,该团队在基因工程改造的缺乏T细胞的小鼠中做了同样的操作,结果发现它们的伤口没有白介素的逐渐上升,而且伤口没能像普通小鼠那样愈合。进一步的分析显示2型辅助T细胞的作用是在伤口部位活化另一种免疫细胞——巨噬细胞。  以 往的研究表明了巨噬细胞在愈合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清理死亡或受损的细胞,招募和支持成人干细胞再生组织和促进新血管的产成,在该区域补给新组织。2型辅助 性T细胞在支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个惊喜。这些细胞通常有助于抵御肠道蠕虫,但在发达国家,它们通常和触发“坏的”免疫反应有关,比如过敏。 Elisseeff说通过这条途径能看到很多有用的东西。Elisseeff也指出,仍然需要做许多来了解免疫细胞对于各种不同的生物材料是如何反应的, 这对于生物支架是很有用的,她的研究团队将继续调查此方面内容。  这项研究在T细胞介导的组织再生过程中是开创性的。这将被视为一个转折点让再生免疫学从一个想法进入一个严肃的研究领域。它为显著提高组织再生打开的一扇门来寻找全新的策略

会展

2016.04.22

追踪活细胞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开发出一种新的被称作CRISPRainbow(CRISPR彩虹)的技术,这一技术允许科学家们标记和追踪活细胞中多达7个不同的基因组位点。这一标记系统将是一种宝贵的工具用于实时研究基因组结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1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ultiplexed labeling of genomic loci with dCas9 and engineered sgRNAs using CRISPRainbow”。论文第一作者兼论文通信作者Hanhui Ma说,“大多数人利用CRISPR对基因组进行编辑。我们正在利用它标记DNA和追踪活细胞中的DNA运动。”与Ma搭档的是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教授Thoru Pederson博士。 Ma和Pederson说,了解活细胞中的基因组元件的精确位置是理解染色体动态变化的关键,这是因为控制我们生物学特征和健康的基因按照它们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来发挥作用的。对一个准备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基因而言,它在染色体上必须是可接触到的。在拥挤的细胞核中,DNA所在的位置在包括胚胎发育到癌症在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的技术一次最多只能够追踪活细胞中的三个基因组位点。若要标记上更多位点,则要求将细胞浸泡在甲醛中,让它们固定,而这种浸泡会杀死它们,并且使得人们不可能观察染色体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对刺激物作出反应时如何作出改变。 为了克服这个技术难题,Ma和Pederson寻求CRISPR/Cas9的帮助。为了利用CRISPR/Cas9复合体对基因组的特定位点进行标记,他们让核酸酶Cas9发生基因突变使其失活,因而这种酶只能够结合到DNA上,但是不能够切割基因组。一旦失活,CRISPR/Cas9在向导RNA(gRNA)的引导下结合到基因组上的特定位点,而且研究人员能够对gRNA进行编辑,使得gRNA根据需要能够结合到不同的靶位点。 为了观察和追踪结合到基因组上的CRISPR/Cas9复合体,Ma对gRNA进行基因改造,让它与三种主要的荧光蛋白中---红色荧光蛋白、绿色荧光蛋白和蓝色荧光蛋白---的一种融合在一起。这些蛋白就可以在显微镜下实时观察和追踪到。通过附着它们当中的第二种荧光蛋白到这个向导RNA上,Ma能够将这三种主要的荧光颜色两两组合,产生另外三种颜色:青色、洋红色和黄色。第七种颜色是将这三种颜色组合在一起时形成的白色。 Pederson解释道,“计算机通过与显微镜中的光谱过滤器相结合读取这些颜色,并且按照你需要的颜色显示它们。比如,红色和绿色组合在一起就变成黄色。利用这三种主要的颜色和这种被称作计算着色(computational coloring)的方法,我们能够产生另外三种颜色。” CRISPRainbow技术让研究人员能够同时确定多达7种不同的DNA位点,每种位点对应一种不同的颜色。在活细胞中采用这种技术更能体现这种技术的威力,这是因为它能够追踪基因组的动态的拓扑运动,这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影响。 论文共同作者、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药理学助理教授David Grunwald博士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Li-Chun Tu博士说,“利用这种技术,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可视化观察不同的染色体位点。我们能够监控它们从而观察这些位点移动多远和多快。凭借这一点,我们能够观察这些结构变化如何影响正在表达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作为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一名研究基因组三维结构的先驱,Job Dekker博士(未参与这项研究)对CRISPRainbow技术充满热情。Dekker博士说,“通常,当我们研究细胞中的基因组结构时,我们获得这种结构的快照图片,而且我们希望在当这个细胞对某种事情作出反应5分钟后,我们能够观察它看起来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一系统允许人们实时地追踪这种变化。我认为它一种非常重要的新技术。

新品

2016.04.22

癌细胞耐药的新型通路

当高速公路因事故或重建而关闭时,司机们往往会绕道而行;同样地,当一种靶向疗法可以阻断促进肿瘤生长的通路时,肿瘤细胞通常也会设法“绕道而行”,最终就会产生疗法或药物的耐受性;近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单一癌细胞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方法绘制出了癌细胞所采用的绕道方式,这一研究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研究者James Heath表示,如今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癌细胞增殖转移的替代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型方法来切断癌细胞的扩散之路。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了研究,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的脑部癌症,尽管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基于肿瘤的遗传改变开发出了特定的靶向疗法,但这种疗法的效应通常是短暂的,而当进行多种疗法的结合后或许就可以为抵御癌症提供较大帮助。 研究者在文章中解释了为何肿瘤细胞会对靶向疗法产生耐受性,同时他们还分析了原本可以正常发挥作用的药物为何不能有效抵御癌症。研究者利用了一种名为磷酸化蛋白质组学(PhosphoProteomics)的技术来进行研究,该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观察单一癌细胞内部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对来自患者的组织进行研究,研究者发现,仅仅48小时以后癌细胞就开始适应并且对靶向作用mTOR通路的疗法产生耐受性了,这些癌细胞可以重新“绘图”并且寻找其它途径来躲避癌症药物的作用。 阐明癌细胞所采用的新型耐药性通路或可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联合疗法来抵御胶质母细胞瘤的发展;同时研究者指出,这种新型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被用来研究揭示黑色素瘤细胞如何对一系列BRAF抑制剂产生耐受性,而利用单细胞分析的方法也用来开发治疗多种类型癌症的新型个体化疗法

厂商

2016.04.20

SCS巨噬细胞

来自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免疫细胞似乎在动物模型中阻止了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发展。这些被膜下淋巴窦(SCS)巨噬细胞在淋巴结的周围形成了一层保护膜,挡住了输送肿瘤组织块,帮助癌症生长与转移的这些微小结构的入口。然而,这样的SCS巨噬细胞屏障似乎是暂时性的,当肿瘤进展及响应某些癌症治疗药物时它会发生瓦解。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8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该研究的领导者、麻省总医院系统生物学中心的Mikael Pittet博士说:“人们通常认为肿瘤内部的巨噬细胞通过帮助形成新血管,向肿瘤细胞递送营养物质促进了癌症生长。我们实验室一直在研究整个身体内肿瘤与免疫系统的沟通机制,我们尤其对了解肿瘤是否也与远离它的巨噬细胞发生了互作感兴趣。”  肿瘤将分子信号传递给免疫细胞的一种潜在方式就是利用肿瘤衍生胞外囊泡(tEVs),众所周知tEVs可以结合并激活许多不同的细胞类型。尽管可以通过检测tEV水平来预测治疗反应与生存,但在活体动物中评估tEVs的影响却很困难。这一MGH研究小组以一种新方式结合遗传与成像方法追踪了tEVs和它们的靶标。  在经遗传改造、肿瘤细胞能够生成带有一种发光标记物的tEVs的小鼠中,研究人员证实tEVs可以离开肿瘤,迁移至全身,并发现它们大多数高度集中于附近的淋巴结处,这些tEVs是通过淋巴管运送到此处的。在另一组携带不同受体蛋白的黑色素瘤小鼠中,研究小组发现tEVs主要与SCS巨噬细胞互作,SCS巨噬细胞在环绕淋巴结的纤维包膜内直接形成了一个细胞层。  为了确定小鼠中的观察结果与人类疾病是否相关,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13名黑色素瘤患者的无癌前哨淋巴结——它们最靠近肿瘤,预计肿瘤最早扩散至此。尽管已经证实了这些淋巴结自身没有黑色素瘤,研究人员却在90%患者淋巴结周围的SCS巨噬细胞中发现了黑色素瘤源性物质。在这些巨噬细胞中存在的肿瘤源性物质并未反映原发肿瘤进展情况。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在黑色素瘤和肺癌小鼠模型中SCS巨噬细胞发挥了肿瘤抑制作用。这与肿瘤内部通常促癌的巨噬细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当前的研究表明,SCS巨噬细胞通过限制tEVs扩散抑制了癌症,随着肿瘤的生长淋巴结周围的SCS巨噬细胞密度开始降低。化疗及一些免疫治疗药物也被发现可以破坏这一SCS巨噬细胞屏障。一旦tEVs进入淋巴结中,它们会结合B细胞,随后B细胞生成一些抗体加速肿瘤生长。  Pittet说:“由于当前人们对开发出一些治疗方法来耗尽肿瘤内部的促肿瘤巨噬细胞感兴趣,确定这些治疗是否也会影响保护性的SCS巨噬细胞可能是很有价值的。最好的结果有可能是在除去肿瘤内部巨噬细胞促肿瘤活性的同时,保留SCS巨噬细胞的抑制肿瘤活性。确定是否可以强化SCS巨噬细胞来阻止tEVs传送进入淋巴结,及更好地认识tEV激活B细胞促进癌症生长的机制也将很有用。”来源:生物探索

会展

2016.04.20

干细胞表观遗传调控

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SIRT6通过表观遗传调控Wnt信号控制了造血干细胞稳态。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7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 杭州师范大学衰老研究所的鞠振宇(Zhenyu Ju)教授与助理研究员汪虎(Hu Wang)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鞠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端粒与成体干细胞衰老及其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汪虎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DNA损伤、端粒功能障碍等条件下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机制的研究 ;干细胞代谢与生物体寿命的研究。 造血干细胞(HSC)是各种血细胞的始祖细胞,担负着维持和重建造血的重要生理功能,HSC的功能异常是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根源。HSC移植方法作为临床治疗血液系统难治性疾病和其他恶性肿瘤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因此,HSC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 不同于功能成熟的血细胞,HSC具有两个重要特征:自我更新和多潜能性分化。正是由于它的这两个重要特性使得其在造血系统中如此独特和重要:其多潜能性分化特性确保它生成所有血液细胞的能力,而其自我更新特性确保其在生成其他血液细胞的同时,也产生新的HSC,从而确保了造血的长久不衰。所以对调控HSC自我更新分子机制的研究始终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 Wnt信号分子是一类在多种无脊椎与脊椎动物的组织中广泛表达并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活性因子。它们在细胞内至少可激活三种不同的信号通路: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非经典的Wnt/JNK信号通路和Wnt/Ca2+信号通路。研究表明,经典和非经典的Wnt信号均参与了包括调控造血在内的许多重要生物学功能。 SIRT6是沉默信息调节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ADP-核糖基转移酶的蛋白酶。其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调控机体寿命与衰老、癌症、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等过程。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SIRT6通过转录抑制Wnt靶基因调控了HSC稳态。删除Sirt6通过异常激活Wnt信号可促进HSC增殖。在连续竞争性移植测试中SIRT6缺陷HSCs显示自我更新能力受损。机制研究揭示,SIRT6通过与转录因子LEF1互作,使得组蛋白3赖氨酸56位点去乙酰化抑制了Wnt靶基因转录。他们证实采用药物抑制Wnt信号通路可以挽救SIRT6缺陷HSCs异常增殖和功能缺陷。 这些结果揭示出了SIRT6和Wnt信号在调控成体干细胞稳态与自我更新能力方面一种新联系。 鞠振宇教授在端粒生物学与干细胞研究中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近年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2013年,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高绍荣研究员合作对两种重要的细胞重编程技术: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技术进行了比较,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1日的Cell stem cell杂志上(NIBS北生所Cell子刊细胞重编程技术研究新成果 )。 2013年,鞠振宇教授领导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白血病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小鼠实验证实Gadd45a调控了造血干细胞应激反应。研究论文发表在12月26日的Blood杂志上(杭州师范大学Blood发表白血病研究新文章 )。 2015年,鞠振宇教授证实抑制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ld-type p53-induced phosphatase 1,Wip1)可通过直接激活mTOR促进肝脏再生。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顶级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上(杭州师范大学Hepatology发表再生研究新发现 )。 2015年4月,鞠振宇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造血干细胞衰老的一个重要机制:p53和mTORC1通路对造血干细胞衰老的不同影响受到Wip1的控制。

新品

2016.04.18

癌细胞耐药

当高速公路因事故或重建而关闭时,司机们往往会绕道而行;同样地,当一种靶向疗法可以阻断促进肿瘤生长的通路时,肿瘤细胞通常也会设法“绕道而行”,最终就会产生疗法或药物的耐受性;近日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单一癌细胞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方法绘制出了癌细胞所采用的绕道方式,这一研究刊登在了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研究者James Heath表示,如今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癌细胞增殖转移的替代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型方法来切断癌细胞的扩散之路。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对胶质母细胞瘤进行了研究,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的脑部癌症,尽管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基于肿瘤的遗传改变开发出了特定的靶向疗法,但这种疗法的效应通常是短暂的,而当进行多种疗法的结合后或许就可以为抵御癌症提供较大帮助。 研究者在文章中解释了为何肿瘤细胞会对靶向疗法产生耐受性,同时他们还分析了原本可以正常发挥作用的药物为何不能有效抵御癌症。研究者利用了一种名为磷酸化蛋白质组学(PhosphoProteomics)的技术来进行研究,该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观察单一癌细胞内部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对来自患者的组织进行研究,研究者发现,仅仅48小时以后癌细胞就开始适应并且对靶向作用mTOR通路的疗法产生耐受性了,这些癌细胞可以重新“绘图”并且寻找其它途径来躲避癌症药物的作用。 阐明癌细胞所采用的新型耐药性通路或可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联合疗法来抵御胶质母细胞瘤的发展;同时研究者指出,这种新型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被用来研究揭示黑色素瘤细胞如何对一系列BRAF抑制剂产生耐受性,而利用单细胞分析的方法也用来开发治疗多种类型癌症的新型个体化疗法

商机

2016.04.18

清除死亡神经元机制

到青春期时,人的大脑就已含有人将在有生之年拥有的大多数神经元。但是一些大脑区域持续地长出新的神经元,而且也需要来自细胞哨兵---通过清除死亡的或的功能失调的细胞让大脑保持安全的特殊免疫细胞---提供的服务。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特殊免疫细胞对死亡中的和已死亡的神经元的清除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并且鉴定出特异性的细胞开关是这个过程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4月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M receptors regulate multiple features of microglial physiology”。 论文通信作者、沙克生物研究所分子神经生物学教授Greg Lemke说,“我们发现大脑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对健康状态和损伤状态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受体可能是诸如帕金森病之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炎症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标。” 二十年前,Lemke实验室已发现免疫细胞表达被称作TAM受体的重要分子,从那之后,这些受体一直成为很多实验室自身免疫研究和癌症研究的焦点。这些TAM受体中的两种受体,Mer和Axl,有助被称作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起着垃圾回收器的作用:鉴定和吞噬每天在人体产生的1000亿多个死细胞。 在当前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寻求Mer和Axl是否在大脑中执行相同的任务。中枢神经系统中被称作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的特殊巨噬细胞在大脑所有细胞中占大约10%,而且在大脑中,它们检测病原体,并对这些病原体作出反应,从而摧毁这些病原体。研究人员剔除了在其他方面都健康的小鼠的小胶质细胞中的Axl和Mer。令他们吃惊的是,他们发现这两种受体的缺乏导致大量的死细胞堆积,但不是在大脑中每个地方堆积。细胞尸体仅在大脑中产生新神经元(即神经发生)的小区域观察到。 很多神经元通常在神经发生期间死亡,但是它们立刻被小胶质细胞吞噬。论文共同第一作者Paqui G. Través说,“在正常大脑中检测单个死细胞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它们被小胶质细胞高效地识别和清除。但是在缺乏Axl和Mer的小鼠的神经发生区域,我们检测到很多这样的死细胞。” 研究人员通过对新产生的神经元进行标记,更加仔细地研究了缺乏Axl和Mer的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这一过程。在缺乏Axl和Mer的情形下,迁移到嗅球或者说嗅觉中心的新神经元显著增加。相比于正常的小鼠,缺乏这两种TAM受体的小鼠在嗅球中新产生的神经元增加了70%。 根据Lemke的说法,这种不受抑制的新神经生长如何和多大程度上影响小鼠的嗅觉迄今为止仍是未知的,它将是Lemke实验室研究的一个领域。但是事实上,在缺乏这两种受体的情形下,如此多活的神经元能够迁移到嗅觉就提示着Mer和Axl除了清除死细胞之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它们可能实际上也靶向作用于活的但功能受到破坏的细胞。 Lemke说,“这似乎表明在神经发生区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细胞死亡并不是这些细胞自身的内在死亡,而是由于小胶质细胞通过吞噬杀死它们的缘故。换言之,事实上,这些新产生的神经元祖细胞中的一些细胞是被活吞的。” Lemke补充道,这在健康大脑中并不一定是坏事。大脑产生更多的神经元供自身使用然后除掉不再需要的神经元。然而,在发炎或患病的大脑中,破坏活的神经元可能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后果。 Lemke实验室开展一系列实验以便理解TAM受体在疾病中的作用:他们研究帕金森病模式小鼠体内的Axl和Mer活性。这种模式小鼠产生存在于一种导致大脑缓慢退化的遗传性帕金森病中的人蛋白。研究人员观察到在这种情形下,Axl更加活跃,从而与其他的研究---证实活性增加的Axl是组织中炎症的一种可靠指示剂---相一致。 但是当研究人员移除帕金森病模式小鼠中的Axl和Mer时,他们获得吃惊的发现。相对于具有正常小胶质细胞的帕金森病模式小鼠,这些缺乏Axl和Mer的小鼠事实上活得更长。这可能是因为Axl和Mer靶向作用于和破坏患病的功能失调的神经元。在帕金森病中,存在比正常情形下更多功能失调的神经元,因此Axl和Mer可能促进太多神经元摧毁,从而事实上加快这种疾病发生。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Lawrence Fourgeaud说,“这似乎表明我们能够通过操纵Axl和Mer调整这种模式小鼠中的疾病发展。”研究人员提醒道,还需开展更多研究以便确定调控这些TAM受体是否能够是一种可靠的用于治疗涉及小胶质细胞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方法。

商机

2016.04.15

转化人体皮肤细胞

 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肝细胞极小,肉眼看不到,必须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人肝约有25亿个肝细胞,5000个肝细胞组成一个肝小叶,因此人肝的肝小叶总数约有50万个。肝细胞为多角形,直径约为20-30/加(微米),有6-8个面,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大小有差异,如饥饿时肝细胞体积变大。每个肝细胞表面可分为窦状隙面、肝细胞面和胆小管面三种。肝细胞里面含有许许多多复杂的细微结构:如肝细胞核、肝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氏体、微粒体及饮液泡等组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近日研究发现,通过表达FOXA3、HNF1A、HNF4A肝脏转录因子,可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变为肝细胞。这一获得人类肝细胞的新方法,使人类向最终实现肝细胞治疗、生物人工肝等目标前进了一大步。该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在线发表。   目前,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肝炎、肝硬化、肝癌,以及其他终末期肝病患者往往只能通过肝脏移植来治疗,但肝脏供体的缺乏严重阻碍了肝脏移植治疗的应用。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肝细胞移植、生物人工肝等新型治疗手段,也面临着肝细胞缺乏的问题。因此,发展新的人肝细胞生产方法十分迫切。   2011年,惠利健研究组成功将小鼠皮肤细胞转变为肝细胞,相关研究论文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并被评为当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上述方法,并不能将人类的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为此,经过重新筛选和优化条件,惠利健研究组成功建立了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细胞)的方法。hiHep细胞表达肝脏基因,并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通过将hiHep细胞移植到肝脏特异转录因子(酪氨酸代谢缺陷)模型小鼠中,hiHep细胞可成功整合到小鼠肝脏中发挥功能。经移植后的小鼠肝功能指标明显恢复,有近40%的小鼠最终被救活。   另据了解,目前,在中科院干细胞先导专项支持下,惠利健团队正同南京鼓楼医院、华东理工大学等合作研究是否可以将hiHep细胞用于生物人工肝技术

新品

2016.04.15

移植猪胰岛细胞

  新华社东京4月10日电(记者华义)日本媒体10日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将修改“异种移植”有关方针,允许向人体移植动物的脏器和细胞。日本有研究团队计划今后为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猪的胰岛细胞,以减轻患者终身注射胰岛素的负担。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曾在2001年评估认为,从动物身上移植脏器和细胞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因此日本迄今没有“异种移植”的临床先例。结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厚生劳动省日前重新评估了这种风险,认为“异种移植”可以进行,不过要求移植后30年内要持续观察情况。    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正在推进为1型糖尿病患者移植猪胰岛细胞的计划。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岛素,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将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有助摆脱终身注射,但这种方法受限于供体不足及排异反应。  为避免排异反应,研究人员计划用特殊的膜包裹猪的胰岛细胞,再移植到患者皮下,这种膜能阻止人体的免疫细胞和抗体透过,但又能让营养和胰岛素透过。  “异种移植”又称跨物种器官移植,主要是为解决同种移植供体不足的问题。从脏器的大小和获取的难易程度看,猪是人类理想的供体来源动物。美国一个研究团队日前报告说,他们让移植的猪心脏在一只狒狒体内跳动了约两年半,创下异种器官移植存活时间的新纪录,朝着把动物器官移植给人体的最终目标又迈进一步

会展

2016.04.11

肠道内壁细胞的更新

机体的肠道内壁组织是一种可以快速更新的组织,而内壁组织中上皮细胞的常规脱落是组织更新的关键元件,同时其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也至关重要;改变上皮细胞的脱落和多种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比如炎性肠病(IBD)、结直肠癌等。近日,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Cel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Saban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健康肠道组织中细胞脱落和再生发生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的脱落可以被表皮生长因子(EGF)负向调节,而这是驱动肠道生长和分化的重要驱动子。研究者Mark R. Frey博士表示,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发现EGF可以通过一种选择性的MAPK依赖性的信号通路来抑制肠道组织中上皮细胞的脱落;文章中我们利用了一种协调性的体外模型,即细胞培养液和3-D培养系统来进行研究,分析了阻断MAPK途径引发的机体效应;同时研究者还在肠道上皮细胞脱落的新型斑马鱼模型中发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最后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帮助寻找潜在的靶点来帮助修复多种疾病比如炎性肠病患者机体中的病理学表现,当然对于后期开发新型疗法来治疗多种疾病也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希望

商机

2016.04.11

iPS细胞

日本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利用实验鼠的iPS细胞再生出完整的皮肤系统。这可能将有助于开发出治疗烧伤、严重皮肤病、重度脱发等的新方法。  iPS细胞是体细胞经过诱导因子处理后转化而成的干细胞,其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类似,具有发育成多种组织细胞的可能。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层,包括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是非常复杂的系统。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日前发布公报说,研究小组首先利用实验鼠iPS细胞培养出名为“胚样体”的细胞块,再将多个这样的细胞块放进胶原蛋白中并移植到实验鼠身上,形成了多种类的上皮组织。和天然的皮肤一样,这些上皮组织再生出了带有皮肤附属器的完整皮肤系统,这种皮肤还可以安全有效地移植到其他实验鼠身上。  公报称,这是首次完整再生出拥有复杂构造的皮肤系统。这一技术今后有望用于开发烧伤以及严重皮肤病的新疗法。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会展

2016.04.08

阻止移植排斥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因疗法,它对一类被称作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 Tregs)的免疫细胞进行编程,从而保护移植组织免受病人免疫系统的排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4月1日那期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lloantigen-specific regulatory T cells generated with a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论文通信作者Megan Levings博士说,“随着进一步研究,Tregs有可能作为一种活体药物阻止移植细胞和器官免受免疫攻击。”        Levings博士说,“这个振奋人心的发现是在接受移植的人体中测试这些细胞的第一步。”        在接受移植后,病人身体时不时将移植组织视为外源物,因而对它发动免疫攻击。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组织移植患者必须在有生之年服用免疫抑制药物。        2014年,加拿大有2433例实体器官移植,而且在2010~2015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开展了52例儿童实体器官移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志愿者捐献给加拿大血液服务中心的血液中分离出Tregs。他们构建出一种基因,该基因表达一种被称作HLA-A2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的蛋白。他们利用一种无害的病毒将这种CAR基因导入到Tregs中,从而对这些细胞进行编程,让它们识别经常在移植组织表面发现的特异性蛋白。Tregs的正常作用就是关闭免疫反应,从而阻止对健康组织产生免疫反应。他们进行一系列实验证实这些经过基因修饰的Tregs识别移植组织并且保护它们免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 来源:生物谷        一种类似策略也用于癌症免疫疗法中,即病人自己的免疫细胞经CAR基因编程后对肿瘤细胞发起免疫反应。        Levings博士说,“我们借用癌症免疫疗法中的这种方法。我们将它用于相反的目的:关闭不想要的免疫反应。”        论文第一作者Katherine MacDonald博士说,“基于这一发现,人们有可能为任何免疫系统过于活跃的疾病构建基因。” 这些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在自身免疫疾病中,宿主免疫系统破坏体内健康组织,如破坏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腺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细胞),或者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的肠道内膜细胞。        研究人员说,还需要再开展10年的研究方有可能利用基因修饰的Tregs开发出一种安全的靶向疗法。

新品

2016.04.08

神经细胞的重生之谜

长期以来神经科学家一直认为瘢痕组织是通过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围绕在神经元周围的特殊细胞,当大脑或脊髓受损时其可以阻碍损伤的神经细胞继续生长,因此难怪研究者们会假设如果他们寻找到一种移除或中和疤痕组织的方法,那么损伤的神经元细胞或许就会进行自我修复。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研究者们的上述假设或许阻碍了他们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文章中利用小鼠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脊髓损伤后疤痕组织的形成实际上会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而这或将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方法来进行脊髓损伤的修复。        研究者Sofroniew教授说道,20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利用特殊技术来抑制胶质疤痕形成从而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修复和恢复;但从来没有观察到一种正向的效应;如今我们发现干扰神经胶质疤痕的形成实际上会损伤神经纤维的再生,而神经纤维的再生通常是通过生长因子来刺激的。        文章中研究者对两种类型的西小鼠进行研究,其中一种小鼠机体中特殊的基因可以被开启来抑制机体疤痕的形成,而在另外一种工程化修饰的小鼠中,当其机体形成疤痕后机体可以自动溶解疤痕;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者追踪了单一轴突的变化,来观察如果当疤痕被阻断后轴突是否可以接近或者绕过损伤位点;结果发现在所有研究对象中,轴突均为表现出通过损伤部位的生长现象。        随后研究者还进行了一项生化筛查试验,目的在于鉴别在疤痕组织中表达的特殊分子,结果研究者发现了可以支持轴突生长的较高水平的因子,这就表明疤痕组织实际上可以产生特殊的化学信号,虽然信号非常微弱,但其足以促进轴突继续生长了,研究者指出,后期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策略或许会涉及到更多的生长因子的参与,而这些生长因子也将被持续移植入患者的患处发挥相应的作用。        最后研究者Sofroniew说道,在小鼠模型中利用的特殊技术或许并不能用于患者机体,但当前这项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对于开发新型策略来帮助神经纤维在多种脊髓损伤处再生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也为后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商机

2016.04.05

完整皮肤系统

日本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利用实验鼠的iPS细胞再生出完整的皮肤系统。这可能将有助于开发出治疗烧伤、严重皮肤病、重度脱发等的新方法。  iPS细胞是体细胞经过诱导因子处理后转化而成的干细胞,其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类似,具有发育成多种组织细胞的可能。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层,包括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属器,是非常复杂的系统。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日前发布公报说,研究小组首先利用实验鼠iPS细胞培养出名为“胚样体”的细胞块,再将多个这样的细胞块放进胶原蛋白中并移植到实验鼠身上,形成了多种类的上皮组织。和天然的皮肤一样,这些上皮组织再生出了带有皮肤附属器的完整皮肤系统,这种皮肤还可以安全有效地移植到其他实验鼠身上。  公报称,这是首次完整再生出拥有复杂构造的皮肤系统。这一技术今后有望用于开发烧伤以及严重皮肤病的新疗法。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新品

2016.04.05

清明节放假通知

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6清明节放假通知全体员工们:根据国务院清明节放假通知的旨意,我公司特将清明节放假时间在此公布,以便大家安排好外出游玩时间以及游玩安排,预祝大家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清明。   现将清明放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清明节放假时间:2016年4月2日(星期六)至2016年4月4日(星期一),共3天,2016年4月5日(星期二)正式开始上班。特此通知。  上海钰博生物2016年4月1日

商机

2016.04.01

抵抗性前列腺癌

-最近,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与其他科学家合作,发现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抑制核受体蛋白ROR-γ能够降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受体(AR)水平,抑制肿瘤生长。这种新方法没有直接靶向雄激素受体蛋白,而是抑制编码雄激素受体蛋白的基因。降低雄激素受体水平能够帮助病人延缓治疗抵抗的前列腺癌,甚至重新恢复治疗效果。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对于大多数前列腺癌来说,AR基因会变得高度活跃并能够驱动肿瘤生长和转移。抗雄激素疗法能够延缓甚至抑制前列腺癌的发展,但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主要原因在于AR基因会发生突变来抵抗治疗。由于AR基因的表达需要核受体蛋白ROR-γ参与,因此抑制ROR-γ能够显著降低肿瘤细胞内AR蛋白的水平。该研究发现ROR-γ拮抗剂能够通过抑制AR蛋白合成破坏肿瘤细胞的治疗抵抗过程。为了阐明ROR-γ与AR基因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利用细胞系和人源化肿瘤小鼠模型筛选了许多ROR-γ的小分子拮抗剂,在两种模型中,抑制ROR-γ都能降低AR基因表达和AR蛋白水平,并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这些抑制剂分子都表现出比较广泛的有效性,能够抑制多种AR变异基因,其中包括AR-V7,这种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细胞对晚期前列腺癌治疗药物enzalutamide和abiraterone的抵抗存在关联。研究人员表示,阻断ROR-γ的作用能够使去势治疗抵抗的前列腺癌重新获得对AR信号途径靶向抑制药物的敏感性,联合治疗的方法可能会更加有效。除此之外,除了降低AR蛋白水平,抑制ROR-γ还可以降低另外几种癌基因的表达。科学家们对于ROR-γ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关于ROR-γ在癌症中的作用研究一直较少。目前一些口服的ROR-γ抑制剂药物已经问世,而一些早期的临床试验也表明这些药物比较安全,因此ROR-γ可能会成为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新品

2016.03.30

高蛋白饮食好处多

根据美国普渡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高蛋白饮食进行减重的超重和肥胖成年人,他们的睡眠质量相对更好。营养科学教授Wayne Campbell表示:“多数研究都在观察睡眠对饮食和体重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而我们这项研究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减重和饮食——特别是高蛋白饮食——对睡眠质量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发现虽然高蛋白饮食当中卡路里摄入较低,但是对于中年人来说,摄入这样的饮食之后他们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要好于那些减掉了相同体重,但饮食中蛋白含量正常的人。”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这项研究共有44名超重或肥胖参与者,分成两组分别摄入正常蛋白含量和高蛋白含量的减肥餐。经过三周的适应期,研究人员将参与者的蛋白摄入量分别调整到每天0.8克每千克体重和每天1.5克每千克体重,共持续16周,同时在实验期间每个月进行一次睡眠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在进行三到四个月的饮食干预后,摄入更多蛋白的参与者报告称除了实现减重,他们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研究中使用的饮食计划能够满足每个参与者的能量需求,饮食中的蛋白有牛肉,猪肉,大豆,豆科植物以及牛奶蛋白等不同来源。研究人员还就饮食中的蛋白量,蛋白来源等因素如何影响食欲,体重以及体脂含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第一作者Jing Zhou指出,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不高常与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并且现在存在睡眠障碍的人也很多,因此深入了解如何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才能够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变得非常重要。这项研究表明摄入高蛋白饮食不仅有助于减肥还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品

2016.03.30

彩色彩色皮肤皮肤

看到上面这张照片,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多彩的颜色肯定是人工的杰作。实际上,这也是确实是“人工的杰作”,然而这个照片实际上是一张斑马鱼的皮肤放大照片,图中的每个颜色斑块是一个斑马鱼的皮肤细胞。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方法,造成单个的皮肤细胞可以产生70种不同颜色的荧光。该研究发表在最近的《Developmental Cell》上。该团队并非是为了好玩才做成这样五彩斑斓的斑马鱼,实际上,他们希望通过颜色标记来研究斑马鱼皮肤的愈合。利用颜色来标记细胞,可以让斑马鱼皮肤再生的过程变成彩色的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可以量化再生过程中成千上万的上表皮干细胞细胞的变化,从而得知哪些细胞消失、分裂和脱落等等。该系统从而成为了很好的实时、易监控的活体系统,能够大通量检测斑马鱼皮肤的再生过程。在充分了解组织再生之前,研究人员们需要能够监控单个皮肤细胞的生长情况。使得每个皮肤细胞都能够产生荧光,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在组织再生中,能够让研究人员一次性地在某个时间点了解到每个皮肤细胞的状况。他们把该技术命名为Skinbow。每个细胞的荧光就像条形码一样,给这些细胞做好了标记。当斑马鱼皮肤出现损伤,每个细胞的移动和其他活动都能够通过简单的图像分析得知。他们发现,鱼鳞出现损伤时,基部细胞上移包裹伤口,新的细胞在伤口的上面再生,其他细胞则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大,直至伤口恢复。研究人员还希望,标记个体皮肤细胞的技术这方面的研究,不仅仅用于皮肤再生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比如,Skinbow可能被用于细胞对癌症、药物或者其他条件的反应的实验中,从而帮助人们找到最优的药物条件或者治疗方案

会展

2016.03.28

人工智能医疗

最近的围棋人机大战又让人工智能成了热门话题。身边已有很多人开始吹牛说将来人工智能必将取代医生,将来都是机器人(300024)给我们看病了。不过它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实际上计算机看病这个想法很早就出现了。原因很简单:电脑的计算能力太强了,如果我们能够把疾病和它们的症状通过程序输入进电脑,建立起因果联系,只要数据量足够大电脑就几乎可以代替我们人类来看病了。这个想法很简单,而且确实有人也这么做过,甚至国内也有类似的网站。但从效果来看似乎效果不佳。因为电脑的计算方法是程序员写进去的,每个症状对诊断有多重要(也就是“权重”)也是程序员分配的。当大夫看病的时候,我们会根据每个病人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权重”进行一些微调来帮助我们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但是这些微调对于电脑而言是无法自己“主动”完成的。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输入更多的数据来实现,但问题是很多时候这些“微调”很难量化,或者说包含了太大的数据量,人们无法有效地进行量化。这些微调,在人身上我们称之为“经验”,是很难写下来传授给别人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计算机诊疗”的发展。即便是很简单的“发热流涕”这样的症状,网络诊断也可能会给出千奇百怪的答案,而一旦去了医院,医生却能够得到靠谱很多的答案。但人工智能似乎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普通电脑程序不同,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程序员不需要直接去建立因果的联系,而是通过相应的程序去“教会”电脑如何通过更好的算法来改进因果联系,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也就是说电脑程序能够通过一步步地计算自己逐步优化分配“权重”,更厉害的是,每一个新的信息的输入(例如录入一个新病例)就能够帮助它更好地去优化这个算法程序。乍一看,这样的电脑确实会学习了。不过这是不是说我们以后就只需要电脑来诊断疾病,再也不需要医生了?当然不是。从目前来看,即便在使用人工智能算法的情况下,很多疾病的诊断正确率也只是比传统诊断好一些,还远没有达到颠覆的程度。从我看到的一些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提高诊断准确度的最新研究来看,实际上很大的问题还是跟传统计算机算法一样,如何更有效输入变量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很多人工智能算法已经能够非常好地对检查化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可靠的医学建议,但看病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化验单,很多时候医生和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也很重要。患者的每个动作表情甚至是因为疾病痛苦导致的身体姿势改变都对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我们还做不到有效地数据化。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医学在很多时候都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我甚至碰到过一些人工智能诊疗研究所采用的疾病诊断标准和我们实际临床上所采用的标准不一样的情况……可以想象如果标准不同,那即便程序能够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或许也没有实际价值。所以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还只能给医生“建议”而已。但话又说回来,可不要小瞧它的发展,尽管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最后它究竟会怎样改变我们的医疗,真的是现在难以想象的。我拭目以待

新品

2016.03.28

揭示癌细胞

最近一项研究对于黑色素瘤细胞从良性向恶性转化的过程,以及癌细胞与微环境的复杂关系如何影响癌症进展进行了细致研究。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这项研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上,这对于开发新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启示。辐射状生长的良性黑色素瘤细胞如何转变为纵向生长的恶性细胞一直困扰着科学家们。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刚度在指引细胞迁移通过复杂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为重要的是,细胞能够感知并受到细胞外基质中纳米级环境特征的指引,向特定方向迁移。研究人员发现处在细胞外基质中的黑色素瘤细胞会向特定密度的基质区域迁移:良性细胞会向着致密的区域移动,在这些区域细胞无法自由迁移,因此停留在基质表面;恶性细胞会向着稀疏的区域迁移,它们能够附着到基质中的纤维成分,从而更加高效地传播。研究发现细胞的迁移方向反映了细胞的刚度特性,相比于刚性更大的细胞来说,弹性较大的细胞更易传播,而细胞的刚度又依赖于细胞外基质触发的PI(3)K-Akt和ROCK-MLCK两条信号途径的平衡,哪条信号通路占主动细胞就向哪个方向迁移。这种信号途径网络的平衡会受到细胞外基质提供的信号,药物干预以及基因突变特别是PTEN基因缺失的影响,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现在已经深入理解了这种信号网络背景下发生的基因变化,这也让我们知道为何基因改变可能导致癌细胞转移扩散。”这些发现还表明,不需要完全恢复PTEN基因,只需要通过操纵基因或使用一些药物将信号通路的平衡恢复到原始状态就可以逆转细胞的侵袭性

会展

2016.03.21

< 1 ••• 6 7 8 9 10 ••• 22 > 前往 GO

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上海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上海市沪闵路6088号龙之梦大厦8楼806室 联系人: 顾磊 邮编: 200612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3540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