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会员请选择进入的厂商展位
开通仪会通服务,请联系客服人员
刘老师13717560883(微信同号)
企业微信二维码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及前沿”网络主题研讨会特邀专家报告——《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个体化用药》

仪器信息网2018/05/23点击3768

  仪器信息网在6月14日将要组织主题为“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及前沿”网络主题研讨会。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次大会召集更多的业界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产业精英、仪器厂商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基因测序这一话题,解析国内外研究应用热点和政策标准,为推动基因测序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次会议荣幸邀请到胡松年老师在大会上作报告。

胡松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报告人个人简介】:

  胡松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因组结构与功能解析,包括复杂基因组的从头测序、基因组的精细注释、基于组学大数据的知识整合型数据库开发。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先后参与了“人类基因组1%计划“家猪基因组计划”和“水稻基因组计划”等大型高等动植物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工作。承担了多项国家“86 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先后在Science、NatureCommorications.Nuceic Acids Resarch、Nere Phytologist 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多篇高质量的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发表的水稻基因组文章,已被引用2600余次,并因此获得“2002 年度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2003 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

【报告简介】:

   药物基因组被定义为利用遗传信息,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对个体进行治疗。由于种族的遗传背景差异、身体状况不同以及人体多种水平上的复杂调控网络,不同个体对于药物的反应呈现明显的差异。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药物代谢酶、转运体、药物作用受体等基因多态性的不同影响了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从而产生药物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通过对相关药物吸收、转运、代谢及靶向相关基因的检测,能够有效的预测和评估个体对于药物从摄入到排出过程中的应答情况,优化药物的使用和组合,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或强度,避免过度医疗或者无效用药引起患者的损失。个体化精准医疗的发展,将推动“基于基因组信息的药物应答潜能”逐渐发展为临床诊断所考虑的指标之一,结合多组学疾病诊断检测手段,从诊病与用药两个方面构建精准的临床医学知识体系。

由于中国人群队列遗传背景的缺乏和药物相关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研究不足,国内针对于复杂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某些靶向癌症治疗药物、化疗药和精神类治疗用药缺乏有效的用药选择指导和副反应评估,给药物的精准使用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多局限于单一药物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关系,国内临床应用中仅有少量药物在用药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例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别嘌呤醇等),且试剂盒检测位点单一,其理论基础仅只能解释个体用药的有限差异。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带来多样本建库、高覆盖深度测序和成本逐渐降低等优势,能够大规模检测某类疾病相关的全部用药,特别适合多候选药物使用或临床不良反应较多等情况下的综合用药指导,全面解析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的遗传机制,且相比qPCR、质谱等检测方式提供完整的基因序列信息,有利于对新基因和新位点进行挖掘。


报告时间:2018年6月14日

报名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seq/

         

 进入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

联系我们

会议赞助:13717560883(微信同号)刘老师

扫描二维码联系我

关注微服务 参会不迷路

下载app 回看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