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提问
色谱 | 光谱 | 质谱 | 波谱 | 显微镜 | 物性测试 | 样品前处理 | 常用设备 | 食品检测 | 药物分析 | 环境监测 | 实验室建设/管理 | 认证认可 | 基础知识    更多>>
未解决的问题:146745
所有仪器问答:17070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仪器问答 > 光谱 > 原子吸收原子吸收论坛
共有 21 人回复了该问答请问我的铅测的结果可信吗?
 回复csf123发表于:2012/3/23 14:05:08悬赏金额:0积分 状态:已解决
案例1:骨粉的铅测定
因为原子吸收测铅钙的干扰很大,所以决定采用标准加入法。
试验1  铅标准曲线的制定
直接是铅标准溶液用稀硝酸配制成0.1毫克/毫升的储备液,然后用超纯水稀释成0.2,0.4,0.6,0.8,1.0微克/毫升的标准系列,测得标准曲线为y=0.020X,R=0.9999
试验2 骨粉标准加入法
称取8克骨粉灰化,然后加30毫升1+1硝酸溶解,定容至100毫升,将100毫升分成4份,第一份直接定容至100毫升,A=0.016,第二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0.5微克/毫升,A=0.026,第三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1.0微克/毫升,A=0.037,第四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2.0微克/毫升,A=0.059。
标准曲线为y=0.0216X+0.0156,R=0.9996。
按照标准加入法,X轴截距即为样品浓度,计算截距得骨粉铅为0.72微克/毫升。按照试验一的标准曲线可知第一份浓度为0.8微克/毫升,第二份为1.3微克/毫升,第三份为1.85微克/毫升,第四份为2.95微克/毫升。可见骨粉中钙并没有对铅的测定造成干扰,按照试验一的曲线计算出的样品加标回收率都非常好,而且与标准加入法算得的浓度差不多。
案例2:石粉中铅的测定
试验3 由于石粉中90%以上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以为基准试剂碳酸钙铅含量低些,称取碳酸钙基准试剂10克,用40毫升1+1硝酸溶解,煮沸,冷却定容至100毫升,分成5份,第一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0.5微克/毫升,A=0.043,第二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1.0微克/毫升,A=0.054,第三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2.0微克/毫升,A=0.073,第四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3.0微克/毫升,A=0.095,第五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4.0微克/毫升,A=0.115。
测得标准曲线为y=0.0205X+0.0328,R=0.9996,截距浓度为1.60微克/毫升,按照试验1,曲线方程计算出依次浓度为2.15,2.70,3.65,4.75,5.75,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也非常好,难道是铅的测定无干扰,那基准试剂的碳酸钙铅含量怎么那么高=1.6*100/2=80微克/克
试验4 石粉样品的测定
4个石粉样品,分别为1,2,3,4,5,6,其中2和4为平行样,6为5的样品溶液加标至标准浓度为0.5微克/毫升,各称取2克样品+8毫升1+1硝酸溶解,煮沸,冷却定容至100毫升,测得吸光度依次为0.033,0.031,0.041,0.032,0.030,0.041,样品的平行测定结果很好,按照试验一曲线方程计算出浓度依次为1.65,1.55,2.05,1.6,1.5,2.05,可知6号样品加标回收率也是很高,难道这个结果是准确的吗?
按照标准加入法的方程计算,应该是结果+截距=溶液的实际浓度吧,这种算法对吧?计算出浓度依次为1.61,1.51,2.0,1.56,1.46,2.0,这样计算6号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也是很高。难道这个结果是准确的吗?
可如果对5和6号样按照单点加标计算,0.030=KC,0.041=K(C+0.5),计算出C=1.36,与其他方式计算出的结果也差别不大,那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的结果偏高呢?是我的标准出现了问题,
我整个实验的其他方面都没问题吧?
 回复  1# ldgfive  回复于:2012/3/23 15:08:44
试验2 骨粉标准加入法
称取8克骨粉灰化,然后加30毫升1+1硝酸溶解,定容至100毫升,将100毫升分成4份,第一份直接定容至100毫升,A=0.016,第二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0.5微克/毫升,A=0.026,第三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1.0微克/毫升,A=0.037,第四份加标准至定容后标准浓度为2.0微克/毫升,A=0.059。
标准曲线为y=0.0216X+0.0156,R=0.9996。
按照标准加入法,X轴截距即为样品浓度,计算截距得骨粉铅为0.72微克/毫升。按照试验一的标准曲线可知第一份浓度为0.8微克/毫升,第二份为1.3微克/毫升,第三份为1.85微克/毫升,第四份为2.95微克/毫升。可见骨粉中钙并没有对铅的测定造成干扰,按照试验一的曲线计算出的样品加标回收率都非常好,而且与标准加入法算得的浓度差不多。

上述测试,楼主的测试吸光度值过小,而且,“按照试验一的标准曲线可知第一份浓度为0.8微克/毫升,第二份为1.3微克/毫升,第三份为1.85微克/毫升,第四份为2.95微克/毫升。”这个说法,感觉不太对
标准加入法是在标准系列中,加入同等量的待测溶液。测试后,反向推导出的结果,而楼主上述的推导,感觉有点问题
扫一扫查看全部21条回复
高级回复快速回复【花三五分钟,帮别人解决一个问题,快乐自己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