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提问
色谱 | 光谱 | 质谱 | 波谱 | 显微镜 | 物性测试 | 样品前处理 | 常用设备 | 食品检测 | 药物分析 | 环境监测 | 实验室建设/管理 | 认证认可 | 基础知识    更多>>
未解决的问题:146739
所有仪器问答:170700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仪器问答 > 基础知识专区 >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论坛
共有 8 人回复了该问答有关普鲁士蓝的问题?(高手请进)
 回复hrcren发表于:2010/12/8 0:17:15悬赏金额:50积分 状态:未解决
最近实验接触到2个反应,如下
K+ + Fe3+ + [Fe(CN)6]4- à KFe[Fe(CN)6]↓(普鲁士蓝)  …………………………… (1)
K+ + Fe2+ + [Fe(CN)6]3- à KFe[Fe(CN)6]↓(滕氏蓝)    …………………………… (2)

也有人写成以下形式:
4Fe3+ + 3[Fe(CN)6]4- à Fe4[Fe(CN)6]3↓(普鲁士蓝)    …………………………… (3)
3Fe2+ + 2[Fe(CN)6]3- à Fe3[Fe(CN)6]2↓(滕氏蓝)      …………………………… (4)

有资料介绍说,普鲁士蓝和滕氏蓝是同一种物质,从X射线结构分析证明,二者无论是化学组成还是空间结构都完全一样,那么,我的问题是:
1、上面的两种写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一种写法,但现在大多数人好像用的都是第二种写法。
2、如果第一种写法是比较正确的,那么,第二种写法是何时出现的?是X射线证明二者结构相同之前还是之后?
3、如果已经证明二者是同一种物质,那么,第二种写法是不是就是错误的?因为第二种写法中,两个反应的产物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物质,原子个数比例都不一样。
4、如果第二种写法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现代人还那么乐此不疲的继续这种错误的写法?有没有人现在手上有教材的,可不可以帮我翻翻现在的教材上是怎么写的?

上面的问题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下面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没想明白的,请先看一张图片:



从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不管反应原料如何,最终产物普鲁士蓝和滕氏蓝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在其空间结构中,都是N原子与Fe(III)键合,C原子与Fe(II)键合,K+则间隔地位于立方体中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上面的第二种写法是错误的,产物里面应该有K+,而第二种写法中产物里面没有K+)。

那么,我的最重要的问题出来了:
5、既然产物都是N原子与Fe(III)键合,C原子与Fe(II)键合,这在黄血盐与Fe3+的反应中比较好理解,因为原料中的Fe2+本来就是与C原子相连接的,Fe3+也只好接到N原子上;但,问题是,在赤血盐与Fe2+的反应中,Fe2+是怎样把原本与C原子相连的Fe3+挤掉,而把自己挤进去与C原子相连的呢?而反应的产物居然还完全一样!难道原来的Fe3+就没有什么意见,心甘情愿的让位?

根据我现在手上的资料,Fe2+和Fe3+在反应前都是直接与C原子相连的,结构如下:

亚铁氰化钠的结构是这样的
铁氰化钾的结构是这样的

虽然空间结构不完全如此(应该都是正八面体结构),但化学键的连接应该是没错的。

而且,从稳定常数来看,铁氰络离子[Fe(CN)6]3+比亚铁氰络离子[Fe(CN)6]4+要稳定得多,他们的稳定常数如下表:

Kf (稳定常数)
[Fe(CN) 6]3-1.0×1042
[Fe(CN) 6]4-1.0×1037

从表中的稳定常数看,铁氰络离子[Fe(CN)6]3+比亚铁氰络离子[Fe(CN)6]4+的稳定常数要大将近100000倍,我实在想不通,反应(2)中,Fe2+怎么能够从如此稳定的络离子中将Fe3+赶出来,而让自己钻进去,它是通过什么机理实现的呢?

请大家踊跃讨论,特别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方面的专家高手请务必进来看看,希望能够答疑解惑。

PS:由于这个问题与我们现有项目关系不大,只是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所以不是很着急,我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可能不会特别频繁的关注,如果我太长时间没有上来,而又到了该结贴的时间,希望斑竹帮我把分发给大家,先谢谢斑竹先。。。
共有 11 人回复了该问答有关普鲁士蓝反应的问题讨论?(高手请进)
 回复hrcren发表于:2010/12/8 0:17:15悬赏金额:50积分 状态:未解决
最近实验接触到2个反应,如下
K+ + Fe3+ + [Fe(CN)6]4- à KFe[Fe(CN)6]↓(普鲁士蓝)  …………………………… (1)
K+ + Fe2+ + [Fe(CN)6]3- à KFe[Fe(CN)6]↓(滕氏蓝)    …………………………… (2)

也有人写成以下形式:
4Fe3+ + 3[Fe(CN)6]4- à Fe4[Fe(CN)6]3↓(普鲁士蓝)    …………………………… (3)
3Fe2+ + 2[Fe(CN)6]3- à Fe3[Fe(CN)6]2↓(滕氏蓝)      …………………………… (4)

有资料介绍说,普鲁士蓝和滕氏蓝是同一种物质,从X射线结构分析证明,二者无论是化学组成还是空间结构都完全一样,那么,我的问题是:
1、上面的两种写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一种写法,但现在大多数人好像用的都是第二种写法。
2、如果第一种写法是比较正确的,那么,第二种写法是何时出现的?是X射线证明二者结构相同之前还是之后?
3、如果已经证明二者是同一种物质,那么,第二种写法是不是就是错误的?因为第二种写法中,两个反应的产物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物质,原子个数比例都不一样。
4、如果第二种写法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现代人还那么乐此不疲的继续这种错误的写法?有没有人现在手上有教材的,可不可以帮我翻翻现在的教材上是怎么写的?

上面的问题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下面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没想明白的,请先看一张图片:



从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不管反应原料如何,最终产物普鲁士蓝和滕氏蓝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在其空间结构中,都是N原子与Fe(III)键合,C原子与Fe(II)键合,K+则间隔地位于立方体中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上面的第二种写法是错误的,产物里面应该有K+,而第二种写法中产物里面没有K+)。

那么,我的最重要的问题出来了:
5、既然产物都是N原子与Fe(III)键合,C原子与Fe(II)键合,这在黄血盐与Fe3+的反应中比较好理解,因为原料中的Fe2+本来就是与C原子相连接的,Fe3+也只好接到N原子上;但,问题是,在赤血盐与Fe2+的反应中,Fe2+是怎样把原本与C原子相连的Fe3+挤掉,而把自己挤进去与C原子相连的呢?而反应的产物居然还完全一样!难道原来的Fe3+就没有什么意见,心甘情愿的让位?

根据我现在手上的资料,Fe2+和Fe3+在反应前都是直接与C原子相连的,结构如下:

亚铁氰化钠的结构是这样的
铁氰化钾的结构是这样的

虽然空间结构不完全如此(应该都是正八面体结构),但化学键的连接应该是没错的。

而且,从稳定常数来看,铁氰络离子[Fe(CN)6]3+比亚铁氰络离子[Fe(CN)6]4+要稳定得多,他们的稳定常数如下表:

Kf (稳定常数)
[Fe(CN) 6]3-1.0×1042
[Fe(CN) 6]4-1.0×1037

从表中的稳定常数看,铁氰络离子[Fe(CN)6]3+比亚铁氰络离子[Fe(CN)6]4+的稳定常数要大将近100000倍,我实在想不通,反应(2)中,Fe2+怎么能够从如此稳定的络离子中将Fe3+赶出来,而让自己钻进去,它是通过什么机理实现的呢?

请大家踊跃讨论,特别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方面的专家高手请务必进来看看,希望能够答疑解惑。

PS:由于这个问题与我们现有项目关系不大,只是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所以不是很着急,我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可能不会特别频繁的关注,如果我太长时间没有上来,而又到了该结贴的时间,希望斑竹帮我把分发给大家,先谢谢斑竹先。。。
 回复  1# hrcren  回复于:2010/12/8 0:39:51
沙发自己坐

有点小问题,发帖的时候,那个图片和表格的功能不怎么好用,插入图片和表格后,想调一下格式,但老是调不过来,你看,现在的图片和表格都没有边框
我插入的时候都调好了的,但当发出去之后,它自己又没有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没有斑竹和专家关注解决一下~~~

扫一扫查看全部8条回复
高级回复快速回复【花三五分钟,帮别人解决一个问题,快乐自己一天!】