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2:32
浏览:53次
分享:资料摘要:
下载本篇资料:
相关资料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k、λ或κ表示。是判断导热材料传热性能优劣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导热系数越高,导热性能越好。 01 稳态法 HFM(热流计) TIM-tester(材料热阻导热测试仪) 02 瞬态法 THB(瞬态热桥法测试仪) LFA(激光导热仪) PLH(微米薄膜导热仪) TFA(薄膜物性分析仪) TF-LFA(频域、时域热反射导热仪)
在400至540℃的温度范围内,对摩尔分数为51.7 B2O3/9.3 K2O/1 P2O5/27.6 Li2O/10.4 Fe2O3的玻璃进行2至12小时的热处理,使立方LiFe5O8结晶。在400℃和540℃下结晶的样品的晶粒尺寸分别为2 nm和31nm。在440、480和500℃下结晶导致无序LiFe5O8的形成,而在540℃下热处理的样品显示出有序状态。在440℃、480℃和500℃下结晶的样品的磁性测量表明,这些样品具有超顺磁性。在540℃下结晶的样品具有铁磁性,显示出40 Oe的矫顽场。通过对结晶条件的仔细调整,我们可以调整超顺磁性微晶玻璃的磁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磁化强度。
本文报道了Zr基(viterloy1)大块非晶合金在铸态、退火态和晶化状态下的线性热膨胀行为。用膨胀仪(Linseis DIL)测量了玻璃1的铸态、退火态和完全结晶态的线性热膨胀。
莫氏体型三元硫化物Cu2SnS3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p型环保热电材料,近年来在光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报道了d-轨道非填充过渡金属(Co)掺杂对Cu2SnS3晶体结构和电热性能的显著协同效应。共掺杂的晶体结构演化不仅涉及单斜到立方和四方的跃迁,而且还涉及一个层次结构的形成(Cu-S纳米沉淀、金属和S空位,甚至纳米尺度的层错),与键软化和声子散射增强有关。对试样进行了XRD和SAED等分析,并用LSR-3商业系统(Linseis)中测量了试样的Seebeck系数和电导率。在323K时获得了0.90 Wm-1 K-1到723k时的超低晶格热导率。此外,由于Co 3d态对价带中固有的Cu3d态和S 3p态的贡献,有效质量增加,从而在最佳掺杂下获得了显著的功率因数(0.94m Wm-1 K-2,x=0.20, 723 K)。结果表明,723K时ZT为0.85,使改性Cu2SnS3达到了中温环保型硫化物热电材料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